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发散思维>

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例子

时间: 卓洵1114 分享

  逆向思维是指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突破常态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你知道哪些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例子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例子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例子

  1、如何得到美女的电话号码?

  傍晚陪爷爷在公园散步,不远处有一个气质美女,忍不住多看了两眼。爷爷问我:喜欢吗?我不好意思的笑笑点点头。爷爷又问:想要她的电话号码吗?。我瞬间脸红了。爷爷说看我的,然后转身向美女走去。几分钟后我的电话响了,里面传来一个甜美的声音:你好,你是***吗?你爷爷迷路了,赶紧过来吧,我们在公园***处。我对爷爷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然后默默的把这个电话存了下了。

  2、如何让孩子做作业?

  孩子不愿意做爸爸留的课外作业,于是爸爸灵机一动说:儿子,我来做作业,你来检查如何?孩子高兴的答应了,并且把爸爸的“作业”认真的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爸爸讲解了一遍。

  只是他可能不明白为什么爸爸所有作业都做错了。

  3、惹不起的大爷

  大爷买西红柿挑了3个到秤盘,摊主秤了下:“一斤半3块7。”大爷:“做汤不用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红柿。摊主,“一斤二两,3块。”正当我想提醒大爷注意秤子时,大爷从容的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刚去掉的那个大的西红柿,扭头就走。摊主当场无风凌乱。

  4、换个角度看问题海阔天空

  小伙子站在天台上要自杀,众人围观。不一会警察来了,问其原因,小伙回答:谈了八年的女朋友跟土豪跑了,明天要结婚了,感觉活着没意思!旁边一老者答:睡了别人的老婆八年,你还有脸在这里自杀?小伙想了想,也对啊,笑了笑,就走下来了。

  5、大爷损失了多少钱

  王老板花30元进了一双鞋,零售价40元。一个小伙子来买鞋,拿一张100元人民币,王老板找不开,只能去找邻居换了这100,然后找给了小伙子60元。后来邻居发现这个100是假币,没办法王老板又还了邻居50。

  问这场交易里,王大爷一共损失了多少钱?

  我在数据化管理的培训中经常用这个题测试学员的数据思维,结果是只有约20%的人能算出准确答案。此题用财物的收支两条线的方法能算出答案,不过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就是逆向思维。

  小伙子赚了多少钱?一双鞋加60元零钱!

  6、吃亏还是占便宜?

  一个自助餐厅因顾客浪费严重而效益不好,没办法餐厅规定:凡是浪费食物者罚款十元。结果生意一落千丈。后经人提点将售价提高十元,规定改为:凡没有浪费食物者奖励十元。结果生意火爆且杜绝了浪费行为。不要让顾客“吃亏”,一定要让他们占便宜。

  如何打破你固有的思维模式

  我们的思维里本来没有墙,后来我们为了方便快速认知和判断,并简化事物的处理流程,这堵墙就形成了,有时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些微的好处,但往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果每个人的外表是硬件,那内在的软件就是,遇到某种特定事物的自动运行的程序。

  这被称作是我们的心智模式,它与环境共同作用于我们的选择,从而构成了命运。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讲的就是如何打破你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人生操作系统的升级。

  一、在无常的世界里,安全感的执念如何破?

  对于安全感的追求是可以追溯远古时期,我们为了躲避野兽或其他天敌,缩在洞穴里逃避危险,这本质是一种对未来虚幻的把控欲和对拥有确定性的妄想。

  书中举的例子,无论是对房子,爱情,职业,关系的分析等等,可以看出,人越过分想要把善变的东西抓在手里,越渴求安全感,越得不到安全感。

  那些你越以为能在手中掌控的,确定的事物,其实它逃离的速度,因为你的掌控而变得更快,以至于最后往往是鸡飞蛋打。

  与此同时,常常被人忽视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也付出了看不见的代价,比如另一种尝试可能,即机会成本。

  安全感是一种感觉,而感觉是由心理触发的,有时候你以为的安全感,只是你自己设定的幻影。

  感觉跟外界环境有关系,又没有必然关系。如要啥没啥,吃的都没有的苦行僧,说不定内心特别安宁祥和,充满安全感。当然,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内心,完全不受外物所影响。

  这是个无常的世界,今天的因是昨天的果。就像马克思说的,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现代社会变化加剧,我们的焦虑也跟着加剧,如何保持不被安全感的执念所绑架呢?

