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补充习题答案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你想做好七年级语文补充习题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小编整理了关于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补充习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补充习题答案:古代寓言二则

  预习提示

  一、大意(略) 寓意:《郑人买履》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刻舟求剑》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随文练习

  一、1.(1)坐 座 (2)反 返

  2.A(A项中的“度”,量度,动词,读。B、C两项中的“度”指量度好的尺码,是名词,都读。D项中的“度”,是“过”的意思,虽是动词,但它不是忖度、揣度、计算、推测的意思,所以也读)

  3.(1)它,指量度好的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即“何不以足试之”,这里的“之”指履 (3)往、到 它,指量度好的尺码

  4.(1)等返回集市,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2)我宁可相信量度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因为墨守成规,不相信实际。(大意如此)

  二、1.E(指示代词,这儿)2.C(他,而其他三句的“其”都是“他的”意思)3.(1)表示转折,却 (2)表示承接,可不译 (3)表示转折,却 4.(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像这样来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只要大意对)

  三、C

  问题探究

  一、大意:宋国有个种田人,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田中的树桩上,便毫不费力地将这只兔子捡回家,并从此放下手里的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捡到兔子。兔子不但没有得到,反而遭人耻笑。 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存有不经过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二、1.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只要大意如此)

  2.无论认为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有负面影响,还是有正面影响,只要能自圆其说,都可以。所举例子不受限制。

  小卡片

  示例:买椟还珠 井底之蛙 亡羊补牢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揠苗助长 鹬蚌相争 南辕北辙 掩耳盗铃 狐假虎威等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补充习题答案(一)

  斜塔上的实验补充习题答案

  预习提示

  一、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的。

  随文练习

  一、1.倔 2.妄 3.赢

  二、1.(1)原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这里是指伽利略,因为他的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挑战旧学说的精神与当时社会风气不一致。“异端”突出了伽利略的创造性。 (2)是指后文所说的从天空“他常常眼里看见奇象,耳朵里听见异音”中的“奇象”和“异音”。这样写显得幽默风趣。

  2.(1)不能。“似乎”表明仅仅是一种猜想。 (2)不能。“又”字说明伽利略像这样异乎常人的猜想、假设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个。 (3)不能。“甚至”用来提出更突出的方面,有进一层的意思。

  3.(1)妥协 (2)检验

  三、B(后一个“他”指代不明,应该改为“伽利略”)

  四、略

  五、E(E项表示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而其他四项都是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对话也是属于直接引文)

  六、D

  问题探究

  一、1.兴高采烈的原义是形容高兴的样子。用在这里写出了反科学的习惯势力的强大。 2.不能。起强调作用。 3.很精辟。言简意赅,结束全文。

  二、1.不能。“那么”一词在句中修饰“平静”,表示强调程度。 2.“一夜一夜”,表明哥白尼的观察天象是持续不断、坚持不懈的;“一点一滴”表明“新天体学说”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并非一蹴而就的。 3.自转 公转 4.采用打比方的方法进行说明,显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5.①勇于创新(大胆探索);②坚忍(韧)不拔;③持之以恒。

  小卡片

  示例:哥白尼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怀疑“地心说”,才创立了全新的“日心说”。到了17世纪初,又出现了一位敢于向权威提出怀疑的学者———哈维。他常常去听伽利略讲授力学和天文,深受这位教授的影响,他的求知欲已跨越了学科的界线。哈维创立了血液循环理论,但直到哈维1657年逝世以后的第四年,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被意大利的马尔比基教授改制为显微镜用于医学上,观察到毛细血管的存在,才真正证实了哈维理论的正确性。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的被确认,标志着当时的科技在医学领域中的显著成就。此外,爱因斯坦等也是例子,还有我国最近去世的当代毕癉———王选(王选领导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的一场革命,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都是很好的例子。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补充习题答案(二)

  狼补充习题答案

  狼

  预习提示

  一、这是一道多解题。说狼狡猾可以,因为狼使用了多种方法迷惑屠夫,如“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等。说狼不狡猾,说它愚蠢也可以,因为在人面前,它们“顷刻两毙”,“止增笑耳”。“狼亦黠矣”,一个“亦”字,含义深长。

  随文练习

  一、1.上前 2.打洞 3.钻洞 4.像狗似的

  二、1.把 用 用来 2.代词,代骨头 语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语助词,调节音节 3.于是,就 才

  三、1.于 2.之 3.之 4.于

  四、1.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2.他回头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3.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五、C D E

  六、狼亦黠矣(轻微感叹),而顷刻两毙(陈述),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疑问)?止增笑耳(轻微感叹)。 七、《聊斋志异》 蒲松龄 聊斋先生 文学家

  问题探究

  一、有个屠夫卖完肉回家。天色已晚,忽然一只狼冲来,直看着担子里的肉,像是很馋,它跟在屠夫后面走了数里路。屠夫害怕,用刀吓它,它就稍微退一步;等屠夫朝前走,它又跟上。屠夫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暂且将肉挂在树上,等第二天早上再来拿。于是将肉钩好,踮起脚将肉挂在树上,再把空担给狼看,狼才停住不跟了。屠夫回去了。天亮来取肉时,远远看到树上悬着一个大东西,好像人上吊死的样子,大惊,迟疑地走近看,原来是死狼。抬头仔细看,就见狼口咬住肉,但钩子钩住了它的腭部,真像鱼上钩吃饵。那时狼皮价钱贵,值十余金,屠夫因此有些钱了。人们说爬上树求鱼,哪知,这狼爬上树求灾难。这实在令人好笑啊!

