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武术基础 > 八卦掌趟泥步有哪些走法图解分析

八卦掌趟泥步有哪些走法图解分析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八卦掌趟泥步有哪些走法图解分析

  八卦掌趟泥步是八卦掌的基础步法,有直行步、擂步、走圈等方式的步法。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卦掌趟泥步的走法图解。欢迎阅读!

  八卦掌趟泥步的走法图解

  一、直线趟泥步行

  直线趟泥步行适应初学者,练习步型、步法、步眼及运动方法、技巧。区别不同派别的步型、步法及运动方法。锻炼下肢的支撑力及耐久力。明确三盘步行区别、规范、技巧等。总之,是为其他步行运动打基础的。

  运动方法:两掌下垂于体侧胯处,右腿支撑,左腿提起,脚水平微离地,大腿直膝,小腿伸直,右膝微弯,五趾抓地,左脚平行向前进步,脚水平落地(趟泥步要脚面绷平向前搓步)。左腿前顶膝,脚心上提,五趾扣地带力。右腿提起,脚水平微离地,大腿直膝,小腿向体前伸直,左腿前跪,五趾扣地带力,右脚经左脚里侧平行向前进步,水平落地(趟泥步脚面绷平向前搓步),两脚交替向前运动为线形走步;利用扣步、碾掰步法,折回可连续运动。

  趟泥步要领:上体保持正直,泥丸、会阴、后脚尖三点保持成一条垂线,脚离地不可高,落地脚尖微扣,两脚大趾在同一直线上;鸡行步距等于或微小于自然步距,趟泥步等于或大于自然步,视三盘而定。

  二、弧线趟泥步行(走圈)

  弧线趟泥步运动是学练八卦掌的主要走步形势,是八卦掌运动的主要内容。八卦掌“以动为本”,主要指的就是两腿始终不停地运动,而步形转圈又是八卦掌运动形势的特点,也是攻防打斗中围圈打点的日常练习项目。可以说:八卦掌主要运动是转圈,而八卦掌不转圈就不能说是八卦掌或不完全是八卦掌;转圈的大小由练功程度而定,初学者,一般每圈走12步为宜,功夫逐渐提高,步数可逐渐减少,最少不低于8步,但转圈直径不能变。

  弧线趟泥步运动方法:①步行圈起势,两掌从胸前向体侧下插于两胯旁,同时,右脚支撑,左腿上提,脚微离地,大腿直膝,小腿向体前伸直,右膝前跪,脚踩实,五趾扣地带力,左脚向前落步(趟泥步则向前搓步)。②左脚踩实,五趾扣地,脚心上提,顶膝,带动右脚经左脚里侧向左脚尖前外侧迈步,落步脚尖里合。③右脚五趾扣地,脚心上提,顶膝,带动左脚提起经右脚里侧,顺右脚向前上步,落步两脚前后平行。④左脚踩实,五趾扣地,脚心上提,顶膝,带动右脚提起,经左脚里侧,顺左脚尖前上步,里合脚尖落步。两脚如前述交替行步,形成行步转圈形势。反行步转圈:扣外步,碾掰里步,两脚内外互换,为反方向转圈。收势必须在圆中心。方法是:里脚外摆步,外脚里扣迈步,里脚并步,躯体直立,收势完成。

  弧线趟泥步要领:从中心起势到圈沿,直行走,走一步或三步;第二步或第四步,落步里合,脚尖到圈沿,或第三步摆步到圈沿行步转圈;行步脚要平起平落,与地平行,要离地而行;步行时两脚要相挨,不相蹭,里脚直迈步,外脚里合落步(传统称脚直步弯亦为此步)。初学者身正步弯行步转圈,适应后,侧身拧胯,向圈里侧拧转上体行步转圈,并向侧后拧转至最大限度才是八卦掌的步正身斜的运动形势。

  三、“8”字型趟泥步行(双环连体步行)

  “8”字曲线行趟泥步运动,是八卦掌的又一派掌法“风轮掌”的步行转圈形势,具有游龙戏海的风度。该步行进没有固定模式和法则,可谓“行无踪,去无影”。在攻防技击中,攻前侧击、旁敲后击尤为特殊,可以说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游离步法。

  定向运动方法:起势在“8”字两环之间,设右腿支撑站立,两掌从胸前下插于体侧;左脚同时提起,外摆脚尖向前外侧斜迈步,脚尖里合落地,踩实,五趾扣地,脚心上提,顶膝,带动右脚经左脚里侧向体前内弧形上步,脚尖微外摆落地,踩实,五趾扣地,顶膝,带动左脚经右脚里侧向体前里弧形上步,脚尖微里合落地,右脚经左脚里侧向前迈步,就完成了一个环形线路的步行。另一个环形步行线路同前所述,就完成“8”字型步行线路,收势于起势位。

