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的拳架、身体和骨架三原则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为什么练太极拳一定要遵循“骨架结构”“身体的被运动”“拳架流动”的原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拳架、身体和骨架三原则。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拳架、身体和骨架三原则

  一、太极拳骨架结构

  修炼太极拳的人都知道练拳的灵魂是松,如何才算是松,学拳者的认知大多模糊不清,教拳者大多说:练拳要松开,如何是松,怎么能松,往往难得真意;也有人说:拳打万变其理自现,打累了你就松开了;更有甚者说:松,就是怂。或者含糊的表达:松是含蓄,要有松有紧,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才对。如此云云的表述,说明对松没有清晰的理解。学拳着必定晕晕。

  (1)松与骨架结构

  松,其实很简单,松开关节,松开所有的关节。能够松开关节的操作就符合太极拳松的原则。

  如此说岂不是压腿拉筋或修炼瑜伽就能松开关节,或者自认为自身的关节很灵活,踢腿下叉都很棒已经很松柔了啊。这样的理解就太简单了,压腿拉筋是筋肌操作和太极拳要求的松本意不同。若如此岂不是柔术、舞蹈演员或瑜伽修炼者都是太极高手了?其一,筋肌的柔顺有利于打开关节,但距离打开人体的关节腔还有很大的距离。其二、最为关键的是松关节是在骨架中的整体操作,是整体关节的打开,不是局部的打开;并按照太极拳的规格重新的调整定位。使得骨架满足太极拳要求的结构。其三、太极拳在打开关节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关节组织、骨骼质量也在太极拳架中利用身体重量的运转得到强化。因此不难理解拉筋或者瑜伽等锻炼不能满足太极拳对关节打开,骨架调整,提高骨骼质量的全部要求。太极拳的打开关节是以整个骨架的运转为前提的操作。为什么一定要在骨架结构为前提打开关节呢?因为要满足太极拳的立身中正的标准,满足太极拳骨架不需要筋肌辅助扶正,骨架独立中正的要求。

  由分析不难看出,太极拳的松,是以修炼骨架结构端正为前提的,修炼的目的是不断对正骨架结构。修炼手段必定从骨架结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句话,以骨架结构为基础的打拳就是松,松是手段,不是目的。

  (2)骨架结构的操作

  刚开始练拳不可能做到完整的骨架结构的操作,需要在明确松的本意基础上,认真的用身体去践行和感悟。

  什么是骨架结构呢?简单的理解就像四梁八柱的房子,房梁立柱的关联就是房屋结构。人体也是一样,结构的关键点在腰胯,一横是胯,一竖是腰。一横一竖的腰胯是人体骨架结构上挂下联的结合点,也是练拳的紧要之处。做到腰胯中正的练拳需要操作的就是拳论和老师们不断强调的外三合,外三合的核心是肩胯相合,它是保证维系骨架结构完整运作的关键,简单理解就是打拳的时候,我们的躯干类似一个案板,肩胯同步的随拳架运转。

  肩胯相合操作的关键在腹股沟运转,也就是股骨头的运转带动腰胯的运转。因为胯就坐在股骨头的上面。换就话说你感觉到股骨头的运转了,你的肩胯相合就做的有点意思了。有了肩胯相合,手脚、肘膝的相合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了解了腹股沟,了解了股骨头的运转,慢慢的你就会感觉到膝关节的随动功能、踝关节的旋转功能。

  腰胯的连接大有学问。教拳者常说,松腰坐胯,命门顶出来等等,其实就是为了尾闾与腰连接成直线,垂直地面;随着练拳的深入,原来塌进去的腰椎和外凸的尾闾就会有结构变化形成运动一致的整体。转腰与转跨成为整体一致的操作。拳论的表述就是:命意源头在腰隙。