  二、 1.相同点:都写了狼的凶残本质。不同点:这篇只突出了凶残的一面,课文还写到狼的狡猾和愚蠢。

  2.相同点:都写到屠夫的机智勇敢,敢斗善斗。不同点:这篇写到屠夫因刀小难于杀狼,因而巧用杀猪的办法对付狼;课文写屠夫用手中的刀,勇杀一狼,又巧杀另一狼。

  小卡片

  狼狈不堪、狼奔豕突、狼贪鼠窃、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烟四起等等。

  母狼的智慧

  预习提示

  一、毕淑敏写的《母狼的智慧》,着重从正面表现了狼的聪明和智慧;蒲松龄写的《狼》,既表现了狼的狡猾,又表现了狼的愚蠢。

  随文练习

  一、省略

  二、1.表示想像 2.表示比较

  三、1.不能。“咬”,含有伤害的意思,所以这里用“咬”不妥。“衔”与“叼”同义,但“叼”比“衔”更形象化。

  2.不能。“抹”在这里读犿ò,涂上后再使平。“抹平”写出了狼把骆驼粪堆在小狼身上,再把它擦平的过程,而“扫”不能表达这个过程。

  四、1.运用比喻手法,把速跑的狼比做“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突出了狼跑的速度之快。

  2.“惨白”原是用来描写人的面色的,现在用来形容月光,这是“词语的移用”,称之为“移就”,给月光抹上了感情色彩。后面一个画线句是比喻,不仅描绘出沙丘的形状,而且写出了坟的色彩(银色),含有悲剧色彩。

  3.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青烟悠悠升起的状态,为引起下文伏笔。(“我”看到了白气,才循迹找到了小狼)

  五、这是多解题。一种意见是:我赞同。①课文写了两个狼的故事,第二个故事中的狼,文中点明是“母狼”,而第一个故事只说是“狼”,没有肯定说是“母狼”。据说,狼在繁殖期雌雄同居,共同抚养幼仔。所以改为“狼的智慧”较好。②

  本文主要写狼的“母爱”,有了“母爱”,才能产生“智慧”,所以我赞成把题目改为“狼的母爱”。另一种意见是:我不赞成改题目。第一个故事中的狼,虽然没有点明是“母狼”,但小狼跟着它,故可以猜测它也是一只母狼。课文当然写出了狼“把生存留给自己的孩子”的母爱,但更多的是写狼的智慧,如:写母狼怎样借助动物的胃,依靠水的浮力,带小狼过河。母狼为了摆脱猎人的追捕,临危不乱,对地形的判断,对人的判断,对周围环境的利用,完全可以和人的智慧相提并论。所以,我认为现在的题目很贴切,无须修改。

  问题探究

  一、1.借喻式。比喻坏的侵害好的,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告诫人们对坏的东西,一开始就要提高警惕。 2.

  对比式。说明坏的东西,如果我们正确地对待,也能使其起某种好的作用。

  二、第一则故事说明:恶劣的本性难以改变。第二则故事说明:唆使别人干坏事,首先遭殃的是自己。

  三、1.累了时,便会让到一边,让紧跟在身后的那匹母头狼接替它的位置。 公头狼(领头公狼) 2.①每一匹狼都要为了群体的幸福承担一份责任。②每一匹狼都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③狼崽们就被耐心地训练承担领导狼群的重担。3.示例:成功的团体和幸福的家庭也是如此。每位成员不仅要承担自己的义务,还要准备随时承担起更大的领导责任。一个团体的生命力很可能就维系于此。(大意如此)

  小卡片

  一、示例:狼头伸进羊圈,不会将身子留在圈外。(哈萨克族) 狼老了尚有吃羊的贪心,虎老了尚有捕鹿的欲望。(柯尔克孜族) 狼再喂也不会变成看家狗。(哈萨克族) 豺狼怎么饿,也不会吃白菜。(蒙古族)

  二、成语:狼心狗肺 狼狈为奸鬼哭狼嚎 狼子野心 如狼似虎 狼吞虎咽 声名狼藉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杯盘狼藉 狼烟四起 狼狈不堪 鹰视狼步 鼠窜狼奔 赃污狼藉 狼贪鼠窃 狼贪虎视 虎狼之势 使羊将狼 豕突狼奔 如狼牧羊 引狼入室 俗语: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 前怕狼,后怕虎。 狼吃狼,冷不防。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补充习题答案相关文章:

1.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3.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

4.七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目录

5.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218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