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健康知识 > 其它健康常识 > 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时间: 晓琼996 分享

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输液对人体的危害可不小。下面学习啦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任何液体药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不溶性微粒,国家在这方面也有相应的标准。国家《药典》中规定的液体药品中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不能超过10毫微米。但是有调查却发现,市场上销售的很多输液药品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都超过了这一规定,有的甚至达到50毫微米以上。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是不超过10毫微米的,因此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了血管。

  在一次检测中,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而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

  输液的风险

  引发输液反应

  输液需要遵循无菌原则,并受到患者体质的影响,发热、过敏性休克、静脉炎等都是常见的输液反应。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微粒,如果它们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

  增加循环负担

  输液需要把药物溶解在盐水或糖水中,如果一次输两袋500毫升的液体,相当于短时间增加了1升的血容量。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正常情况下全身血量约为4~5升,粗略估算,输液1升相当于加大了20%的循环负荷。老人的心肺功能较差,尤其是有心衰等心脏病的老人,频繁输液的风险更大。

  加速过敏和耐药

  药物过敏可能引起休克等严重后果,输液时药物迅速进入血液,过敏可能更快出现,症状更重。同时,如果输抗生素,相当于把抗生素带到全身,更容易引起耐药。但是,若经过各项检查,医生认为确实需要输液时,不应拒绝,而应遵医嘱输液并注意观察症状。

  过度输液的现象

  人均八瓶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但该原则在中国早已被颠覆。各方利益驱动下,中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

  美国国家药监局早在2007年就曾发出警示,两岁以下的小孩,原则上不使用抗感冒药。至于通过输液治疗感冒,在美国更是难以想象。

  过度输液问题引起国人强烈关注,是因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年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透露出来的几个数字: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输液的要求

  1、在无菌、透明度及无热源这三项,应更加特别注意,它们也是输液生产中经常出现的主要问题。

  2、含量,色泽,pH也应符合要求。pH应在保障疗效和制品稳定的基础上,力求接近人体的pH,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酸碱中毒。

  3、输液的渗透压应调为等渗或偏高渗,这样可不引起血象的任何异常变化。

  4、此外,输液还要不得含有引起过敏反应的异性蛋白和降压药物,不得损害肝、肾。

  5、输液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并在存储过程中质量稳定。

  静脉滴注输液后不适现象

  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滴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或者长期滴注都会引起不适现象,临床上称之为“输液反应”,严重的会造成“静脉炎”,甚至于“过敏”,乃至“休克”。静脉滴注期间或者静脉滴注后有时会出现输液部位疼痛、红肿等不适,一般采用的缓解方法有:减慢滴流速度,自然消失;暂停滴注,临床观察;使用药物治疗或者抢救。


猜你感兴趣:

1.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输液对人体的危害

3.输液对人的危害程度

4.输液对孩子的危害大吗

5.输液半个月的危害

6.大量输液对身体的危害

317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