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军队信息系统管理论文

军队信息系统管理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军队信息系统管理论文

  为适应未来战争作战保障的要求,国外军队近年来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群广泛应用于装备管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军队装备管理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军队装备管理论文篇一

  国外军队装备保障信息化简况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广州 510250)

  摘要:为适应未来战争作战保障的要求,国外军队近年来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群广泛应用于装备保障,加强数字化维修技术研究,构建信息化维修环境,研制结构体系先进、设施设备配套的自动化测试保障装备,建立多层次的信息化保障支持系统,实现以网络为中心的装备维修,全面构建装备全寿命周期的综合保障信息化体系。

  关键词:装备;保障;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E96文献标识码:A

  The equipment guarantee be information-based of foreign navy

  WANG Huilin

  ( Guangzhou Marin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Guangzhou 510250 )

  Abstract: For orientation the war will battle in the future guarantee of request, the foreign navy will take information technique as predominant high and new techniques in recent years extensively applied in equipment guarantee, strengthen numeral to turn to maintain a technique research, set up information-based maintain environment, develop structure system forerunner, facilities equipments the automation test of the kit guarantee material, establishment multilayers of information-based guarantee support system, the realization takes network as central of the material maintain. Set up to equipment whole life span a period completely of comprehensive guarantee information-based system.

  Key words: Equipment;guarantee;information-based

  1前言

  装备保障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装备信息化、电子化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装备保障系统也日益庞大和复杂,采用传统的后勤保障理念和方式来管理现代装备已经变得困难重重,同时装备保障在全寿命费用所占比率也成倍剧增。针对装备现代化程度和保障难度的不断提高,美军提出了综合后勤保障(Integrated Logistics Support, 简称ILS)的概念,国内称为装备综合保障。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同时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军进行了全面的装备综合保障信息化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近年来,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军事强国也非常重视装备综合保障工作,纷纷开展装备的保障信息化研究。

  2装备保障信息化的概念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指采用统一的标准将实施保障性工程过程中的技术数据与事务数据数字化,并开发保障性信息系统,用数字形式的数据进行交换、存储、处理、联机服务与管理,为保障性工作提供集成数据环境的手段。

  装备保障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从装备保障性信息无纸化入手,最终建立集成数据环境,实现装备全寿命过程保障性信息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与集成化。

  3装备保障信息化技术的现况

  为适应未来战争作战保障的要求,国外军队近年来将大量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群广泛应用于装备保障,加强数字化维修技术研究,构建信息化维修环境,研制结构体系先进、设施设备配套的自动化测试保障装备,建立多层次的信息化保障支持系统,实现以网络为中心的装备维修为主的装备保障信息化体系。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借助网络化战场保障系统对作战飞机进行保障,将战场抢修与远在万里之遥的本土的仓库、工厂沟通,使供、修、运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装备保障的效率和效益。

  3.1全资可视化(TAV)信息化保障系统

  全资可视化信息化保障系统,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保障资源的位置监控、信息收集、数据处理、资源共享和状态控制,及时提供有关保障资源(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等)的位置、运动和状态等准确信息,并随时通报保障资源的生产、维修、部署、需求及库存量等情况,从而解决了战场保障资源不可视和信息不透明的难题。

  全资可视化信息化保障系统的主要原理是:首先通过信息输入经终端(非接触式)自动查询、识别特定资源,将信息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发送至信息处理终端,信息处理终端通过分析判断输出解决方案。整个流程贯穿于工厂/基地、仓库、运输、部署、现场、作战部队,如图1所示,使每个环节都处于高效可视的状态。

  图1全资可视化(TAV)保障系统

  3.2远程维修支持系统

  将安装在作战平台上的远程支持系统,通过卫星通信或无线通信系统与战术因特网相连,使海上舰船可以从多个网络数据库中获取数字化图纸资料、工程数据、维修辅助决策信息、保障计划和技术培训等信息,还可通过音频、视频会议系统和数字传输技术,使维修现场技术人员同基地或工业部门的维修专家进行交互通信,在复杂故障诊断及修理等方面得到帮助。

  美国海军远程维修支持系统主要组成为:综合通话中心;电子商务连接主页;共享数据环境(基于网络的统一数据库);技术支持工具(包括摄像机、便携式计算机、电子显示装置、便携式维修工具等10种技术手段)。

  科索沃战争期间,“林肯”号航母战斗群的每一艘舰艇上都安装了远程维修支持系统,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共使用了1600多次。利用该系统与基地维修专家进行即时交流,及时排除了SPS―49对空警戒雷达等大型装备的疑难故障。该航母作战群的技术人员还利用该系统,每天与分布在圣迭哥等地的舰船保障中心、军内科研机构、承包商等的技术专家保持联系,或召开视频会议商讨有关维修对策。

  3.3自动化保障系统与信息化维修环境

  国外军队通过对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深人总结,重新修订了作战纲要,提出新一代武器装备不仅要有高的作战性能和可靠性,还要具有优良的生存性、实用性和保障性;强调要把技术保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加大自动化保障系统及信息化维修环境建设的投入,力求实现装备技术保障资源规划、协调、组织、管理的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武器装备综合保障能力,保持良好的战备完好性,降低寿命周期费用,获取最佳效费比之目的。自动化保障系统与信息化维修环境的基本构成,如图2所示。

