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老年人健康教育论文(2)

老年人健康教育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老年人健康教育论文

  老年人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方法:通过单人指导和集体教育两种形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重点进行基础知识、饮食、心理、运动、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改变不良行为和饮食习惯、合理安排休息与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掌握疾病知识,减少了疾病复发频率,促进了患者康复,同时也增加了护士责任心,密切了护患关系。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老年人;冠心病;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前评估

  患者入院后,护士根据患者病情了解其对疾病知识,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保健知识知道多少,最后根据患者或家属的叙述制定宣教计划。由于每位患者的知识层次不同,卫生保健知识的掌握也有很大差异,获得知识的渠道千差万别,如果对每位患者按统一的标准教育计划进行宣教,势必会在某些患者心中产生多余或不理解的感觉,护士只有通过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纠正患者偏差,才能引起患者对宣教知识的兴趣。

  2健康教育方式

  我们目前采用了单人指导和集体教育两种教育方式。由于老年人感知力降低,动作迟缓,近期记忆力减退,故采用宣传栏、口头讲解、座谈会等多种健康教育形式。

  2.1单人指导:患者住院期间由主管床位的护士利用晨间护理、治疗、巡视或其他时间对患者根据上述特点,反复口头讲解,多次示范,计划性、随机性教育:对于共同的问题可有计划循序进行,并针对不同个体的健康和心理问题随时进行指导,将有关资料整理成册,人手一册,交给病人阅读,如入院宣教,出院计划、指导等。

  2.2集体教育:科室设置健康教育课堂,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讲课,进行冠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授课其间患者可对不明白的问题当场提问,授课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患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时,在科室墙面设置老年冠心病健康教育专栏,由专人负责,定期更换新内容,以不同的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也丰富了患者住院期间的文化生活。

  3健康教育内容

  冠心病教育与其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该病往往将伴随患者终生,客观上要求医护人员与患者要充分认识到治病的长期性,在心理上要具备一定的承受力,在战胜疾病之前首先要战胜自我。

  3.1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内容:

  3.1.1基础知识教育:许多老年患者对冠心病一知半解。首先要让患者知道冠心病概念,在此基础上向患者初步介绍冠心病的有关知识,让其简单了解本病病因和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可总结为“四高一吸”,即高血压、高血脂、高龄、高血糖、吸烟;次要危险因素如肥胖、紧张、饮食、遗传等[1]。让患者知道有病早治,积极参与预防保健,有疾病先兆时积极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相信,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疗效,只要控制好就能够健康生活。

  3.1.2饮食治疗教育:饮食治疗是老年冠心病的基本治疗手段之一,它对疾病的发展、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向病人介绍饮食治疗的意义和具体措施,使病人在饮食方面能够灵活掌握各膳食和数量,让患者努力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6~7成饱。同时强调饮食的多样化,原则上应选择低盐、低动物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及植物蛋白的食物,保持营养平衡,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饮浓茶、咖啡等饮料以免加快心率。另外要忌烟酒,原有吸烟嗜好的要彻底戒掉。对于体态肥胖的老年人,饮食控制也是饮食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因为肥胖可导致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并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对远期的并发症预防有重大意义,通过饮食控制使血压、体重也向标准方面发展,客观上预防和延缓了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现有症状的控制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1.3心理教育:老年人情绪急躁、容易冲动,有多疑、喜静怕孤、自尊心强等心理,当发现自己患有冠心病时,以上心理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并出现悲观失落、焦虑恐惧、担心死亡等心理特征,我们应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①减轻心理压力与反应[2]:对于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的老年患者,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与对待自己的疾病,向他们讲解不良情绪对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用真诚和蔼的语言关心体贴他们,倾听其陈述,了解他们焦虑恐惧的原因和心理需求,针对病因进行心理分析,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引导他们正视病情,帮助他们树立控制疾病发展的信心。②增加信任度:对于易猜疑的老年患者,要尽早取得他们的信任,减少猜疑与误会,在与他们教育过程中做到自然、大方,并注意在传递感情技巧的同时给予鼓励与安慰,增加信任与安全感,使其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态来接受和配合治疗护理,从而取得最佳疗效,早日康复出院。

  3.1.4运动疗法教育:运动适量,循序渐进,运动疗法作为冠心病基本治疗的另一方面,作用不容忽视,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心肌对活动的适应性,使冠状动脉扩张,有助于降低血压,增加心肌营养和氧的供应,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3]。同时,运动还可以加速脂肪的分解,减少脂肪堆积,增加心肺功能,这样可相对减少心脏负担,提高病人的身体综合素质。步行是高龄患者最方便的运动方式,多访友,作消遣活动。尽量避免奔跑、纵跃,因为有时会因此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出汗反应差,因此散热也慢,故不耐热,所以在气温高时,或湿度高的情况下,应暂停运动锻炼。

  3.1.5药物治疗教育:药物治疗是促使本病康复的重要手段,应用何种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护士首先应明确老年人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熟知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观察项目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达到合理用药,增加疗效。指导患者或家属知道所患疾病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不良反应,以及剂量不足或超量应用的危害,输液过程严格控制滴速。应用口服药物时,因老年人记忆力差,听力及视力下降,要反复强调服药时间、方法、剂量。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服用地高辛,应向病人告知本病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剂量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随意增加剂量又可以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教会病人或家属如何测量脉搏,每次服药前脉搏不能低于60次/min,如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或原有心脏病加重,应及时就诊、及时停药。

  3.1.6介入治疗简单知识教育:介入治疗作为治疗冠心病的新手段,其投入临床为冠心病患者带来了光明与希望。作为新的治疗手段,医护人员对此知识也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因此护士应简单了解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并向适当指导冠心病患者,让患者知道,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还有疗效更好的治疗手段,让难治性冠心病患者看到光明,从而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4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发现,教育后的患者在掌握相关知识、相关技能、态度、不良行为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变和提高,但接受程度有差异。健康教育是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水平的得力措施,要根据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个性化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心理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膳食,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改变了护士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模式,增强了护患间的相互信任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调动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对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 文献

  [1] 冯正仪。内科护 理学。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7-88

  [2]舒小芳,林芳宇。心血管疾病中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及护理干预。中华新医学,2004,18(5):1725

  [3]王亚丽。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恢复期的健康教育。实用新医学,2001,8(3):74

老年人健康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老年人心理健康论文

2.老年人心理健康相关论文

3.浅谈健康教育的论文

4.老年人心理健康浅析论文

27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