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工学论文 > 交通运输 > 交通运输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交通运输论文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交通运输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交通运输论文篇1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进步,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变得日益重要起来。从当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认识。在笔者看来,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吸收和辐射两种模式。我们要正确把握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得两者互动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交通运输;吸收:辐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仍然呈现滞后状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表现得日益显著,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受我国综合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等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目前仍只能按地区、有重点、分阶段地逐步推进。如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有效的交通运输发展策略,则有赖于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准确把握,进而促使两者互动发展。

  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认知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从当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认识,这三种认识也构成了大部分地区制定当前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一种认识主要认为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致需求,交通运输的发展就是要满足区域经济活动引发的交通运输需求;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良好的交通设施必然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区域优势的发挥,同时吸引大量投资。

  第二种认识则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强调并突出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即区域经济发展引致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能力是为了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第三种认识是对前两种认识的综合,认为交通运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亦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所带动。

  应该讲,上述三种认识都部分地反映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但由于这些认识基本上都停留在定性判断的认识上,因此更多地是对经验的总结和归纳,缺乏在实践中的验证。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建议

  通过上述对两者关系的思考,提出解决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发展的建议。

  (1)制定区域交通运输战略。

  区域交通运输战略,即交通运输发展的区域性差别战略,指的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的制定要按照宏观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在充分了解并掌握各地区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基础上,通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差别发展,使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实现与区域经济活动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运行的正面效应,最终促成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交通运输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使得当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提供往往由技术决定,方式的选择、线路的安排等相对纯粹的技术因素对整体网络的构成和完善影响非常大,从而造成部分地区交通运输的提供并没有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的客观要求。可以断定,交通运输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有相应条件约束的,只有在交通运输发展的规划和战略中充分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性特征,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强调区域交通运输的战略。

  (2)推行区域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规划。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规划就是指要实现交通运输规划与区域经济规划从实质到内容上的一体化。规划的基础要充分反映规划区域内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拟合程度。这个拟合程度既包括交通运输总量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也包括交通运输结构与区域经济活动特点的适应性,同时还包括交通运输的空间布局与区域经济活动、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配置。

  目前,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仍然局限在范围相对狭小的行业规划中,这就限制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在规划上的充分协调。只有做到了相对准确地把握区域内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行组织状况,才有可能实现区域交通运输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优配置,充分吸收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形成区域交通运输合理分工机制。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是以地方政府分权体制为基础的,这种特定的制度安排导致经济组织间经济活动横向协调的成本过高,以致分工协作费用明显地高于组织费用,外部横向协调费用超过内部纵向协调费用,直接导致区域分工的割裂式发展、雷同化发展。

  要想形成真正的区域交通运输合理分工机制,就必须要按照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各级政府在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清晰的辨别,在充分保证区域各方整理、利用交通运输资源以达成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建立良性区域交通运输合理分工机制。

  (4)充分利用区域外交通运输资源。

  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等经常出现空间冲突的重要内容,各方对交通运输资源的争夺往往会导致交通运输空间布局的不合理和低效率。在既有的行业规划难以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时,就有必要充分利用区域外交通运输资源。将区域外交通运输资源与区域内交通运输资源相结合,这就需要在有关部门和机构中建立一致的交通运输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治理框架,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泛区域的交通运输资源网络。

  这种泛区域的交通运输资源网络可以用于支持不同类型的合作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当然,这一协调发展的框架是一种不具有法律和行政约束的合作体,在框架内,城市与城市、地区与地区之间不是以传统的上下级关系进行协调、合作,且这种合作中参加的各行政单位不应当受大小的限制,如果将区域外交通运输资源简单地理解为某个区域经济圈的附属联系网络,那么这种泛区域的交通运输资源网络就很难发挥作用。

  交通运输论文篇2

  刍议交通运输外部成本问题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交通运输外部成本问题内涵及构成,分析了影响交通运输成本的因素,探讨了交通运输外部成本的具体问题。指出长期以来,交通运输这个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忽视了自身在资源、环境、安全和道路拥堵等方面的负效应,所以,导致今日存在很多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因此,要合理的协调好交通运输业的各个方面,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交通运输;成本问题;外部成本

  运输是一种经济活动,良好的运输体系是经济繁荣发展的保证。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同时它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对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在交通运输管理中,如何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成本,进而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效益,是交通运输行业力图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交通运输行业外部成本问题及对策。

