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金融证券论文 > 金融研究 > 浅谈国际金融学研究论文

浅谈国际金融学研究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浅谈国际金融学研究论文

  随着世界经济金融格局的加速调整,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拥有自己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显得意义重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浅谈国际金融学研究论文,欢迎浏览。

  浅谈国际金融学研究论文篇一

  《 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 》

  【摘要】

  现如今,金融衍生工具经过不断地发展,从一开始最传统的基础金融衍生工具演变为一些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这种发展可以看作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同时这也是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进步创新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减小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发展,使金融市场的金融流通更加快速顺畅,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资金配置更加完善。文对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特点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

  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地发展,从一开始最传统的基础金融衍生工具演变为一些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这种发展可以看作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同时这也是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进步创新的作用。在现下金融逐步自由化的情况下,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可以避免金融风险、调整价格、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减小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发展,使金融市场的金融流通更加快速顺畅,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资金配置更加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市场来说是把“双刃剑”,我们需要取之精华加以利用,从大局观上把握国际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发展。本文对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特点进行探讨研究。

  一、简介

  (一)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金融的创新方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由于金融的发展逐渐自由化和金融管制逐步完善使得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现如今,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由此也给了金融衍生工具一个发展的机会;而人们对风险的规避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优势在最近几十年,金融贸易逐步自由化,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可以避免金融风险、调整价格、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减小金融投资风险,促进经济市场发展,使金融市场的金融流通更加快速顺畅,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资金配置更加完善。

  (三)双面性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市场来说是把“双刃剑”,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但同时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较大且含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以及经营中的风险包括一定的信用危机等,这些会让金融的监督管理方面更加困难,降低国际金融市场的安全性,使得金融市场动荡。因此我们需要取之精华加以利用,从大局观上把握国际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发展,逐步健全完善规范这一市场.

  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现状分析

  从宏观上来说,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前者是交易所交易,是指在正规的交易所进行买卖,后者则是场外交易市场交易。而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逐步发展,其市场发展的特殊性也越来越引人注目。据报道,2010年一年,全球交易所交易期货的总价值高达258.68亿美元,这比2009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虽然2014年、2015年总价值稍有下降,并没有前些年的上升的那么快速,但是,却也充分说明了期货市场的炙手可热。目前,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交易过程中,外汇期货的增长率最高。利率在交易过程中,是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八十年代之前,国际上金融衍生工具出现的还不够普遍,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才刚刚兴起。但是发展到1984年时,其交易量竟然高达200多万亿美元。这期间,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不断发展,其中原因归结如下:

  (一)减小金融投资风险我们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减小金融投资风险促进经济市场发展,使金融市场的金融流通更加快速顺畅,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资金配置更加完善。在一些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实施下,金融风险逐步增大,投资者需要寻求更加安全稳定的投资方法,于是金融衍生工具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满足了金融投资者的需要,成为一种减小风险的有效方式被人们使用。这时候,一些西方国家作出了一定的货币调整政策,而国际间收支不够平衡,金融收益风险加大,也促进了一部分衍生工具为大家所熟知、运用。因此,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减少金融风险、降低投资的危险。

  (二)各种金融机构开创新型金融衍生工具,由此使得金融衍生工具不断进步发展。现如今,经济全球化促使每个国家间的金融贸易更加密切,国家银行与其他的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使得金融机构不得不以降低收益提高投资者利益的方式去吸引投资者。并且由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问题,国际很多银行都被波及,信用危机、信用贷款的投资风险不断增大。为了银行业的复兴,增长一定的利润,银行开始积极地发展衍生工具的市场交易,巩固自身地位,降低收益风险。这在一方面促使银行不断发展新型业务,另一方面也使得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日益加剧,因此其他金融机构也需要加入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中来,促进了其间的良性竞争,间接促进了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

  三、国际金融衍生市场如今趋势

  (一)与实体经济发展脱节最近这些年来,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其发展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其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一个对比,以此来体现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是否脱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10年代初期近30年来,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规模扩大了近30倍,但期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却没有翻一倍。20世纪80年代中期,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规模仅仅只是全球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八,到21世纪10年代初期时,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规模已经是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6倍。由此可见,金融衍生工具的增长速度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脱节。

  (二)区域不均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交易量还是增长速度都相差甚远。英国依旧作为世界金融贸易重心,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进行明确的规定,因此风险更小且交易量增长更快。而发展中国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发展。

