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设计>环境设计>室外设计>园林设计>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时间: 其芳39 分享

  随着城市的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受到广泛重视,主要因为园林景观设计关乎着城市的形象,对城市空气也具有净化作用,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分析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1 关于美

  1.1 美的认识

  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美在设计中和艺术创作中都发挥着他的作用。在艺术形成的初期,美即为人们的追求,人们追逐美的情感促使了艺术的产生,以至之后的设计美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克罗其在《美的历史》中认为美和艺术起源于人类感情的表现和交流需要。

  人类从原始蒙昧状态发展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极大丰富的今天,创生了无数美的事物,美的文化。人们都谈论美、知道美、追求美,但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在“美”这个维度上却存在问题:“美”日渐变得单一、绝对、普遍,缺少个性的丰富,缺少差异性,美的丰富内涵被削弱,也失落了其真实的意义。其原因在于美学和艺术的理论和生活中的美相互脱离,人们在美的理论中找不到美的要求;中国人所一直接受的片面的审美教育;各色审美文化的冲击和中国人长期以来对感性生命的压制,从而导致美的生命力、活力以及带给人的愉悦、丰富的感觉没有了。

  1.2 美与审美的逻辑关系

  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他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但是,认为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不准确,不应该是“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只应该是其中的一部分事物。所以,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这种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事物具有促进和谐发展的属性与功能是自然美;加工事物使他形成促进和谐发展的属性与功能是创造美;促进和谐发展的思想与情感是心灵美;创造和谐发展的行为与实践是行为美;追求和谐发展的精神是内在美;有利于和谐发展的仪表是外在美。要努力开发自然美、积极创造美、弘扬心灵美、实践行为美、培养内在美、修饰外在美。人的审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在于使这个世界因为有我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和谐审美观的基本观点。其次应该明确,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评判的一个过程。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2 建筑形式美与城市美学新机遇

  2.1 建筑形式美与审美的表现

  2.1.1 对称与均衡

  处于中心轴两侧的形象相同或相似称作对称。对称是美的法则之一。

  当代建筑造型形式中常用对称的构图。例如,鄂尔多斯市青铜文化广场的日月广场、吉祥苏勒德两大景观建筑、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均采用对称的形式。均衡对称是我国建筑景观中传统的手法。

  对称形式包括反射、平移、旋转、扩大 4 种。

  均衡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构图的各方面保持平衡关系,在视觉上产生形态的安定感。

  2.2.2 城市美学新机遇

  作为关系城市形象的城市建设工程,他们往往能够聚集全国的建筑学家、画家、雕塑家、设计师的力量,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工作精益求精。而体现城市新一轮设计艺术变化的,也不仅在于建筑。还包括城市相关物品的设计、街区公共艺术景观的美化、对外展示等大型活动的设计等等。鄂尔多斯的街区、公园主题景观,都塑造了鄂尔多斯崭新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化都市”的打造。

  一个城市、一个国家,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不仅在经济上要表现卓越,同时,也需要在文化创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回首鄂尔多斯 7a 风雨历程,不管是市政府中轴广场的精心设计,还是成吉思汗雕塑群、博物馆、图书馆、会展中心、青铜博物馆,都将是鄂尔多斯向全区乃至全国和世界展示的重要舞台,也是这个时代留下的宝贵遗产,必将成为经典和永恒,也是中国式美学发挥力量的契机。

  2.2.4 当下建筑造型设计“视觉化”的审美趋向

  建筑造型能否引起大众观感的快感和感情愉悦,成为了当下建筑造型设计的审美趋向,大众接触建筑首先从造型、外观开始,建筑的造型部分给人的感觉是最深的,比如鄂尔多斯大剧院,该建筑的外形是依托鄂尔多斯蒙古族男女头饰为设计元素,建筑物以沙漠黄为主色调,建筑线条流畅而富于动感,彰显了歌舞民族特有的内涵和精神风貌。造型设计将建筑外观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建筑直观的视觉识别性,恒久的视觉感染性和强大的视觉冲击性,而且力图表达建筑深层次的文化,让人赏心悦目,有恒久的视觉感染力,也代表了鄂尔多斯蒙古文化的源远流长。又如鄂尔多斯图书馆,该项目以蒙古族的三部史籍《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为设计理念,形成的特色景观。

