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技术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篇二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瓶颈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在今年开始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关键瓶颈,如:教师学科本位意识缺失;教材内容更新慢,教学内容断层;课程核心价值认同感的缺失,课程定位模糊;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缺乏评价可信度。本文分析了这些制约因素和瓶颈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瓶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着力培养学生对信息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03年)同时,《课程标准》也指出:“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学习,更注重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上述内容已经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但在现实中,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制约了这门学科的发展,形成许多发展的瓶颈。

  一、教师学科本位意识缺失

  调查表明:由于不少信息技术课教师缺乏对自身职业的正确定位,学科本位意识不强,对所教学科不去认真钻研与探究,加上有不少教师在学校还要承担学校网络管理、机房维护、电子学籍管理、教学比赛课件的制作等任务,有的甚至还要负责学校办公电脑、教师家庭电脑的维修维护,诸多因素使得信息技术课教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课程本身的教学,因而教学中仍然以讲授操练为主,缺乏应有的变化与创新,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课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钻研学科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师缺乏钻研精神,学科本位意识不强,不利于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建设,这些成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发展的一大瓶颈。

  二、教材内容更新慢,教学内容断层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的目标和任务,但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缺乏明确标准。这给教材的衔接及学科发展的系统性、连贯性造成了困难,缺乏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有力支持。由于客观因素,信息技术课不同于语数外学科,其知识内容和技术更新日新月异,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很难跟上快速变化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可能有人会说,新《课标标准》也已明确要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理念。所以,信息技术课教师可以不依赖教材内容来进行课堂教学。但是,教材是课程的重要依据和课程资源,加上信息技术课教师能力参差不齐,很少教师能够做到不依据教材,而且又能游刃有余地从事教学。

  课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的,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时代性,既体现科学精神,又强化人文精神。教学内容的断层、教材内容的滞后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随意删减必然会影响和制约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发展。

  三、课程核心价值认同感的缺失,课程定位模糊

  由于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实践还比较短,该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比较浅薄,信息技术课程定位还比较模糊,人们对这个课程的认同度比较低,造成信息技术课越来越不受重视。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有许多不同的解读,有不少信息技术教师对“重技术”还是“重素养”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有些地区的高考改革方案中也没有提及信息技术课,这就造成许多人认为高中还该不该开设信息技术课。应该说,高中信息技术课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能够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利于创新,并提高认知能力和决策水平,进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缺乏评价可信度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质量监控作用。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健全的评价体系对一个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课的评价目标、评价规则和评价方法的表述也都是比较模糊的。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师对日常的教学评价也是见仁见智。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考虑过程性评价,只关注终结性评价,而终结性评价在全国各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地区用学业水平测试来代替信息技术课评价,由于学业水平测试难度低、容易过关,但不能真实地考核信息技术课程水平,这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得甚少,也就很难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所以,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应该是采用多元性的评价主体,丰富的评价内容,灵活的评价手段和多样的评价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

  总之,尽管制约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瓶颈还有不少,但是笔者认为,以上因素则是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并成为这一学科发展的瓶颈。为此,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心中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转换观念、不畏困难、努力钻研、全面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新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03.

  2.郑明.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理性反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2.

  3.胡济良等,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钱松岭等.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中国电化教育,2010.8.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平南中学)

  
看了“高中信息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高中信息技术创新论文

2.高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论文

3.高一信息技术论文

4.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论文

5.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2)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篇二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瓶颈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在今年开始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关键瓶颈,如:教师学科本位意识缺失;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40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