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

高一化学教师的反思

时间: 康华0 分享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师的反思,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一化学教师的反思

高一化学教师的反思篇1

在我的经验中,萃取方面的知识是高一学生的弱点,表现在对萃取概念似懂非懂,这就造成对萃取和分液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认识模糊,不懂得选择萃取剂。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得到深刻的.认识,感到收获很多。在这之前我在教授这一节课时,对教材的分析不够深入,只是照搬教材。因为教材直接给出萃取的概念后介绍萃取操作,并没有给出概念的形成过程, 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调整。该节课在萃取概念之前设置了3个实验探究,能十分有效地使学生明白萃取的概念。我从学生后续学习的反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能弄懂萃取的概念;能清晰知道萃取和分液的联系和区别;能准确地选择萃取剂。这解决了我教学中的其中之一问题。

我们总困于课堂上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何使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性学习;如何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该节课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都非常高涨,究其原因是该节课在设计上把知识问题化,把问题情景化,特别是在问题情景上做了很多工夫。例如语言的生动有趣;问题有趣味性,有一定难度,有想象空间,有可达成度。这些都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

高一化学教师的反思篇2

高一年新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高,从心态上来看,有一种成人感,认为自己长大了,是成年人了。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要求层次较低,很多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化学学科知识只是似曾相识,但表达不清或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化学俗语、化学方程式模糊不清,一知半解。再加上刚放完假,学生的心态是放松的,认为好不容易中考完了,进入高中可以放松一下了。但是,这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刚好相反,必修1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作为一个和初中教材衔接的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要在两个月的大假后把初中的知识捡起来,紧随其后的第二节就是整个高中化学的一个难点——“物质的”,而这一个难点的学习,放在高中一开始,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畏难情绪,从而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

所以,对于新高一学生的心态的转变,怎样适应高中的学习,掌握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是教师在高一一开始就应该先让同学们有所了解的,心态转变了,方法掌握了才能进入高中学习的角色,将难点一一解决,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弘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激发他们与老师互相交流的热情,以便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化学基础知识普及性,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多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但是,化学知识模块的重新划分,学生不能很快适应,这样往往超出了新教材预定的课程授课时间,造成课时不够,节奏加快,这样使得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所学知识,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哪能谈得上实际运用于解决相关问题?我认为处理好以上的问题主要在于教师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应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论与目标。

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突出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重点、难点,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最急迫的问题。同时各部分与阶段怎样联系与过渡,各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反应和学习困难,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搭建出适合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平台等也是我们需要思考解决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选择授课内容,从容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比如,必修1几种重要的元素化合物中“溴、碘的提取”,如果采用讲授的形式,课程内容较枯燥,不如改成探究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边探究,边对比总结,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化学实验思维,又使得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在公开教学后,效果非常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学生的基础巩固也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加注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学科基本素养,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学科知识探究打好基础。我们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到这些问题:学生虽然有获取知识的热情,但是不能自觉地巩固知识,在学习中还缺乏主动记录一些自身或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的相关知识的习惯等。因此,教师何时、如何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的记录、巩固等工作也要当作备课重心。教师还应设计一些讨论的问题或练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相关基础知识,为其进一步深入探究打好基础。

课前导学案的制作是至关重要的,导学案教学是我校课改模式的重要部分,它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因材施教,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的变化,及时的改变学习策略,安排课时内容,准备相应的课后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导学案的内容体现为两方面,课上知识点的梳理及课后的巩固练习。

导学案的主要任务,第一,帮助同学们预习并理清课堂思路,重难点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在课堂上重点聆听,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第二,在课上,学生只用做重点知识的填写,节省了大量抄笔记的时间,在如今大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增加每节课的课堂容量,导学案使得学生更多的时间用于理解而不是抄写;第三,针对当时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课后巩固练习,有的放矢,查漏补缺;最后,导学案还能及时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