  第一步并不是尝试,而是解剖你自己,审视你自己的心底隐秘的私欲(如幻想,恐惧,偷懒,侥幸)。

  关于幻想:你问问你自己,当你追求安全感的时候,是不是对不断高速演化的外部世界存在幻想?幻想有一丝希望,你可以握住什么,而不被他人、时代、晋升之路、机会等各种能给你带来好处的人与物所抛弃。

  幻想与梦想的区别:梦想如今听起来是一个特别高大上的词,彷佛是一切尝试的出发点,这里没有任何嘲笑和贬损的意味,只是,梦想不是一切事物的挡箭牌。

  但厉害的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信念无比坚定,行动力和决断力极佳,善于把平常人的“illusion”变成“vision”。

  因为他们获得的成功欲望之强烈,是任何冰水都难以熄灭的。

  所以当你想干一件事,还因为别人说什么,而处于犹豫中,那你就趁早放弃。

  比如你想要一套房,但又听说这么多风险而动摆了,那就干脆拉到,因为你没有强烈渴望得到它,就说明你目前还不适合拥有。

  我并不赞同书中举的买房就等于卖梦想的例子,因为当资金有限的时候,两者看起来是对立的,实际上,你只是被困住了。

  如果你有破局能力,有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如经济学知识,或者有更重要的远见(远见也是需要一定程度的赌)。你就会发现,其实呢,你可以赢得漂亮。

  比如我的想法就是,一线城市(其他城市不能类推)的房子值得买(哪怕是现在),我比较倾向于一派经济学家的分析,未来会变成超大型城市,如同日本的发展情况:80%的人都住在东京之类的大城市,人与人之间更多是陌生人的相互协作,小城市逐渐凋敝,这是另一种二八法则,马太效应。

  回到本书,这本书出版的时间是2010年,如果那个时候,你刚毕业选择在北京买套房(如果当时你有资格的话),到现在7年过去,你的房子的价钱可能不只翻了一倍,试问什么投资可以比得上这个的高回报率呢?(你当然可以用房价是某个周期的短时性变化来反驳我,说成长是长期的,但是成长与这个买房选择不对立。)

  而那时你刚离开校门,什么经验都没有,说要追求梦想,打算响应国家(缓解就业压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结果很大概率是血本无归。

  我不是说一定会失败,只是创业成功这种小概率事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配合极佳,最后只有一小撮人,能当上霸道总裁,迎娶白富美。

  据我所知,有很多年薪百万以上的外企高管,他们在一个行业沉浸十几年甚至更久,要团队有团队,要人脉有人脉,要专业有专业,要经验有经验,要拉投资能拉投资,就是这样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最后也可能是在创业路上九死一生。

  更何况一无所有的、刚刚毕业的你?

  买不买房和创不创业判断标准不在于,你有热情就够的。而在于:你的判断和最终追求。

  你大可以先买着,等房子升值,如果那时你实在想创业,又各方条件都差不多具备了,那就把房子卖掉,去破釜沉舟创业,人生总得拼一次。

  当然,你可以说我是事后诸葛亮,我也提前承认,我以上所有观点都可能是错的。

  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与书中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同一件事情,这样,更能帮助你做出利于自己的判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拆墙。

  关于恐惧:为什么那么死命地追求安全感呢?仅仅是因为,我们只要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吗?

  其实未必,更多的是因为恐惧,恐惧的是不确定的后果,明天的赌博可能会输,一败涂地,一无所有。

  这时候付出的代价让你恐惧,于是你宁愿放弃获得更好利益的机会,从而龟缩在以你现在的眼光,看起来是安全的选择中。

  可是环境已经发生剧变,这里没有绝对安全的选择,有的就是你是否有能力,有运气,有勇气,有承担结果的心。

  因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本来就处于下游,此时选择不动,只会让水流把你带到更下方,从而彻底失去翻身的机会。

  关于偷懒:一旦做出高收益高风险的选择,第一要进行风控,第二就是拼命努力,增加获得成功的几率,这个过程中,是偷不得任何懒的。

  比如创业九死一生,比如经营一段关系,劳心劳力,比如即使中了彩票,也不再是一劳永逸,因为不善理财,早晚坐吃山空。就连婚姻也不是一张长期饭票,而是两人成长速率与成绩的竞争或者说无形中的暗暗较劲。

  最后,就是“尽人事听天命”,我们并不能掌控事情的发展方向,更难以准确预测结果。这个局面中,你一旦进入,就丝毫偷不得懒,只能更加一往无前。

  关于侥幸:

  侥幸心理是寄希望于外部的好运气,其实你潜意识隐隐知道,你并不一定配得上你想要的东西。

  有时候大变革来临时,时代中必然有一部分人会是牺牲品,谁都不想那个人是自己,但是往往克制不住的就是自己的侥幸心理,觉得没那么寸吧,这么倒霉的事儿怎么会轮到自己的头上?

