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大学毛概社会实践论文3000字范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毛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打击精心准备的3000字的3000字的大学毛概论文,欢迎阅读!

  3000字的大学毛概论文篇1

  《探究毛泽东思想的开端时间》

  论文摘要:对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学术界基本上看法一致,但对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开端意见不一。关键是因为对判断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准认识不同。仅以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程度判断毛泽东思想是否萌芽略显片面,还要结合贯穿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发展过程。据此两个判断标准,毛泽东思想萌茅于1922年1月到4月。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也不例外。那么,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的开端和终结又该怎样界定呢?笔者认为,这应该先从判断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准谈起。

  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到国民革命的失败这一历史发展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这一点学术界基本上有了一致的认同。但对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的开端意见不一,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对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准所持看法不同。下面笔者将对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准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于判断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准,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两种看法。

  第一种,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产生最初的理论成果为标准。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二大”,开始用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分析中国的实际,并产生了最初的理论成果,即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因此,按照这种观点,党的“二大”召开之际,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之时,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产生最初的理论成果之时。所以,中国共产党的“二大”即可视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开端。

  第二种,以党初步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为标准。有不少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著作都阐述了类似的看法。他们认为,大革命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泽东思想从此萌芽。在这些论著中,由于对党初步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时间不同,因而对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开端的论述也不相同。前面提到的两种看法,尽管有所区别,但也有他们共同的因素,那就是在判断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准时,二者都注意到了要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的发展程度。我想这是合理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这两种看法又有着共同的不足之处,那就是,都忽略了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由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充满生命力是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因此,我们判断毛泽东思想是否萌芽的标准不能忽视贯穿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精神的发展过程。

  判断毛泽东思想萌芽要两个标准并重。一要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发展程度;二要看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一贯穿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当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运用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分析我们革命斗争的实际并产生有关我国民主革命的最初理论成果时,当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尤其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开始萌芽时,也就是判断毛泽东思想的两个标准达到之时,此时可视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开端。

  那么,据此两个判断标准,毛泽东思想的萌芽究竟开端于何时呢?

  目前,学术界大多数同志认为,1922年6月到7月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开端,其标志是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陕西师大等七所高校合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述》认为: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主革命纲领”,“这个纲领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已经开始探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笔者认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开端应是1922年的1月到4月。1922年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刊《先驱》创刊,其发刊词明确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的命题。

  这个命题,一方面给自己提出了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任务,另一方面,又包含有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思想。3月,周恩来在《西欧的“赤”况》一文中指出:“我们当信共产主义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而实行的手段则当因时制宜”。在这里,周恩来既明确肯定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我们的指导原则,同时更强调实施这些原则“当因时制宜”,既应当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这里明显的包含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萌芽。《先驱》发刊词和周恩来的文章所包含的上述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初步认识到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到实施马列主义原则必须和具体实际相结合。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已经开始萌芽。

  1920年,列宁在为共产国际二大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中,详细阐述了有关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革命的理论,其中包括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必须分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第一步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等内容。1922年3月,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回到上海,带回了列宁的上述理论。此后,中国共产党人就运用这些理论分析我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开始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1922年4月1日,《先驱》发表的《关于中国少年运动的纲要》一文指出:“经济和政治的状况,影响了中国阶级战争,使它分成两段途程。第一段是大的和小的有产阶级起来推翻封建主义的战争,第二段是新起的无产阶级起来推翻有产阶级的战争”;“为了要使我们的事业得到胜利,中国劳苦的群众,应分两步去做:第一步是完全颠覆封建主义,促成中国真正独立;第二步是推翻有产阶级的政治,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尽管这里没有展开论述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的必要性以及两步之间的关系,但这毕竟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者遍原理分析我国国情所得出的最初理论成果。

  综上所述,1922年1月到4月,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已经开始萌芽,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革命具体实际也已经开始结合并产生了最初的理论成果,本文第一部分所述的两条标准,在这个时候都已有所表现,因此,这个时候就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开端。