通过导学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化学核心知识、技能、化学方法,夯实高一学生的化学基础,为高二选课打好铺垫,加强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一化学教师的反思篇3

20__年12月7日—11日,按照学校教学计划,高一各学科公开课展示。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进行了《离子反应》一节的展示,经过授课和组内评价,我作教学反思如下: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第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离子反应,为什么要学习离子反应。所以我以学生原有的化学反应的基础为出发点,反应的本质用汉字表示,看起来比较麻烦,怎样表示看起来更形象呢?这样就引出了第二个重点——离子方程式。对于反应物在水中易溶易电离的,我希望学生用“分析溶液中的微粒存在状态及微粒间的定量关系——寻找能够反应的离子——写出离子方程式——查原子守恒、电荷守恒”这种书写方法,所以以三个探究实验为例,让学生对照表格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本质,即书写离子方程式。我以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为例,

NaCO3+2HCl2NaCl+CO2↑+H2O

2Na++CO32-+2H++2Cl-2Na++2Cl-+CO2↑+H2O

CO32-+2H+CO2↑+H2O

介绍了“写—拆—删—查”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这种题型就比较好应用。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选择。下面就通过一组酸碱中和反应,既是练习书写离子方程式,同时也是对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或者说为什么要学习离子方程式的归纳总结。最后通过一道高考常见习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对学生进行一个达标检测。

从课堂实施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实验探究中,在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讨论、分析推理中逐步得出初步结论,部分学生得出了较为准确的结论,同时,由于没有强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与注意事项,学生一开始在书写技能上较弱,但这些可以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渐充实、巩固。通过交流和反思,我认识到,在课上缺少对学生的正确和鼓励性的评价,致使学生主动发言的不多,缺少相互交流。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以抓基础为主,才符合五中学生特点。

高一化学教师的反思篇4

本学期我任高一(4)(6)(8)班共三个班的化学课,其中4班,6班是普尖班,8班是平行班。经过半学期的紧张工作,随着期中考试的结束,现对本学期上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从开学到现在的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几个重要的理论知识。如:

第一章中包括几个常见的、重要的化学实验;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等。 相比初中而言,知识的难度的增加,课程的数目的增多,都让学生有些难以适应。所以,在教学中一直都感觉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像是一直在赶进度,加深难度一样。

按照学校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要求全体高一年级均要进行一个星期左右的初高中知识衔接。开学初,我们经过近一个星期的初高中课程接轨,学生明显对高中老师的授课方式、学习、生活,以及高中的化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适应。随后的两个月里,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上,尽量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激发同学们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热爱化学这们学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培养学生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学生情况感悟:(4)班(6)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学习自觉性相对于(8)班要好一些。但是,初中遗留下来的一些坏习惯仍然不能及时的加以纠正。比如:在预习、自学习惯方面还没有养成好习惯,学案的完成还不能自觉自主。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中,用了很多的功夫对学生慢慢的培养,教育,监督。(4)(6)虽为普尖班,就单科成绩而言,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

性都不够好,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学意识,主动学习愿望都很弱,还有书写习惯不规范是整个学生的通病。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中,除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之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让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中的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之中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生活,也养成了的很多好的学习习惯。

感悟:通过本学期的努力有如下收获和感悟:

在工作中的收获:

1、化学是一门知识点多、要求记忆的知识点多的学科,所以,对于要求记忆的化学知识点,在课上课下都进行反复的提问和听写,强化学生的记忆;

2、对发给学生的学案尽量及时编写,及时抽时间进行批改和讲解,并及时的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3、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反思,并加以及时的改正;

4、做好每周或者两周一次的测试以及月考试卷的批阅,并做好对应的补偿性训练;

5、从心灵上靠近学生,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尽可能多的理解帮助他们,不随意的不伤害学生。