  3 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追求目标

  3.1 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

  3.1.1 当代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的目标

  创建园林城市是我国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有关提高城市总体景观和生态水平的活动,这项活动就是要把各个城市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品味高尚、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城市。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市设计的进行。

  园林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园林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级形态。

  3.1.2 城市发展的趋势

  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

  3.1.4 城市设计的规律

  城市设计所追求的情景交融原则、景观集合原则、空间序列原则、环境气氛原则、品味最优原则等都是园林城市所体现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反映了包含在视觉艺术之中的空间艺术的创作规律,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工艺品、雕塑、建筑和园林等。园林又把建筑、雕塑和工艺品等因素囊括其中,形成了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城市设计实质上是把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他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取向,表达一个城市的“神韵”,都是在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

  4 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设计思路

  4.1 易于居住的城市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1.1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性需求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人的使用。城市环境设计不能只停留在空间形状、体量、比例、尺度、色彩等形式美学的层面上,要了解人的需求,研究人的行为特点,掌握人认知和使用空间的规律。现代城市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使用和功能要求为首要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创造具有一定空间形态、舒适宜人的城市物质环境。

  4.1.2 城市园林景观的空间与设计

  城市环境设计的主要对象是人们的户外活动,如购物、娱乐、商务、运动、交往等。首先考虑人的行为需要,其次考虑形式上的要求,进而进行空间组织与设计。

  5 结语

  园林景观设计既是一种科学行为,也是一种文化行为,是一种把握人类视觉的经验和对视觉事件进行艺术处理的行为,从而为人类创造美的景观,使之生存于高品质的家园,他赋予了城市美学新的内涵。景观艺术设计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使人们既能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又不会破坏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总之他是一个兼具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建设园林城市应该说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最终根本目标。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养护

  1.景观设计主题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具体的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各地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景观规划是否能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和要求,该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城市园林景观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综合体,它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达到“诗意地栖居”的理想境界,必须进行原创性的城市景观设计,实现景观价值的最大化。

  城市园林的内容根据出发点的不同有很大不同。大面积的河域治理,城镇总体规划大多是从地理,生态角度出发;中等规模的主题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小区园林,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不同的园林面对的人群不同,表达的主题内涵也不尽相同。

  2.利用原生态要素

  园林设计中,应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绿化而积和较好的园林设计效果,因此在设计时就要充分尊重原有的生态要素,在尽量利用原有地形、植被等要素的情况下达到设计目的。从区域尺度下解读场地,分析现有城市建成区的景观特征和场地与外围环境的关系,把握发展的脉络和方向。场地综合分析包括了对场地中的自然元素、地域特征与文化景观的分析。场地的综合分析实际上也是找寻解读景观,阅读大地的过程,在对各种要素进行充分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分析,提出有利的因素、不利的因素以及发展潜能等。详尽的场地分析能够有效的为规划提供指导,例如实际中,在表现山石景致上,就可以利用场地原有的石块、植物,在后期加以修饰,使原有景致更贴合设计思想。

  3.保护性城市园林景观

  城市景观保护设计必然遵循自然景观的保护,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生态设计。生态型城市自然遗留地包含有代表性的生物群落和风景样本,其中的动植物物种、生境和地貌具有保护、教育、游憩和科普的意义。根据管理目的的不同,还可以再分为生态保护型、生态游赏型、生态科普型等。在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中,生物多样性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城市景观是人们在生活及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必须考虑景观设计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带来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建筑景观的保护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优化利用,在城市整体设计中,资源的合理利用最为重要。取代所有旧的事物来满足新的要求会浪费资源,而且很昂贵,这会毁灭整座城市甚至一个地区。不满足今天的需要,不预测明天的需要,可能会导致经济和文化的自毁。我们必须在某处打破平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地的实际,同时参考别的地方的经验,认真做好城市景观保护工作。

