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武术基础>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介绍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武当山乃武当武术的发源地。武当武术则以内家拳为代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太乙五行拳的介绍。

  武当太乙五行拳源流

  武当山乃武当武术的发源地。武当武术则以内家拳为代表。而《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全称为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系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佑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武当丹士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并上溯汉末名医华陀《五禽戏》,及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融炼而成。

  1929年,时年24岁的爱新觉逻.溥环(汉名金子弢),游历名山大川,秋到武当山小憩,居紫霄宫七月馀。无意间窥道李合林道长演练太乙五行拳,并欲学之,由于道规戒律,李道长断然不允。但金子弢先生心诚意真,焚香拜师,并跪于玄武真帝塑像前发誓学成后永不传人。终于感动了紫霄道长李合林,方才学得此拳,并练拳一生,悟得真谛。

  1980年和1981年,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浙江代表队金子弢先生两度演练此拳术于太原和潘阳,始公诸于众,引起武术界广泛注意,深得好评。为了挖掘整理、研究和普及此项套路,武汉市体委成立了整理小组,并请金子弢先生到汉讲学。在此期间,由丹江口市体委特邀金老几度上武当山,拜访王教化道长,阔论武当拳并办班传授,由杨群力和赵剑英等人学得此拳。金老兴奋之馀感概万千,并赋诗一首“重登玄岳紫霄宫,回忆往事如朦胧,五十二年沧桑泪,今日已成残朽翁,太乙五行归贡献,后继有人继前宗,重振武当健身术,胜似黄山不老松”。从此《武当太乙五行拳》在武当山乃至全国推广开来。

  武当太乙五行拳功理

  中国古代先哲们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种性能不同的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称为“五行”。进而,以五行相生相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相生意味著相互资生、助长,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剋意味著相互制约、阻抑,即: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

  太乙者,元气也,人之性命全凭其真气聚体。武当武术前辈们,正是以传统文化理论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之类的理念,以五行结合拳式、结合人体以解说其拳理和锻炼法则。

  其一,以五行的形态、性能、方位为基准,将基本拳式组成五行系统,作为拳种各拳式的基本元素:如五行分佈五方为南言方火,北方水,东方木,西方金,中央土。恰如人体的前、后、左、右、中五个方位。将“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为五行。太乙五行拳从动作编排和动作路线上,紧扣五行之理,井井有序的穿行于九宫中。

  其二,以五行结合人体。常用的有以五行配五脏,即: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以五行配五体即筋属木,脉属火,肌肉属土,皮毛属金,骨属水。以五行配五官,即目属木,舌属火,口属土,鼻属金,耳属水。以五行配五脏属“内五行”,以五行配五体和五官属“外五行”。内外五行相互联繫,又与技击联繫。“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顺”。“心息相依,任其自然”,依其五行相生相剋之数,调节阴阳平衡。正是人有阴阳,成于五行,以道理为指导,以养生为宗旨,以技击为末学。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观点,意在追求自然,返朴归真。“以静为基,以柔为形”,养生与技击的有机结合就是太乙五行拳的基本指导思想。

  其三,以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规范拳术。太乙五行拳碾转绕环,环顾八方,道是多变,分阴阳定五行,踩八卦,穿九宫,“使气力之所到,架势即随之;架势之所至,而气力即注之”。一招一势阴阳相渗,在八卦阵中千变万化,在太极圈和四方四隅变化,形成九宫穿游的格局,手是环抱式,脚走括弧式,腰随胯转,肩胯相对,旋胯拧膀,在方丈之地行云流水,劲势无穷,畅流不息,而元气按人体五行(循环)遍佈之意,使内气流畅和聚集,有助于内功的形成。这种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的提炼和昇华。此乃一曰养身健体,二曰御敌防身,是修炼之宗旨。

  武当太乙五行拳基本技法

  以静为基,以柔为形,神足而意远

  以静制动,以柔剋刚,尚意不尚力

  意气劲形,心息相随,重意不重形

  手腿并用,指穴擒拿,贵化不硬抗

  辨位于尺寸毫釐,制敌于擒扑封闭

  武当太乙五行拳基本特点

  桩式沉稳,架势紧凑

  腰随胯转,肩胯相对

  两手环抱,脚走弧线

  绵软缠绕,走圆化柔

  动如蛇之行,柔似蚕作茧

  武当太乙五行拳养身特点

  呼吸自然,周身放鬆;心静意专,神态精神;

