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陈式小架太极拳的三三六原理

陈式小架太极拳的三三六原理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陈式小架太极拳的三三六原理

  陈氏太极拳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练习陈氏太极拳,首先我们就要掌握陈式小架太极拳三三六原理,练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陈式小架太极拳的三三六原理。欢迎阅读!

  陈式小架太极拳的三三六原理

  陈式小架太极拳三三六原理主要就是指在练习陈氏太极拳时的三个阶段、三种劲别,还有不同阶段所采用的三种不同方法。

  它科学的概括了陈式太极拳自创始以来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是陈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的精华。

  只有认真遵循三三原理,弄懂三个阶段、三种劲别,在不同的阶段採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刻苦琢磨,达到形神兼备的神明阶段,真正掌握上乘功夫。

  招熟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所谓招熟,是指练习者能準确熟练地掌握陈式太极拳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和拳术套路的每一个外形动作。

  招熟阶段是练习是练习陈氏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通过常规的套路动作可以看到的一种外劲。

  在第一阶段,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规范动作的基本训练,二要注意通过规范动作,统驭巧化僵劲。这两个方面实质上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的。

  欲致“招熟”须明“三节”。三节是指人的整体或局部均分爲上、中、下(或梢、中、根)三节。

  若以全身而言,则头部爲上节,头顶至咽喉之间,即梢节;胸部爲中节,咽喉至下丹田之间,即中节;腿部爲下节,自大腿根至两脚趾之间即梢节。若以腿部而言,胯爲根节,膝爲中节,足爲梢节。

  若以中部而言,则胸爲上节,腹爲中节,丹田爲下节。若以臂而言,则膊爲根节,肘爲中节,手爲梢节。若以手而言,则腕爲根节,掌爲中节,指爲梢节。

  若以头部而言,则额爲上节,鼻爲中节,口爲下节。所以整个人体,从头至足,无处不以叁节而分。这也要求练习者必须知道周身各部位的生理特性,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去遵循。

  《拳论》所讲“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阐述的就是“明三节”的重要意义,练习者千万不要忽略。

  三节即明,练习者还须掌握“三合”。在第一个阶段中主要掌握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详细的讲外三合,就是要求练习者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右手与左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右肘与左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肩与左胯相合。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头与手相合,身与步相合。这都属于外三合的範畴。掌握外三合在第一阶段的练习中作用十分重大,它可以保证练习者在所学习的拳术套路中招式动作姿势的正确性。

  第一阶段的前期主要任务就是让练习者熟悉拳术套路动作。初学动作的正确性是很重要的。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练习者将自己所练的错误动作形成习惯,就很难再改成架势。

  若顺其自然一直错练下去,一则收不到健体、技击及锻炼的预期功效,二则还会损伤练习者的身体。

  切记柔是根本,气不可上逆,如横气填胸,则百害而无一益。所以练习者必须掌握外叁合,学就正确的套路,持久的练习,才能达到真正的招熟。

  当练习者弄清了身体的叁节的含义、掌握了外三合的基本原理之后,注意力要集中于练习的过程中身法、步法、手法与眼法的具体变化上来。

  陈氏太极拳的要领

  一、注重盘架练习,规范动作结构

  盘架是传统太极拳综合训练的一种方式,把太极拳单练的各种功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犹如书法中的笔画练习,通过盘架子,把一笔一画组合成一个个完美的字体。

  太极盘架中的每一式乃至每一个细微动作都渗透着太极阴阳哲理。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盘架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

  所以说,学习陈式太极拳的招式,我们得边学边悟,有助于实现内外兼修。

  练陈式太极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动静结合,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这样才有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收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二、注重身法调整,讲求周身放松

  初练太极拳,要注意身法,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首先必须在放松上下功夫。“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开,气沉丹田。为了使骨节松开,抻筋拔骨,可选单式动作反复练习、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更好的放松,才能更好的发劲,陈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是离不开放松的要求的。

  要掌握每一招每一式的来龙去脉,明确每式在身法调整运动中的虚实、开合、方位、角度和手足的运行路线等等;掌握动作虚实的变化、松紧的转换、运行的轨迹,让动作时刻处在圆弧形运动之中,力争做到姿势柔软,舒展顺随。

  “入门引路须口授,学拳容易改拳难”。作为太极拳的初学者,在入门时必须要有明师指点,每招每式务求周身放松,方能少走弯路。一旦在习拳过程中养成不良习惯,这将给以后的太极拳习练造成极大的隐患。

  《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势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以周身放松为基础。

  通过一段时间的放松练习,待形体运动基本符合要求,则应逐步理解太极拳八门五步的实际应用,搞清楚每一式的技术含义,明确力起何处,终于何处,学一套明明白白的拳。

  太极拳的特点

  1、身法:“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行拳走架身体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乱摆;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个别动作如摆脚下岔、金鸡独立、铺地龙等除外)。

  2、手法:“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两手向合,四六阴阳;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贯母、食、中指;手的运动范围以身体中线为界,左、右手各管半边,向上行不超过眉毛,向下行意想松开;出手勿贪,回手勿夹,留有余地,中规中矩。

  3、步法:“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脚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领先;以脚跟转换,步大一腿长,步小一竖脚”。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要求两脚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脚、丁字脚(造成两胯根不成窝状,裆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裆即尖裆,不能实现圆裆);从胯向下内缠(逆缠),落在脚掌内侧大、二足指上;出步勿贪,伸缩自如,大步不超过一腿长,小步不小于一竖脚。

  4、“宁进不退,下在上先”。重心宁进不退;转换下在上先。

  5、眼法:“神送前手头忌晃动”。神意在前手,但目光并非死死盯住前手,头也不能随手晃动。

  6、劲法:“裆贵开圆,莫扭莫涮”。臀部放松,向两侧外泛,使胯从两侧向前、内裹,胯根里掖,形成后开前合,实现圆裆;裆为腰腿之枢纽,在运动旋转中,是由趾而胫而股而会阴,由身(命门)而肩而肱而桡骨、尺骨直缠至指梢的“缠丝劲”,也叫“螺旋劲”;阴阳转换时,胯走后、下弧;胯似托盘,切记不能扭、不能涮;两胯走“∞”劲不断,背丝扣型循环缠;劲需走满,无过无不及。

  7、立圆多、平圆少。划圈走立圆是为了在松沉圆转的条件下,实现力从脚起,自下而上的传递。另外,走立圆也容易保持身体的稳定。所以小架走圆多为立圆,或有小角度的倾斜。

  8、整圆多、弧线少。整圆是为了劲路的完整,减少不必要地重复蓄劲,实现化、打连贯,出击迅速。

看过“陈式小架太极拳的三三六原理”的人还看了:

1.陈式小架太极拳三三六原理

2.陈氏太极拳的内外相合原理解析

3.太极内功修炼的步骤

4.太极拳探究

5.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预备式)

6.陈式太极拳小架

7.陈式太极拳内功修炼的三个关键

112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