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考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高等学校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向大学生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考论文篇一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在阐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对促进大学生心理教育提出建议,主张在大学开展心理调查和咨询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存在问题;原因;建议

  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一致,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它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比较强的调解和平衡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突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等等因素,都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变得越来越模糊。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带来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矛盾无法排解。尤其是到了大学时期,迫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得一些在个人成长过程存在的心理问题,统统表现出来。不少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领导者和建设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整,健全人格。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发挥学生潜能

  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一个心理健康、心态良好的人,更能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增强内在自信,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人际关系方面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一些人本身在中学的成长阶段就没有培育起与人交往的能力,进入大学后问题就突显出来,有的人孤傲离群,有的人畏首畏尾,有的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则因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

  2、情绪管理方面

  一个人,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相当关键的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人的一生都在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中。有些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抑郁、焦虑和恐惧,整日不安;有人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有人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这些表现已经表明这些人在心理上已经处于不健康状态。如果他们对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了解或缺乏控制的能力,使得这种不良情绪不断加强,形成强烈的负面情绪,就可能成为某些极端校园事件的制造者,比如:现今发生的大学生投毒事件,或因恋爱受挫后自杀、他杀的恶性事件。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多数人为自己的冲动是后悔不已。

  3、学习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是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习和增强过程,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究竟是知识的进一步更新学习,向高峰攀登,还是取的一个文凭作为就业的敲门砖,有多少人在进行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各种心态与思潮在大学汇聚。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交织、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佼佼者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局面,一些学生为不挂课而学,对未来陷入迷茫;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使的紧张的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

  三、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自身心理问题

  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本身就已经形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并不被家人和自己所了解,导致上大学后,遇到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并因此引起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2、因为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一年级新生往往不适应新的校园生活的变化,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当班集体和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另外,周围的同学大都来自不同地区,同学间需要重新建立熟悉关系,这也是一个心理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同时,大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同时,还要学习参与社会活动,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对有些同学来讲,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不知如何去适应社会,感到压力大,造成新的心理缺失。

  3、情感依赖性与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

  由于自我认知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大多盲目自满、自我陶醉与失望感并存。或生活单一,会在情感上产生依赖,比如大学生因为恋爱问题而产生的情感矛盾和情绪不安,这方面的恶性事件发生很多,在学业上的不良竞争而导致的事件,或内心的受挫,转而产生对社会以及人生的错误认识,使自己陷入心理的不健康状态中。  四、开展健康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

  学院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理忧难,开发身心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

  心理调查是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可以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使其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在实行对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对学生的心理帮助、优化在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作用。

  3、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开设的各个科目中,其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的中,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在深入挖掘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把自己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开设心理教育课

  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5、在校园文化中加深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格局的动荡,地球环境的变化,使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更新观念,悦纳自我,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人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M].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12.

  [2]Jerry・M・Burge著,陈会昌译.人格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吕建国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考论文篇二

  《浅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分析了造成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阐明了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随着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而在校的大学生,对心理这块时代的“温度计”非常敏感。近几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成长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这些就成为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家长的羽翼保护下,成长在优越的环境中。同时,由于他们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缺乏经受挫折的经验,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遇到无论学业、生活感情各方面的挫折时不知如何是好,往往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展现出较脆弱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和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从发展趋势看,大学生们不再是过去被人们誉为的“天之骄子”。同时高等教育与初等、中等教育的差异性使大学生学习方法、生活方式难以适应,各种适应性调节还难以尽快完成,一旦有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挫折,他们不免产生失落、自卑的心理,常产生情绪波动而助长抑郁心理。因此,很多人情绪低落,往往集中在很多方面,如:考试焦虑、成绩波动过大、专业不满意、学习负担过重等。

  (二)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目标,感到生活压抑,从而导致郁闷、迷茫的情绪出现,是部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松懈散漫,对学习感到厌倦,对学校和班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没有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也没有良好的兴趣爱好和事业追求,整天混日子,随波逐流。在彷徨和无聊中打发日子,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可能导致意志消沉,失去进取意识和奋斗目标。

  (三)人际交往出现障碍。有很多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出现问题没有倾诉的对象,不良情绪无法宣泄。当问及“你怎样发泄你的不良情绪”时,有相当多的人都选择遇到不良情绪时选择“闷在心里”。有人说:“我觉得社会很复杂,所以也不太相信别人,遇到什么事情我想还是自己解决得好。”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或者情绪不好的话,一味“闷在心里”自己又不能及时进行调适,那么负面情绪的淤积将可能导致危机心理的出现,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生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出现极端事件。

  (四)对未来就业的担忧。随着国家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普通大学生希望在学校里能储备更多的知识,给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因此,在学有余力的同时他们频频给自己充电、积累能量,或者从一入学就开始为自己的考研梦而努力,以至于一些学生在超负荷的学习运转下有些吃不消,而且自己没法及时排解、释放这些无名的压力,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于刚刚起步,在经验上不够丰富,在认识上不够深入,同样存在着种种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构和管理机制。高校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和管理机制,负责全校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心理咨询和科研工作,从制度上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成立心理咨询专门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建立大学生的心理档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工作,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和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

  (二)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高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并能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构筑形式多样、点面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体系。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分别提出各个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

  (三)不断创新和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当前,各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不适合解决发生的实际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着力构建包括健康人格、自信心、压力管理、人际关系、学习策略,应对方式等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训练体系。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新理念,主动研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积极构建主动教育和服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立足高起点、严要求,把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主要目的。

  (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建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特定的文化形态,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隐性作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起到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结束语

  21世纪社会发展要求未来人才不仅学识渊博、智力发达,而且必须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良好心理素质为基础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适应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提高。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永春,刘明波,高山川.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05,(2).

  [2]郑玉莲,陈立廷.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中国成人教育,2007,(8).

219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