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法合于真理归于道的介绍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新,非指新奇而言,是说新在不落俗套,新在太极拳与国学相互印证,以国学悟太极,以太极会天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法合于真理归于道的介绍。

  法合于真理归于道的介绍

  因为太极拳与国学:分,假名而已;合,整体一元;均系中华道统,同为内求本具、阴阳合和、天人合一的大学问、大智慧——本来如此,天经地义。

  此前类似读物,对于这一带有根本性的核心问题,有的可能淡忘了,有的可能忽略了,有的可能不以为然,均擦肩而过。而蓝晟这本书,是把它作为核心中的核心来对待,并且承始承终,宗国学之本,了太极之究竟。

  为此,作者匠心独运:揉太极拳道、太极国学、太极哲学为一体,涵盖太极功夫、太极文化、太极智慧;熔智慧拳、思维拳、美学拳、医疗拳为一炉。集陈式、杨式、吴式、孙式等传统经典太极拳之大成;聚水性、圆觉太极拳之精华;汇自身三十年修练,悟觉太极拳之真谛而自成体系;承历代先贤大德文武兼修之风范,倡导践行智勇双全、大智大勇、内圣外王之志向,办学、讲学、传道授业解惑,开一代新风。

  法合于真理归于道的介绍一:拳功道理合一道德修养为先

  一提到“拳”,人们通常会想到“武”,联想武林高手,武夫莽汉,或立擂比武、散打竞技之类,很少有人能和“文”联系起来,和学问、哲理、智慧、道德等“文”的内涵联系起来——“拳”嘛,攥起拳头打人,打败对方而已。

  而蓝晟这本书里所讲的拳,可不是这么回事,压根就不认同这种只武不文或只文不武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阴阳悖逆的偏执参照系。他对真正“拳”的诠释,是拳拳之心、舍己从人之心,天地造化之本心;手中握着的不是争名夺利的俗气,争强好胜的霸气,争勇斗狠的杀气,而是不争不败的和气,通古达今的睿气,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若不是先弄清这一点,从而确立一元整体的参照系,日后恐难迈人太极拳的正门大道,以致有其名而无其实。

  太极拳博大精深,法则严整:拳(拳架招式)、功(内功心法)、道(道德兼修)含三为一,精气神三位一体,相互兼融。缺其一则整体不再,去整体则太极拳荡然无存。

  如果只讲拳,不顾功和道,势必形成空描,缺气少神不叫太极;如果只讲功,不顾拳和道,会失去筏和舵的载体,无从到达太极拳彼岸;如果只讲道,不顾拳和功,势必变成空中楼阁,落入学究式的空谈,也不是真、正的太极拳。

  但,拳功道三者又不是同等一律的:拳为依托,功是基础,道则核心。行拳(依精),练功(化气),起心动念(神意)的发轫点,均取决于道德指向的高低,制衡太极拳水平的高低,而道德水平的高低,有赖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充分体现着太极拳以人为本的软实力。

  “唯修养可以改变气质,唯修养可以提升人格,唯修养可以完成事功,唯修养可以光辉人性。”

  因此,《国学与太极拳》始终抓住道德修养这一核心,瞄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引领世人回归人则本具的自然之性,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取道精准,取意深远,特色鲜明。

  法合于真理归于道的介绍二:舒适自然本太极化繁为简归一法

  太极拳修炼起步阶段,作者从一开始就不赞成一味刻苦、拼命之类的练法,以免养成僵直刻板的不良习惯,越往后越难改,欲速不达,反而与太极拳的软、圆、绵、连无缘。主张以松、通、透、空为本,进行修炼,有意识地“找舒适”,只有找到舒适,才算找到修炼太极的真实感觉,真正进入角色;找舒适的过程,就是找门道、找功夫、找真意的过程,找到功夫的真意,才是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成为自己身上的本。

  有本才好翻利,进阶。在进阶过程中,作者告诫参学者切莫贪大求全,而要一门深入,举一反三,学会“化繁归简,化难为易,化有归无,万法归一,一法归万法”。如何归法?作者以著名拳师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的故事为例,以他隐居燕山脚下的恩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来点破玄机:一个“揽雀尾转单鞭,就能练出太极拳的所有功夫来”。因为起式、揽雀尾和单鞭是核心中的核心,太极拳的精髓都在这里边了。

