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文章 >

与自然有关的原创文章:在自然中生长

时间: 凤婷1158 分享

  学习啦:人类对自然的敬畏是不分国界的,我们人类也是在自然中成长。因此,人类需要在自然中汲取养分,去感受大自然,丰富自己的人生。

  语文在“自然”的自然里——敬畏共存

  人类对自然的敬畏是不分国界的,从《普罗米修斯盗火》中不难发现,人类对自然的畏惧与崇拜,人类对于未知的自然现象总能充满无穷的想象力。

  未知会让人恐惧,也会让人产生无限的好奇。关于使用火的起源,中西方有着不同的解释,普罗米修斯中的神话色彩浓烈,而燧人氏则可能是真正存在的某个先知一样的人类。当然,中国人很早之前就在探索天地人的由来,从《开天辟地》中盘古这一角色的刻画中就可以看出,人类既渴望成为自然的创造者,又敬畏自然的力量,那把用来劈开天地的斧子就是自然伟力的化身。

  人类从自然中汲取养分,等到科学成为主流思想的时候,便理所当然的以自然主人的姿态占据着自然界的资源,以主观的视角认为自然只是人类的财产。

  《秋天》、《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类型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厘清人与自然关系的本来面貌,“大自然像个神秘的宝库,我要永远去探索无穷的奥秘。”社会这个大舞台给少年儿童提供了广阔的体验领域,而引领他们到大自然中去获得丰富的人生感受,则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缺乏敬畏是可怕的,《山谷中的谜底》中雪松“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浅层次理解是理解可以是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所谓的以退为进不过是人类一厢情愿的理解罢了,而雪松可怕的韧性才是让人敬畏的理由,西岗栋梁做了一辈子的木匠,对于日本寺庙常用作木料的一种柏树的属性了如指掌,这位伟大的匠人一辈子都在关注自然界中柏树的生长规律,500年树龄的木质特点是什么,1000年树龄的木质又是怎样?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日本,这样执着的行为一定包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先传承下来规则的坚守。《狼和鹿》当中人类试图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主宰森林,而这一厢情愿的做法是不可能成功的,人类的法则中人不在法则之中,而大自然的规则中,人类只是一部分而已。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而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株柳树与生俱来的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劲头难道不值得人类敬畏吗?当我们认为海洋将会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是,《海洋—21世纪的希望》告诫我们遵守自然的规律而不是任意妄为;《安塞腰鼓》一文当中对于黄河人习性浓墨重彩的描述,则是将自然对于人的影响的最佳诠释。从目的上来讲,这项活动即是祈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春节的手段,也是对自然馈赠的渴望,整个过程中充满了仪式感的庄重。

  语文在“意象”的自然里——平等参透

  1.人是灵长之首,漫长的进化之路上,我们淘汰了太多对手,以至于人类开始漠视除去自己以外一切的生命,思考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是下一代需要深刻思考的话题。《珍珠鸟》一文当中,人与鸟的亲近,互相信任是本文的重点。其实鸟能产生这样的变化就是源于作者对它的精心照顾,而人与鸟之间的信任则是在一种平等的视角中建立的,这一点在《雪儿》一课当中也有体现。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一同生活在大自然中,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大自然才充满了生机,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乐趣。动物属于大自然,植物属于大自然,我们也属于大自然。当然,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会逐渐觉悟,《麋鹿》当中拯救麋鹿的其实就是人类的自我觉醒,当自然中存在是美好被毁坏殆尽,那么人类的未来在哪里?

  2.自然界的许多生物,都有可能给人类的创造发明以启迪。一些性格迥异的动物竟能和睦相处,共生共存。世上万物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当中人类从自然现象当中发现道理,《大自然的文字》当中人类通过自然追溯过往寻找未来。当一个人“站”在《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里面,你就会发现,读者只会是这壮观景致的过客,人类那矮小的身影在那氤氲的水汽当中逐渐消失,而那俯冲之下的水流和黄叶纷飞的景致才是自然永恒的主题。如同阅读《黄河的主人》,黄河的主人只可能是黄河自己,仅仅因为艄公顺应着水流的势头可以熟练的驾驶这羊皮筏子,我们就把他当成“主人”这是可笑的,曾今看过CCTV的一台关于黄河艄公的纪录片,片中艄公对于黄河的敬畏,对于黄河给予他生计的感激,恰好印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3.自然对于人类从来没有保留,自然不一定需要人类,但人类需要自然。《李时珍夜宿古寺》让人印象深刻,文章的作者刻意的描述李时珍“连忙走过去”“俯下身去”“若有所悟”,李时珍是否这么做过没有办法考证,但是作者对于李时珍的期待却是可以看清楚的。一位旷古烁今的医学大家,总应该是对自然充满感情的吧,所以当我们读到辨别相似的鸡肠草和鹅肠草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认同李时珍用品尝的方式辨别两种植物的差别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除了这种刻意而为之的方式,也有信手拈来的撷取,如果说《爱如茉莉》中茉莉是一种刻意的迎合,那么《一路花香》当中的偶然则充满了人与自然无声的默契。相比于前者,后者里面更多的渗透出“平等”的滋味。

  零零散散罗列了18篇课文当中的自然元素,也差不多重新翻看了一次苏教版三年级至六年级的课文。突然间发现,课文当中涉及的自然有些浮于表面,也有一些隐藏得深刻。如果从自然的角度去解读这些文章,也许语文的功利味会淡很多,而值得我和学生思考的范畴也会更加的宽泛。

  作者:顾浩

  公众号:静心书斋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38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