  内外三合,节节贯通;任凭阴阳,身法中正;

  意到气到,气随意行;内外合一,神形兼备;

  奇经八脉,畅流全身;太乙五行,旨在养生。

  武当太乙五行拳

  武当太乙五行拳动作名称

  起势:混元一气 旋转乾坤

  第 一 式:白猿出洞 双峰拜日

  第 二 式:悬崖勒马 海底顶云

  第 三 式:蛟龙溟蒙 雷劈山洪

  第 四 式:犀牛望月 转身托天

  第 五 式:青狮抱球 闪耀金庭

  第 六 式:豹子含美 仰颈惊林

  第 七 式:大鹏展翅 群兽震惊

  第 八 式:花鹿采芝 俯饮清泉

  第 九 式:黄蟒含津 戏引众猛

  第 十 式:鲤鱼打挺 波浪滔天

  第十一式:雄鹰探山 双擒鸡群

  第十二式:仙鹤腾空 飞舞风云

  第十三式:金猴窃丹 炉火皆平

  第十四式:鲸鳄探月 波平浪静

  第十五式:黑熊反掌 威震森林

  第十六式:金蝉脱壳 醉卧瑶池

  第十七式:喜鹊登枝 寒立梅荫

  第十八式:苍龙入海 意守心宁

  第十九式:野马抖鬃 烈性飞腾

  第二十式:神猿入洞 性归心田

  第廿一式:彩凤凌空 百鸟齐鸣

  第廿二式:伏虎灵台 永守黄庭

  第廿三式:抱元守一 正气长存

  收势:动静结合 反转乾坤

  相关阅读:

  太极对身体的相关研究

  武当武术强调身心合修,认为练气是身心合修的基本条件,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气盛则生命力强,气亏则生命力弱,要健身养性,必须修练人的生命根源—气。

  武当武术各种动作拘需由丹田带动而运转全身,此种动功内修程序一方面可激发防身御敌的潜力,另一方面又从形体活动中去调和气血、疏通经酪,使武术训练与养生健身相结合。

  张三丰的太极拳

  张三丰创立了以太极拳为主的武当内家拳派,是太极拳功的集大成者和中兴者。然而,说张老三丰创造了武当拳,实际上应该仅是以张三丰为代表的武当山道佛两家高人创立了有别于当时少林寺盛行的武术的武当内家拳功体系。

  张三丰的不朽功绩有二:第一是,虽然以前已有多家太极拳功流传于世,但它们源于老子这条线而传,往下传去,由于学者的各方面差异,逐渐分了岔,甚或将老子原始的太极拳功精妙搞得与练丹宗旨相违背。张三丰针对这种情况,就下了一番苦功进行研究。总的原则是:顺其自然之理。要领是:心、形、息三者协调统一。功用是:养生健身、防身御敌三者兼顾。而在技击上,最大的战术特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胜快、以寡敌众。战略原则是:必定保存住自己,而不做出任何牺牲。道德意义体观为:后发制人。计谋为: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后发先至。公理效应为:抗兵相加哀者胜。两军对垒,被侵略的弱方最容易激发反抗精神。也容易受到舆论的同情与支持,所以,最后的胜者往往是当初的弱者得到多助。第二是,张三丰以道家哲学为基础原则,吸引儒家之长,店奠定了以太极拳为主,兼及形意、八卦、乃至乾坤、两仪、清虚天罡、太乙诸门的包括众多的武术器械在内的武当内家派武功体育基础。正因为如此原因,后人才公认张三丰创造了武当内家拳(谭大江,1997)

  武当养生内家拳

  武当武功理论极为重视人体精、气、神的修炼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认为〝精〞是根,是构成人体和促成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气〞又是〝精〞的载体,〝精〞以〝气〞的形式分布全身,不断供给人体生理活动的能量。

  〝神〞是〝气〞作用的表现和结果,源源不断的〝气〞的作用,使人的神─思维、意识及其它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

  武当武术总结这种精、气、神学说,提出了〝内外兼修〞的练功原则,进而产生〝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动中求静,静中求动〞、〝柔中有刚,刚而不僵〞等练功要求,此种动功内修程序一方面可激发人体防身御敌的潜力,另一方面又运用人体攻防动作和御敌形式去调和气血,疏通经酪,使武术训练与养生健身相结合。

5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