  结果,谁也不知道会怎样,很可能厄运就把你砸中。

  不过,我们常觉得躲在自己的壳里,做出相对保守的选择,觉得这样就铁定安全了,这也是另一种侥幸心理在作祟。

  一个人运气没有那么多,可以让你侥幸逃过一劫的机会也没有多少,我们必须清醒面对当下的现实。

  破除安全感的执念,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增强自己的能力,不断试错,不断强大自己,从内心到外在,方法千千万,只有一条原则: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思维固化的枷锁:

  当然除了这些,一定还有其他的各种因人而异的心理,以及束缚人的思维定势。其中关于美女不认路的例子,本是为了说明限制性思维对自己的影响,我觉得并不是特别妥当。

  因为远古时期,男人负责打猎,女人负责采摘,所以男人记方位记得特别牢固,女人对声音比较敏感,善于经营关系,长此以往,积累下来的一种性别上的特点。

  再或者,医学界认为位置的辨别主要是由睾丸激素决定的。所以男性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且一般越是直男,位置辨别,就越准(纯属个人有限的经验)。

  我并不鼓励女人去当司机(女权分子尽管来喷),因为我在路上经历无数擦肩而过的危险,基本都与女司机,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而且女性在长途车的驾驶上,因为生理特点,会有种种不方便。

  会开车时一码事,但危机规避是另一码事。女性的应急反应能力,处理突发复杂路况能力,除非有天赋,一般低于均值。

  女性不开车,恰恰是基于现实考虑,对女性自我和社会其他公民的保护,并不是一种性别歧视。

  我倒希望有更多的女性,用智慧、头脑、知识等去走上高位,可以当女高管,女议员,女总统等等,花点钱让会开车的男性来提供服务就好了。

  如果说限制性思维,换成拴象绳例子更有说服力。故事说,在大象很小的时候把它拴在一个木桩上,它无论如何挣脱不了,即使等它长大了,有能力挣脱了,它也不会去尝试,因为思维已经固化了,它会认为理所当然它挣脱不了。

  所谓的能力,其实是个相对的概念,可以通过不断刻意练习来提升。

  心灵的能力也是如此,让成长型心智带领自己突破瓶颈,因为限制性的思维是给自己套上无形的枷锁。我们应该问问自己,现在是成长性心智吗?

  二、世界是你的内心创造的,受害者心理如何把我们拉入深渊?

  我们的内心创造外部世界:世界很多时候就如同一个淘气的孩子,你越怕什么越来什么。有时你苦苦追寻,偏偏不给你,有时你决定放弃,就双手递到你眼前。

  你想让世界变成什么样,就得有什么样的心智模式,这一点有些类似于吸引力法则。

  受害者心理,说白了,把自己从一开始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上,妄图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这种心理往往觉得只有自己受害,才能证明我对你错,而你伤害了我,你是坏人,而我就需要被安慰被同情,从而得到关注怜悯和理解。

  正是因为这种心理容易获得支持和共鸣,甚至自己也会沉浸在如此苦情的戏份中,难以自拔。因为好处可以预见,人的主观能动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大大的被压制,而所有如今的结果都是外界的压制,或者不公平的外部环境,遇人不淑而决定的,从而保留了自己所谓的“面子”。

  这种思想是欺骗和麻醉自己,逃避面对自己的无能,软弱,以及自己即使尝试以后也可能面对的失败,这种心理无非在于推卸责任,反正都是社会的错,我只是一个小尘埃,小泡沫,受害者一枚。

  正如《欢乐颂2》里小曲说的,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有义务让你开心。

  我们应该知道,能伤害我们的终究是我们自己,能拯救我们的也是我们自己。

  这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每个人起点不同,境遇不同,心态不同,但都没关系,只要记住,用主人翁的心态,去主动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好了。做自己生命的掌控者,那种永不言败的灵魂才是令人钦佩的。

  《纸牌屋》第四季的末尾,下木先生遭遇枪击,换了一个肝脏,勉强捡回一条命,人家比任何都更理所当然得成为受害者,但下木先生怪天、怪地、怪命运了吗?

