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军事理论论文 > 关于国防建设的军事理论论文(2)

关于国防建设的军事理论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关于国防建设的军事理论论文

  3.按照“三步走”战略实现国防现代化

  1997年底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用十几年的时间,努力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的各项要求,主要解决好军队的规模、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问题,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步,到2020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军费的相应增加,加快我军质量建设的步伐,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第三步,再经过30年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一个国情、军情与时代要求相统一的战略构想,也是一个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战略与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相配套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从战略高度指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向、目标和发展步骤。[12]这是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从中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走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跃式发展道路,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军队建设的整体转型,建设一支能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军队。

  二、践行新安全观,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如果说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国际政治的独特贡献的话,那么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倡导的“新安全观”则是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贡献,而军队又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

  (一)为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改善国际环境

  对外军事交往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改善国家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1.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对外军事交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逐步实行了对外开放,有力地配合了国家的总体外交。我军首先加强和巩固了同周边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军事友好关系。中国与朝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和新加坡等周边国家的军事交往逐步增强,扩大了合作的领域,加强了国家间友好关系。其次,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交往发展迅速。中国与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军事交往也得以全面展开,无论是高层代表团互访,还是军事技术合作及武器装备采购方面,都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全面发展。自从1978年法国派军舰访问上海以后,许多国家都相继派军舰访华,先后有英国、澳大利亚、瑞典、葡萄牙、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荷兰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军舰访问,形成了一个外国军舰访问的高潮。随着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两国军事关系也逐步恢复,恢复与苏联的军事交往也是中国对外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

  中国在打开大门欢迎外国军事代表团和军舰来华访问的同时,也派出了不少军事代表团出国回访或访问。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派学者出席国际军事会议,派军队文艺、体育代表团参加比赛或友好演出等。

  在对外军事交往中,人民海军的角色尤其值得一提,在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在国际上,军舰被称为是“浮动的国土”,海军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我人民海军多次派遣军舰出访,创造出多个“首次”。人民海军军舰出国访问促进友好关系的同时,也锻炼了远洋航行和海上执行任务的能力。1985年11月16日至1986年1月19日,人民海军舰艇编队访问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这是中国海军军舰首次出国专门执行外交使命的正式出访,也是首次进入印度洋。之后,我海军舰艇先后访问了美国、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南非、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穿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红海,通过好望角、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标志着人民海军的航迹遍布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2002年5月至9月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远洋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完成了中国海军历史上首次环球远航的征程。编队横跨三大洋、五大洲,共访问十个国家,历时四个多月,总航程30000多海里。这次环球航行访问历时之长、航程之远、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都创下了历次舰艇出访的纪录。它是人民海军历史上出访国家最多的一次军事外交活动。

  2.开展多层次的对外军事学术交往

  当今世界,任何一支军队,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拒绝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跟上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积极借鉴各国军队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从1978年我军派出第一个军队院校代表团访问法国之后,相继向英国、意大利、德国和美国等国家派出代表团考察这些国家军队训练体制、战术训练和军事教育训练思想,并参观了一些技术、战术科目。与此同时,中国也派出各种专业团组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据不完全统计,自从1991年以来,我军共派出800多批、2万多人次出国参加学术交流和研究,学习借鉴了不少国外经验,扩大了我军的影响,促进了与有关国家的双边关系。我军还向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和科威特等国派出了军事留学人员200多名,同时接受了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地区有关国家的近千名军事留学及各类培训人员。[1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军派代表参加了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全球与地区多边安全研讨会,展现我军的形象,澄清国外的误解与歪曲。从2002年5月3日在新加坡召开的“亚洲安全大会”开始,我军每年都派相关人员与会,先后派出了少将级别或大校级别的军官参加了会议。2006年6月1日,中国首次派出副总参谋长章沁生中将参加第六届亚洲安全大会,并在6月2日的会议上做了发言,包括中国在内的2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防部长、高级防务官员及安全专家出席了会议。多年来,我军通过开展一系列安全对话与合作,促进了解与互信,共同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安全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增强军事透明度,促进战略互信

