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有关创新教育的毛概论文2000字(2)

有关创新教育的毛概论文2000字(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有关创新教育的毛概论文2000字

  有关创新教育的毛概论文2000字篇二

  《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

  【摘要】创新教育,目的在“新”,行为在“创”,成败在于“教育”,基于这种管见,在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重视早期应用题的编题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创新思维 早期应用题 编题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早期应用题教学应根据实物演示进行编题,使学有兴趣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是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因素,而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浓厚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的,通过实物演示能创设一种应用题的情境,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如:在上新课前,我左手拿一个学生的3只铅笔,右手拿另一个同学的5只铅笔,让学生根据这一情节口头编题,当学生口头编出简单的求和应用题后,让别的同学口头解答;我又从8只里拿走2只,要求学生再根据这一情节口头编题(求剩余的应用题)。在这样的目标或问题情境下,学习主体对问题客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因而勇敢地进入到问题当中去,自主探索,自主思维.这样提高了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2. 早期应用题教学应该根据图片进行编题,使思有发现

  看图片口头编题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编出符合图中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学生运用已知探究未知,在未知中发现“新知”(既问题)这种“发现”正是学生吸收富有灵性的语言信息中突然闪现和顿捂的灵感;而这种灵感又正是学生心灵的张开,知觉与思维形象的启动。如,我在上课时在黑板上出示9只母鸡图,5只公鸡图,让学生口头提问题,学生提出了一共有几只?母鸡比公鸡多几只?公鸡比母鸡少几只?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早期应用题教学应该让学生选择条件问题进行编题,使之质疑

  质疑问难,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在这个环节的训练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3.1 出示几组条件和相对应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进行恰当的选择,搭配,编一道或多道应用题。

  如:出示下面的条件和问题,要求学生编应用题。

  出现这几个条件和问题后,学生首先是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觉能力。未经过认真分析深思而快速提问题。就出现了缺少条件的应用题而不能解答;老师适当点播,学生马上改变思维方式,采取推测、想象等方式,让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发散。从中产生各种不同的为数众多的问题。通过这种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3.2 补充条件或问题编题。这也是一种加深对应用题结构理解的训练。具体做法是教师先给出应用题的条件,让学生提出相对应的问题;或给出应用题的部分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补充条件,或只给出问题,让学生补充所需要的条件。如淘气有9本书,笑笑有27本书________________?要求学生补充问题,大多数学生很快补充出几个问题:“两人一共有几本书?”“淘气比笑笑少几本书?”“笑笑比淘气多几本书?”“笑笑的书是淘气的几倍?”经常这样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4. 早期应用题教学应该让学生进行看线段图编题,使思维创有激情

  恰当的问题情境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使学生有条件去思索和探究;二是要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面临一种似乎熟悉但又不能找出解决的方法和手段的情境,从而产生一种不可遏止跃跃欲试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积极的思考。

  如:要求学生根据图一编出“大米20吨,小麦是大米的3倍,小麦有多少吨?根据图二编出大米20吨,小麦是大米的3倍,小麦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吨”?学生熟练了以后,线段图不变,可以把数字擦掉,老师任意填数字学生编题;这时学生兴趣已激发,就可以把前面的“大米”、“小麦”擦掉,让学生另填其他内容,这个时候学生都争先恐后抢着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都有所发现,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发现”中涌动,都渴望把自己的最新发现倾吐出来,让自己成为班级体中的第一个“发现者”。此时,只要思维的闸门一打开,涌动的思维之“水”将喷薄而出。

  5. 早期应用题训练应该让学生自编应用题,使学生讨论探究

  5.1让学生自己编题

  按要求自编应用题,学生的自由性相对来说比较大,教师在这个时候不应该限制学生编题的条件和问题,只提出要求如编一道“加法应用题”、一道减“法应用题”,一道“连加应用题”等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

  5.2看算式编题

  就是让学生根据算式的意义,想象出具体的事物与情节,编出应用题,如15+70这个算式,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只要是求两数的和就可以肯定。

  但是下面这道题就是个列外了。

  如: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课本中有一个看图提问题的题目是比寿命:

  猫活15年,狗活9年,马活36年,大象活70年。

  根据这几个条件提问题,有学生就提出"猫和大象一共活了多少年?"在这个时候,有学生就有疑问了:比寿命,能不能把两种不同的动物寿命相加呢?我先让学生互相讨论,讨论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解决多少问题,获得多少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分析思考。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坚持不懈地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列举的训练方法都是在我们教学工作第一线经常用到的方法,这说明创新思维的诱发可以渗透于教学之中,只要教者能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应用题中的创新因素,采取以上种种诱发措施,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逐步得到提高。

有关创新教育的毛概论文2000字相关文章:

1.有关中国梦的2000字毛概论文

2.与中国梦相关的2000字毛概论文

3.有关改革开放的毛概结课论文2000字

4.有关创新的毛概论文

5.大学毛概相关论文2000字

2420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