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太极散手切入的方式

太极散手切入的方式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太极散手切入的方式

  太极散手是太极拳练习的检验阶段,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散手是许多习拳爱好者的追求,太极拳教学中对散手的要求也很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散手要旨。欢迎阅读!

  简述太极散手切入的方式

  太极散手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也是许多初学者的目标,散手的练习要求很多,具体请看如下。

  俗话讲“先下手为强”,这句话表明先动手有利于打击对方。但太极散手讲究后发制人,这似乎与常理相悖,实际上太极散手要求的是后发先至。

  太极散手采取“后发制人”的方式与人较量。古谱讲:“求势争来脉。”要取得有利的形势,须先知道对方的意图,待其先出手暴露意图时,我再“有的放矢”,这样做,虽然我后动手,却取得了主动权。

  太极散手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的姿势,都是非常的细致。散手的练习需要长期的领悟坚持。

  因此,太极散手求势之道,始于双方在“打击射程”之外的对峙,进入比拼之前我已全神贯注,以静待动,沉着应战。此时我全身内气运转,含机待发,身形架势根据对方动作变化进行相应调整,等待对方向我进攻。

  对方上步进身,不管其速度多快都有个时间差。当对方脚要落步时,我已判断准确,计算好量;对方脚刚挨地,我已步随身进,踩到我顺彼背的位置;对方站定出招,我已格闪进身使其打空,趁机运用恰当的招式将彼发出。

  如果对方能化解我的还击,双方则进入短兵相接阶段。只有敢于把对手放进来近身较量,太极推手才有用武之地。

  太极拳是我国的瑰宝,练习太极拳的朋友都知道,练习太极拳重在领悟。

  太极散手的近身实战

  1.太极运劲的方式

  太极拳将千变万化的招式归纳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法,进、退、左顾、右盼、中定五种步法,及阴阳变化之术,再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太极运行方式中。

  只有懂劲法,知阴阳之理,虚实变化得当,过招时才能运用自如。为了便于说明太极劲法的相生相克,特将四正推手 的关系抽象为:捆生捋、捋生按、按生挤、挤生掤,掤克按、捋克掤、挤克捋、按克挤。

  用劲法赢人,可无招胜有招,实为劲中含招。太极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每一式都需全身各部的运行及配合,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相互依托,整体为用。形随劲动,而不是用力出形,这是太极运劲与直接用外力的不同之处。

  太极拳的神韵在于内功,内功源于内劲的运用,内劲依靠内气通过太极运行方式实现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气到劲到。

  太极运动遵循人体结构运转规律,在意识作用下以丹田运劲,腰带动身体进行螺旋运动,腰向右转带动右腿至脚掌用劲顺时针碾地螺旋缠转向上经胯传导至左腿。

  促左腿逆时针螺旋缠转,使身体重心沿“~”轨迹从右向左移动,右腿渐渐变虚,左腿渐渐变实。双腿在这种互逆向运转中使身体向右螺旋转动,带动身体右侧向后转,右臂掌逆缠画弧,同时身左侧向前转,左臂掌顺缠画弧。

  “往复要有折叠,进退要有转换”,当重心移到左腿后,左腿至左脚掌再用劲逆时针碼地缠转螺旋向上经胯促右腿顺时针螺旋缠转,使身体变成左螺旋,重心沿“~”轨迹从左向右返回,左腿渐渐变虚,右腿渐渐变实。

  身转左螺旋,带动身左侧向后转,左臂掌变逆缠画弧,同时身右侧向前转,右臂掌变顺缠画弧。在这个运行过程中,身体在双脚之间运行了一个反“~”与一个正“~”轨迹,连接成一个“∞”路线。

  同时,身体在双腿逆向运转中进行了左右螺旋交替转动,双臂掌各自画了一个顺逆缠连接的螺旋圆弧,这样形成了在腰带领下的全身螺旋缠绕。劲由根节率领梢节运行,可做到全身松而不懈,自行调整中正,抱撑八面。

  做杨式太极拳的 “云手”定步动作,可体验这个运劲感觉。身体重心沿“∞”路线运行,内气在足、腿、胯及身体各部松开协调配合下,依序节节贯穿,连绵不断循环运行,形成整劲。

  “∞”符号只是太极拳的内在运行规律示意图,并非太极拳的每一式都刻意按照这样一个模式去运作。掌握了太极拳的运劲方法,在散手搏击中就能随心所欲,心意一动劲就进行虚实变化,身体处处可化、处处可打。

  这种“∞”运行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有时甚至是无形的,其角度及弧形大小随太极拳动作而变化。这种运行方式在体内出现互相对称的反向劲,客观上起到了自行调整身体平衡的作用,在与人交手时保证了身体的中正稳定。