  要领:运动中面向圈外,侧身而行;行步脚平起平落,微离地与地平行上步,脚随运动路线弧形里合外摆脚尖,上体随步左右扭转,但要保持上体正直,不摇摆,利用摆扣步反向运动,久练则随心所欲,可达逢前必后、逢左必右的脱身换影之绝妙运动。

  四、反“S”型趟泥步行

  反“S”型趟泥步行运动,如尹派掌法的乌龙出洞、程派掌法的拨草寻蛇等,亦如传统的“七星步”线路步行运动。具体是几个掌法的步行方法,在八卦掌门派中,单独行走反“S”线路的鲜为人知。

  运动方法:起势,右脚支撑站稳,左脚提起微离地,外摆脚尖,向前外侧斜迈步,站稳,五趾扣地,顶膝。右脚经左脚里侧向前上步,站稳,五趾扣地,顶膝。左脚经右脚里侧,向右脚尖前外侧斜上步,落步脚尖里合,踩实,五趾扣地,顶膝。右脚经左脚里侧向前迈步,踩实,五趾扣地,顶膝。左脚经右脚里侧向前上步,右脚经左脚里侧迈步,在左脚尖前外侧斜落步,踩实。左脚经右脚里侧向前迈步,落地脚尖外摆,完成了反“S”型左步行线路。利用扣步和摆步可原线路返回,也可并脚收势。

  要点:参考“8”字型步行线路运动。

  五、“△”型趟泥步行

  三角型趟泥步法运动,主要在尹派掌法中运用较多,也是攻防技击中,闪展腾挪、进退及横开斜进的连环步的方式之一,其他掌法中不多见。

  运动方法:起势,右脚支撑,站稳,左脚向左前开步,落步脚尖向前,踩实,五趾扣地,脚心上提,顶膝。右脚提起并于左脚里侧,再向前外开步,落步脚尖向前。右脚踩实,五趾扣地,外顶膝带力。左脚提起并于右脚里侧,再向体后撤步。落步脚尖向前,两腿形成交叉。左脚五趾扣地,脚心上提带力,右脚撤回左脚里侧并齐,形成“△”型步行路线。

  三角型趟泥步要领:行步脚平起平落,与地平行运动。两脚动作快捷,膝胯紧密配合,上体随步扭转,但保持正直,腰部挺直。

  武术的主要来源

  个人自保

  原始社会:强弱争斗,一方动戈,继而出现武。武,止戈为武,消停战事而来。

  武术,消停战事的技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通过武化流传,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安国强民武术课程

  国家、社群: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楚庄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始、使楚国强大,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巨大作用,称霸中原,威名远扬。

  关于武功

  武功,在个人,是制止侵害,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的功力;在国家,是戢兵保大而定功。

  武术的表演来源

  表演艺术,在电影未出现之前,主要是以舞台戏剧形式呈现。中国戏剧的前身是中国戏曲,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继而便到了元(1271年-1368年)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和明人魏良辅《南词引正》。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戏剧,是自元代开始、才在民间蓬勃发展起来的。

  元代停止了历年的科举制度(包括文举与武举),元代的统治者汉文程度不高,看戏却很高兴,致使原来要考试的文人没了出路、便到流浪的那些杂技班、戏班子里面去编写剧本维持生计。这些人里面,有关汉卿、有写《西厢记》的王实甫、有写《赵氏孤儿》的纪君祥、还有马致远这么一大群人,加上负责元杂剧武术指导的武人,致使中国戏曲(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迅速成为中国戏剧(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组成)。其结果是,从元代产生的戏剧,使中国的戏剧快速地赶上了古希腊悲剧、古印度梵剧,而补足了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比较上的失缺;尤其是元杂剧,广泛迅速在民间流传开来。

  而其中,负责元杂剧武术指导的武人,是不会让元人学真正的中华武术的(是问哪个民族会将自己的御敌方略,去白白教会入侵自己的外敌呢?再傻蛋也不会!),于是,这些武指便搬来好一些京剧的戏班子、架子,并赋予其"武术"的名义、来招待元人,好看、好乐便是。这,就是现在很多人看到戏台上的"武术'花架子的来源。真修习中华武术的人本身明白,这些只用于表演的花架子,与"武"本身的关系不大,甚至其"舞术"里面有故意颠倒武的原旨所为。剧(剧),虍豕之斗也。在于好看,用于逗元人玩的,假借的。

  因为戏曲、戏剧在民间中广泛传播,而真正的武术一直之属于皇室贵胄秘而不传之技,所以民间难得以窥真武(全貌);及至后来电影艺术对"中国武术"、"中国功夫"的广泛传扬,让套路、表演类的"武术"在一般人当中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导致现代人对中国武术的概念被表演化、套路化。

  但在民间,一直有修习中国传统武术的群体,仍然秉持其不献演、不竞技的传统操守,内敛恭肃,在民间广泛传扬。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武术套路比赛的内容

7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