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运动常识 > 关于表达运动处方的论文

关于表达运动处方的论文

时间: 肖阳1034 分享

关于表达运动处方的论文

  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健身者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的方法。其特点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关于运动处方的论文,供你参考。

  运动处方的论文范文篇一

  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和原则

  运动处方是医生给病人开的医疗运动处方,由医生或体育工作者按锻炼者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锻炼经历和心肺功能或运动器官的机能水平等,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内容、锻炼方法和运动量的大小称为运动处方。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锻炼的一个重要方式和环节,尤其是在倡导健康、终身体育的今天,掌握必要的处方锻炼知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

  (1)区别对待原则。由于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和体力不同,故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必须注意区别对待;并且体力差别比性别和年龄的差别更为重要,体力差别应作为最重要的考虑内容。

  (2)全面性原则。为了全面发展身体机能,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要考虑处方内容、方法和对身体锻炼的部位、顺序、效果。针对锻炼目标和身体的薄弱部位,有针对性地实施健身运动处方的内容和方法,从而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3)渐进性原则。人体生理机能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仅用一种健身运动处方数月或长年不变地进行健身运动,就不可能逐步提高健康水平和增强体质,它只能起到维持原有健康水平的效果;如果突然进行一次大强度、长时间和多重复的锻炼,则可能导致身体机能失调,使身体受到伤害,更谈不上增强体质。 (4)制定运动处方时,应以耐力水平(全身耐力)为基础。

  (5)为了提高全身耐力,运动时间应在5~10min以上,摄氧水平应达到最大摄氧量的60%~70%。

  (3)运动量的掌握很重要,运动强度是关键。运动强度上限可达最高心率的85%,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每月3~5次为宜。

  二、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

  (1)通过体检和临床医学检查,了解锻炼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职业、病史、锻炼情况、食欲、睡眠、常用药等),及其身体健康状况(采用医学手段检测生化指标及身体素质水平)。

  (2)根据检测结果和锻炼者需求确定锻炼的目的,选择锻炼的手段。

  (3)按照科学锻炼的原则和方法,制定运动处方。 (4)实际锻炼。

  (5)锻炼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健康状况,根据其承受运动负荷能力和体力状况所反馈的信息,评价运动处方效果。

  (6)修订原运动处方和制定新的运动处方。

  三、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

  (-)运动项目 主要根据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一般健身或改善心血管及代谢功能,预防冠心病、肥胖病等,可练习耐力性(有氧训练)项目,如走、慢跑、自行车、游泳、爬山及原地跑、跳绳、上下楼梯等;改善心情,消除身体疲劳,或防治高血压和神经衰弱等,可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放松练习,如太极拳、散步、放松操或保健按摩等;针对某些疾病进行专门的治疗,必须选择有关疾病的医疗体操,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应作专门的呼吸体操;内脏下垂者应作腹肌锻炼;脊柱畸形、扁平足者应作矫正体操等。

  (二)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对运动效果与安全有直接的影响,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是制定及执行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之一。反映运动强度的生理指标有运动时的心率、运动时吸氧量占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数及“梅脱”,即运动时代谢率为安静时代谢率的倍数。一个梅脱是安静状态下的代谢率,约相当于消耗3.5ml/kg.min的氧。这些指标问有着密切的关系(见表7-1)。医疗体育常用运动强度为40%~60%的最大摄氧量。

  (三)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 耐力性运动(有氧训练)可在15min以上至1h,其中达到适宜心率的时间须在5min以上。医疗体操持续的时问视具体情况而定。运动中应常有短暂的休息。计算运动量时要注意运动的密度,并扣除休息的时间。

  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决定其运动量。运动量确定后,运动强度大时,持续时间应相应较短(表7-2),采用同样运动量时,体质好的宜选择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练习;体弱者宜选择强度小而持续时间较长的练习。

  (四)运动频率 即每日或每月运动的次数。一般每日或隔日运动一次,但应视运动量的大小而定。运动量较大时,休息间隔时间稍长些。

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和原则

  运动处方是医生给病人开的医疗运动处方,由医生或体育工作者按锻炼者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锻炼经历和心肺功能或运动器官的机能水平等,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内容、锻炼方法和运动量的大小称为运动处方。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锻炼的一个重要方式和环节,尤其是在倡导健康、终身体育的今天,掌握必要的处方锻炼知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

