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语文 >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七年级的语文已经不想小学时候的那么难了,所以大家要好好的学习哦,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一下七年级语文,欢迎大家来参考一下哦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阅读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窠臼(kē ) 霎时(chà) 粗犷(guǎng ) 菜畦(qí )

  B.贮蓄(zhù) 菡萏(hàn) 倜傥(tǎng) 秕谷(bí)

  C.攲(qī)斜 攒成(cuán) 直窜(cuàn) 整宿(xiǔ)

  D. 搓捻(liǎn) 譬如(pì) 侍弄(shì) 徘徊(huái)

  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装,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

  C.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留转无力的水珠。

  D.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相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又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一脸不快。

  B.运动会迎面接力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C.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学习态度和主动的学习态度得出来的结果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正所谓:生命,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新生。

  D.九寨沟的山水、峨眉山的云海,真是巧夺天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典咏流传》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带着一种文化的修复感和使命感而来,为传承找到一条宽广而新颖的途径。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击危机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5.下列加点字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差可拟 差:大体 B. 传不习乎 传:传授

  C. 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 D.饭疏食 饭:吃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堪其忧

  C.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于我如浮云

  7.下列对文章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儿女们讲解诗文。

  B.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友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不管他就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8、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词意隽永著称,对后代作品影响颇大。

  B、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小辈们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强调了时常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D、第八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看来,在“富贵”与“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孔子并不绝对排斥富贵,并且他还认为富贵是人们正常的欲求,但如果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仁义为代价,那就不可取了,仁者、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

  第Ⅱ卷 (其他类型题 共16分)

  三、古诗词填空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可选填2空,若3句都填了,以前两句为准,共2分)

  (1)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 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10. 整诗默写,在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任选一首,请先写出题目再默写。(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10分)

  我们是一家人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1.“我”从“盼望独立”到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1)进中学后“我”盼望独立。

  (2)

  (3)

  (4)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

  12.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

  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从人物描写角度)

  13.你认为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4分)

  五、作文(60分)

  14.还记得风雨坎坷时,牵着我们的那双粗糙而充满了力量的手掌吗?还记得蓦然眺望窗外时,教我们感受温暖的那一寸温厚甜糯的阳光吗?还记得书海徜徉经典,曾经为我们传道解惑的字字真言吗?就是那一本经典,就是那一寸阳光,就是那一双牵我跨越山河的手掌……陪伴我在这个喧嚣浮华的人世间,从懵懂走向成熟,从脆弱走向坚强,任我一点点,一节节,成长为茂林修竹……

  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阅读、阳光、母爱、友谊、信任、挫折、奋斗、书信、舞蹈等,也可自行提炼一个词填上),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①啭:鸟婉转地叫 ②移:移动,这里指飞翔 ②向:在

  1.本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生活的追求?(2分)

  二、课外文言文(共12分)

  许金不酬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④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①贾人:商人。 ②苴:枯草。 ③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 ④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渡河而亡其舟 亡:这里指丢失 B .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栖:停留

  C.舟薄于石 薄:迫近,这里指撞击 D. 盍救诸 盍:何不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2)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所表现的主题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三、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共4分)

  6.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后面问题。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叙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以上文字出自鲁迅的文章《 》,文段中的“她”是(人物)

  7.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是出自鲁迅先生的自传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鲁迅的《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C.《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狗﹒猫﹒鼠》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阐述作者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也是借猫来讽刺当时的论敌。

  (二)现代文阅读(共18分)

  别把我当陌生人

  尉克冰

  ①“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②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③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跶跶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④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激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⑤“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⑥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⑦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⑧“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⑨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 …

  ⑩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⑪于是,在我们的包厢里。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⑫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⑬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选自《读者》,有改动)

  8.通读全文,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①孩子邀“我”聊天→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分别时依依不舍。

  9.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⑽段画线句进行赏析。(5分)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

  10.请说说本文开头段和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4分)