  军队和军事行动有别于其他群体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秘密性,而通过交流展示军事透明度,则是在冷战后各国之间增强战略互信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逐步展开,军队对外开放也积极谨慎地进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先开放了一些部队和院校,供国外来访者参观,同时也逐渐开放了一些军事演习和表演项目,组织各国军事代表团和武官观看。2003年8月25日,来自15个国家的军事观察员在内蒙古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观摩了北京军区“北剑0308”装甲旅纵深突击作战演习。这是中国军队首次邀请外军观摩实兵军事演习,首次开放中国军队合同战术训练基地。2004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铁拳-2004”实兵实弹演习,邀请了文莱武装部队司令、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以及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俄罗斯、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等16国共计60余名军队领导和军方人员观摩了此次军事演习。

  2005年9月27日,北京军区在位于大漠腹地的北京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进行“北剑-2005”军事演习。北京军区所属的两个装甲师担负了这场演习的任务。来自朝鲜、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以色列、蒙古、加拿大、巴西和澳大利亚等24个国家的空降兵和装甲师(旅)长以及相关国家驻华大使馆武官等40多人到现场观摩了演习。这次演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对外展示规模最大、来宾最多的一次军事演习。此次演习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促进了与外军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巩固与增强了双边军事互信。

  (二)为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中国已经把和平发展作为国策确定下来,并且正在认真地实践着自己的政治诺言。为了避免重蹈历史上崛起大国的“安全困境”,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之日起,就庄严宣示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今后也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中国将来强大了也不搞霸权主义。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思想,运用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促进地区与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也要加快军事现代化的步伐,努力把军队建设成与国家地位相称,能够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和平保障力量。

  1.维护国家边境安全,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国家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都需要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一个安全的周边环境,否则,经济建设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无从谈起。中国努力与周边国家保持并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周边安全环境总体得到大幅度改善。但是,越南在1974年统一后,黎笋当局开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并把曾长期全力支持其抗法、抗美战争的中国视为它推行其地区霸权主义的最大障碍,越南国内的反华、排华愈演愈烈,先后把20多万华裔和华侨强行驱逐到中国境内,并对中国提出无理的领土要求,宣称中国的西沙、南沙群岛为越南领土,并悍然出兵侵占了南沙群岛的一些岛屿,在中越边境地区进行武装挑衅,严重地威胁和破坏了中国边境地区的“四化”建设与安全。对于越南当局的武装挑衅和入侵,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多次提出劝告、警告和抗议,但越南当局一概置之不理。中国政府忍无可忍,被迫进行自卫还击。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边防部队奉命对越进行自卫反击作战。此次作战历时28天,沉重地打击了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了重大胜利。[14]

  自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撤军后,越南军队又开始在中越边境地区进行武装挑衅,继续严重地威胁着中国边境地区的安全。为了严惩侵略者,保卫祖国领土和边境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人民解放军云南、广西边防部队从1984年5月起,奉命再次进行反击入侵越军的作战。此后至1986年,云南边防部队先后取得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和八里河东山等地区反击入侵越军作战的胜利,对入侵的越军给予应有的惩罚。[15]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奉命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作战,不仅维护了边境安全,确保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为后来国家周边安全环境的长治久安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2.维护祖国统一,遏制分裂势力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各种敌对势力分裂国家领土和主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神圣的使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猖狂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加强了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军事斗争准备。人民解放军从1995年开始,举行过多次有针对性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其间既有导弹试射,也有三军联合渡海登岛演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1996年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演习。

  1996年3月,面对台湾当局继续恶化两岸关系的举动,为进一步显示中国人民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决心,人民解放军奉命在东海沿海相继举行一系列军事演习:3月8~15日,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在东海和南海海域进行地对地导弹发射训练;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于3月12~20日在东海和南海海域和空域先后进行海空实弹演习;3月18~25日,人民解放军南京战区在台湾海峡北部西侧进行陆海空的联合演习;这次演习从争夺制海、制空权到快速装载航渡,从装甲集群江滩登岛到空、机降部队垂直登陆,从多层次火力突击到夺路强击突破,从立体穿插分割到纵深越点攻击,充分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三军联合渡海登岛和山地作战的能力。[16]

  此外,1999年9月上旬,南京、广州战区陆海空三军、第二炮兵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浙东、粤东沿海举行了大规模的诸军兵种联合渡海登陆作战实兵演习,显示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水平和联合作战能力又有了新的提高。2001年6月,人民解放军在东山岛举行登陆演习,约有十万部队参演。[17]人民解放军加紧进行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遏制了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冒险活动,也震慑了支持纵容“台独”冒险活动的国外敌对势力,确保“一个中国”的框架得以保持,促使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得到稳定,加上我们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正确对台政策,避免了因“台独”分裂势力的冒险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正常进行。