  (1)区别对待原则。由于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和体力不同,故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必须注意区别对待;并且体力差别比性别和年龄的差别更为重要,体力差别应作为最重要的考虑内容。

  (2)全面性原则。为了全面发展身体机能,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要考虑处方内容、方法和对身体锻炼的部位、顺序、效果。针对锻炼目标和身体的薄弱部位,有针对性地实施健身运动处方的内容和方法,从而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3)渐进性原则。人体生理机能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仅用一种健身运动处方数月或长年不变地进行健身运动,就不可能逐步提高健康水平和增强体质,它只能起到维持原有健康水平的效果;如果突然进行一次大强度、长时间和多重复的锻炼,则可能导致身体机能失调,使身体受到伤害,更谈不上增强体质。 (4)制定运动处方时,应以耐力水平(全身耐力)为基础。

  (5)为了提高全身耐力,运动时间应在5~10min以上,摄氧水平应达到最大摄氧量的60%~70%。

  (3)运动量的掌握很重要,运动强度是关键。运动强度上限可达最高心率的85%,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每月3~5次为宜。

  二、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

  (1)通过体检和临床医学检查,了解锻炼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职业、病史、锻炼情况、食欲、睡眠、常用药等),及其身体健康状况(采用医学手段检测生化指标及身体素质水平)。

  (2)根据检测结果和锻炼者需求确定锻炼的目的,选择锻炼的手段。

  (3)按照科学锻炼的原则和方法,制定运动处方。 (4)实际锻炼。

  (5)锻炼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健康状况,根据其承受运动负荷能力和体力状况所反馈的信息,评价运动处方效果。

  (6)修订原运动处方和制定新的运动处方。

  三、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

  (-)运动项目 主要根据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一般健身或改善心血管及代谢功能,预防冠心病、肥胖病等,可练习耐力性(有氧训练)项目,如走、慢跑、自行车、游泳、爬山及原地跑、跳绳、上下楼梯等;改善心情,消除身体疲劳,或防治高血压和神经衰弱等,可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放松练习,如太极拳、散步、放松操或保健按摩等;针对某些疾病进行专门的治疗,必须选择有关疾病的医疗体操,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应作专门的呼吸体操;内脏下垂者应作腹肌锻炼;脊柱畸形、扁平足者应作矫正体操等。

  (二)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对运动效果与安全有直接的影响,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是制定及执行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之一。反映运动强度的生理指标有运动时的心率、运动时吸氧量占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数及“梅脱”,即运动时代谢率为安静时代谢率的倍数。一个梅脱是安静状态下的代谢率,约相当于消耗3.5ml/kg.min的氧。这些指标问有着密切的关系(见表7-1)。医疗体育常用运动强度为40%~60%的最大摄氧量。

  (三)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 耐力性运动(有氧训练)可在15min以上至1h,其中达到适宜心率的时间须在5min以上。医疗体操持续的时问视具体情况而定。运动中应常有短暂的休息。计算运动量时要注意运动的密度,并扣除休息的时间。

  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决定其运动量。运动量确定后,运动强度大时,持续时间应相应较短(表7-2),采用同样运动量时,体质好的宜选择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练习;体弱者宜选择强度小而持续时间较长的练习。

  (四)运动频率 即每日或每月运动的次数。一般每日或隔日运动一次,但应视运动量的大小而定。运动量较大时,休息间隔时间稍长些。

  运动处方的论文范文篇二

  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测评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的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它以生理学为理论依据,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具有科学性、灵活性、针对性强,便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等特点。运动处方是从自然体育实行两个多世纪的经验总结中和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的体育工作思想。西方几个发达国家从五十年代开始研制和应用运动处方,六十年代初美国开始正式研制应用,七十年代日本开始注意研制应用。我国在七十年代末也引起了有关运动处方的理论。世界各国对运动处方的研制应用都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不认识到认识,由不重视到重视,由重点实验到逐步普及。

  运动处方的科学合理发展,对我国大众体育事业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运动处方作为全民健身的理论基础,对人们科学的从事体育运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运动处方的科学性?