  11.文中结尾处写道“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联系全文,说说我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认识(5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2018年新年伊始,一档演绎经典诗词的节目——《经典咏流传》走进公众视野。成都外国语学校开展了走近“经典咏流传”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2.【妙句仿写】作为主持人,你需要写一段活动开场白,请你仿照所给句子,再写两句形成排比。

  诗歌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它点燃了我们澎湃的激情;诗歌如同一片盛开的鲜花,它芬芳了我们多彩的人生; ;

  13.【巧妙劝说】你的同学小华,自进入初中以来,发现自己在学习、体育、艺术等很多方面都不如别人有优势,十分没有自信。请你借助因《经典咏流传》第一期而家喻户晓的袁枚的小诗《苔》,对他进行巧妙地劝说。(4分)   

  链接材料: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苔》

  14.【题目诠释】本节目在录制之初征集了许多节目名称,根据网络投票最终决定采纳题目“经典咏流传”,你作为支持的网民,请你结合开场词和主题曲跟帖说说支持这一题目的理由。(4分)  

  开场词: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主题曲(节选):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二、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D.窠臼(kē ) 霎时(chà)(shà) 粗犷(guǎng ) 菜畦(qí )

  B. 贮蓄(zhù) 菡萏(hàn) 倜傥(tǎng) 秕谷(bí)(bǐ)

  C. 攲(qī)斜 攒成(cuán) 直窜(cuàn) 整宿(xiǔ)

  D. 搓捻(liǎn)(niǎn) 譬如(pì) 侍弄(shì) 徘徊(huái)

  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装(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

  C.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留(流)转无力的水珠。

  D.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相(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今天又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一脸不快。

  B.运动会迎面接力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C.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学习态度和主动的学习态度得出来的结果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正所谓:生命,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新生。

  D.九寨沟的山水、峨眉山的云海,真是巧夺天工。

  (翻来覆去:1.来回翻身: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2.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后面通常跟动词。“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用在这里不合适,截然不同:意思是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经典咏流传》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带着一种文化的修复感和使命感而来,为传承找到一条宽广而新颖的途径。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击危机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B.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C.句式杂糅,应删去“因为”或“的原因”。D、“措施”与“提高”搭配不当,应该加一个“完善”)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6.下列加点字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B )

  A. 差可拟 差:大体 B. 传不习乎 传:传授(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C. 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 D.饭疏食 饭:吃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下车引之(代词,他,代指元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B.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的) 人不堪其忧 (代词,那,那种)

  C.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在) 于我如浮云 (介词,对,对于)

  7.下列对文章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B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儿女们(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B.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友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不管他就(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8、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词意隽永著称,对后代作品影响颇大。

  B、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小辈们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强调了时常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D、第八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看来,在“富贵”与“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孔子并不绝对排斥富贵,并且他还认为富贵是人们正常的欲求,但如果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仁义为代价,那就不可取了,仁者、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

  第Ⅱ卷 (其他类型题 共1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可选填2空,若3空都填了,以前2空为准,共2分)

  (1)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10. 整诗默写,在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任选一首,请先写出题目再默写。(4分)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10分)

  我们是一家人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1、“我”从“盼望独立”到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1)进中学后“我”盼望独立。

  (2)刚与家人分伙的时候,感到自由快乐。

  (3)分伙半个月后“我既委屈又自责”(意思对即可)

  (4)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

  12.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

  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从人物描写角度)

  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翻”“竖”“挡”“吞”等动词生动刻画了与家人分伙后生病,我感到委屈,但又不愿让家人知道的心情。

  13.你认为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4分)

  示例:母亲是个关爱子女,又善于维护子女自尊的人。当我那天没有东西吃,又不愿上家里饭桌吃饭时,母亲没有强拉,而是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母亲是个教子有方的人,愿意让孩子碰壁再回心转意。

  四、作文。(60分)