  如何形成腰、胯这一横一竖的结构呢?其核心就是背肌、腹肌拳架在运转中筋肌不出现紧张,也就是背肌腹肌不出力。也就避免了背肌腹肌对骨骼结构的牵扯。才有真正的骨节结构自身的稳定,实现骨骼结构的立身中正。通常情况下人们维系人体的结构端正时都会有筋肌的参与,会用背肌腹肌的收缩、扩张带动骨架体系。太极拳的运转恰恰相反,丢掉筋肌的主动参与,不主动出力。以人体自身的骨架运转带动拳架。从这点上说修炼骨架是太极拳修炼的核心。筋肌是在骨架带动下的被运动被锻炼。

  同理,上肢的运转也是一种被运转,不能主动。道理和下肢的运动一样。太极拳的运转关键在下盘。核心,两个字是腰胯,一个字胯。

  二、太极拳身体的被运动

  被运动是修炼太极拳过程中的关键把握,被运动的能力高低取决于你对“用于不用力”的理解与延伸出的训练方法和能力,决定着你修炼太极拳的进度和水平。“用意不用力”的关键是“被”字。

  被运动的关键是筋肌不主动出力,从大的虚实背景看,用意为虚,身体为实,以虚练实。不要局限于单纯的从身体空间三七、四六、左右、上下的来理解虚实。就一定理解和找到很好的训练手段。有人教拳不教理,有人说结果不说过程(方法),哎,怎么说他们好呢?也可能是复杂,复杂到天机难解,也可能是简单,简单到一说就破。人之初性本善,藏私难倒不是后天陋习吗?

  能够理解了“被运动“就把握了克服筋肌主动的关键。就会由后天的筋肌模式运转拳架转化成为骨骼结构模式运转拳架。

  三、太极拳拳架的流动

  流动性的关键是身体重量的流动,利用被运动的操作让身体流动起来,借用身体自身的重量修炼自己的结构和骨骼,使得筋肌被训练。反过来说,筋肌骨三个体系中,筋肌的被动,必然对骨骼形成强大的训练。易筋易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流动性是在意识假借的状态下,利用身体重量的离心力、向心力产生动能,以此训练骨架的柔体和刚体。流动性分为人体的外部空间流动和人体的内部空间流动。内部空间的流动是人体外部空间流动的产物,是内家拳或者说是太极拳的显著特点。

  人体外部空间的流动可以训练出人体的具有平衡性结构的柔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随风摆柳。这个柔不是做作的姿态,而是结构柔性。练拳到了这个阶段就是进入太极之门,就不会走偏路了,对太极拳的运作机理就会由明确的认知和操作了。

  练拳是一件身心愉悦的事情,一路风景,兴趣盎然。认知能力的提升是身心修炼太极拳的关键,辨析老师,辨析自己,审慎。学拳要有大局观,当下的话语就是:顶层设计。呵呵,好玩。

看了“太极拳的拳架、身体和骨架三原则”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技法的原则与应用

2.太极拳的拳架与推手的关系

3.太极拳的三大基本功

4.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姿势要求

5.太极拳三要诀

太极拳的拳架、身体和骨架三原则

为什么练太极拳一定要遵循骨架结构身体的被运动拳架流动的原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拳架、身体和骨架三原则。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拳架、身体和骨架三原则 一、太极拳骨架结构 修炼太极拳的人都知道练拳的灵魂是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太极拳圆裆开胯
    太极拳圆裆开胯

    太极拳运动的重心变换离不开胯关节的有效活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圆裆开胯。欢迎阅读! 太极拳圆裆开胯 太极技击功夫对身体

  • 太极拳缠丝劲的核心
    太极拳缠丝劲的核心

    习武之人都知道,太极拳的特点中有缠丝劲,缠丝劲也是太极拳的练习核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缠丝劲的核心。欢迎阅读! 太极

  • 太极拳放松的分类和方法
    太极拳放松的分类和方法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这是因为练太极拳要求放松。放松能缓解精神疲劳,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

  • 太极拳的内劲和发劲
    太极拳的内劲和发劲

    太极拳的内劲是建立在经络畅通的基础上的,没有通过长期的锻炼,是得不到内劲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内劲和发劲。欢迎阅

77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