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浅谈素质教育的有关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应运而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素质教育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素质教育的有关论文篇一

  《浅谈素质教育》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其要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使素质教育在教育界得到广泛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生主动的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的关键是教育观念和评价体系的改变。

  关键词:素质教育;三要义;教育理念;评价体系

  一、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内涵

  素质教育概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于1987年《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一文中使用了“素质教育”一词。这一阶段主要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角度探讨素质教育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角度探讨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关系角度分析素质教育的关键和内涵。从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确定素质教育的内容。在20世纪90年代,十四大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国家从政策上加强了对素质教育的引导。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是中央首次对素质教育做出的表述。1994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李岚清同志在会议总结讲话中指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这都推动了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施。这一阶段,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的深入研究。在21世纪,教育界对素质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化研究,1996年6月,第三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把教育提到了是关国家发展大局的位置,使素质教育的实施领域更加广泛,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学校。

  二、素质教育三个要义

  素质教育包括三个要义。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义是要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就是以法律为手段强制实施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全体中小学生的素质。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要做园丁,帮助所有学生共同成长。教师绝不是作伯乐,伯乐的任务是要寻找千里马,使其获得受教育的良好条件,帮助其成为精英。众所周知,国家规定要实行义务教育,使每个适龄儿童都得到公平的教育,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所以,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以是要要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现在大家比较重视智,德育、体育、美育,包括劳动教育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如果德、体、美这种相对薄弱的地位得不到改变,那就不能是实施了完整的素质教育。加强德育要有针对性。中学阶段,德育要培养三个意识,一个公民意识,一个爱国意识,还有一个民主意识。公民意识首先是遵纪守法,然后是责任感。还要求忠于职守和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美育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人的修养起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没有美育,就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少了感情的力量。有了美育,有了感情的力量就比较容易化解矛盾,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的关系。美育还包括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体育就是要求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如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就是实施体育的重要手段。拥有健康的体格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

  素质教育是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规格才会有多样性。如果有主动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人才的多样化,将来的人才结构才能够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变。我们提倡的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要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在我国一直都存在这样的事实,高一级的学校总是以分数为标准从低一级的学校选拔部分学生甚至少数学生入学。低一级的学校则总以向高一级的学校输送部分新生为目的。如果说就业不充分,就业制度不完善是应试教育的社会原因的话,那么这种几十年不断强化的选拔升学机制,就是应试教育的教育自身内部的原因。所以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改变学习室为了选拔的思想,要树立教育是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正确意识。目前,政府要下力气缩小好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从投入、师资、领导干部力量配备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尤其要通过建立校际之间的校长和教师的交流或轮换制度,以迅速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另外,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在热情关心和大力帮助后进生上下功夫,不能给优等生特殊的照顾,要加强对学习不好学生的个别教学,要因材施教,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树立正确的思想,还要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要为基础教育后的各级各类教育打好知识基础,而且还要为学生打好今后进入社会做人、办事、健体的基础。

  教育要以育人为根本。一个学生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就必然会贻害他一辈子。所以教育要以育人为根本。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塑造一个健康的人,就必须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入手。在智育方面,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但是为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学校在智育方面改变在过去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引下的教育方式,要顺应学生的天性,以为了提高素质为目的来搞智育。德育就应该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传授中国的传统思想,以及爱国意识、民主意识、民主和法制意识。

  素质教育要以因材施教为方法。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所以,要面向全体学生,唯一的办法就是因材施教。

  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是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在过去,大多数学校都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单纯的学科分数为标准,以选拔或淘汰为目的。在这种评价制度的引领下,学校难以实施素质教育,所以,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至少评价的项目应该包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也不应该一切都有分数的高低来评判,比如智育、美育就很难用分数来量化结果。评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过去单纯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采用自评或者学生互评的方式。这些做法都可以使评判标准更加科学客观,改变过去教师和学生只关注学习的现实。

237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