  14.还记得风雨坎坷时,牵着我们的那双粗糙而充满了力量的手掌吗?还记得蓦然眺望窗外时,教我们感受温暖的那一寸温厚甜糯的阳光吗?还记得书海徜徉经典,曾经为我们传道解惑的字字真言吗?就是那一本经典,就是那一寸阳光,就是那一双牵我跨越山河的手掌……陪伴我在这个喧嚣浮华的人世间,从懵懂走向成熟,从脆弱走向坚强,任我一点点,一节节,成长为茂林修竹……

  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阅读、阳光、母爱、友谊、信任、挫折、奋斗、书信、舞蹈等,也可自行提炼一个词填上),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B卷(50分)

  三、诗歌鉴赏(4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①啭:鸟婉转地叫 ②移:移动,这里指飞翔 ②向:在

  2.本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答:画眉鸟婉转歌唱自由飞翔,在万紫千红的花丛里起舞,在高高低低的树林间穿行。

  3.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生活的追求?(2分)

  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课外文言文(共12分)

  许金不酬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④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①贾人:商人。 ②苴:枯草。 ③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 ④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渡河而亡其舟 亡:这里指丢失 B .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栖:停留

  C.舟薄于石 薄:迫近,这里指撞击 D. 盍救诸 盍:何不

  【答案】A(亡:这里指沉没)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恐怕不可以吧(落实“向”“无乃”各1分,句子通顺1分)

  (3)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落实“骤”“犹”各1分,句子通顺1分)

  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所表现的主题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答案:商人在第一次落水许诺百金却只给十两,失信于渔夫(1分);友人与陈太丘相约正午时分却未到,失信于人(1分)两篇文章都揭示了人应该守诚信的主题。(1分)

  翻译:

  从前,济阴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承载着他并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银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恐怕不可以吧!” 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渔的,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 渔夫说:“我不救不守信用的人。” 渔夫站着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四、阅读。(22分)

  (二)名著阅读。(共4分)

  8.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后面问题。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叙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以上文字出自鲁迅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文段中的“她”是(人物)阿长(长妈妈) 。

  9.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E.《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选自散文集《呐喊》)都是出自鲁迅先生的自传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F.鲁迅的《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G.《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H.《狗﹒猫﹒鼠》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阐述作者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也是借猫来讽刺当时的论敌。

  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

  别把我当陌生人

  尉克冰

  ①“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②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③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跶跶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④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激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⑤“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⑥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⑦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⑧“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⑨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 …

  ⑩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⑪于是,在我们的包厢里。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⑫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⑬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选自《读者》,有改动)

  9.通读全文,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①孩子邀“我”聊天→②孩子分发荔枝→③我给小孩讲故事→④分别时依依不舍。

  9.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⑽段画线句进行赏析。(5分)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

  答:该句采用比喻(1分)的修辞手法,把成人的内心世界比作“荔枝皮”,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成人自我设防、互相间缺乏信任的特点;把孩子的内心世界比作“荔枝瓤”,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孩子纯洁、率真的特点。(2分)该句还用了对比(1分)的修辞手法,用孩子的真诚、单纯与成年人的缺乏信任、相互戒备进行对比,突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1分)

  10.请说说本文开头段和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内容上:反复强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与包厢里人们的友好相处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信任,真诚相待”的主旨,引入深思。(2分) 结构上:开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2分)

  12.文中结尾处写道“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联系全文,说说我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认识(5分)

  答:通过与小孩的交往,我由之前的忐忑紧张戒备变成了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真诚沟通带来的温暖与和谐,并对成人世俗的心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2分)结合实际谈文章主题: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因为害怕被伤害而将自己包裹起来,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沟通。我们不要因为担心或怕被伤害而放弃对人的信任和关爱,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充满爱,人与人之间才能够和谐的相处。(3分)

  五、语言运用。(共12分)

  2018年新年伊始,一档演绎经典诗词的节目——《经典咏流传》走进公众视野。成都外国语学校开展了走近“经典咏流传”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3.【妙句仿写】作为主持人,你需要写一段活动开场白,请你仿照所给句子,再写两句形成排比。

