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武术基础 > 六大门派的介绍_武侠小说有出现过吗(2)

六大门派的介绍_武侠小说有出现过吗(2)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六大门派的介绍_武侠小说有出现过吗

  六大门派之四:昆仑

  事实上,世间所传昆仑派多为误传,昆仑派并非来自西域昆仑山而是起源于古山东临清。故又称临清派。昆仑派不是以山命名而是以创始人昆仑大师的名字命名。昆仑大师系后周柴荣手下大将,柴荣驾崩时在外统兵,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昆仑大师明了时局为大义而适时归隐于古临清龙潭寺(此处今天在河北省西县龙潭村)因当地战火不断,遂传授村民与僧众武艺,又因为当时世间武术多重视拳法而忽视腿法,故创立临清派系,以十路潭腿为主要功法。名列宋太祖十八家之首。昆仑大师在世时曾经把潭腿传授回族人。因此教门潭腿也是昆仑派一支。

  昆仑派历史上高手众多,明武宗时曾经和少林换艺,得罗汉拳。少林自此有了潭腿。在满清时,因为参与抵抗运动,临清被屠,仅有五十几个僧众逃出。后隐藏于清王府中传承武术。直至清王朝灭亡,临清派才又在世间出现,已经传至第99代菊字辈。当今临清派掌门人,隋大师讳世国,得意弟子洁空汝大师讳继华。

  回族具有强健、勇武、好锻炼、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崇尚武勇是回族历史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几百年来,这一特点已逐步演进成了回族的民族体育传统和人文精神之一,至今仍被许多地区的回族群众保持并继续发扬。自古以来,凡回族聚居的地方大都有尚武的习俗。如唐代以来,回族定居的西安,武术习俗未间断过,过去无论老幼,练武风尚很浓。南方回族也多好武和擅长武术,保持着回族的特色。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回族更是酷爱武术,世世代代相传。

  回族视习武为“圣行”。回族武术继承了中华武术的传统,同时在拳术、器械、对练等方面有独特的创造。回族武术以昆仑山为标志,称为“昆仑派”,与少林、武当、峨眉并称为中华武术的四大流派。

  六大门派之五:峨眉

  历史上的峨眉武术起源于先秦时期;峨眉武术创始人是先秦时期的武师司徒玄空(名白衣三,

  号动灵子,上图),因其曾模仿峨眉山白猿的形态创造了白猿剑法(即猿公剑法)与白猿通臂拳,又称白猿公;峨眉派武术成型的时代是南宋,代表人物为峨眉山白云禅师和白眉道人。

  据后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以及乐山、峨眉山地方志记载,先秦时期的司徒玄空,号动灵子,耕食于峨眉山中。他模拟猿猴动作,在狩猎术基础上创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峨眉通臂拳”和“猿公剑法”。因为司徒玄空好着白衣,徒众们称之为“白猿祖师”。峨眉派武术可以说是发源于此。

  佛教自晋代进入峨眉山。宋朝以后,峨眉山更成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僧人甚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僧人日常习武。南宋建炎年间,峨眉山白云禅师将阴阳虚实和人体盛衰之机理,与武术中的动静功法相糅杂,相融合,创编出“峨眉气桩功”,因其类共有十二节,后人称之为“峨眉十二桩功”。“峨眉十二桩功”一直传承至今。

  六大门派之六:华山

  清陈铭珪《长春道教源流》卷七:贝本恒,字常吉,淮阳人。年十七,礼武当袁正遇为师,后师龙门派王常月受戒律。康熙乙亥(1695)结茅武康(浙江旧县,1958年并入德清)之高池山。乾隆乙丑(1745),余杭人延主洞霄宫。乾隆二十三年卒。于《易》学颇有造诣,著有《周易参义》、《黄老旨归》。此处谓其受龙门派王常月戒律,当为龙门派道士,但《金盖心灯》卷四《沈轻云律师传》则谓其为华山派裔。曰:“贝常吉,名本恒,为华山派裔”,与龙门道士沈轻云友善,本恒有弟子李仁凝,号云峰,在沈轻云逝世后,“为封其龛,葬于大涤山之金筑坪”。卷三《樊初阳律师传》亦谓贝本恒为华山派裔,谓其又从樊太初(号初阳)学,“得其宗旨”。《金鼓洞志》又记李仁凝事:“月峰真人者,即世所称妙衷定命真人也,姓李名仁凝,皈依常吉真人为师。隐于云窝山房,好清静,修性炼命,备尝苦楚。性喜洁,最爱花木,精修三十年。”据此,贝本恒乃华山派道士,又曾参学龙门派。他和弟子李仁凝在清康、雍、乾间活动于浙江德清、余杭一带。于此可见华山派活动之一斑。《诸真宗派总簿》第十三,记有华山派之传代派字,前四句为:“至一元上道,崇教演全真,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据此,贝本恒为华山派第十五代,李仁凝为十六代。


猜你喜欢:

1.武当派心法的练习方法

2.天下足球

3.武当山道教的简介

4.赵匡胤简介资料

50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