  (三)参与主体由个人转变为机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刚发展的时候,参与主体大多为个人。目前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其特有优势带来的利益吸引,参与主体已经发展为机构。

  四、结语

  现如今,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不断发展,以其降低投资风险、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势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运用。但是,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市场来说是把“双刃剑”,含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以及经营中的风险包括一定的信用危机等,这些会让金融的监督管理方面更加困难,降低国际金融市场的安全性,使得金融市场动荡。因此,我们需要取之精华加以利用,从大局观上把握国际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发展。这对中国市场的发展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把握机会,迎难而上。

  参考文献

  [1]冯福来,高燕.对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研究[J].海南金融,2006,04:38-40.

  [2]翟立荣.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3]王刚.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

  [4]马晓芳.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国际监管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8.

  [5]肖丽.建行吉林省分行代客金融衍生产品的运用及风险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

  [6]潘涛.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风险及其管理———兼论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市场面临的风险及对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05:130-141.

  浅谈国际金融学研究论文篇二

  《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

  《国际金融》是一门综合多个学科、知识内容更新较快而又与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实践性比较强、学习难度比较大的课程。为此,教学一线的教师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和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包括职业导向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模式、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与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法,以上这些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进对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知识与技能有很大助益,但笔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北京地区设有金融专业的高职院校和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发现,现有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进依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为:“教”与“学”、“学”与“用”两方面均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

  一、调查设计

  本次的调查研究分两部分:一是对高职金融专业人才供给方的调查,即对高职院校和其毕业生的调查。北京共有24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其中有7所设有金融类专业,有4所学校开设《国际金融》课程。为提高有效调查问卷的回收率,本文对其中3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2012、2013、2014年三年的毕业生进行整群调查,调查主要通过学生向其同学“滚雪球”式的发放问卷,共发出问卷284份,回收问卷284份,其中有效问卷251份。251份有效问卷中扣除37人专升本后的直接就业有效问卷为214份,其中男性69人,女性145人。二是对高职金融专业人才需求方的调查。主要通过按图索骥的思路,对214份有效问卷提供的单位进行筛选,对其中53家重点金融类企业和涉及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进行毕业生跟踪访谈。

  二、基于教、学、用的高职《国际金融》教改实效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上述高职院校均强调实践教学和学生实用的重要性,认可高职院校的教学有别于普通高校知识传授的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应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衔接与转化,但实际教、学、用的现状仍不容乐观。

  (一)高职《国际金融》教改实效堪忧1.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仍以教师为主导,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状况未有根本改观。第一,从教师背景看,本次重点访谈的3所高职院校中共有7名《国际金融》专职授课教师,其中2名博士、5名硕士,均有普通高等院校金融专业背景,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实践能力比较弱,难以指导学生实践或实训。

  第二,从实训投入和利用率看,访谈的3所市属高职院校经费比较充足,均有较好的实验室或实训室,但由于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因此这些实训室或实验室的实际利用率并不高,98.80%的学生能够很好地使用这些实训设备进行股票交易,但仅有62.55%的学生可以进行外汇交易,15.93%的学生会票据国际结算。

  第三,从教学内容看,3所重点访谈高职院校的《国际金融》教学内容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交易(包含即期交易、远期交易、掉期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国际结算、外汇风险等庞大的教学内容体系,部分教材尽管冠以实务名称,并按照项目或任务编写,但仍以理论为主,与工作对接不紧密。

  第四,从教学目标定位看,上述7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调研主要以兄弟院校的走访为主,很少从学生角度进行调研,尤其对高职金融类专业就业跟踪调查不够,不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不能清晰定位《国际金融》的课程地位和教学目标,导致一些学校不开设该课程,或者即使开设但与实训、实习、就业关联性不高,本次调查中有95.79%的毕业生认为所学《国际金融》课程不实用。

  第五,从课程考核方式上看,3所重点访谈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的考核主体单一化、考核方式主观化和考核内容单一化,其中2所院校考核主要以教师出试卷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为主,1所院校进行了考试改革,但考试改革后的考核内容比较模糊。

  2.高职院校学生对《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单一3所重点访谈院校的7名专职老师普遍认为学生不能很好的预习、复习该课程,课堂发言不积极。而251名被调查毕业生中仅有15.14%的学生认为《国际金融》课程有趣并且有用,25.10%的学生认为有趣但无用,56.57%的学生认为无趣无用,3.19%的学生认为无趣但有用。而对《国际金融》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如表1所示,其中占比最多的原因是“学习内容枯燥、陈旧,不能与当前形势相结合”。