  一、交通运输外部成本问题内涵及构成

  成本一般是指厂商为了生产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劳务而花费的生产费用或代价。成本一般是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价格乘积的总和。什么是外部成本?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外部成本是指由于生产的外部效应(主要是负的外部效应)所引起的成本。交通运输的对象主要是人和物,因而通过运输工具如何将人与物在更短的时间运送到目的地,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就是交通运输理论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根据外部成本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交通运输外部成本定义为交通运输由于产生的外部效应所引起的成本,这里的外部效应主要是指负的外部效应。交通运输理论是交通运输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搞好交通运输理论的研究将对交通运输生产活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要想深入理解交通运输外部成本就要从其构成来着手分析:

  1、从成本计算对象和计算单位上分析

  交通运输的主要对象是人和物,人即旅客,而物很显然便是货物。所以交通运输业的成本计算对象便是人和物(旅客和货物),将人与物所花费的综合到一起便是交通运输的成本。

  2、从成本构成内容上分析

  在交通运输业中,成本构成主要是指在运输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比如运输工具的维修与保养等等,这些花费从成本构成的内容上看,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

  3、从成本计算类别上分析

  交通运输业的成本计算,即运输的人与物,而对于货物本身是先生产后运输,在成本计算时不能将生产与运输分离开来,而应把它们看做是一个整体,一个统一的过程。

  4、从成本与产品数量的关系上分析

  运输生产成果是它所完成的运量和周转量,在运输过程中的周转量并不是决定其经济效益的关键,起决定作用的是运量,即交通运输的运行距离。

  二、影响交通运输成本的因素

  1、运输规模

  运输规模是影响交通运输成本的重要因素,在运输过程中,规模经济是交通运输业的基本经济现象。交通运输业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网络上运输总产出的扩大,平均运输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

  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不同的运输方式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是不同的。在航空运输中,规模经济问题主要是指飞机的舱容量,当飞机载客量增加时,飞机的燃油,飞机的执勤人员的工资分摊到单位运量上的费用就会随之减少。在海洋运输中,规模经济主要是指船舶的舱容量。和飞机相类似,当船舶的货物运量增加时,船舶的燃油等分摊到单位运量上的费用就会随之减少。在铁路运输中,规模经济主要是指机车的牵引力、功率的大小与线路上的行车密度。在公路运输中,规模经济主要是运输中的载重量和载客容量问题。随着载重量和载客量的增加,车的燃油等其他费用分摊到单位运量上的费用就会随之减少。

  2、运距

  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载运人或物的装货点与卸货点之间的路程长度,我们称之为运距。常用的运输方式有航空运输,海洋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等。每种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应该根据各自运输的特点,不同的运距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在长途运输时,航空运输和海洋运输都是较好的选择;在中长距离的运输时,铁路是比较好的选择;显而易见,在短途运输时,公路运输就成了绝佳的选择。一定的运输条件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对不同种类的货物、不同的运距要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

  3、装载率

  在交通运输中,装载率极大的影响着交通运输的成本。装载率即实际装载吨与定额装载吨、实际载客量与定额载客量的比例。运输成本一般情况下与装载率成反比例关系,即随着装载率的增加,运输成本会下降;反之,随着装载率的减少,运输成本就会增加。

  三、交通运输外部成本问题分析

  交通运输外部成本是交通运输由于产生的外部效应所引起的成本,这里的外部效应主要是指负的外部效应。交通运输导致的负面的外部效应包括很多,如道路堵塞、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等等。

  外部成本作为交通方式社会总成本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应包括安全成本、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通常情况下, 交通运输的安全成本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事故预防投入、事故直接损失和事故处理费用三个部分。事故预防投入主要是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而投入的成本,比如保险等等。事故直接损失主要是因事故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财物的损失等等。事故处理费主要是在事故发生后的补偿费用以及消除交通事故后果的其他花费。能源成本,主要是指在运输过程中的各种能源的费用。交通运输造成了能源的低价使用问题十分严重。环境成本是交通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外部效应比较严重的方面,由于交通运输会带来大气环境的污染,会导致生态的破坏,会产生严重的噪声污染,会污染水质等等。交通运输对环境无限利用所产生的外部成本是巨大的。

  长期以来,交通运输这个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忽视了自身在资源、环境、安全和拥挤等方面的负效应,所以,导致今日存在很多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因此,合理的协调好交通运输业的各个方面,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的发展不是一个独立行业,它与很多因素相关。为了让交通运输向更强、更高、更长远发展,随着交通运输外部成本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搞好交通运输这个系统工程,可以让交通运输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国现有条件下,经济和交通运输都处于快速持续发展时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

  【参考文献】

  [1]吕正昱,季令.交通运输外部成本问题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05(7).

  [2]张新宇,陈景艳.交通运输外部成本评估及内部化[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23).

  [3]杨浩.交通运输概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5).

2790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