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 > 松滋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分析

松滋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分析

时间: 宁静642 分享

松滋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分析

  【摘要】 松滋市在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人群逐年增加,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但目前也存在政策资金量与工作需求相对不足,服务人员素质跟不上工作内容的更新,慢病管理工作滞后等现实问题,如何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有序深入开展,本人通过对我市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工作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认为社会联动才是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均等化 和谐社会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等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市作为湖北省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县市,近几年来,医疗卫生服务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筹资补偿等方面均进行了开拓性的实践和探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面对这样的新形式如何结合医改方案,促进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得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一项惠民措施。长期以来,由于存在的城乡差别,城乡居民在享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促进城乡居民均等化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表明了政府对每一个人生存质量的关切,也彰显了政府维护健康公平的责任意识。所以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政府一项惠及城乡居民的民生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公共卫生工作主要是对危害健康的因素进行早期预防,以达到减少疾病发生,延长寿命的目的,是一种投入低、见效高的健康投资。目前我市流动人口多,卫生资源相对贫乏,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预防为主,体现了卫生工作的内在规律,是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重大举措。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第53届卫生大会上《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卫生系统:改善绩效》报告显示,中国被列为卫生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所以在2009年出台的新医改方案中,国家提出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其目的就是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影响城乡居民的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公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

  2 我市公共卫生服务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2235平方公里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曾经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自实施免疫规划以来,全市大量减少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肺结核、破伤风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步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对甲肝、乙肝、麻腮风、无细胞百白破、卡介苗、脊髓灰质炎、麻疹、A群流脑、乙脑等九种疫苗实施免费接种;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初步遏制了艾滋病的蔓延势头,结核病实行免费服药,控制策略覆盖达到10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逐步规范,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列入社区重点管理。现已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并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控烟履约工作扎实推进,全市22家医疗机构和56所中小学被评为无烟单位。本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前的8.2/10万降低到目前的1.5/10万,婴儿死亡率降为零,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也落实到位。卫生监督体系向基层延伸,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职业病、放射、学校、传染病防治、医疗服务以及血液安全等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但是,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尚有差距。由于外来人口自身流动性等客观原因,目前他们除享有计划免疫接种,结核病管理和其他传染病的管理外,而在慢性病、精神卫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规范管理方面尚未开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和界定外来人员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享有的权利和相应的管理模式。二是不同区域人群公共卫生享有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别。总的来说城镇范围内的卫生资源多与农村,由此造成城镇和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资源有一定差距。三是三级卫生服务人员数量和能力水平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百姓的健康需求。医学行业是特殊行业,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是疾病诊治的第一要素,由于历史等原因,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能力水平已经成为制约卫生服务继续发展的瓶颈,从医务人员的数量来看,以往的医务人员数量的配置是按照户籍人口制定的,显然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人员质量来看,我市公共卫生和全科医师的数量和能力水平显得相对不足。

  要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需要系列的措施来保证,我市刚开始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切尚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此,就如何保证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顺利开展,本人借鉴国内外和其他县市的经验,并结合自己在基层开展此项工作以来的经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探讨实际可操作方法。

  3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探讨

  3.1 加强财政投入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能否得以顺利推进,财政投入是关键。根据2010年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2003—2009年,我国财政医疗卫生投入从831亿元增长到1277亿元,即人均年1213元的医疗卫生总费用支出中,仅98元由国家财政负担。因此,应加大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减少居民个人的卫生费用支出水平。2010年国家、省、市三级财政对我市卫生支出的总费用为16539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按国家规定的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方’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成本保障等的投入。

  3.2 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顺利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根据相关权威机构的调查,目前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年轻化不够,其中35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39.4%,远低于临床技术人员的53.1%,并且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50%以上[2]。我市公共卫生技术人才缺乏尤甚,市疾病预防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机构人员总数的45.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专业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7%,青年专业技术人员面临断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医疗、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于一身,目前由于待遇偏低,无法吸引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加入,一些新进的技术人员仅仅将目前岗位作为过渡,一旦取得相应资格后也纷纷离开基层岗位,所以我市目前急需公共卫生和预防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为解决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在提高技术人员待遇的前提下,多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为他们营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可采取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送上级培训等手段,加强本地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要让他们体会到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自身价值在本职岗位上能得到体现。

  3.3 加强流动人口和弱势群体的帮扶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的是尽量提高社会境况最差的那部份人的福利水平,在我市流动人口、残障人员、老年人等群体通常处于弱势地位,是我们工作开展的重点人群。荆州市卫生年鉴显示,2010年外来人口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836.3/10万,是全市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 392.6/10万的两倍多;计划免疫接种率和孕产妇保健率也均低于本地人口。为充分体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的,建议政府将外来人口也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范畴,按常住人口拨付经费,体现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同享公共卫生服务。对残障人员、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政府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确保贫困妇女、残障人员、老年人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享有更加便捷、周到的服务。

  3.4 规范慢性病管理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标志。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的目的是减少疾病发生,提高人群的期望寿命。目前造成我国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病,最新资料显示,我国以超过9240万的患者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更坏的消息是发病人数不仅因为人口老龄化加剧而增多,并且儿童糖尿病的上升趋势明显[3]。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人左右,由高血压引起的一系列心脑血管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生命威胁和严重经济负担。估计从2005到2015年,由于慢性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将达到5580亿美元[4];由于慢性病的严重危害,国家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里将慢性病的管理进行了重点要求,具体内容涉及到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以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我市慢性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统计目前已经建档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有14861人,高血压患者59482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2725人。但目前慢性病建档管理工作刚刚起步,部分社区和乡镇仅仅完成人员培训,工作场地、设置均还没有到位。要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必须高度重视慢性病的防治管理,我市应加强对慢病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人员、办公场所、设置设备的配置,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和奖惩措施,使慢病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3.5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是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基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一项全社会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级层人员的共同参与,所以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在实际工作中共同遵守,只有这样才能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顺利推进。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推行责任医生制度、丰富健康教育形式、优化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方式,完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整合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突出重点,统筹考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新模式,使各项工作在规范健康的运作下向前发展。

  如何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也是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大举措,因此建议我市将进一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近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进行实践和探索,为构建和谐松滋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庆军等。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之管见[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 程茅伟等.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3] 解垩 中国居民慢性病的经济影响[J],《世界经济文汇》.

177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