  1 发挥运动处方的科学性,促进百姓锻炼的科学化

  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观念可谓大众健身的“真理”。在2008年,随着“科技奥运”的渲染以及体育科研力量的不断彰显,“运动讲究科学”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以人为本,关注健身质量,倡导更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体育科技力量在其中积极干预,促进了老百姓健身的科学化。2008年新年伊始,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31个省区市对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在2007年中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年底发布《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这是我国群众体育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基本状况,将对下一步全民健身政策制定、工作安排等提供有效的参考,必将惠及广大老百姓。 除此之外,科技助力让全民健身的活动在2008后“全国开花”全民健身网络的构建层层展开,“国民体质检测车”开到群众身边,大大小小的健身科普宣传、讲座等贯穿全年,这些都大大促进了群众健身的科学化,深受老百姓欢迎。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的杰出表现给了国人莫大的惊喜,体育科技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在全民健身大舞台,体育科技一直以来同样默默居功至伟。在后北京奥运时期,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不断高涨,体育科技将更多地向群众体育“倾斜”,让“金牌选手”与老百姓共享体育科研的成果。 2 体育和和科研部门不能仅仅为金牌服务

  北京奥运会之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成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而全民健身则是成为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体育部门不是只搞体育运动,体育科技也并非只为金牌服务。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的职能就是:为群众体育的体育科研工作,追求一种“铺开”的效果,与竞技体育科技追求高精尖不同,更要追求平均化,挖掘竞技潜能不是该部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更要关注的是老百姓的体质状况,为老百姓的健康和健身服务。

  3 全民健身的力度要加大

  2008年过后,体育科研向全民健身明显的倾斜加大。在科技部“十一五”社会发展科技工作重点领域的体育方面,研究增强国民体质和运动促进健康的关键技术,建立全民健康评估信息系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在国际上领先的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和服务体系位列其中。该研究涉及了体质检测系统关键技术、能量代谢关键技术,老百姓的运动健身效果评价,健身指导、全民健身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方面,与老百姓的健康与健身息息相关。此外,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深入,群众体育也呈现出竞技化趋势,不少健身爱好者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运动水平和技术。

  全民健身首先要抓住青少年,抓住了青少年体育也就是抓住了全民健身的基础和根本。把学校体育做好了,群众体育的社会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基础,终生体育的理念才能得到更广泛的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才能得到保障,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才能得到切实的落实。青少年儿童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

  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实施 “全民健身计划 ”和 “奥运争光计划 ”都离不开学校体育,离不开青少年儿童。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必须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切实把以学校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基础和重点,贯彻好、落实好。

  4 加强运动处方的科学性,预防健身的误区

  4.1 歇五天练两天≠健身:每到双休日,一些上班族都要约上同事到体育馆打两三个小时的羽毛球,为已“断顿”几天的锻炼“补课”。但是令他们困惑的是,这种健身方式坚持一段时间,而且每次都累得大汗淋漓,精疲力竭,可运动的体力和耐力几乎仍在原地踏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人利用双休日进行集中式健身以弥补平日锻炼的不足。其实这种利用周末的充裕时间,却并非体育健身的最佳时间,这种“暴饮暴食”的锻炼方式无益于健康。4.2 “周末战士”当心运动损伤:比如在冬天进行滑雪这也是冬季运动的新宠,一些滑雪场在冬天都迎来了红火的客源高峰。在尽享滑雪的刺激、快乐的同时,每年冬天都会有上百人因为滑雪造成的运动损伤而走进了医院。一些医院的医学医师介绍说,春节期间和周末是他们接诊的高峰期,其中最常见的是骨折和韧带断裂。因此,平时肌肉锻炼不够,而仅仅在节假日或周末进行大量的、剧烈的运动,就一定要注意防范肌肉拉伤式关节扭伤等运动损伤。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运动是万万不行的,但运动却并不一定会给人们带来健康。其实只要人们坚持每天都能轻轻松松的活动,如散步、打乒乓球等半小时以上,不出两个月精神面貌便可焕然一新。

