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武术基础 > 五祖鹤阳拳的简介

五祖鹤阳拳的简介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五祖鹤阳拳的简介

  五祖鹤阳拳,是一种福建省的汉族传统拳术。该拳术技击性强,无任何花架子。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五祖拳崛起为福建南拳的主要拳种之一,同时盛行于香港和东南亚各国。其实,五祖拳不能简单地以南拳或北拳来划分,严格的说,它属于不南不北,因而笔者认为,该拳术的技术特点应从其整体结构和技手(即招式)的运作要求上来说;而其演变则要追溯到该拳术渊源的方方面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五祖鹤阳拳的简介。

  ​五祖鹤阳拳的简介

  五祖鹤阳拳的风格古陋、简洁,不尚花巧,出击直截了当,因此在演练时比较不起眼,而真正看出五祖鹤阳拳艺功力深浅,拳术造诣的地方,就是“摇身震胛”的发劲,连绵不断的手法,以及灵活转换的脚法。功法、手法、脚法,这三者正是五祖鹤阳拳武技的三大支柱。

  五祖鹤阳拳是福建武术的一大流派,它是由清末福建泉州武术家蔡玉明结合了太祖、达尊(罗汉)、玄女、白鹤拳、猴拳五大拳术的精华,发展、创编出来的一个拳种。

  五祖鹤阳拳的风格古陋、简洁,不尚花巧,出击直截了当,因此在演练时比较不起眼,而真正看出五祖鹤阳拳艺功力深浅,拳术造诣的地方,就是“摇身震胛”的发劲,连绵不断的手法,以及灵活转换的脚法。功法、手法、脚法,这三者正是五祖鹤阳拳武技的三大支柱。

  五祖鹤阳拳是福建武术的一大流派,它是由清末福建泉州武术家蔡玉明结合了太祖、达尊(罗汉)、玄女、白鹤、猴拳五大拳术的精华,发展、创编出来的一个拳种。

  手法:六门八法、新八法、六门八节

  脚法:缠、踢、屈、剪

  功法:摇身震胛

  以上所述的手法、技法、功法,确实是练习五祖鹤阳拳必不可缺的基础,也是五祖鹤阳拳搏击技法的特点所在。手法、脚法是外在的击技,功法是内在的劲技,具足了内外的三种条件,就能把五祖鹤阳拳武技要领掌握住。然而在练习过程中,须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水平,所以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练法,乍看似乎是前后矛盾的事,如刚入门时,要求马步沉稳,而后又要求走步灵活,然后又要腾跳跪屈,最后甚至要扑地剪腿,其实这些都是脚法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训练,最后必能了解这些技法的要领的。

  五祖鹤阳拳的源流

  五祖鹤阳拳的源流:央视武林大会五祖拳擂台赛五祖拳是福建七大拳种之一。作为为闽南一带流行最广的一个拳种。有关五祖拳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而最具争议的有两种:

  一、五祖拳是白鹤,猴,罗汉,达尊,太祖五种拳法的合称;

  二、五祖拳是蔡玉明把上述五种拳法经过整理加上玄女法和后来所学北派拳法创编成一种有别于原来五种拳法的一种新拳种。

  以上两种说法都没错。但是必需加以区别,因为它们名同而实不同,一个是五种拳法的合称。一个是现流传在闽南一带且早已远播东南亚的一个拳种。五祖鹤阳拳门规:修身修性谦为本,学法学艺一气成。

  五祖鹤阳拳的来历

  五祖拳系五种拳种之合并:

  一、玄女拳:是柔软之拳法,他攻则柔,柔则攻,粘如蔴芝(糍粑),软如棉,摇身骏胛从电力为常。

  二、达摩(达尊)拳:达尊系印度人,势心拜佛,锻炼身体,外功、内功、气功无不全备,天天静坐念经。达摩祖师手持方便铲,肩挑斗笠和草鞋,抵中国河南少林寺,面壁九年。渡江后有人与其学习拳术。达摩拳术脚步是前弓后马箭,手臂如铁,手掌如青龙戏水,进功由偏门入。

  三、太祖拳:太祖系赵匡胤,拳棒以硬法,脚马步是八字马,手臂如铁,转肚(du)如虎爪,脚如铁枝身如铜墙铁壁,进马如生龙活虎,法力视之为勇不可挡,学生欲学若无三、五年决不成功。进攻退守是连削带打,虽是硬枝硬叶,但变化无穷,初学者须谨慎练习。

  四、猴拳

  五、鹤拳:盖以鹤之精,在于足。手快不如眼快,眼快不如步快,步法即是身法。猴练手。鹤练脚。玄女练摇身骏胛。达尊练肚、脚马是前弓后箭步。太祖练身、脚马是八字马。

  五位祖师之拳理、技手、脚法、各有翼殊,蔡老师为五种拳法互相混合,技手去粗存精,维新改造,成为五祖拳拳法。蔡老师欲求深造,当时闻山东人和阳师在漳州,其拳术数一流,故蔡老托人介绍拜贴为师。并学成其跌打损伤、移轮接骨之法。此南北拳合并更是凶猛之至也,即称之为五祖鹤阳拳。