  3000字的大学毛概论文篇2

  《浅议毛泽东思想对近代思想改造的影响》

  论文摘要: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产物,在指导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和创建繁荣的祖国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建国之后的思想改造产生重要影响,为近代思想改造指出了“人人都是改造对象、树立正确价值观、掀起群众路线”等思路。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特色是其思想改造论,然而,毛泽东的思想改造论强调通过对外在的人的灵魂教化达到内在的精神升华,进而达到主观伦理意志的高度统一。毛泽东的思想改造论对近代思想改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毛泽东思想影响近代思想改造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毛泽东思想对近代思想改造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作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内在的思想改造论对近代思想改造起到了很大的借鉴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1认识到人人都是思想改造的对象。

  毛泽东曾经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针对不同的人群毛泽东采用不同的改造方式,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全面性和战略性:(1)对于剥削者的思想改造,毛泽东提出应当采取强迫性的改造。对地主阶级的改造主要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通过土地改革强迫地主参加劳动,使其在劳动中改造自身思想,成为新社会的农民;对民族资产阶级则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转变其剥削阶级立场,使其参加劳动,成为工人阶级一员。(2)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毛泽东思想中最为重视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关键因素,要成功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必须重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主要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倡导知识分子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尽管在后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中出现了过急、过“左”的错误,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一种先进的想法。(3)对领导干部的改造则主要从反腐败展开。1951年的“三反”斗争,1957年的“开门整风”运动,以及60年代初的“四清”运动都是围绕反腐败这一主题展开的,也是对领导干部思想改造的一系列实践。后期的““””运动尽管也是一种体制外的解决干部问题的实践,但由于“_”的利用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也证明了解决干部问题仅仅靠思想改造而没有制度辅佐是难以顺利实现的。(4)对农民的思想改造。对农民的思想改造是重中之重,毛泽东一直将其放在重要位置,认为通过向农民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评资本主义倾向来消除农民自身落后、分散、自私自利等落后思想。

  毛泽东针对不同人群的思想改造方式为近代思想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1.2思想改造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通过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之后建立了新中国,然而长达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消灭的,因此,建国之初整个新中国的思想改造核心便是针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残余改造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毛泽东在当时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改造的目标。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主张自私自利,强调官本位,一切都以“我”为中心,从自己出发建立私人关系网络,官本位则是官僚主义的“老爷”作风,这些都违背了毛泽东“公平”“公正”的价值观。针对这些残留问题,毛泽东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主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论是处于什么岗位上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谋取私利。在当时也树立了诸如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等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战士榜样。只有具备了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价值观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直备受人们重视,在近现代思想改造过程中也一直被奉为圭臬。

  1.3以群众运动作为思想改造的推动方式。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毛泽东认为:“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是不行的。”群众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三十多年间,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群众运动。在思想改造中走群众路线,一方面在广大群众中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浪潮,解剖自己,改造自身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广大群众带起的思想改造浪潮对各阶层人民产生强大的压力,迫使其转变思想,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为了强化群众运动的作用,毛泽东将大鸣、大放、大辩论和大字报融入到群众运动之中。借助毛泽东的“四大”,群众一方面通过批判、批斗等形式帮助改造对象完善其思想改造。而另一方面,通过对别人的揭露、批判等形式,可以起到教育自己的作用,实现自身思想的完善。

  以群众运动推动思想改造的方式在建国期初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成功实现了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束缚、转变人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目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群众运动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一些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靠群众的批判、批斗运动往往会造成混淆政策标准、颠倒是非、伤害人心、践踏民权的后果,这些也是以后思想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2.高举毛泽东思想大旗继续完善思想改造

  2.1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科学性。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是革命前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漫长的革命史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要高举毛泽东思想大旗继续完善思想改造必须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科学性。在漫长的革命史中新中国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思路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整个新中国的进步和繁荣也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的。要深入理解和贯彻一个思想,首先要做的是认识其科学性,从灵魂深处对其认可。

  2.2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重大作用。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大旗的时候要坚持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原则,客观公正地对其进行评价。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一是不能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否定其思想的重要历史作用;二是不能以毛泽东思想中一些具体结论过时为由否定其思想的先进性。

  2.3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任何一个思想的完善都是不断坚持和发展的过程,学习毛泽东思想要变成现实我们应当学会传承,毛泽东思想之后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理论都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拓展和完善。

  3.结语

  毛泽东思想为近代思想改造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无论是建国之初还是现在,毛泽东思想始终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延续并发展。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在以后的思想改造过程中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的大旗。