  3.毕业生与用人企业均认为目前高职《国际金融》课程的实用性不强无论毕业生还是企业普遍认为目前高职《国际金融》课程的实用性不强。被调查毕业生对在校期间的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实践教学认可度普遍较低(表2)。尤其是校外学习和实训,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是“走马观花”,另有27.89%的学生反映没有校外学习和实训机会。同时,对53家重点访谈的企业则多数认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二)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改实效堪忧的根源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尽管高职院校重视《国际金融》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但实效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是不能“以学为本”。“以学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相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学生是本原,没有学生的“学”自然不需要教师的“教”,而让学生学会并能够学以致用是高职教育价值的根本。美国教育学家德莱塞尔和马库斯曾指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应该是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技巧与策略而非教给学生的知识。因此,高职《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应该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学生就业需要为目标,以学生能够学会为标准衡量教育教学效果。

  三、“以学为本”的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尽管此次调查中有95.79%的毕业生认为高职金融专业中的《国际金融》课程不实用,但对高职金融类专业人才需求方的调查结果恰恰相反,77.36%的受访企业认为需要《国际金融》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只是目前的高职毕业生的实务操作能力普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金融类专业《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有必要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加以改进。按照“以学为本”的理念,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改革,并且初现成效。

  (一)建立“用”—“学”—“教”的教学理念激进建构主义代表哥拉斯费尔德提出知识需要认知主体积极建构,而非被动接受,即只有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实践教学,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的有效途径为课程的有用性,即教师从课程的有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够用为度、会用为好”的思路选取教学内容,最后探究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特点,以学生能学会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并以学生会使用和能使用的标准衡量、考核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二)以就业需要精选教学内容在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建立课堂理论教学、课堂实训、社会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理论教学应根据就业需要精选教学内容,将庞大的教学内容压缩为实用的教学内容。比如减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产生、发展的讲解,简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简化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等比较宏观知识的讲授。主要以外汇市场、外汇交易、国际结算、外汇风险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三)以就业实用为目标,以学习兴趣为抓手改革实际教学内容与方法目前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被推崇为有效的高职教育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恰当的教学内容配以恰当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才是真正的教学得当,切忌盲目效仿与随意使用。比如选择案例要精心,注重案例的现实性、前瞻性、可理解性、普遍关注性。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尝试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实施方案设计如表3所示。此外,笔者还进行了如下尝试:(1)利用现有的音像、视频资料,比如央视播出的精品专题《货币》、《直击华尔街》、《大国的崛起》等资料,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形象认识和直观体验,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金融内容的敏感性。

  (2)利用网络教学,组建金融社团,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组织、制作。将一些学习兴趣浓厚,理解能力比较的强的学生,组建成《国际金融》课程学习团队,教师引导这些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同时,利用团队力量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精心制作成微课,并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手段,向全班学生发送精美的微课视频、财经类新闻、咨询等,并在微信群中展开讨论与交流,将课堂搬到学生身边,实现即时与学生沟通,随时解决在课下出现的问题。

  (3)“工学结合”、“赛学结合”和“赛训结合”。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学习,比如去证券公司、商业银行、期货交易所参观、了解外汇交易和外汇衍生工具交易,学习外汇交易业务流程;组织学生去外贸企业了解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基本操作方法;指导学生参加世华财讯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在校内组织学生进行外汇模拟投资交易比赛,利用和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操盘能力。

  (4)聘请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讲述从业经历和业务操作经验。(5)以学生实际解决问题为目标,建立多元考核模式。改变以往一卷定分的考核方式,变结果考核为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模式。综上所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与实际教学总结,认为面对理解能力较弱、学习主动性不强的教学对象,在十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内容比较庞大、实践要求比较高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实属不易。以市场就业需求为出发点,研究学生就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从学生就业需要入手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精选教学内容,以学生能掌握的方法或模式进行教学是提高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途径。

有关浅谈国际金融学研究论文推荐:

1.浅谈国际金融论文范文

2.有关国际金融研究论文范文

3.有关国际金融研究论文

4.国际金融市场论文

5.关于外汇市场的研究论文

6.国际金融相关论文

7.最新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

167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