  五祖鹤阳拳的创始人

  蔡玉鸣(明)福建泉州南门外晋江梧塘冯尾村人,生于清朝咸丰癸丑年(公元1853)卒于宣统庚戊年(公元1910)正月初九。蔡玉鸣从小酷爱武术,求父亲让他拜师学武。其父训诫:“欲学拳术,需学善性。欲求善性,修身为本。”之后为他广聘名师授拳,他凭借着聪颖、悟性,18岁时就精通了,早已在闽南一带流传悠久的太祖拳、罗汉拳、达尊拳、猴拳及鹤拳五种流派的拳法。学成之后的二十年间。他广游大江南北,寻师觅友,在切磋较技的过程中,拜山东大侠和阳师,学习北派拳脚功夫。他汲取了各门各派的武术精华,在光绪年间他将毕

  生所学的五祖拳法与和阳师北派拳脚功夫去弃芜存菁,集诸家所长。铸就一派新的拳种,成为五祖鹤阳拳的创派始师。世人赞为:“拳打八法矫似神龙戏水,脚踢四门捷如猛虎翻山。”蔡玉鸣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学习,勤于操练,探讨了各门各派特点,在实践较量的过程中,确实武功超群。其法具有南拳北踢之艺。终于通过精心整编出一派新的拳种。但是蔡玉鸣还是延用了五祖拳的叫法,而不是什么“蔡家拳”或“玉鸣拳”之来标榜自己。之所以统称为五祖拳,表示这个新拳种并没有脱离它母体——原来的五种流派拳法。现在流传在民间的拳谱,多数套路名称后还注明该套路的源于“五祖”当中的那一“祖”,如“二十拳”又名“日习拳”就是太祖拳法、“打角”是罗汉拳法、“千字打”是鹤拳法、“三角摇”是达尊拳、“头扎”是猴拳法、“朕头”是太祖拳法,“连环八卦”是和阳法、“地煞”是凤阳拳法等不胜枚举。蔡玉鸣创“三战”套路为拳母。以“七个战”的套路为步法联系套路,分别是:三战、天地人战、平马战、祖战、五虎战、大套三战及玄女战,这也以为授之七种拳术的象征,和又整编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完整体系,共编成了七十二个拳械套路。根据拳谱内各个拳路的风格,学武者可根据自己的体能来操练不同的拳路的套路。拳术套路内容十分丰富,各套路拳法即能徒手单练又能徒手对练,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操练方式,也能按拳种的风格使弄各种古兵器,如:川耙、钗、月牙枪铲、方天画戟、齐眉棍、丈二棍、朴刀、宫刀、开山大斧、柳叶刀、剑、双锏、双铁鞭、三节棍、柳公拐等长短兵器,还有民间常用的器具,如:锄头、雨伞、板凳、扁担等等。

  五祖鹤阳拳的拳法特点也综合了七种拳法的特性。猴手、鹤脚、玄女摇身骏胛、达尊罗汉步、太祖身以及和阳师的北派技法、道台夫人的下盘腿功,容入了七种优秀拳法,使得五祖拳很快就成为当时闽南最优秀杰出的拳种,蔡玉鸣因此成为一代宗师。

  五祖鹤阳拳的门规

  修身修性谦为本,学法学艺一气成。

  五祖鹤阳拳的拳术

  五祖鹤阳拳的拳术套路目录

  1.三战 2.天地人战 3.平马战 4.大套三战

  5.女战 6.左战 7.五虎战 8.二十拳

  9.挑卡 10.打角 11.中管 12.对桩

  13.三角摇 14.连环 15.千字打 16.三战十字

  17.三十六天罡 18.鼓推边 19.双爪 20.双绥

  21.双角 22.双连 23.双鞭 24.头扎

  25.二扎 26.三扎 27.四扎 28.四门斗底

  29.连城 30.清风 31.玉步摇 32.七十二地煞

  33.连环八卦 34.指地坐莲 35.落地金钩剪 36.海底穿针

  37.开擒前后堀 38.指地坐堀 39.扫脚开弓 40.左右擒割法

  41.朕头 42.头槽 43.二槽 44.三槽

  45.四槽 46.五槽 47.六槽

  五祖鹤阳拳的基础拳法

  打角 三战 日习 跳卡

  三战

  三战为五祖拳之拳母,手法,步法,脚法,身法,劲法皆出于此拳,为入门第一套,可分为三个方面

  1.架势基础:吞吐沉浮与五肢力;2.硬功基础:金钟罩与铁布衫;3.劲力基础:摇身骏胛。

  三战是入门第一套,也是最后一套。要练好三战纯属不易!所以老一辈有个说法:三战起,练到死!