  4.互动性城市园林景观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开展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利用互动性的景观为居民生活与休闲提供更加丰寓的娱乐活动。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为目的进行,注重“景”的设计而忽略了人们的与景观的互动性。例如: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越来越多的采用立体景观雕塑、植物雕塑等形式突出单一景观或局部景观的中心思想,人们在园林中的休闲活动也以“观”为主。根据现代心理研究与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更多的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以互动的方式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更多的乐趣。虽然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多的使用水景来提升整体景观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利用水景来达到互动的效果。虽然也有将水景喷泉设计成为互动的形式,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达到人们与经管的互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因以互动为方向进行景观的设计。

  5.城市园林景观中树木的应用

  树木是城市园林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承担着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树种的规划是城市园林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树种的规划对整个城市良好生态系统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须认真研究。树种规划的原则是树种要丰富。从生态的角度看,树种越丰富,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种群的生命力越旺盛。城市的气候、土壤等植物所需的立地条件相对较差,树种的选择应该考虑树种的丰富性,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增强其整个群落的生命力。

  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强,易成活,有地方特色,苗源多,应作为城市的主要绿化树种。乡土植物易于临近区域的群落能流、物流、基因流的交换,形成本地原生生境或近似的原生境,这是生态学所极力推荐和赞同的。

  6.园林绿化养护的重要性

  目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现状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建设中I一分重要,所谓“三分栽植,七分管理”,然而园林绿化的管理和养护依然是绿化行业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以卜几个方面:1对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识。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招投标时期都把免费养护两年,甚至三年作为一种优惠条件承诺与建设单位,所以造成很多园林绿化工程只是重建设而轻管理,苗木成活率低,养护管理不到位,导致绿化景观效果差而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占绿毁绿现象严重。当前社会保护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许多新建道路绿化,游园,如南京路,颖州南路,阜蚌路等,占绿毁绿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居民毁坏市政道路绿化开店,小区内居民擅自在树上栓绳子凉衣服,私自开辟一块绿地种蔬菜,乱砍乱伐大树,向绿地内乱扔垃圾,乱折花草树木,这些恶劣的现象都给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缺乏养护质量标准。现在许多绿化施工养护企业不但达不到建设部门的标准,同时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程技术人员养护管理水平有限,所以造成养护管理水平的低卜。

  7.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园林绿化要根据其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乡土树种为主,乔木、灌木、地被、草坪应该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相搭配,满足植物各自生长所需的立地条件。施工时必须对绿地的土壤进行改良,平整场地,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标高到位,地形平顺饱满,放线放样线条流畅富有艺术性,苗木粗壮、健康、形态优美、树形完美,种植技术娴熟、科学、合理,后续技术措施到位,如此方能做到种一棵活一棵,种一片活一片,只有花木成活生长旺盛,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才能充分体现。

  制定园林绿化工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作为园林绿化施工单位,应该严格遵循园林绿化工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施具体工作,制定出一套合理、高效、科学、全面的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绿地的景观效果和质量有一个大的提升和质的飞跃。