  3000字的大学毛概论文篇3

  《试析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论文摘要:越过“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如何进行经济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在身处当时国际环境的背景下,中国在一面学苏联的过程中,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毛泽东在亲自调研和思考下,提出相关思想,即发表《论十大关系》并制定了两步走的经济战略目标,设计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新思路,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重要概念;由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重要准备。

  2011年是建党__周年纪念日,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漫长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理论和思想,成为民族发展过程中宝贵的财富,其中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那些具有独创性的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重要准备。

  一、制定了党和国家新的工作任务和两步走的经济战略目标

  中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里,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1956年1月,当社会主义改造正处于高潮时,毛泽东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为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社会条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他在正确判断新时期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力争用50-100年时间使我国在经济上赶上和超过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为此,从1955年11月到1956年4月,毛泽东先后对农业和工业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找了华北九省的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34个部长了解工农业生产和整个经济工作。在此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成10个问题,在4月2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提出要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性任务和调动一切因素的基本方针,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它为党的八大制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为此,八大通过的决议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就明确了党和国家的着重点由过去以阶级斗争为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是整个八大路线的基础和核心,它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严重受阻,造成了历史上的不幸,但这些正确的思想却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继承。

  在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早在1955年3月,毛泽东就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面,情况是复杂的。国民经济原来又很落后,要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成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50年的时间,即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八大进一步明确规定: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然后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1957初,毛泽东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它标志着毛泽东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设想基本形成。

  毛泽东曾预计:再过45年,就是2001年,也就是进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将变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15年建立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5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这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两步走构想的萌芽。经过“大跃进”挫折后,毛泽东对实现现代化的时间作了更长的设想。1962年,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代一次会议报告上强调: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个构想包含了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战略步骤,为我党当时乃至后来制定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二、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新思想

  实现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旧中国的历届政府都无法实现这一梦想。中国共产党从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工业化的梦想将变成现实。但如何实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呢?世界各国走向工业化基本上有两条路径:一是英国、美国,从轻工业起步的发展道路;二是苏联,为了在短时期内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了一条牺牲轻工业和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毛泽东认为必须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一基本情况出发,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在中国如果不发展农业,只是片面地发展工业,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落后状况必定影响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而且,农民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搞好了,农民能自给,五亿人口就稳定了,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只能加强工农联盟,而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同时由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加之严峻和复杂的国际环境,迫使毛泽东不能不较多地考虑为国防现代化所必须的重工业建设。

  他说:“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在中国,不能用挖农民、挤农业的办法发展工业,也不能走资本原始积累式的发展工业的道路,而是要联系农业发展工业,通过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这是一条既不同于西欧式的,也不同于苏联、东欧式的第三条工业化道路。后来,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明确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到20世纪60年代,他更明确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并把它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就是毛泽东一贯主张的“又要重工业、又要人民”的经济建设思想。遗憾的是毛泽东没有能够解决众多的农村人口的转移问题,工业化的实现也就成了难题。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真正找到了出路,这就是发展乡镇企业,把农业生产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中去,“离土不离乡”。至此,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才渐趋成熟。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奠基者,为后来建设有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三、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重要概念

  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以前就存在,对于商品生产不能孤立的去看它,要看它与什么经济相联系。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它就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相联系,它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要害怕商品生产会导致资本主义的生产。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方面,毛泽东认为一个是两种所有制,另一个是生产力水平。“只有当一切生产资料都归国家所有了,只有当社会产品大为丰富了,而中央组织有权支配一切产品的时候,才有可能使商品经济不必要而消失。相反,只要两种所有制没有变成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商品生产就还不能废除,商品交换也还不能废除。”“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和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有密切联系。

  因此,即使是过渡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仍然有可能存在。”他还突破斯大林把商品范畴只限于生活资料的经济理论观点,认为商品的范围包括生产资料这种讲法比较好。同时毛泽东还指出,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个伟大的学校,所有的经济单位都要利用价值规律,作为经济核算的工具,以便不断地改善经营管理工作,合理地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和反复。但其中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所继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1.2017毛概论文1500字

2.大一毛概论文3000字以上

3.大学毛概论文1500字

4.大学毛概论文范文3000字

46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