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时的快与慢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人人都知道初学太极拳时要求慢练,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练习太极拳时的快与慢吧!

  练习太极拳时的快与慢介绍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柔和,当今有很多人练杨式太极拳养生。在练习中究竟是快还是慢呢?

  从“慢而不滞、快而不乱”的内涵来说,是与其他太极拳的匀速缓慢的内涵相一致的。

  都要求达到以意行气、内外合一、心息相依、神气相合、呼吸深长、气沉丹田、柔顺沉着、完整一气。由此可见,杨式太极拳的快与慢不在形式而在内。

  很多老师都会初学者慢练,这是有说法的,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神的学问,初学太极拳站姿不稳,慢练不会伤害膝盖。

  从造拳者的初衷来讲,“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由此可见,杨式太极拳的快与慢是自然而为,不是“应该”有快有慢,而是“自然”有快有慢。

  快与慢的标准,应该是意、气、神、形能否合一,若能合一,自然能快能慢,随心所欲,顺势而为;若不能合一,其快必乱,其慢必滞,临阵交手,必为人制。

  因此,练杨式太极拳不应追求形式上的快慢相间,而应注重意、气、神、形的完整统一,循太极自然之理,由慢而生灵,即拳经所云:“慢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到十分,惟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不上我,反以我术为奇异。”

  常言道,慢工出细活,初学者在慢练中寻找太极拳的规律,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要做到快慢恰当。

  所以,练拳宜慢不宜快,能慢尽管慢。从起式开始,到收式结束,须慢慢领起,缓缓运行,默默停止,形似潺潺流水,又似和煦春风,柔顺和缓,沉着兼备。每一势均要慢,每一式亦要慢;开展时要慢,沉合时亦要慢;一起一落要慢,一屈一伸亦要慢。

  慢而能思上下是否相随,慢而能知内外是否合一,慢而能求神气不断,慢而能得周身一家。尤须留心转关处,转关之处最奥妙,此处不留心,消息终迷茫。

  慢者皆在心意,四肢百骸皆悦从,心意慢运,四体缓随。意在神而不在气,在气则滞,气滞则形散,此是关键。

  而又宜静不宜急,能静就能慢,不能静就不能慢。平心静气,静心慢练,随着外形动作的和缓转移,引动内气于体内无微不至地细细运行。

  使意气相合,使神形合一,顺其自然之势,听其自然之运,得其自然之机,合其自然之道,渐人物我两忘之境。只有中气存于中,虚灵含于内,方现一片太极原象。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

  1、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脂。

  2、增强血管的通透性,以降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打太极拳来缓解和控制自己的病情。

  3、增加唾液,改善消化和吸收,提高胃肠功能,有效防治糖尿病。

  4、能显著增大脑波(觉醒波@)的能量,促进左右脑功能的平衡与协调。

  5、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御疾病和保持健康的能力。

  6、练拳如浸润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似清泉濯涤心灵,荡涤污浊,改善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一些不良情绪、思虑,性格,增加记忆力与动作的稳定性,改善睡眠的质量,并从太极美育功能中获取更加愉悦的心情与淡定而和谐的心态。

  7、更重要的是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经络的平衡、扩容,增加通透性,传输性及消除瘀滞阻塞,起到有力的调节与促进作用。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练习太极拳时的快与慢相关文章:

1.太极拳快练还是慢练

2.太极拳慢练的心法诀窍

3.陈式太极拳如何做到静心慢练

4.练习太极拳需感悟节奏

5.揭开太极拳三点式精髓要义

6.习练太极产生副作用的原因

7.练太极拳的肓点

练习太极拳时的快与慢

人人都知道初学太极拳时要求慢练,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练习太极拳时的快与慢吧! 练习太极拳时的快与慢介绍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柔和,当今有很多人练杨式太极拳养生。在练习中究竟是快还是慢呢? 从慢而不滞、快而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146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