  诗歌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它点燃了我们澎湃的激情;诗歌如同一片盛开的鲜花,它芬芳了我们多彩的人生;诗歌如同一场温润的春雨;它滋润了我们平淡的生活;诗歌如同一杯醇香的美酒,它沉醉了我们灵动的心灵。(4分)

  13.【巧妙劝说】你的同学小华,自进入初中以来发现自己在学习、体育、艺术等很多方面都不如别人有优势,十分没有自信。请你借助因《经典咏流传》第一期而家喻户晓的袁枚的小诗《苔》,对他进行巧妙地劝说。(4分)   

  链接材料: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苔》

  示例:小华,(1分)你看,袁枚诗中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生于不见阳光的阴湿之地,可它不自卑、不埋怨。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但它依然静静地、美丽地、执着地绽放。(1分)即使我们先天条件不好、资质一般,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青春、理想、精神风貌。无论境遇如何,我们每个人也应似苔花一样,努力绽放出最好的自己。(1分)你说对吗?(1分)(称呼1分,联系《苔》巧妙劝说2分,语气委婉得体1分)

  15.【题目诠释】本节目在录制之初征集了许多节目名称,根据网络投票最终决定采纳题目“经典咏流传”,你作为支持的网民,请你结合开场词和主题曲跟帖说说支持这一题目的理由。(4分)  

  开场词: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主题曲(节选):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          

  “咏”表示用吟咏、歌唱的形式表现经典(2分);谐音“永”寓意传统文化永远流传(2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基础知识理解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倜傥(tǎng) 发髻(jì) 酝酿(liàng) 花团锦簇(cù)

  B.收敛(liǎn) 菜畦(wā) 卖弄(nòng) 尊君在不(fǒu)

  C.菡萏(dàn) 蝉蜕(tuì) 搓捻(niǎn) 人迹罕至(hǎn)

  D.霎时(shà) 攲斜(jī) 贮蓄(zhù) 俄而雪骤(zhòu)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沐浴  疲倦不堪  废寝忘食  呼朋引伴

  B.清冽  水波粼粼  美不甚收  由然而生

  C.急躁  煞有介事  翻来复去  各得其所

  D.诀别  人声顶沸 混为一谈  不求甚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最美的风景往往出现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为了寻觅最美的风景,人们坚持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

  B.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

  C.公园中亭台楼阁设计得如此别致新颖,可谓独具慧眼。

  D.刘芳是个浑身充满阳光,抖擞精神的女孩,真是人见人爱。。

  4.找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在我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

  B.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C.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D.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花草树木枯萎,鱼鸟虫兽死亡,人类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了。

  ②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③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万物生长的根基。

  ④如若有一天,地球的水枯竭了,那么人间就会变成地狱。

  ⑤正是有了水的滋润,一切生物才能如此欣欣向荣,如此生机勃勃。

  A.④③⑤①② B.③④②①⑤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②⑤③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散步》描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矛盾,终归于和谐的平常小事。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作者是刘义庆。

  C.《金色花》与《荷叶·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散文诗,前者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后者以花映人,抒发女儿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

  D.《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已故母亲的一篇散文,启发读者要坚强的面对生活。

  7. 名著阅读。(5分)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⑴ 段文字节选自《 》(填写书名)中的《 》(填写篇目名)。(2分)

  ⑵ 你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这个语段做个批注。(3分)(温馨提示:可以赏析语句、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想、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总结语段内容)

  8.综合性学习(7分)

  今年九月,北碚区初一年级开展读书活动:在课堂上或自由阅读,或师生点评,或读后交流,阅读是美妙的精神之旅。

  (1)请为读书活动设计一则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2分)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随着音响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理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①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1分)

  ②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4分)

  原因

  建议

  二、古诗文积累与文言文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9.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2)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4)子夏曰:“ , ,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5)《论语》中阐述了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给人乐观向上力量的句子是: ,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⑵饭疏食( )

  ⑶逝者如斯夫( ) ⑷博学而笃志( )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做到孔子说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3分)

  13. 结合选文第(3)(4)两章,阅读下面课外链接,谈谈你的启示。。(4分)

  链接材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①也,不以其道②得之,不处③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④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⑤也。

  (注释:①欲:想要的。 ②道:正当的方法。 ③处:享受。 ④恶:厌恶的。 ⑤去:摆脱。)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一18题。(20分)

  奶奶的星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②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 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③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⑦“老了,还不死?”