  套路单练练法

  八步头

  1.四平马 双坠掌; 2.千斤抓; 3.万斤挡; 4.白鹤双亮翅;

  5.落掌请拳; 6.分掌坐节; 7.右侧弓马吞; 8.四平马吐;

  踏右马双插,坐节(扎),吞吐; 直进踏右马双插,坐节(扎),吞吐; 再直进踏右马双插,坐节(扎),吞吐;

  留马双插,坐节(扎),吞吐; 再留马双插,坐节(扎),吞吐; 又留马双插,坐节(扎),吞吐;

  踏进双剪,留马双敲,直进打节; 反开,左手切,右手釵(脱); 退马收吞寄

  日习(二十拳)

  踏右马擒右,三拳,双捆手;

  翻身掀(轩)左,三拳,双捆手;

  转右掀右,三拳,双捆手;

  翻身轩左,三拳,双捆手;

  转右掀右,三拳,双捆手;

  翻身掀左,三拳,踏右马擒右,二拳;

  留马收吞寄。

  五祖鹤阳拳的发展

  在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时,蔡玉鸣有三个门徒来到厦门,有翁朝言、杨捷玉、沈扬德。翁朝言在厦门开办了“松筠堂”药馆,杨捷玉在厦门港设立“鹤武馆”,而沈扬德则来到新垵设立了“鹤阳馆”,从此五祖拳在厦门及新垵开始流传下来。

  新垵是福建著明的侨乡,村民习文练武,文武名人倍出,清代村里出了几位文举人、武举人,清末至民国初是新垵武术兴盛的时代。新垵各角头都立有武馆,分别是〈一〉海墘角武馆(白鹤拳种)、〈二〉上宅角武馆(达尊拳种)、〈三〉大门前角武馆(太祖拳种)、〈四〉东社角武馆、〈五〉下堂庵角武馆、〈六〉大岑角武馆等六个武馆。沈扬德到新垵时(1919年),当时村里经常发生角头势力拚馆(争夺地盘),打架斗殴殃及村民正常生活,沈扬德决心振武征服不良势力,以保村民安宁,他设立“鹤阳武馆”收纳一些仗义青年为门徒,借助角头比武先后征服了上宅角、下堂庵角武馆,收伏了邱剑刚为门徒,紧接着海墘角武馆等一一被征服了。一时间新垵武术在沈扬德的主持下得到统一,馆址设在邱丰庆的祖辈公厅,从此,新垵武术进入了新阶段。这时候新垵一时安宁了许多,华侨怡谷堂公司捐献部分资金,华侨爱国人士邱清风、苏乌兵二位先生先后捐款购买兵器及练武服装给当时武馆。沈扬德又在新垵创建了“玉明武术研究会”。从此“鹤扬武馆”培养出一批批优秀门徒,从而推进了新垵武术事业的发展。当时沈阳徳门下有十大虎将,他们分别是邱思志(大舍)、邱剑刚(乌铁师)、邱衡煌、何苏武、邱加注、邱继仕、邱天乞、蔡瑞全、叶峇连、邱思炭。这十大虎将曾经为五祖拳做出巨大贡献,如上世纪三时年代,泉州“富美国术馆”向沈扬德发出聘请教武要求,沈扬德应馆长林天恩(林九如之子)之邀,派出门徒邱思志担任(富美国术馆)教练。任满后再由何苏武、邱剑刚、邱衡煌担任教练,因此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拳师。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五年间,沈扬德分别率领门徒参加许多表演和比赛,都获得很好的名次,分别有集体总分冠军,个人一、二、三名,其中邱思志、邱衡煌二位曾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全国武术比赛大会也获得优良的成绩。十虎将在新垵的武术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厦门,新垵时常被日军飞机轰炸,沈扬德医馆被炸毁,沈先生被迫把家属送回老家。一九三八年从厦门鼓浪屿乘船出洋南渡,先到缅甸新垵邱氏族人聚集点龙山堂,并在建德寺教授五祖拳,后转到新加坡定居,并在新加坡创办“蓝青国术馆”、“玉明武术研究会”。

  沈扬德离开新垵后,鹤阳门弟子以武救国。为了让五祖拳代代相传,分别在闽南一带设馆传徒。邱剑刚在厦门、同安、龙溪、南安、晋江等地都有立馆,还在厦门统一了“益同仁”救济会武馆。现在的“厦门剑刚武术社”就是邱剑刚的门徒所设立。邱衡煌在泉州、晋江、石狮等地立馆,现在泉州黄清江、石狮吴颜全就是他的门徒。邱继仕在南安洪濑立馆,邱加注在长泰县立馆,蔡瑞全在龙海立馆,叶峇连在厦门、同安、后溪、西亭立馆。沈扬德在新垵授武时,厦门的黄维姜(黄进步)也是这个时期的门生。

  新垵武术在抗战后,有几个代表性武馆.馆主分别是〈一〉邱思炭,〈二〉邱继仕,〈三〉蔡瑞全,〈四〉叶峇连,〈五〉邱天乞。一九四七年,邱思炭以高尚武德及纯朴的亲和力得到众师兄弟的扶持,主持了新垵武馆,并支撑起沈扬德在新垵设立五祖拳鹤阳馆,继承了“新垵玉明武术研究社”,社址改设在邱思炭本宅大厅前院,从此新垵武术又正常开展活动了。

热门文章

50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