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设计>环境设计>室外设计>园林设计>

隋唐时期园林的发展趋势以及特点

时间: 其芳39 分享

  古典园林是指中国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中国汉族建筑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体现,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隋唐时期园林的发展趋势以及特点有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隋唐时期园林的发展趋势以及特点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类型和风格基本定型并曰趋成熟的时期。隋朝虽然短暂,但在洛阳大力营建了宫殿苑囿。隋炀帝所修的西苑,是继西汉上林苑后最豪华壮丽的皇家园林。西苑大体上沿袭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

  唐朝国力强盛,皇家造园活动频繁。唐朝皇家园林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因功能不同可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三种类别。大内御苑有大明宫、洛阳宫等,行宫御苑有西苑、上阳宫等,离宫御苑有著名的华清宫、九成宫等。

  唐朝文人雅士喜以风雅高洁自居,所建园林将诗情画意融于自然山水中,讲求园林趣味。这些园林充分利用自然景物,以简单朴素的建筑点缀其间,富有自然之趣。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所建的淀花溪草堂是今杜甫草堂的前身。这座园林位于浣花溪旁,随地势而建,园内枝繁叶茂,与溪水一起构成了优美的园林风光。诗人白居易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在庐山旁修建了一座庐山草堂,建筑和陈设十分简朴。唐代士大夫还喜欢在宅旁修建园地或在近郊置别业。造园者根据生活需求,并通过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因地制宜,叠山理水,表现主人的品味。

  唐代佛教、道教兴盛,寺观数量众多,建筑规模宏大,其除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外,还担任着社交和公共活动场所的功能。许多寺观以环境优美和花木栽培闻名于世,有的寺观内还建置山池水景。唐代寺观遍布城内和郊野,风景名胜之地几乎都建有寺观,著名的如五台山、普陀山等。这些寺观与自然的山水环境相融合,成为景点的“风景建筑”,起到点缀和美化自然山水的作用。

  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及时代特征

  (一)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现代世界园林发展的趋势是与生态捉护运动相结合的。强调引入自然,回到自然,即千方百计把大自然引入城市.引入室内,并号召和吸引人们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这是由于西方世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第三世界的广大劳动人民,还没有享受着高度的物质文明,他们向往物质文明,希望摆脱贫穷落后的农村而跻身于城市。所以遇具体情况尚须具体分析。

  在保护自然方面,美国和前苏联作得较好,除了自然保护区,还有大量的国家公园与森林公园等。美国许多生态保护团体,如山林俱乐部和奥都邦协会等组织,与破坏生态的商业、企业进行过许多斗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英、法等国幅员不大,生态保护的范围小,分布亦零散,组织不及美、前苏完善。德国和日本十分重视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区所占国土面积德国为10%,与美国相当,日本达20%,而我国目前仅为0.17%,值得深思。

  1870年美国首创的国家公园,现已在全世界发展起来。公园建设有世界化的趋势。1972年召开的国际公园会议,建议联合国把南极建成世界公园,1975年又提出把新西兰作为国际公园。

  充分利用空间建立屋顶花园,把地面失去的空间从空中得到补偿。同时也向地下发展,把地铁车站开辟为地下公园,为乘客供给新鲜空气与美的环境。

  美国近来发展室内花园,在公共使用的天井大厅,或在住宅起居室窗沿布置绿化。前者为人群提供游赏和空气清新的环境,后者专供儿童、老人和残疾者欣赏。

  巴西新画派造园家马克斯,从抽象绘画构图,发展为用植物组成自由式庭园。为观者提供从飞机上鸟瞰或在时速70公里的汽车上游赏,从高速中获得瞬间的连续景观印象,它自然与闲庭信步不同。这种超时速的造园艺术称为现代巴洛克(摘自童高《造园史纲》)。

  总之,凡用园林构成的环境,从天上到地下、室内到室外、市内到市外、城市到乡村,几乎无所不在。如果说把园林空间也称作是建筑空间,那么它们是所有建筑空间中最大的空间,是不定空间,也是流动空间。园林工作者在这样大的空间、无限广阔天地可以任意施展才能,大有作为。

  (二)现代园林的特征

  1.把过去孤立的、内向的园转变为开敞的、外向的整个城市环境。从城市中的花园转变为花园城市,就是现代园林的特点之一。

  2.园林中建筑密度减少了,以植物为主组织的景观取代了以建筑为主的景观。

  3.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建立草坪,代替大面积的挖湖堆山,减少土方工程和增加环境容

  4.新材料、新技术、新的园林机械,在园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5.增加生产内容、养鱼、种藕以及栽种药用和芳香植物等。

  6.强调功能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进行植物配置。

  7.体现时代精神的雕塑,在园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总之,随着新形势、新内容、新生活方式的出现,将逐渐取代那些不健康的,封建意识浓厚的东西。

  古典园林的特色介绍

  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隋唐时期园林的发展趋势以及特点

古典园林是指中国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中国汉族建筑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体现,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隋唐时期园林的发展趋势以及特点有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苏州园林著名风景
    苏州园林著名风景

    苏州园林,苏州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苏州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 苏州园林主要内容
    苏州园林主要内容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经典的范文,是给学生进行学习的优秀典范.历来的人们的观点都认为这是一篇结构精巧严谨的典范说明文.下面由学习啦小

  • 苏州园林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下面由学习啦

  • 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
    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

    拙政园与颐和园匾额楹联的文化是非常有内涵和深意,那么你知道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希望对大家

2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