  破玄机直言不讳,上薹循循善诱。从学练拳架人手,进而修正拳架,人进拳架,锤炼拳架,修炼拳架,悟觉拳架,改、脱、创拳架,直至无拳架(得鱼忘筌,弃筏登岸),一路不离大道,层层进退,井然有序,次第分明,但不强分高低,一任难易相成,高下向倾,顺其自然。

  讲盘拳走架十三总式之“拥、捋、挤、按、采、捌、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及八门五步之软十三不敢粘的精神所在等,招招式式,起承转合,内功心法贯彻其中。强调神为主宰,身为躯使,借物想象,借假修真,驾虚摩空,意在先,内气催姿势,有意若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要求洒扫应对须臾不离,行走坐卧不离这个,重视日用积累,炼己筑基,自性觉悟,方成大器。忌讳以形害人,死于形下,外在花梢,内在干瘪.浮于空描,用以表演,变太极拳为太极操。像这样练下去,无论多么用功,其实都是在太极拳门外转悠,恐怕连最起码的祛病强身的效用都难以收取。同时也太过降低太极拳的身份,实不可取。

  法合于真理归于道的介绍三:大道谨宣扬大家诚无私

  真正的太极拳修炼者,内功深厚,元气充沛,神意灵明,周身内外已成混元整体,与天合道,与地合德,与人和谐,因而做到我命由我不由天,延年益寿不老春,应属当然之事。内中高手,练起来体能轻灵,飘逸洒脱,如球滚地,如珠走盘,松空若烟灰下落,圆满若气球胀内,钟鼎罩外,“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气息弥漫,气浪翻腾,外人无可近身,看不出该属哪一套路,哪一门派;没练时,其招式招法,心法劲法化影无形,内气外气储纳归藏,内蕴深沉,外溢祥和,言谈举止不卑不亢,待人接物满座春风,看上去似与常人。像这样的太极拳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

  该书作为读者梳理的太极拳修炼方略,系统全面,翔实透澈,可操作性极强。比如“三理”说(理上开窍、理上练拳、理上揣摩),“三乘”说(小乘着熟、中乘懂劲,上乘神明),“四松”说(松稳慢匀、松散透空、松空圆满、松化静定),“十要”说(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含胸拔背和松腰松胯、沉肩坠肘和裹裆护肫、提起精神与扩膝松踝、内外相合与中正安舒)……

  结合上说,推出十种练法:“专注一方练法、球体练法、开合练法、劲源上手练法、松腰练法、雾气弥漫练法、点线面体练法、水性(海浪)练法、风性、火性、土性练法、翻动、扶摇、羊角练法,“披露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卧如弓”十二字诀的精髓及其效用,等等。

  结合练法讲规律、讲诀窍,如:无中生有,周身一家,如如不动,如来如去,等等。结合规律谈感觉,如行拳走架的动触感,静中寓动的整体感,起始、运行、终止、变换过程中的气感,动作姿势的漂浮感、沉重感、沾粘感,等等。

  拳界向有“传拳不传功,传功不传拳,传法不传诀”的家训。原因之一是,太极拳理法体系的确是既严谨又灵活,既精确又微妙,有的难以言表,只能冷暖自知,尤其每遇时机奥妙处,关节微妙点,即使大师圣手也有言语不详之嫌,常以大道无言遮掩之,令人莫测高深。

  作者对此却一反常态,不仅大道有言,而且来个秘诀大公开。人说:千金不卖道,他反而唯恐别人学不到手,精心精意地在法中配诀,诀后配歌,再配答疑解惑;细微处,详细如何运用形象思维、体察思维,如何借用地心引力,聚纳虚空中阴阳之气,整体开合,整体混化、混元聚能法,三圈相摞法、四式摸鱼法,内外三合法、十字静心法、一身备五弓法等等,有的来自师傅,大多属于自己的编创,多年来的心血结晶,法法都是稀世珍宝,法法都是法理圆融的完整功法,取其一都能伴你一生健康。

  《国学与太极拳》这本书,对于大众读者来说,能读好它,用好它,从而实现健康、幸福、智慧与长寿应当是自然而然的事;对于学已有成,躬身自励,争取进阶的太极拳爱好者来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功夫上身,登堂问奥,已臻上乘的太极拳修炼者来说,也是有文可味,有迹可循,有法可依的。

52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