  8.养护的技术措施

  在绿化养护管理上,要理解种植类型和各种树木、花草种类的特征与特性,关键的重点抓好肥、水、病、虫、剪五个方面的养护管理工作。阜阳市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大力推广乡土树种的种植,力求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并有效进行病虫防治。绿化树木主要的虫害有天牛、木虱、潜叶蛾、潜叶虎、蛤壳虫、金龟子等,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草地养护主要是无斑秃,四季常绿。在普通管理程度状况卜绿化草地可按种植时问的长短划分为长满期、旺长阶段、缓长阶段和退化四个阶段。乔灌木及绿篱要定期修剪,特别是成形的灌木球和绿篱,灌木的外型依据种类和位置的不同可由绿化技术人员确定。灌木外型包括:圆形、蘑菇形、圆柱形、三角形、方形、菱形等。农药消杀管理及保洁,除草工作。要对症施药,不同种类的药剂要轮换运用,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春夏季是病虫害的顶峰期,要特别留意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修整树形,剪除枯树病枝,肃清虫卵、虫茧,以减少虫源。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城市的投资环境、居住舒适度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对城市园林绿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不仅要达到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等目的,还要通过景观设计分割空问、美化园林环境。作为城市休闲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要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节能性以及科学性。通过科学选择园林景观植物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还要通过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高城市综合文化氛围,为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居住环境的改善奠定基础。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要以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基础,利用园林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问,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善,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这就要求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以综合城市基础信息与园林基本情况,以本土植物为重点,人性化、积极向上、新颖而不浮躁、美观而又实用、简单而满足需求、符合生态要求的城市园林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

  人体工程学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一部分,不能仅仅只从植物景观角度来感知和认识,而是将其理解为人和人、人和自然关系的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憩息空间。在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中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之成为能满足居民游憩的舒适、安全和合理性的场地。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在人类活动过程中,环境是否符合并满足行为主体的需求,以及如何符合并满足行为主体的需求。在园林景观设计和规划活动中,它可提供人体活动(如人体尺度、行为习惯等)的特征参数,也可根据人的知觉系统(如视觉、听觉及触觉等)的机能特征,分析人对各种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确保环境的安全、舒适和有效。

  人体活动特征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1.人体尺度与园林景观

  人体的尺度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考虑人的体形特征、动作特性和体能极限等因素。户外设施及小品要能够满足人体基本尺度和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空间,符合人体各部分活动规律,才能达到美观、安全和舒适的目的,取得最佳使用效能。

  在园林户外设施及小品中,栏杆、座椅、台阶等公共设计的尺寸均应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如户外座椅的椅面高度为350mm~400mm:就可以使大多数人坐下时感到舒适;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座椅要设计有扶手和靠背;有防护作用的户外栅栏高度一般在1100mm以上,栏杆间距不大于llOmm,以防止儿童翻越或钻越。

  在设计高速公路绿化植物时,为了避免夜间行驶的司机受到对方灯光的干扰,公路中央分隔带植物需要经常修剪养护,始终维持一个合理的高度。植物的高度与司机的视高尺度有关,从小轿车司机的高度来看,树高需在1500mm左右,大轿车则需要2000mm左右。因此,在保持一定的间距的前提下,植物高度以1500mm~1800mm为宜,植株过高或过低都不符合人体尺度要求。

  2.人的行为习性与园林景观

  根据人的行为特性,人在长期的生活习惯中,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具有共同性的行为习性,如抄近路、识途性、左转弯等习性。

  当人们试图到达一个明确的目的地时,会习惯性地趋向选择最短的路径,如果在行进过程中有某些可以跨越的障碍,则会人为地穿越这些障碍,以便更快捷地达到终点。因此,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草坪、花坛或绿篱,因为正好处于人们目的地的最佳路径,被众多的行人长期践踏而形成了一毛不生的人行便道。

  另外,根据人的左转弯行为习性,在园区道路设计时,尽量使道路具有左转的回游特性,尤其是在组织环形园路时,要避免走回头路的同时,可以有意识地将道路设计成左转的环形循环线,最终从右侧道路返回入口大门。

  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优秀的设计者会将人的行为习性考虑到道路设计的因素中去,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和满足游人的行为需求。

  人的知觉在园林景观中运用

  1.视觉因素与园林景观

  从视觉角度来说,人的视野范围、视觉适应及错觉等生理现象均可以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人眼水平视域角度控制在60。范围以内,景观清晰而柔和,最宜静观。在此水平视野内,如果把握好合适的视距,即小型景物合适视距约为景高的3倍,主景与环境才能达到一定的平衡。景观布局时可重点布置景观小品,形成游人静观的驻足点,结合一定的行走路线,随游人视角移动纳入不同的景观,步移景异,构成连续的动态景观序列效果。