  太极不是定向转动,身体随着“∞”路线往复运动中螺旋转动变换方向,左右螺旋的螺旋劲都是向身后侧转、向下旋。“折叠”绕回前时,螺旋劲向上进。

  这种太极劲受到外力时,在身臂配合下可左右逢源,将来力带向对我用力一侧之外,客观上有助于我螺旋劲脚碾转于地,加强了脚底生根,使身体稳定。返回前时,如千斤顶,劲源源不断将对方推仰,使其足根拔起。

  另外,太极“∞”往复运行方式产生的来回劲,可迅速、灵活地变化运转方向,在近身纠缠中可顺对手用力方向随时将他放出。

  太极散手以防、化为先,化中能打,变劲极快,除了需要运劲连贯外,还必须虚实转换灵活,因此既不允许两腿平均用力支承身体的“双重”出 现。

  又要避免采用虚实分家、棱角分明的弓箭步,要求屈膝圆裆、松腰落胯,实腿不可全然站煞,虚腿不可完全没劲,全身要能够松、整、圆、活地运动。

  有很多太极拳习练者,打拳套路娴熟,也掌握了各式的攻防含义,但实战应用时就不灵验,主要原因是没有把太极招法与全身运劲的方式联系起来,当打拳与运劲脱节,肢体各自为阵用力出招换式动作中断时,往往使对方有隙可乘。

  太极拳的行步是“∞”运劲方式的延伸,须上下相随,手、眼、身法、步相合。对方身正力整对抗时,我进不去身,须先化开对方攻击后再向前伸出虚步试探,如可进再随重心移动前腿由虚变实,全身在连绵劲作用下,针对彼力情况变化进身的速度。

  这种方法运的是长劲,发到对方身上可随意念放远,具有穿透力。如果进身被挡需化,我仍以太极运行方式回旋有余地。如果对抗时看到机会,不运劲就一步到位、抢手就打,这样做用的是身体的局部力,一旦打空往往会成为被打的靶子。

  这如同电钻要在动力源的旋转及推进中才能打孔,停顿状态则无切削功能。

  太极散手配合身法,以弧形上步取势。若得机,抢步直进,劲到即发。若对方败退,我可连续上步,连绊带别,身手相加,不给对方调整的机会,直至取胜。

  “有进就有退”,如果对方吃上我实处用力推搡,我坚持不顶的原则,精神放松,身体不紧张,前面掤住来力,保持全身内劲运行柔韧的整架不散,对方就无法推实,就不能把我发出。

  我借彼推力,后腿弧形退步转身让空对方直力,并趁机打横劲使彼失稳。这样以逸待劳,消耗了对方体力,待对方长时间连续用力攻击能力减弱时,我再适时反击。

  2.太极的发劲

  只有掌握了运劲的方法,能够运劲,才有劲可发,否则发劲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与对方肢体接触中,“用意不用力”,只有这样才容易感觉到对方力的变化,这是太极“听力”灵敏的原因。

  当对方右拳打来,我以右腕侧接彼力,在彼前臂上顺其力滚动产生摩擦力,使双方接触部位相“黏”,我前节掤住来力,后节松开,把感应到的彼力和我身体运行连通起来,他有来龙,我有去脉。

  平时盘架练就的“意不断、劲不断”的功夫有了用场,使身形、步法随彼力进退不丢不顶。“从人则活,随己则滞”,用力会造成肌体紧张,内气运行受阻,运转呆滞,不对彼用力则身形灵活。太极不用力不是没劲儿。

  彼用力时,我相对用劲调整身中正,保证稳定运行。我不用力,体力消耗小,耐力强,运劲快。我重心沿“~”轨迹运行移向左侧,随着吸气以身臂化开来力,收拢身形5内气聚至中丹田完成蓄劲。

  取得机势后,随着呼气内气沉至下丹田,腰胯带动左腿向左后抖转骤停,产生的转动惯量使身劲沿“~”弧的切线方向从左向右放出,形成身向后坐、劲向前发的对开的二争力,使我身向左后转与右臂掌向右旋拧成一股整劲。

  在加速度作用下动量倍增,产生强大的爆发力经右掌发出,直贯着力点。太极柔化走圆,刚发出直,发时出断劲,须劲断意不断,为“补手”或连接下一动作准备。只有在彼成背势时发劲,我才无忧患。没有把握不发,一发必中。

  太极“曲中求直,蓄而后发”的原理,类似子弹被击发后,炸药产生的能量使弹头沿着枪膛的来复线旋转运行后从枪口直线射出,子弹在螺旋的弹道中前进受到挤压,能量受阻而积蓄增大,突然释放会产生很强的杀伤力。

  子弹的杀伤力是机械的功能,是固定的,而太极劲是随意变化的。

  在太极散手中,内功与拳法是紧密一体的。没有熟练的招法,就无法格斗;没有内劲为“后盾”,拳法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太极散手相关文章:

1.太极散手的要旨警务适用

2.太极散手要旨

3.吴式太极拳的快拳和散手

4.实战杨式太极拳

5.太极拳功夫的中间锻炼方式推手

6.太极拳对练教学拳谱

7.太极拳习练和功夫层次

1464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