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2

  论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提升泌尿外科患者术后效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14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观察组,2013年1~12月本院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14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3/7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6%(13/7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6%(69/7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2.9%(51/7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患者治疗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临床上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关键手段是手术,泌尿外科手术治疗能有效祛除患者病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1],然而侵入性的手术方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创伤[2],甚至还会致使患者出现一系列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3]。现阶段大量临床研究认为,在泌尿外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良好的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地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康复[4]。本研究以2014年1~1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2013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护理管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14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观察组,以2013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14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14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80岁,平均(56.6±14.5)岁;病程1~5个月,平均(2.3±0.4)个月;疾病类型:18例为前列腺增生,14例为前列腺癌,12例为膀胱癌,26例为泌尿系结石。对照组14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80岁,平均(56.5±14.6)岁;病程1~5个月,平均(2.4±0.5)个月;疾病类型:20例为前列腺增生,13例为前列腺癌,12例为膀胱癌,25例为泌尿系结石。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后安全护理隐患分析

  ①引流管方面:泌尿外科患者因病情特殊性,往往需要在术后留置导尿管、肾造瘘管等众多引流管[5],因此,加强患者引流管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针对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其肾造瘘管引流情况,确保引流通畅,预防患者术后出血,而一旦发现患者引流液中出现新鲜血尿,必须给予其二次手术治疗[7],此外,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极易出现感染,影响治疗效果。

  ②并发症方面:部分泌尿外科患者因自身机体特殊性,极易在术后出现感染、压疮、出血等各种并发症,对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得到护理人员高度关注。

  ③手术带来的疼痛:泌尿外科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这些疼痛可能是因手术切口、二氧化碳尿潴留等因素引起的。二氧化碳尿潴留能致使机体局部组织呈酸性,导致炎性反应性致痛因子增多,引发疼痛感。一些接受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受生理盐水冲洗、导尿管刺激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膀胱收缩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1.2.2 安全护理管理措施

  ①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做好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大小便护理等基础护理;协助患者进行翻身,以免出现褥疮;密切观察患者排尿情况,一旦出现血尿,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叮嘱患者多饮水,遵医嘱给予其抗生素进行治疗。

  ②术后引流管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协助患者妥善安置、固定引流管,以免引流管因折叠、扭曲等影响正常引流;护理人员还应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颜色、引出量等,一旦发现引流液呈鲜红色,应立即报于医生,进行解决;应定时对患者引流袋进行更换,确保引流袋清洁、干燥;针对留置双J管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叮嘱其多采取站立姿势,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必要的排尿训练,以免患者因憋尿而产生尿液反流的现象。

  ③切口护理:针对术后伴有切口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其切口的护理,做好切口消毒工作,一旦发现患者切口出现红肿、疼痛等情况,应立即报于医生,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应在切口消毒过程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每日消毒次数,原则上次数不宜过多,切口消毒后,令其自然风干。

  ④疼痛护理:针对术后出现疼痛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做好其心理护理,缓解患者不安、紧张等情绪;综合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按照具体的疼痛等级对其实施对症治疗;指导患者利用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降低主观疼痛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进行治疗。

  ⑤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食用易消化、含高纤维素的食物,注意饮食搭配得当,饮食结构合理,禁烟酒,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叮嘱患者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严禁擅自停药、增减药物剂量等,向患者介绍具体用药注意事项,确保用药正确、合理;叮嘱患者对自己的尿液颜色、尿液量等进行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及时入院会诊。

  1.3 观察指标

  以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70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切口出血,1例感染,1例排尿困难,并发症发生率为4.3%(3/70);对照组70例患者中,有1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4例切口出血,4例感染,5例排尿困难,并发症发生率为18.6%(13/7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6%(69/7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2.9%(51/7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当前临床上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首选方法是手术治疗,该方法能有效促使患者康复[15],但其存在一定的创伤性,难免致使患者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需得到高度关注。在泌尿外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做好安全管理,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17]。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并以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采用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术后安全护理隐患分析和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在全面分析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引流管、并发症、手术带来的疼痛等方面存在的护理隐患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认真落实[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3/7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6%(13/7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降低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王刚等[19]研究相符。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6%(69/7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2.9%(51/7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泌尿外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患者治疗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猜你喜欢:

33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