  5 要注重体育人口的培养

  在进行群众体育开展情况调查时,我们国家对“体育人口”这个概念是这样定义的;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直接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即具有亲身体育实践,是体育人口的基本特征。他们经常通过采取某种特定的身体练习方法,达到体育的目的,即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技能,改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完善发展。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达到体育人口所定义的要求,体育运动仅仅是偶尔为之,就不能达到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等目的。

  6 结论

  总之,运动处方的普及,对全民健身,有着科学的指导意义。(1)运动处方能够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避免他们盲目从事健身活动,普通百姓可以在医务人员指导下,科学地从事健身活动,真正使人们在自觉健身活动中受益匪浅,并为人们的

  终身体育打下基础。(2)运动处方的存在,客观上实现了“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使“运动处方”理论有的放矢.通过运动处方人们动态开具“运动处方”,指导人们健身活动,并进行效果评价,理论上丰富了“运动处方”理论,使“运动处方”与实践活动结合的更加紧密。(3)运动处方可以由教师和医务人员开出,人员流动性较大,对指导对象会产生科学合理的影响。当被指导人员数量较大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可以采取,现场指导和通过远程指导相结合.远程指导包括:电话热线进行心理调整和互联网上进行“运动处方”的案例宣传等。人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参考案例,寻找适合自己的健身“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的论文范文篇三

  1运动处方治疗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动向

  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正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近几年发展很快,研究成果逐年增多,但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还比较少.近几年来,采用体育手段干预心理障碍的方式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把患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定为“亚健康”,对其采用不同的体育运动手段,也就是开出“运动处方”.例如:遇事易急躁,感情易冲动者建议多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及游泳和骑自行车等缓慢、持久的项目,这一类体育活动能帮助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遇事过分紧张,容易发挥失常(如考试)者建议多参加公开的、激烈的体育比赛,特别是足、篮、排球等项目,因为场上形势多变,比赛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对付,才能取得优势,遇事就不会过分的紧张.通过许多的实践都证明了运动能有效调节大学生的紧张情绪,缓解心理上的压力,使积极的情绪得到加强,同时又能够释放、转移、缓和情绪的负面作用,从而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目前如毕秀淑等的研究认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抑郁症、焦虑症以及人际关系敏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丁庆建等的研究采用12min跑练习10周,心理障碍患者的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以及痛苦水平等比练习前均有显著性降低.这些研究都证明了运动处方对治疗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起着积极的作用.

  2运动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治疗作用

  通过运动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兴趣改变、紧张程度得到松弛,情绪趋向稳定,可以为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合理的发泄口,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通过运动得到升华或转移,从而消除情绪障碍,达到心理平衡.运动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调节大学生心理障碍以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效果.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方便易行,不受限制,而且便于自我控制.所以运动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预治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

  3运动处方在治疗大学生心理障碍中的应用

  2001年本人在刚人校的新生体育课中,发现两名学生经常不上体育课,而且体育运动能力很差,体质测试总是不达标,并且很少与人说话,性格内向.通过与她们交心谈心,了解她们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鼓励她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根据她们的身体状况及爱好,安排运动项目及运动量,针对她们在运动中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适时的引导,从而克服生活中的其它难题.经过两年的调适,她们的心理障碍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并且体育运动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这两例及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采用运动处方治疗心理障碍,可分为三个阶段:

  3. 1第一阶段:缓解心理压力阶段

  由于心理障碍患者心理压力本身就大,而且大多数人平时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能力较差,体质状况不是很好,因此对体育运动缺乏自信.所以安排运动处方时,不宜安排过于复杂或对技巧要求较高的项目,因为一旦患者不能完成,会影响运动处方的锻炼效果,甚至会加重其心理压力.安排处方时多以动作简单,容易控制的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为主,如长跑运动、爬山等.负荷量大小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而定,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注意根据患者练习后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每周练习次数应不少于5次,每次不少于30min二这一阶段的治疗要达到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增强患者对运动处方疗法的信心,为下一阶段的治疗打好基础.