  图2自动化保障系统与信息化维修环境的基本构成

  3.4计算机辅助测试支持技术

  利用图形显示、电子数据库、交互式视频磁盘、触摸屏、语音合成器、图形探头等技术,通过建立一个“虚拟真实”的交互操作环境,将整个维修过程融合在一个超媒体的表示系统之中,以全动态的视频、音频形式向维修人员提供充分的信息,由以往的人去适应机器,转换为机器去适应人,最大限度地提高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

  3.5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技术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是将专家系统、多媒体信息表示、数据库管理和电子出版等多种技术结合在一起,预防性维护能力和诊断性维修能力结合在一起,以电磁介质将大量的操作使用说明、维修过程指导、技术图纸资料和元器件代换以及备件储备等信息精练组织,存储在智能化的,数字化手册内,并嵌入自动测试系统或武器装备之中,从而建立一个无纸的、人机和谐的交互式维修测试环境。

  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M1A1 坦克技术资料有7400 页,重72.6 kg。而采用电子技术手册只需要两张光盘和一台便携式维修辅助装置(PMA)。这除了大大降低原采用纸张型技术图纸资料占用存储空间大、难以携带的问题外,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使技术文件更新周期成倍减少,可以方便快速进行查找、使用、修改,而且根本就不存在再版制作、印刷等成本。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的运用,将对武器装备建设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1)节省了武器装备技术信息管理费用

  其中,技术资料编写费用降低了40%;出版费用降低了60%;内容更新时间仅为原来的1/9;重量为原来的1/148;体积为原来的1/53。

  (2)缩短了武器装备研制周期

  “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在研制过程中采用数字化图纸技术,建造周期缩短了18个月,研制经费节省8000万美元;美国波音公司在B-777大型客机研制过程中采用“无纸化”生产手段,研制周期缩短了一半。

  (3)提高了武器装备技术培训质量

  据美国国防部统计:采用IETM技术之后,装备培训时间减少了43%;训练项目裁减约50%;训练费用降低了25%~50%。

  (4)降低了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费用

  其中,寻找维修信息的时间缩短了一半;减少错误拆卸活动约50%;维修时间缩短25%~45%;诊断效能提高约35%。

  3.6综合诊断系统

  美国国防部的调研分析认为: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应通过控制维修保障费用实现,而其基本途径就是提高装备的综合诊断能力。

  综合诊断即按照装备的任务要求,在诊断能力采办中,建立并密切关注产品设计、工程应用、测试性、可靠性、维修性以及保障性,同时进行研究分析,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使系统的诊断能力达到最佳。

  综合诊断是一种结构化的工程方法,它需要把有关测试性、可靠性、维修性、自动测试、人工测试、人员训练、维修辅助手段、人的因素工程、技术信息以及后勤保障分析等既独立又相关的诊断要素加以综合分析,才能经济有效地检测和准确地隔离所有可能出现的故障,从而获取最佳的系统诊断效能。

  4装备保障信息化支持设备

  装备保障信息化体系的构建,需要一系列先进技术和信息化设备支持,根据其运行原理,主要包括五方面的设备:信息输入设备;信息传输设备;信息存储/处理设备;信息输出设备和安全防护设备。国外军队对上述支持设备,均按通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思路进行研制。

  信息输入设备大量采用自动识别技术(AIT),利用自动扫描、识别、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以及故障诊断、数据通信等方法,快速、准确地获取装备运行状态、工作情况、元部件型号、类别及备品备件状态、供应、生产等相关信息,能够在最低限度的人为干预下快速进行故障识别、状态评估,并实现与自动化保障信息系统的链接。主要的设备有:普通摄像机、照相机头戴视频摄像机、射频(标签)卡与手持式无线电扫描仪等。

  信息传输设备主要是运用有线及无线网络双向传输数据信息,实现从战区到技术支援中心,从装备使用部门到装备保障部门之间的实时沟通,目前主要的信息传输设备有:高速便携式传感器、便携式接收/发送装置、全球定位装置等。

  信息存储/处理设备对所有信息和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包括移动式和固定的数据信息中心,如SEN、NES、DNS、计算机、可穿戴式计算机等。

  信息输出设备位于系统末端,用于输出显示装备信息、故障信息、条令指令信息等,以辅助指挥人员/使用人员进行决策/行动,如便携式打印机、便携式显示设备等。

  安全防护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各类先进的防护设备和技术防护手段,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全面防护是应对现代信息战必不可少的一环。

  5结论

  军队装备保障是知识、技术密集的领域,武器装备技术含量越高,对保障的依赖性就越强。战斗力的强弱、保障效能的高低,更多地依赖于信息、知识和智力,要适应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装备技术保障的要求,必须把装备保障信息化放到重要地位,借鉴国外军队在装备保障信息化研究和实践中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成果,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合我军的装备保障信息化体系,实现我军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宗昌. 装备保障性工程与管理[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2] 宋太亮. 装备综合保障实施指南[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4.

  [3]GJB3872 装备保障通用要求[S] . 北京: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1999.

  [4] 佘志英. 21世纪作战后勤保障模式构想[J]. 中国软科学, 1998.(7).

  [5] 张晓康等. 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 物流科技, 2007.(7).

  者简介:汪惠林(1980-),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及管理工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军队装备管理论文

243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