  ⑧“死了就怎么了?”

  ⑨“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⑩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恐怖的印象。

  ⑾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四处都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⑿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⒀“怎么呢?”

  ⒁“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⒂“干嘛变成星星呀?”

  ⒃“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⒄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这感受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⒅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⒆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选自《史铁生小说选》有删改)

  14.文中写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琐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5.联系文章语境,谈谈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16.联系上下文,结合括号中的提示,简要分析下列句子表达上的妙处。(4分)

  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从比喻的角度)

  17.请说说第⒄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章题目能否改为“奶奶”?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

  家园落日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一说起它想到庄稼和家园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

  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了,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里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出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19.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0.文章写了几种情况下的落日?请简要概括各自的特点。(5分)

  21.文章的开头作者写道:“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3分)

  22.作者在描述“家园落日”时,就“落日”本身着笔很少,而更多地描绘了丘陵、树木、农舍、人物等。请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23.文章倒数第三自然段说“家园就是家园”,而文章最后又说“那才是我的太阳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4分)

  五、作文(55分)

  24、下面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⑴命题作文

  “我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无比。晴时满树花开,雨时一湖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间,入夜每个电台播放的情歌,沿途每条山路铺开的影子,全部是你不经意写的一字一句,留我年复一年朗读。”

  ——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请以“那个美好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跨入初中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校园,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幸福的,但也是痛苦;生活是愉快的,但也有伤心……生活是酸甜苦辣的,是丰富多彩的!

  请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 __”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温馨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幸福”“愉快”“自信”“懊悔”“生气”……)

  七(上)语文中期考试参考答案

  一、1.C 2.A 3.D 4.D 5.C 6.B

  7.《朝花夕拾》、《五猖会》 批注答案略

  8.(1)例:书香润泽校园,阅读成就人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分)

  (2)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下降。(1分)

  原因:一是学生阅读量少;二是由于音像制品、漫画不断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2分)

  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引导学生更多的阅读文学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2分)

  二、9.略

  10.(1)同“悦”,愉快(2)吃(3)往,离去(4)坚定

  11.(1)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2)我要选择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不好的方面就要改正。

  12.益处有: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宽容地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联系生活实际略)

  13.从选文(3)(4)两章来看,孔子安贫乐道、淡泊富贵,对于用不正当手段取得的富贵,视同浮云。从链接材料来看,孔子主张用正当的手段获取富贵。总之,孔子在物质利益面前,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精神,这对我们当今社会上那些为了私利不择手段、违法乱纪的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三、(一)

  14.(4分)①奶奶哄“我”睡觉②“我”给奶奶踩背③“我”误把奶奶出门当成奶奶离世④奶奶给“我”讲关于人死后变成星星的故事

  15.(4分)①写出了“我”为奶奶踩腰背的时间很长(认为奶奶的腰背总是踩不完);②表现出了“我”为奶奶踩背时的不耐烦。

  16.(4分)将活过的人比做巨星、火炬或烛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无论价值大小,每一个活过的人可以为后人奉献自己,指引后人。

  17.(4分)烘托了“我”夏夜有奶奶陪伴的惬意与舒适(或答到烘托夏夜温馨、舒适的气氛可得1分),以及“我”认识到死亡并不可怕后的放松、知道人死后会成为星星照亮他人后的温暖。(未结合具体内容的扣1分)

  18.(4分)不能。“奶奶的星星”暗示奶奶离世,更能表现“我”对奶奶的怀念之情;暗示文章主旨,奶奶对后人的奉献、指引后人前行,标题新颖独特,有诗情画意,吸引读者。