  3. 2第二阶段:矫正心理障碍阶段

  经过上一阶段的治疗,如果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很大缓解,身体状况也有所改善,而且对运动处方的疗效更加坚信,那么就可以进人这一阶段的治疗.在这一阶段中要根据患者心理障碍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手段,利用不同强度、速度、方向和节奏的变化干扰,破坏患者消极的心理导向,消耗患者因患心理障碍所积聚的大量心理能量以达到心理平衡,消除已形成的病态心理秩序.具体地说:抑郁症患者可以选择集体性的练习项目,像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重点强调与他人的合作,同时要注意观察速度、强度、节奏的变化;焦虑症患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且趣味性较强的项目,像乒乓球、羽毛球等各种球类运动,练习时强度要大,速度要快,每次练习完后要做好放松练习;而对于神经衰弱患者可以选择速度稍慢的长跑或重意念的太极拳等运动,且运动量要适中,速度和节奏要稍慢些.最后要注意这一阶段的治疗初期要与上一阶段交替进行,根据个人的情况慢慢过度,同时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多给予鼓励,使患者产生一个良好的心态.

  3. 3第三阶段:巩固并提高心理素质阶段

  经过前二个阶段的治疗,如果患者的心理得到有效地矫正,则可以进人第三阶段的巩固并提高心理素质的治疗.这一阶段的初期仍然要采用矫正心理障碍的运动处方进行练习,以后逐渐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难度,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练习的项目和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让患者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练习项目和方式长期进行练习,使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能力,并在练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

  采用运动处方治疗心理障碍,治愈后一般不易复发,因为患者会把治疗的运动处方当成习惯方式长期进行.本人对运用运动处方治疗心理障碍的两名01级学生进行了跟踪采访,她们即将迈出校门走向社会,到现在仍然每天锻炼身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很好,并且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4认知疗法与运动处方的配合运用

  4. 1对认知疗法的认识

  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3].认知疗法强调人们的情绪与行为发端于想法或信念,这些想法或信念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果人们长期持有某些不合理的信念,并因而处于不良的情绪中,就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假如消除其不合理信念,改变或修正其曲解的认知,则可以改变其心理和行为.

  中国人是一个重理性的民族,注重说理,所以认知疗法从总的倾向看比较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认知疗法对那些能够接受理性分析过程、具有较好智力水平的人尤为适合.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其心理障碍主要是以学习、人际关系及爱情方面的问题为焦点的情绪障碍,因此认知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得到广泛应用.

  4. 2认知疗法的作用

  许多心理障碍患者刚开始并不承认自己有病,因此选择认知疗法的切人点非常重要.渴望成才是大学生的普遍心理,而大学生要想今后有所作为,就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通过分析大学生成才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使其认识到心理素质在成才中的重要性.然后再通过帮助患者分析其所特有的对已、对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从中去发觉其所与主诉的问题有密切关系的“看法”或“态度”,并协助其检讨这些看法或态度与一般现实的差距,指出其不合理性与病态性.在患者能正确认识其心理障碍并希望能改变这个现状后,最后通过分析运动调节治疗心理障碍的原理、效果以及运动对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的作用,使其接受以上的运动处方治疗.

  4. 3认知疗法与运动处方的配合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运动对心理障碍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但对于严重心理障碍患者,仅仅依靠运动处方很难达到治愈的效果,须与认知疗法相结合.如:01级A同学天生体小身弱,家庭条件较差,她想通过大学的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很高的人生目标,而在实际生活中她的能力又有许多事不能为之,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出现了心理焦虑、过分紧张、神经衰弱等症状,久而久之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通过体育课对其身体状况进行了解,配备不同的运动处方,在运动治疗的同时帮助她分析自己、寻找差距,并使她产生改变自己“不良心理素质”的强烈愿望.也就是说必须在运用运动处方疗法中同时运用认知疗法,这样才能对大学生抑郁症、焦虑症以及神经衰弱等情绪障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在运用运动处方疗法的同时必须注意认知疗法的配合运用.


猜你喜欢

1.什么是运动处方

2.浅论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论文

3.生命在于运动的文章

4.浅谈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论文

5.有关社会体育方面的论文

6.糖尿病的运动处方

295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