  三、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中国也通过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理应对国际社会和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积极参加国际裁军、军控进程,维护世界和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在军控、裁军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先后签署、批准和提出了若干国际条约,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与此相关的国内法规,为推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提倡《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

  1994年1月,中国正式向美、俄、英、法等国提出了《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草案,并建议五个核国家尽早就此进行磋商。1996年中国政府在第15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核裁军五点主张:(1)核大国放弃核威慑政策,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继续大幅度削减其核武器;(2)所有核国家都应承担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义务,都承诺无条件地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武器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并尽早就此缔结国际法律文件;(3)所有在国外部署核武器的国家都将这些武器全部运回本国,所有核武器国家承诺支持建立无核武器区的主张,尊重无核武器地区的地位,并承担相应的义务;(4)各国不发展、不部署外空武器系统和破坏战略安全与稳定的导弹防御系统;(5)各国缔结关于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公约。

  2.率先签署《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1996年9月,中国在《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开放签署日当天就签署了该条约,成为条约的首批签约国。1997年10月,中国与美、俄、英、法四个核武器国家发表声明,重申五国关于尽早谈判缔结《禁止生产核武器裂变材料公约》的立场。2000年5月,中国针对美国不顾《限制反弹道导弹条约》有关规定,加速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严重阻碍核裁军进程,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的严峻形势,中国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在联合国第54届代表大会上提出了维护和遵守《限制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决议,并以压倒性多数通过。

  3.共同倡导反对外空武器化条约

  2008年2月12日,中国与俄罗斯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全体会议上提交了《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提出了通过谈判达成一项新的国际法律文书,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维护外空的和平与安宁。中俄两国的提议受到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拥护和支持。[18]

  (二)促进军事互信,加强地区安全合作。

  为了促进相互信任和地区安全合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多次参加亚太地区多边安全会议、亚太地区防卫当局官员论坛、东北亚合作对话会、东盟地区论坛会议、西太平洋地区海军论坛以及各类多边安全研讨会等活动,并与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印度、日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泰国、英国和美国等国的国防和军队有关部门进行了安全磋商和会晤,增进了彼此的信任与了解。

  1.签署双边军事安全协议

  为了促进与有关国家的安全关系,中国先后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增进军事信任,防止意外事故的双边协议。1994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关于预防危险军事活动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互不将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1998年6月,江泽民与克林顿宣布中美双方决定不把各自控制下的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

  2.签署加强军事信任协议

  1996年4月,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该协定规定: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互不进攻对方;不进行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限制军事演习规模、范围、次数;相互通报边界线两侧的重要军事活动;邀请对方观察实兵演习;预防危险军事活动;加强双方边境地区军队之间的友好交往等。

  3.签署防止边境地区意外事故的协定

  1996年11月,中国与印度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做出了不进行威胁对方或损害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与稳定的任何军事活动,严格尊重和遵守中印边境地区实际控制线,防止实际控制线地区危险军事活动等保持边境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规定。同年,中国还在北京与菲律宾联合举办了建立信任措施会议,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建议和主张。1997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规定了将中国与四国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裁减到与睦邻友好关系相适应的最低水平。

  (三)积极参加多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2001年九一一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之后,中国积极展开与有关国家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维护地区安全,震慑恐怖主义。从2002年起,中国军队开始有选择地逐步参与双边和多边联合军事演习,以拓展中国与有关国家安全合作的领域。2002年10月10~11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进行了联合反恐演习,拉开了与外国进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序幕。中吉双方参演人数达数万之多,演习在两国边防线以及纵深100多公里数个地点进行,这次演习创造了多个“第一”。这是几十年来中国首次与外国联合举行军事演习,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与外国联合举行的反恐演习,这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首次联合军事演习,也是我军历史上首次与外军举行的联合演习,是我军陆军首次出境参加实兵演习,意义极其重大。

  2003年8月6日,上海合作组织举行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五国武装力量1000余人参加。通过这次演习,各国参演军人增进了友谊、增进了信任,为今后实施多边联合反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05年8月18~25日,中国和俄罗斯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此次演习按照战略磋商、兵力投送与展开、实施交战等三阶段进行。中俄两军部队在联合军事演习中共同完成沙盘推演,陆、海、空实兵联合作战,进行了海上封锁、强制隔离作战等作战演习科目。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近万人参加此次演习。