  (二)19.本文以“落日”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20.文章写了五种情况下的落日,各自的特点是:①戈壁落日,一身鬼气;②云海落日,飘忽柔曼;③平原落日,一成不变,④大海落日,生分不遂意;⑤家园(田野、丘陵)落日,亲切温暖(温和、柔软)。

  21.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爱。

  22.从全文看“落日”只是行文的线索,作者爱“家园落日”的根本用意在于爱“家园”,因而把描写重点放在了那些最能体现家园特色的景物上,这些景物更具体地体现了作者爱家园的情怀。

  23.对家园的热爱、依恋是一种与生俱来、生死如一、永难割舍的情感,是无法也不需要用生硬的道理说清楚的。家园就是“我”心中的太阳,这更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热爱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座位号: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第一部分:积累及运用(29分)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8分)

  ①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②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⑤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⑥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⑦《次北固山下》中借景物变化表现时序交替,时光飞逝,蕴含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鼓舞力量的句子是: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 yùn 酿 ② jué 别 ③ dǎo 告 ④ 分qí

  3 .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 )(3分)

  A.差可拟:相比 B.相委而去:舍弃

  C.因风起:因为 D.入门不顾:回头看

  4.下列句子中谦辞、敬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生大名,真是如雷贯耳,小弟献丑,真是班门弄斧。

  B.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C. 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 您能在百忙之 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表示感谢。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在东海对华采取咄咄逼人的挑衅行为,中国政府再也忍不住压抑的怒火。

  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酷爱足球的黎明今天收到了恒大足球赛门票,他真是喜出望外。

  D.莫言先生专注于文学创作,持之以恒,终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6.选出对《西游记》的情节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3分)

  A.菩提祖师收石猴为徒,为他取了法名孙悟空,教了他长生不老的秘诀,又把七十二变化、腾云驾雾和“筋斗云”的口诀都教授给他。

  B.大圣打赌能跳出佛祖的手掌心,结果只在佛祖手指上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八字,被佛祖翻掌压在“五行山”下,直到唐僧取经路过相救,方才重获自由。

  C.“三打白骨精”一段,妖怪变换花样化装成好人,唐僧不知好歹一味大发慈悲,只有孙悟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白骨精战斗到底,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D.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因前来邀请的仙女嘲笑大圣相貌丑陋,大圣一时火起,大闹瑶池,偷吃了仙酒,打伤太上老君,抢走了 葫芦金丹。

  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唐僧大惊道 :“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1)上文是《西游记》第27回的节选,作者是 朝代 。 该回目讲述了一 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叫 。 (3分)

  (2)根据文段中的对话描写,说说唐僧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分)

  第二部分:阅读与赏析(31分)

  (一)夜 雪(5分)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8.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请作具体分析。(3分)

  9.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二)李太白轶事(9分)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③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 ②铁杵(chǔ):铁制的棒槌 ③ 感:被……感动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逢老媪( )②弃去( )③方磨铁杵( )④欲作针( )

  11.下列句中与“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故时有物外之趣。 B. 友人惭,下车引之。

  C.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D. 孟浩然之广陵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1分)

  (三)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回答问题(5分)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4.写济南冬天水色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1分)

  答:

  15.济南冬天水的特点是什么?(2分)

  答:

  16.“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分析加点词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

  (四)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12分)

  不沉的船

  胡建国

  ①这是一个关于船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小不点”,从小到大我都是这么叫他的。小不点是在九岁那年跟着妈妈到了我们那儿,一辆拖拉机载着他们母子俩,飞扬的尘土中我没有见到他的爸爸。后来听小不点说,他的爸爸在他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②小不点是他的绰号,他虽然和我同年,刚来的时候却不足我的肩高,干瘦的身材,就像一根可以用来点火的木棒。

  ③第二年的春天,小不点有了新家。他的新爸爸是镇上的一个铁匠。铁匠样子很凶,说话声像打雷,我们都有些怕他。铁匠还爱喝酒,经常喝醉,那间破旧的新家里,时常会传出摔砸东西的声音和铁匠雷鸣般的怒骂。

