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凭什么四两拨千斤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四两拨千斤”,是一武术技法术语。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拳的核心技术之一,被看做太极拳练习者追求的高级目标,是衡量一个太极拳习练者精纯的标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凭什么四两拨千斤。欢迎阅读!

  凭什么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是神秘的,其中的“四两拨千斤”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原则,但这对很对人来说,几乎不可思议,“四两拨千斤”,凭什么?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很多因为中国文化本身着重体验而导致的不可言说性,但武术作为人类的运动行为,不可能脱离自然界的原则,如果从力学的角度去解释太极拳运动,是十分容易理解的。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仰面朝天放置在地上的自行车,我们转动脚踏板,等到车轮子高速转动起来,这时候如果我们用手想去按住车轮子,让它停止转动,这不仅不可能,我们自己也有随着车轮的切线飞出去的感觉。

  以弧线运动破解直线攻击,这是太极拳最基本、也可以说是唯一的原理,除此无他。

  中国武术分为内家和外家,内外家的区别主要在,外家拳主张主搏于人,主动出击,内家拳则讲后发制人,舍己从人。力学上,力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外家拳在练习和实战中着重于力的大小,就是练的越刚、越猛越好,而内家拳则着眼于力的另一个要素——力的方向,通过改变外来攻击力的方向达到搏击中取胜的目的。两者均符合力学原理,而着重点不同。

  因为力的大小对太极拳师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因此,太极拳适合任何人群、尤其是身体素质比较弱的人练习。前人谓太极拳最佳的搏击效果就是弱破强、女破男、老破壮。

  “四两拨千斤”并不是说所有的弱均能破强,只是说有这种可能,而达到这种可能条件的就是:小的力必须能够自如的变化,因为自身的变化才能导致外来攻击力随之产生变化,就是说,太极拳师要练习到任何时候都能够像旋转的车轮一样,随时向任何方向化解外来打击,这就是拳谱上所说的“随屈就伸”、“以柔克刚”、“引进落空”。道理是简单的,但要是练到这种境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仍有众多玄机。古人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这就是看上去简单的太极拳难练之所在了。

  四两拨千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以柔对刚

  避敌之锐,不以硬对硬,在顺化随和中抓住有利瞬间击倒对方。所谓“人刚我柔谓之走”(《太极拳论》),“极柔软然后极坚硬”(《十三势行功心解》),“欲刚先柔,欲扬先抑”、“柔能克刚,以退为进”、“刚而归之于柔,柔而造至于刚,刚柔无迹可见”(陈鑫著《太极拳论》)。

  借力

  双方争斗,就是双方力与力的转换,落实,借敌之力乃与我之力合,对方之力反加其身,或变其力作用线,或虚其力作用点,或二者合一。这便是“机由己发,力从人借”(武禹襄语),“擎起彼身借彼力”(李亦畲语)。

  引进落空

  “能引进落空,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两拨千斤”(《走架打手行功要言》)。即先给对方以明确的力学结构,待对方劲力要素暴露之时,突然将自己化空,可直毁对方力根。故曰:“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打手歌》)。“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每一动,惟手先著力,随即松开”(《打手要言》)。“欲要引进落空,先要舍己从人,知己知彼,触之则旋转自如”(李亦畲)。

  用意不用力

  充分运用人的智慧而不是拙力。“中气贯足,精神百倍”,“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动静缓急,运转随心”(陈鑫语),“意气君来骨肉臣”(《十三势歌》),“意气须换得灵”、“劲断意不断”(武禹襄语),“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五字诀》)。

看了“凭什么四两拨千斤”文章的人还看了:

1.“四两拨千斤”凭什么?

2.励志朗诵文章3篇

3.小米卖的是消费观念

4.最新励志文章精选3篇(2)

5.太极拳的五种练法

凭什么四两拨千斤

四两拨千斤,是一武术技法术语。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拳的核心技术之一,被看做太极拳练习者追求的高级目标,是衡量一个太极拳习练者精纯的标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凭什么四两拨千斤。欢迎阅读! 凭什么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797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