  没有,他顽强地活下来,坚强地站起来。看到此处,不知为何,我竟有些触动。

  此时,下木夫妇在竞选下届总统的路上,困难重重,遇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面临几乎击致命的打击之时,仍旧能精神不崩溃,而是冷静的面对镜头说,“我们绝不向恐惧低头,我们制造恐惧”,这是一等一的强悍心智,让即使跌落谷底的人,触底反弹,绝处逢生。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别人有的优势你没有,你有的优势,同样另一批人也没有。你对于公平的呼吁,某种程度上,说白了,你想要的并不是公平,而是在不公平的制度下,既得利益者为什么不是你?

  你只是贪心,想少劳多获,或者不劳而获,这并不是一种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而往往是你想要的更多。

  每个人都不能说完全的掌控人生,甚至掌控自己的行为和想法都很难。我们思虑过多,而行动过少。

  当你真正决定,从此,只有你自己,为自己负责人生全部的那一刻起,世界会因为你的发愿而产生变化,最终定义你的,还是你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而不是你怎么想。

  三、方法论与执行力:职业发展与规划需要遵守哪些原则?

  选择职业对于现代的每个人来说都异常重要,但是大道至简,方法千万,我们需要的是如何找到一生值得努力的方向。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职业,很多几年前没有的职业,现在突然出现,还有已经存在已久,近几年突然消失的许多职业,所以要抓住职业需要的核心能力进行培养。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有什么是我们真正可以比他人,比机器无可替代的能力呢?

  就像古典在超级个体中说的,职业新坐标要有6感:设计感,共情,好玩,整合,讲故事,意义感。

  当然,这个只是一种参考。总体上有三点:

  1.有规划好过无规划,短规划好过长规划。

  哪怕是坏的规划,都好过没有规划,在等待中混日子。现在就开始,立即行动。

  只关注两头:一是最终目标,即你想干成什么样,一是现在状况,你从哪里开始入手。

  真正的实干家知道未来瞬息万变,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线性思维来发展,你需要做的就是,先有个小目标,然后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一步步微调,直到你适应为止。

  不能过分追求完美与成功,尝试了就好。

  2.不断尝试,及时总结,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自己真正的兴趣,很简单,没人强迫你,你想到就会全情投入的事情,哪怕不给钱,你也愿意干。

  在职业的选择过程中,不是一次性就能选择对的领域,所以,你需要的是多尝试,多总结,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

  进入一个行业之后迅速弄明白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明规则与潜规则,找到与自身特点结合的地方进行突破。

  衡量职业的价值不是现在能给你开多少钱,而是你在其中的成长,获取的资源,职业未来的价值。

  3.立即行动,不要迷信成功学,成为你自己,找到你一生的志业。

  不能迷信成功学,因为最重要的事情,故事里都不会说的,也说不得。

  成功毕竟是极少数人能达成的事情,你能成功当然很好,成功不了,也不一定是你不行,有很多机遇的原因,你从中学到了经验,也是另一种风景。

  只准成功,不准失败,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只会使你的世界更加狭隘,从而导致失败得更快。

  也许你在最开始并不知道你是谁,但随着时间,你会慢慢了解,你不需要遵照任何人想要的方式生活,你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并倾注一生的心血,你会发现有一种内心生发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与钱无关,与外界的褒奖与否也无关。

  你需要的是在干工作的过程,一再确定你是谁,什么是你的人生使命,你想要为世界做点什么。

  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脑筋急转弯

  1.想想看,如果外星人来到地球,他说的第一句话将会是什么?

  2.石头,西红柿。打倒头上,那个疼? —— 答案: 头疼

  3.问医生病人的情况,医生只举起5个手指家人就哭了,是什么原因呢? —— 答案: 三长二短

  4.有什么办法能使眉毛长在眼的下面? —— 答案: 到立

  5.猴子在树上摘菠萝,一分钟一个,十分钟摘多少个? —— 答案: 菠萝不长在树上

  6.24个人按5人排列,排城6行,该怎样排? —— 答案: 排成正六边形即可


看过“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例子”的人还看了:

1.换一种思维方式的事例

2.中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3.打破思维常规小故事

4.打破常规思维的例子

5.打破传统思维的例子

6.有关打破固有的思维例子

370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