  园林景观仰角欣赏景物最佳垂直视角为26°~ 30°,因此在景观设计时,可以在竖向设计上考虑带状景观序列的高低起伏变化,利用地形堆叠和植被配置的变化,在景观上构成优美多变的林冠线和天际线,形成纵向的节奏与韵律。

  2.听觉因素与园林景观

  在园林景观环境中,听觉分为噪声和音乐环境两种情况。园林选址一般较为幽静和僻静,即使在城市中心,也要闹中取静,利用围合空间创建相对独立的园林景观环境,以减少不良听觉环境对游人的危害。

  合理的利用音乐则可以创造动听、悦耳的听觉环境,当环境噪声较低的时候,背景音乐的音量比噪声音量高出3dB~5dB,可取得较好效果:当环境噪声较高甚至达到80dB时,背景音乐音量要比噪声低3dB~5dB,一定程度上抵制音量高的噪声,避免声环境条件更恶劣。

  一般游园及居住小区,可以在景区草坪或灌木丛中布置背景音乐系统,采用仿制成自然石头造型的音乐喇叭,点缀分布于园林游步道的路侧,行人漫步其中,隐约有“丝竹之声”萦绕耳侧,悠闲舒适,亲切感人。

  大型的公共游园,则可以结合灯箱制作音乐喷泉。例如汉口江滩公园的玻璃广场、“水池树阵”等音乐喷泉,每到夜间,喷泉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起伏,变化莫测的喷泉造型,五光十色的霓虹彩灯,吸引了老人和小孩嬉戏其中,整个场景因此而兼具了声、色、形、意的美感。

  3.触觉因素与园林景观

  触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系统之一,因此材质肌理的触觉设计在园林设施的设计中占着重要地位。不同颜色和肌理的材料赋予景观不同的韵味,结合材料的图案、色彩及光感,将会为景观设计积累丰富的经验,拓展思路。

  在游园步道设计中,可以用不同质地的材料组合铺装来引导交通,联系节点。例如残疾人盲道和坡道的无障碍设计一般是在花岗石铺装上,嵌入卵石路带或者专用盲道砖,引导残障群体自由到达景区的任何地方,感受自然气息。城市公园游步道一般以坚硬的花岗石铺装为主体,侧面衔接柔软草坪,草地中嵌入有韵律的铺装。当人们在石砌步道悠闲漫步,踏上草坪砖步入柔软草坪时,不同声响和触感能激发人们的多种感官感受。在健身器材场地,尤其是儿童游乐场,可以利用不同的材质,从肌理到质感改变触觉,例如在儿童游乐区的游乐设施下铺软质橡胶地板,可以避免或减轻儿童在嬉戏出现意外伤害。实际上,一些幼儿园的游戏场所都没有做到这一安全防护措施。

  结语

  一个景观规划设计的成败、水平的高低以及吸引人的程度,归根到底就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户外环境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人类的户外行为需求。人体工程学正是一门能够将人类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的综合学科,在园林景观设计和规划活动中,更应该突出其“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保障安全、舒适和有效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的室外空间。

猜你喜欢: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随着城市的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受到广泛重视,主要因为园林景观设计关乎着城市的形象,对城市空气也具有净化作用,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分析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1 关于美 1.1 美的认识 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在整个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养护和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

  • 中西方园林的比较
    中西方园林的比较

    中西方的园林比较起来都有其特色,从不同方向比较,中西方的园林也有其不同点,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比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西方的不同的文化,在许多方面和较为明显的的区别,所以在园林方面也产生了区别,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

  •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差异是由于两方或多方的不同引起的,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大,那么其园林的差异也就不小了,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希望

4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