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 >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

  促进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结合社会实际有效预防动物疫病的传播,能够降低疫情突发事件的危害,有效控制人畜共患病的风险和危害,有利于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放心的肉、蛋、奶等食品。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畜牧兽医专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篇1

  浅析猪慢性肠炎疾病的病因、症状和诊治

  猪经常零星发生猪一种猪病,特征是食欲减退,不食或少食,病程较长,大约可持续30~40 d,有的自然好转,形成僵猪;有的病情加重死亡,死亡率达65%。该病多发生在秋末冬初,各类猪群均易发生,但以架子猪发病率较高。经笔者调查诊断,确诊为猪慢性肠炎疾病。

  1、病因

  1.1环境因素

  养殖场缺乏科学规划,圈舍排污、采光条件差,采光不足,排污不通畅,圈舍储积大量粪污,空气湿度大,病菌大量繁衍。

  1.2饲养管理不当

  不按时饲喂,供给饲料不均匀,时饱时饿,突然改变饲料或不小心喂了发霉变质饲料,导致猪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抗病能力减弱而发病。

  1.3滥用抗生素

  有的养殖户为了预防疾病发生,长时间在饲料中投入多种抗生素,如土霉素、氟哌酸等,导致猪消化道的菌群失调而发病。

  2、症状

  (1)体温稍有升高,大约在39℃~40.5℃,鼻镜、耳尖干燥开裂萎缩,被毛杂乱无光泽,走路摇摆,弓背夹尾。

  (2)病初,眼结膜潮红,眼球凹陷无光;后期眼结膜发黄。

  (3)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呈小球状,干硬恶臭,粪便上附有浓性肠粘膜,尿液少,呈深黄色。

  3、诊疗方法

  3.1西医疗法

  方1:大黄藤素,剂量:0.2~0.3 ml/kg体重·头。青霉素,剂量:5~10 IU/kg体重·头。地塞米松,剂量:0.01~0.05 ml/kg体重·头,2次/d,连用5 d。

  方2:肌肉注射盐酸氧氟沙星注射液,剂量:0.1~0.3 ml/kg体重·头,2次/d,连用5 d。

  3.2中医疗法。

  山楂30 g、麦芽30 g、神曲30 g、大黄粉30 g、火麻仁30 g、芒硝30 g、糯米100~200 g,水煎服,2次/d,连用7 d。

  4、预防措施

  (1)确保养殖场及圈舍清洁卫生,适时清除粪污,定期消毒,圈舍适当采光和空气流通。

  (2)加强饲养管理,定时定量饲喂,不能随意更换饲料,同时要管好饲料,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及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喂。

  (3)适当添加多汁青绿饲料和杜绝随意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4)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猪的精神及采食等情况,若发现猪有异常症状,要及时请兽医诊断治疗。

  5、小结

  笔者采用上述方法医治猪慢性肠炎47例,治愈44例,治愈率达94%,治疗效果较好。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篇2

  试论鸭曲霉菌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剖解和治疗

  鸭曲霉菌病,又称鸭曲霉菌性肺炎,主要是由烟曲霉等真菌引起的鸭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呼吸器官组织中发生炎症,尤其是在肺和气囊出现灰黄色的结节,胸腹部气囊也可能有霉菌斑。此病主要发生于雏鸭,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成年鸭多为散发。2013年5月罗山县某鸭场饲养的肉鸭发生了一起以肺和气囊出现灰黄的结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及实验室检查,初步确定为鸭曲霉菌病,并结合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基本控制了病情。

  1、发病情况

  该鸭场饲养的5 000只樱桃谷肉鸭,在16~18日龄起开始发病,最初每天发病10~20只,后每日发病达30~50只,每日有15~20只鸭死亡,全程共发病约1 800只,死亡516只,发病率36%,病死率28.6%。在发病初期,养殖户认为是大肠杆菌病,并使用抗生素治疗,但不见效果。

  2、临床症状

  患鸭病初精神不振,眼半闭,羽毛松乱无光,食欲减退或废绝。随病情发展,病鸭气喘、呼吸困难、加快,胸膜部明显煽动,渴欲增加,嗜睡,常呆立或伏卧在地,气喘,口腔和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白色或绿色,急剧消瘦,出现死亡。

  3、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在肺和气囊,肺充血、切面流出红色泡沫液,肺实质中有大量大头针帽或小米粒大小的灰黄色结节,有的在胸部气囊也可见,病程稍长的鸭肺部结节融合成更大的黄白干酪样结节,结节切面呈明显的层状结构,气囊增厚、混浊,肝脏轻度肿大,肠粘膜充血,有的可见腹膜炎。

  4、实验室诊断

  取肺病灶的霉菌结节或霉菌斑少许,涂于载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溶液1~2滴,混匀透明后,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有分枝和横隔的曲霉菌菌丝及孢子。

  5、治疗

  立即更换新鲜的饲料,更换垫料,并把垫料下的土铲去一层,同时,配合中草药治疗。

  方组:升桔梗260 g、蒲公英500 g、苏叶500 g、枇杷叶15 g、知母20 g、金银花30 g。上药共煎汤得1 000 ml(1 000羽雏鸭1 d用量),拌料内服,3次/d,另外在饮水中加0.1%高锰酸钾。同时,对病重雏鸭进行特殊护理,用滴管滴服上述药液,2次/d,0.5 ml/次。鸭群按以上方法治疗5 d后症状逐渐消失,7 d后停止用药,但是仍有个别病重鸭死亡。

  6、体会

  曲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一般最常见而且致病性最强的为烟曲霉菌,其孢子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常污染垫草及饲料,除此之外,其他曲霉菌也可引起感染,如黄曲霉、黑曲霉及构巢曲霉等。曲霉菌对外界具有显著的抵抗力,干热120℃经1 h、煮沸5 min,方可杀死。消毒剂,如,2.5%福尔马林、水杨酸、碘酊等需经1~3 h,方可灭活。霉菌孢子可随空气传播,健康鸭通过吸入含有霉菌孢子的空气或采食染菌饲料,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在种蛋孵化过程中,霉菌还可穿透蛋壳而使初生鸭感染。因此,防控曲霉菌病的综合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此病目前还没特效治疗办法,重在预防,特别要注意鸭舍的通风和防潮湿。(2)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鸭粪,更换垫料,不垫发霉的垫料。(3)加强饲料贮存和保管工作,不喂已霉变的饲料。(4)鸭舍、饲槽、饮水器等器具要定期消毒。(5)喂料时要少喂勤添,避免料槽中饲料积压。(6)如果鸭群已被污染发病,病鸭要及时隔离,清除垫料和更换饲料,鸭舍要彻底消毒。

猜你喜欢:

308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