  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还先后与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的部队进行了不同规模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四)积极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中国一贯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自改革开放以来,更加积极地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1980年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持和平行动。从1982年1月起,中国开始缴纳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有关摊派。1986年,中国政府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委员。1989年,中国首次派出200名人员参加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选举监督员。1990年4月,应联合国要求,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了军事观察员参加维和行动。

  自1990年始,中国先后派出多批军事观察员、军事联络员、军事顾问和参谋军官参与联合国各项维和行动。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中国派出800多人的工程兵部队参加了联合国驻柬埔寨临时政府机构的维和行动,在18个月内先后完成了4个机场、4条共640公里的公路、47座桥梁的修复与建设工作,使联合国部队115万名官兵、8000台车辆以及成千上万的物资运进柬埔寨各地,为柬埔寨3715万难民返回家园开辟了通道,为保障联合国维和行动在柬埔寨的顺利实施做出了贡献。自从1992年中国首次派遣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截止到2006年12月底,中国已经参加了16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军事人员5915人次,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19]

  中国派出的维和行动部队不仅人数最多,而且表现也最突出。2006年2月28日,联合国在利比里亚亚绥德鲁市举行授勋仪式,隆重表彰中国第三批驻利比里亚维和官兵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别代表阿兰·道斯出席仪式并致辞。

  2008年2月7日,正值中国人民传统节日春节之际,联合国秘书长苏丹问题特别代表卡奇先生与联合国苏丹维和团总司令里德尔中将在位于苏丹南部城市瓦乌西郊中国维和医疗队营地为中国维和部队颁发“和平荣誉勋章”。按照联合国的惯例,为维和部队授勋一般都是在任务期满六个月时举行。鉴于中国维和部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色,联合国驻苏丹维和团决定破例提前两个月为中国维和部队官兵颁发“和平荣誉勋章”。[20]

  (五)与外军开展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联合演习

  面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的挑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2000年以后,逐步与外军开展了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联合演习,在这方面,人民海军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从2003年10月开始,中国海军军舰先后与来访的巴基斯坦、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海军军舰在中国附近海域成功地举行了联合搜救演习、通信演练等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演习。此外,还利用到外国出访的机会,与其他国家海军进行了联合演习。

  2007年5月11日,中国海军“襄阳”号导弹护卫舰参加在新加坡附近海域举行的“第二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多边海上演习”和新加坡主办的“2007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这次多边海上演习共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韩国和新加坡等12个国家的15艘军舰参加。中国海军军舰参加4个科目的演习,包括对来自小艇威胁的防御、穿越雷区、海上搜救和对海射击等。演习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各国海军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各国海军应对威胁的联合行动能力。这是中国首次派军舰参加“西太平洋海军论坛”框架下的多边演习。作为这个论坛的创始国之一,中国海军此前曾多次派观察员观摩各类演习,并积极派员参加论坛组织的各种会议。[21]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洗礼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前所未有地密切,中国的国家安全离不开一个和平、安定的世界。随着全球化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以及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程度的加深,国家利益不断拓展,已经逐渐越过传统的陆地、海洋和领空的边疆,不断地向海洋、太空、电磁空间拓展和延伸。

  中国和平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放眼未来,中国的国防事业与军队建设将以更加高深的战略视角、更加宽广的领域、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事务。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信息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永远坚持防御军事战略的文明之师和威武之师,一支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义之师,将是中国和平发展伟大事业的可靠保卫者,也是地区与世界和平的守护者。

  注释:

  [1]《邓小平军事文选》第三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65页。

  [2]《邓小平军事文选》第三卷,第270页。

  [3]《邓小平军事文选》第三卷,第273页。

  [4]《邓小平军事文选》第三卷,第312页。

  [5]郑必坚主编:《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页。

  [6]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年大事记》,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81页。

  [7]寿晓松主编:《邓小平军事思想新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0页。

  [8]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年大事记》,第408页。

  [9]黄宏、程卫华主编:《走向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4~225页。

  [10]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年大事记》,第408页。

  [1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年大事记》,第440~441页。

  [12]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年大事记》,第531页。

  [13]黄宏、程卫华主编:《走向现代化的人民军队》,第288页。

  [14]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年大事记》,第405页。

  [15]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年大事记》,第435页。

  [16]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年大事记》,第520页。

  [17]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年大事记》,第551页。

  [18]《解放军报》,2008年2月13日,第5版。

  [19]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年大事记》,第573页。

  [20]《解放军报》,2008年2月8日第1版。

  [2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年大事记》,第584页。

  作者:杨毅

237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