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热门文章 >

小米48亿或被没收发生了什么

时间: 和杰4558 分享

小米48亿或被没收,详情发生了什么呢?去印度做生意怎么样?还有企业敢去印度做生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米48亿或被没收发生了什么,欢迎大家分享收藏!

小米48亿或被没收发生了什么

小米48亿或被没收发生了什么?

日前,印官方发出最后通牒,此前在小米银行账户中冻结的资金,或将被正式没收。

此外,小米在印市场也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击。多家机构报告显示,小米一季度在印份额跌至第三、四位,跌幅同比接近腰斩。

作为最早进入印度的国产厂商,小米已在印经营十年,没想到一早埋了雷。

2016年,印度电子公司(爱立信)曾就专利问题对小米发难,此后2021年,小米印度公司开始频繁遭官方调查。

国产厂商诚心诚意做生意,投以技术、就业、资金,对方却以罚款为报,搂了钱就跑,何来信誉可言?印度不愧是跨国公司的屠宰场……

去印度做生意怎么样?

印度人的饮食习惯:

基本上客人都只吃素,如果来中国看厂最好去印度餐厅,他们一般都不用筷子,之前接待一个客户看着他们用手在盘里抓,他们还特别爱吃生洋葱和咖喱。如果附近没有印度餐厅,还去披萨店也可以,印度大部分人信仰宗教,不吃肉类,很少喝烈性酒,各种蔬菜、水果是他们的主食,吃饭也不会用筷子。洋葱和咖喱是他们的最爱。对了,许多饭店有的印度抛饼,并不是印度传过来的,不知是那位中国厨子的专利。牛肉千万不要点,因为在印度牛是他们的神,是要赡养天年的。

印度人的风俗习惯:

印度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只要是上过学的印度人都会讲英语(这一点,好象要比国人强),不过印度人的发音可不是每个自认为会英语的国人能听懂的。印度大多数人t和d发音分不清,往往包括一些专业人士第一次和印度客商交谈时,都一眼雾水,不知说得是云里还是雾里。经验:尽量邮件往来,如果客户打来电话,听得不是太明白的话,也可以让客户spell出来或者再让客户邮件确认,文字性的东西不易出错 印度人对“否定”和“肯定”的回答,一般中国人准保搞错,中国人对“肯定”回答一般点头,印度人却用摇头表示“肯定”,中国人对“否定”回答一般摇头,印度人也用摇头表示“否定”,因此有时侯你真搞不清楚他是对你说的表示肯定还是否定、同意还是不同意,这时你也只有多问几次,从他语言中确定了。

印度商人谈判的特点印度人的谈判特点主要可用三方面来概括:

一是善变,今天讲的话,明天只要风向一变,就跟着变,绝不会给你留下丝毫情面。即使签字画了押的合同,他也能从一些条款找出点麻烦,以至要求增加附加条款。

二是拖,印商最擅长的招术,用此招可以充分消磨对方的意志,从而能够彻底探清对方的底牌。对于你要急于了解的信息,他们是软硬全不吃,有时甚至一个Y/N的简单结果他都不会给你。你要真的急了,便是着了他们的道。

三是磨,印度买家磨的手段有时是无所不用的, “磨”的目的就是要让你起烦躁之心,失去常有的耐心,所以在对付此招时一定要有坚定的耐心要先发制人,还有就是要“铁石心肠”决不可以心软。

开口半价

和韩国客户比起来,印度客户杀价更狠,往往开口砍一半,有时候你甚至会怀疑对方是来搞事的。

而且和韩国客户的讨价还价不同,韩国客户虽然多方比价但他们不会让你知道,总是默默地比完然后默默选择合作对象,印度客户会耿直地告诉你他们还在和哪家谈,人家给的价格是多少多少以此周旋在中国卖家之间,让中国卖家大打价格战。

印度客户的讨价还价除了因为本身采购资金有限,还有很大原因出于他们爱占小便宜的心理。

礼物战

除了价格战,对印度客户还要用到礼物战。印度也是个典型的关系导向国家,但要和他们在生意场上成为朋友难度还是很大的。

他们爱占小便宜却并不意味着他们会轻易被小恩小惠收买成朋友。因为知道印度客户的公然爱占小便宜的并不只有你一个,得知他们这一特性很多厂家都会用小礼物好生伺候。

而印度客户不但不会见好就收,反而因此忠诚度很低,很容易被别家的一点点低价或礼物吸引而不再合作。但是,习惯了收礼物的他们会用行动告诉你,送礼效果不一定好,但不送一定不好。

付款拖沓

印度客户在付款方面的拖沓众所周知,下单后会急着催促生产发货,付款却能拖就拖。其实就算拖了一段时间,但把款付清的就算是好买家了,因为印度客户在交易时间上的管理确实比较松散。

然而由于印度贸易法律里,进口商在货物到港口后申报进口编码,海上货权就到进口商手里了,但是在陆的货权却要另外申报,也就是说假如进口商不报不提货,货就扣在港口了,除非拿到进口商不要货的证明等资料才能退货。所以有些印度客户会恶意地等货到港口迟迟不提货,然后再次压价,这样的事发生不少了。

另外,给想做印度市场的小伙伴一个小建议。正如依靠制造业发家的其他亚洲国家,印度总统莫迪也在大力推动“印度制造”的发展。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力成本渐高,由廉价劳动力成就的“中国制造”的优势将逐渐消失,“世界工厂”的头衔必将被拥有巨大“人口红利”的“印度制造”所取代。而印度的出口也会成为拉动印度经济的大象,因此印度进口的方向将由成品向非成品倾斜。

193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