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关于创新思维的毛概论文范文

时间: 坚烘0 分享

  创新十一个民族的进步动力,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创新的毛概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新的毛概论文篇一:《浅谈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摘要: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这些思想政治工作的观点和学说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诸如: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内容、方法等等。毛泽东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重要理论,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党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我们党的缔造者、伟大的理论家和政治家,而且还率先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他对军队政治工作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经验做了理论概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都进行了精辟而科学的阐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一、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

  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事业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中国革命长期都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进行的,革命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联合起来的力量异常强大,其统治的手段又极其残酷,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最初组成时,却是相当弱小的,革命面临着种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队伍是靠什么来维系自己、发展自己的呢?主要靠的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认为它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1]1094。因此,在中国革命中,思想政治工作就被摆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就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譬如1944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他主持和修改过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一文中,亲笔总结了政治工作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经验,科学地阐述了政治工作是我军生命线所指的意思。指出:“我们认为政治工作是我们军队的生命线,无此则不是真正的革命军队。”[2]新中国成立后,又明确地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命题。1955年,正值我国处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又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3]

  二、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密切结合,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毛泽东运用列宁关于政治与经济相互关系的理论,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4]803的科学论断。这里既指明了政治对经济工作发展方向的保证作用,又明确了政治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正确地解释了政治来源于经济,又反作用于经济;既指导经济,又为经济服务的辩证统一关系。这就为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目的、地位等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2.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毛泽东根据思想政治工作鲜明的政治性特点,提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4]780政治方向是人才健康成长的根本,因此,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也要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是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重要思想。毛泽东还认为,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的教育、形势与政策的教育,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3.党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议事日程,加强领导

  毛泽东早在红军创建时期,就提出“支部建设在连上”[5]64,党代表要做好政治工作,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认为,不论搞什么业务、事务,包括经济事务、文教事务、国防事务、党的事务,不搞政治思想工作,那就很危险。因此,他提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负责同志都要亲自抓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搞好政工队伍建设,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培养和选拔优秀的政工干部。从整体上看,加强政工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加强专职政工队伍的建设。同时,毛泽东还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党的专职干部的事,而且是各行各业、各部门的事。毛泽东关于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原理为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科学化奠定基础。

  4.提高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出发,提出了党性修养的任务。毛泽东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与此同时,他要求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817的精神搞好整党、整风,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所以,毛泽东认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1]1094毛泽东的这一论断既阐明了党的思想建设的方针与意义,又对整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提供了理论指南。

  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毛泽东特别强调解决工作方法问题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5]139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采取各种工作方法,领导群众,进行斗争,经过在实践中运用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科学地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提出要“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要“抛弃命令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5]140。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明确地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总题目的一套科学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强调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反复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899从而把方法论的总路线和认识论的总路线有机结合起来,并且提出要实行两个结合,即“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1]897。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还提出了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委领导要学会“弹钢琴”,还要胸中有“数”,划清“延安”与“西安”、战绩与错误的“两种界限”等许多方法[6]。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过程中,仍然非常关注工作方法问题。1958年初,他写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一文,其中有许多都是讲思想政治工作、党的领导原则和方法的。如:(1)典型示范的方法。集中展览先进的产品和做法,组织干部和群众对先进经验进行参观,是“两项很好的领导方法”。用这些方法可以“推广先进经验,鼓励互相竞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可以举办生产建设展览会”[7]349。(2)“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任何一种情况、一个群体,既有先进,也有落后,而中间的状态又总是占多数。抓住两头就可以把中间带动起来。“这是一个辩证的方法”,抓住两头,也“就是抓住了两个对立面”[7]349。

  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相当丰富的,其中的很多理论和观点、原则和方法,都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理论创新,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151.

  [3]毛泽东文集:第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9.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40-1444.

  [7]毛泽东文集:第7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创新的毛概论文篇二:《浅谈语文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语文教学以其学科特点,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本文从更新教学观念、开放教学过程、 发展学生个性论述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创新教育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创新教育 语 文学科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展开,以创新为重要内容的基础教育改革也随之向我们走来。作为中学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当然责无旁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文学性”、“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既是生活和 工作的基础,也是 实践、创新的基础,因此,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着优越的条件。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学观

  首先应端正思想认识,从知识灌输转向思维训练,从教师本位转向学生主体,从分数(结果)至上转向能力(过程)为重,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将藏在学生心底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美好的心灵挖掘出来。教师一桶水的观念要更新。要开启知识的活水源头,用活水理论取代一桶水理论,教师要学会终生学习、探索,不断更新知识。教师要做专家型教师。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践者,更应该是理论的探索者。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地位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的地位。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更新,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以 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

  最精湛的教学 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教学犹如建构智慧的大厦,教师就是智慧大厦的脚手架。教学之始,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示范、讲解和指导等,随着教学的深入进行、学生理解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教师就应该越来越多地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大胆为学生松绑,这样就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实现自我创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责任在教师。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必须要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全新的创新教育观念,善于吸纳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创新,只要教师的思维活跃了,学生才能自由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二、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力求在每个环节中都有意识地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体说来,要把握以下几点:

  教学内容的开放。要求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具有层次性,广泛性,可供选择性;要向学生生活实际和 经验开放,贴近学生生活。自上学期开始。我们便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定期选择一些精品时文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补充。并采取让学生先活动,后作文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这样学生有话可说,达到了作文的目的。学生既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极大调动了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可宝贵的 心理品质之一,它不仅能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能影响一个学生对终身事业的选择与目标的追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巧设导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之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 语言,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以强烈的情感品味作品,从而产生思想及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要以自己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关心学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 环境。爱默比尔认为“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 社会心 理学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的最有创造力”。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不是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学习,而是自主地学习,教师要爱学生,允许他们在学习上有选择的机会,在教学中留有思维的空白,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例如:在教读《荷塘月色》一文时,有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开头一段作者提到“妻在屋里拍着润儿,”结尾时却说“妻已睡熟好久了”,为什么不写“润儿已睡熟好久了”或“妻儿已睡熟好久了”,润儿到底睡了没有?问题一出,惹得哄堂大笑。但我却首先肯定他读书认真细致,敢提问,有胆量,然后指出这个问题虽不是文章关键性所在,却很有意思,要求学生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阅读思路不断打开,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也因而加深了一层。提问的学生更是面有喜色,充满成功的欢愉。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开放。有效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如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三、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新世纪是人的世纪,人的个性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语文教学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在听、说、读、写诸方面给学生个性以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学生学习过程个性色彩越鲜明,创新风格就越醒目。

  第一、奠定学生创新的基础。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应当使学生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做,这是创新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

  第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广泛联想。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式。爱因斯坦曾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开启他们的创新意识。

  第三、鼓励学生质疑多问。创新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才有创新可言,古人云“善答问者,如敲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余声,不善答问者反此”(《学记》)。这里所说的“敲”字,从某个角度说,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虑。疑,就是积极思维,开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疑,也是探研事物 发展规律、发明创造的钥匙。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激疑、释疑,把学生的思维器官调动调动起来,达到启发思路、激发兴趣、发展智力的目的。

  第四、创设情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引用名人名言与故事。例如:“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此营造启迪创新意识的氛围。(2)开展小组讨论、辩论活动,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灵感得以激发。(3)鼓励有创意地 写作。这一 实践过程既体现了创新思维的水平,也体现了创新思维的结果。

  第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它和课堂教学既相对独立,又相得益彰。它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 环境氛围。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创

21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