组内公开课收获和感悟:在高一组内公开课上。为了给自己一个改变思想、适应新课改理念的机会。我认真拜读、参看了《新课改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和学校发给老师的一些教学视频资料。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触,给了学生一个深刻的教育启示。虽然,那一节课的结果和效果不一定很理想,也不一定是一节很成功的课。但是,通过自己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习上的,还有心灵的。

不足之处:刚刚接触新课改知识,对于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难度把握的不是很准,不知道扩展到什么程度,不能够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适度的调整难度和知识点。

高一化学教师的反思篇5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经过了一年的新课程高一化学教学,我对高一化学教学有一定的思考,得到了一些收获: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的课堂教学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无论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是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概括整合—迁移应用”为主线。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实践证明: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兴趣高、效率也高。而这一点正适应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1、要让学生发现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提供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是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的原动力。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感兴趣后,将大大的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的参与探究过程。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发现新问题就不难了。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能力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

3、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各种经思索的答案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少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肯定学生从各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允许学生保留自已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激情。使学生体会到积极思考、质疑的成就感。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如:我在讲授《必修Ⅱ》“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吗?如果是化学变化,那么鸡蛋煮熟后还是蛋白质吗?”听到这个问题,我先是一愣,看着学生渴望知道的眼神,我马上回答:“这位同学问得很好,你的思考很全面,下课后我们可以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在课后,这个问题也引起了老师间的激烈讨论。

4.在巩固练习中不忘发现问题

有效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对知识的加深。这时能以发现问题的态度去完成练习,不仅能深刻的理解知识,还能发现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如:在学习《必修Ⅱ》“化学反应的利用—原电池”时,课堂上我们认识到Zn/H2SO4/Cu原电池是以活泼金属锌作负极。学生容易形成这类简单的原电池都是以活泼金属锌作负极。但在练习中我们接触到这样的题目:铝、铜作电极,浸入浓HNO3溶液中形成原电池,谁作负极?经思考得到是以铜作负极。从中学生可以发现在原电池中并不完全是以活泼金属作负极。有些学生还可以举出其它一些例子。如:镁、铝作电极,浸入NaOH溶液中组成的原电池中是以铝作负极的。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巩固练习时注重发现问题的重要作用。

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是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探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如何来解决问题是关键。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已见,相互启发,教师再巡回点拨,最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

1.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独立的解决问题,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知识,发展自学能力是教学的目的。在探究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主体。

2.进行正确的引导

首先,教师要信任学生。不要处处代办,甚至包办。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水平,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问题设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

(1)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提出问题

(2)运用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情境。

(3)通过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出问题。

(4)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问题。

(5)通过分析相关数据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这既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也能优化化学教学。

3.实验探究

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常采用小组实验的方式。有效的小组实验探究学习不但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而且真正培养了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交往和审美能力,强调了合作动机和竞争意识,真正起到了合作学习的作用。实验过程提醒学生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实验中要注意的操作;要观察什么现像;要做好记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往往演示实验都是老师做学生看,学生兴趣不大,课堂气氛也不活跃。如果让学生参与实验,课堂气氛则比较活跃和谐,学生兴趣提高,有利于教学。不但培养学生大胆、科学、严谨的作风,也可以暴露学生操作的弱点,能够集体矫正。既满足学生显示能力的愿望,也能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我对演示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并根据演示水平,授予他们“小教授”、“小学者”、“小老师”等称号,学生兴趣高、劲头足,都争先恐后提前预习实验,都想一展身手。学生实验能力明显增强,有力的促进了化学学习。当然,应当选择一些较安全、难度适中、现象明显的实验让学生做,否则效果不好。

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问题解决—对学生得出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先让学生交流他们得出的结果,对其中不正确的给予正确引导,得出正确知识。在引出知识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还可以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如“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说得不是特别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四、概括整合,迁移应用

在形成正确知识后,还要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通过概括整合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回顾过程与方法,形成知识网络。通过例题、练习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达到知识的迁移应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概括整合—迁移应用”为主线,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课改的潮流中,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于的所在。

199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