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如何提高杨式太极拳的学习水平

如何提高杨式太极拳的学习水平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如何提高杨式太极拳的学习水平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它对太极拳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兴起,爱好杨式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高杨式太极拳学习水平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提高杨式太极拳的学习水平。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杨式太极拳的学习水平

  杨式太极拳对于身法的要求是全身性的,我们在练习时,要注意全身的肢体都要协调起来。

  练杨式太极拳时,对于身体主要部位的外形姿势有一些基本要求:对头部的要求,按老拳谱的提法是“虚灵顶劲”。对此有人做过通俗的解释叫做“顶头悬”,但由于这些概念不易理解,因此也就很难实行。

  实际上,这些说法无非是表明头顶要正直,意念向上虚空,和全身一样自然地保持中正安舒。这种姿势和动作主要是体现提起精神,防止萎靡不振。

  由此可见,练习杨式太极拳,有助于我们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并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这样才能使大脑中枢神经指挥练拳的全部活动。头部达到要求的具体表现是,下颏微收,颈项和衣领的后部微贴。但要避免因强行僵项而造成头颈呆滞。要使头部和颈部保持灵活舒畅。

  胸和背是前后对应的部位。老拳谱上有“含胸拔背”之说,意思是说不要挺胸,使意气内涵。但练不好往往会形成凹胸驼背。这种偏差极为常见,必须注意防止。 “含胸拔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身形调直,因此,理应提为“开胸和阔背”,使胸背在意气内涵的前提下开阔舒展。这样练拳才能感到舒适,而不致因紧缩而感到揪心。在技击中按照此要求去做才能支撑八面,自如地运用招术。

  脊背至尾闾要在一条垂直线上,这是体现“中正安舒”的重点。脊椎关节放松以及尾闾向下垂悬的基本功练习,对于养生架子的运用、技击架子的发劲都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中正安舒”在杨式太极拳的学习中也是学习的重点所在,我们要好好运用起来。

  肩肘为上臂的两端,老拳谱上有“沉肩坠肘”之说。意思是说不要耸肩翘肘,那样会影响意气下沉。但是,练习时过于强调沉肩坠肘,会很容易失之于“塌肩夹肘”,动作反而更加僵滞。

  因此,应该注意“松肩张肘”,使肩肘在意气下沉的基础上,松张自如,并在意想中形成一个于两肩相平的气圈。这样练拳才能感到圆活,不至于拘束而别扭,在技击中也才能够灵敏多变,成为肘部配合手势进行功防的后援。

  腕手相连,老拳谱上以“坐腕”表示基本手势。其实坐腕很容易形成手势僵化,因此应注意“鼓腕”。

  鼓起腕子使手势松软平直,有助于内劲由中指根发出和便于变换手势手法。灵活的手势手法自然会使人感到舒服,气血周流顺畅,这样即使在寒冷的天气里,赤手练拳也会是温暖的。

  相反,僵硬的手就容易因寒冷而受冻。手可变掌,也可变拳,还可变勾手,但都要避免僵硬。无论在什么动作中用掌,都要保持松软平直,手心中好象老是擎着一个圆活的小气球。

  无论在什么动作中用拳都不能死死握紧,手心应保留一定的松动余地。在做“单鞭”势的勾手时,手也不能过分弯曲,五指尖要自然下垂,让内劲通过手背由中指根发出。两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硬推、硬碰、硬杵,使人有遭受猛烈地碰撞的疼痛之感。

  腰胯相通,老拳谱有“松腰松胯”之说,腰是全身动作的中轴,胯随腰转。放松腰胯是使全身动作灵活的关键,要在腰的周围形成一个气圈。要特别注意把腰、胯和全身的活动有机地、协调地联系起来,发挥其养生和技击的功能。在练习松腰松胯时,尤其要注意以中正安舒为标准。既要避免翘臀挺腰,也要防止弯腰驼背。

  踝和足是人体的基底,支撑着全身的重量。老拳谱用“十趾抓地”表示双足在练拳时的一种状态。但是这仅仅是指发力的一瞬间而言的。

  平时练拳时,应该脚踏实地,以意使两足的涌泉穴与地吻接,足跟与足掌要自然地与地面接触。如果平时练拳柔手时,脚指用力抓地,会造成足、踝部的僵滞。

  双足在运动中同样需要松活。练拳时应意在足心,前进则足跟先落地,后退则足尖先落地,转动则一般以足跟未轴。无论何种步法,均要使重心在“二点”与“四点”之间处于灵活状态。

  人体的上肢和下肢是对应的,老拳谱有“外三合”之说,“即手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意思是说运动中的上肢和下肢,尤其是相互对应的关节要互相配合和呼应。

  根据实践经验,在肩圈、腰圈、胯圈之间要以腰圈为主,上下相随,灵活运转。“外三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外部活动的相互配合,而要不断体会它是用意念来接通有关部位。想象把肩圈接于腰圈之上,将胯圈接于腰圈之下。

  在练拳时,用意念把肘和腰虚接起来,膝则随腰圈转动,形成肘于膝的相互照应和配合;用意念使肩沉在腰圈上,胯也是随腰圈转动,形成肩于胯的相互照应和配合。通过这些关节的活动把手足带动起来,形成手于足的配合,这样,从整体活动看来就是“外三合”。

  杨式太极拳十要介绍

  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 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 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 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 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 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 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形与神合一,即内外合为一气, 则浑然无间矣。

  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 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 “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外动内静,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即意到气到,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 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如何提高杨式太极拳的学习水平相关文章:

1.如何提高杨式太极拳的实战水平

2.怎样练好杨式太极拳

3.杨式太极拳学习的基本要领

4.如何确保杨式太极动作规范

5.杨式太极拳的学习阶段

6.练习杨式太极拳如何做到养生之道

7.初学杨式太极拳的要领

117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