  ④小不点的妈妈,在有了新家以后不久就病倒了。但我从来未见过小不点哭,他只是不爱说话,那双黑黑的眼睛里,似乎有另外的一个世界。伙伴们都不愿意和小不点玩,我是他唯一的朋友,因为我亲眼见他把一个皱巴巴的烟盒叠成了漂亮的纸船,这让我羡慕不已。一天,趁铁匠不在的时候,小不点悄悄地带着我进了他睡觉的偏房。那天下午,我看到了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景象。在那间窄小的破屋里,竟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纸船,夕阳透过窗棂一缕缕地照进来,那些船在微风中摇曳着。它们五颜六色、浩浩荡荡,我敢说,那一定 是世界上最庞大最气派的一支 船队!

  ⑤我惊叹地睁大着眼睛,我看见小不点的脸上,流露出一种自豪和坚定的神情。他对我说,总有一天,他要带着他的船队去周游世界,他还要找到一个地方,能让他和妈妈快乐地生活。

  ⑥那年的年末,小不点的妈妈,没等他找到那个地方就去世了。天下了雪,铁匠撕碎了破屋中所有的纸船,然后把碎纸扔进了铁桶里一把火烧了。那天我一直没有看到小不点。

  ⑦午夜的时候,我忽然从梦中惊醒,我发现我家院子的积雪上,正放着一只弯弯的纸船,在雪色月光中孑然而立(孤孤单单地立在那里),就像汪洋中一叶不甘沉没的小舟。后来我才知道,小不点就在那天离开了铁匠,找他自己的世界去了,他用那只纸船向我作了最后的告别。

  ⑧我再也没有见过小不点。很多很多年以后的一个黄昏,我意外地收到一张寄自国外的新年贺卡,上面没有文字,只画了一只在我脑海里航行过无数次的纸船,那一刻我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⑨以后的每一年,我都能收到这样的一张明信片,它总是敲着世界各地不同地方的邮戳,依旧没有文字,依旧是 那只纸船,但我知道,那船里满载着一个少年 的梦。

  ⑩生命真的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只要那艘梦中的船不沉!

  1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叙述的故事。(2分)

  18.请理解文中第④段中“那双黑黑的眼睛里,似乎有另外的一个世界”的含义和作用。(4分)

  19.请对文中第⑦段中划线的句子进行赏析,可以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品评赏析。(4分)

  20.根据文章内容和主题,在第⑨段画线处填写恰当的词或短语,使文意贯通。(2分)

  三、作文(40分)

  21. 在你成长的旅途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或让你感动,或给你愉悦,或催你奋进……一张邮票,一片枫叶,一枚书签,一只风筝,一座石桥……常常在不经意间唤起你对美好的人和事的追忆。

  请以“记忆里的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②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答案

  1.2.略

  3.C 4.A 5.B 6.D

  7.(1) 吴承恩 明代 三打白骨精

  (2)唐僧不辨妖魔,不辨是非(1分),耳根子软(立场不坚定)(1分)

  8.(3分)触觉:冷;视觉:明;听觉:声

  9.(2分)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情.

  10.逢:遇到 去:离开 方:正 欲:想要

  11.B

  12.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13..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

  14、空间(1分)

  15、不结冰、冒着点热气、清澈(2分)

  16、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在水中的倒影,表现了水的清 澈和柳树的秀美。

  17. 本文讲述了一个叫“小不点”爱叠纸船的孩子,在跟随母亲再嫁后颇为苦难的生活中,执著坚毅,不失其志,最终实 现“带着船队周游世界”的梦想的故事。

  18.①含义:那双黑黑的眼睛里,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梦想,总有一天,他要带着他的船队去周游世界,找一个能让他和妈妈快乐地生活的地方。

  ②作用:点出了“小不点”心存梦想,为下文小不点的离开和周游世界作铺垫。

  19.拟人,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辞我而去的小不点留下那只精心折制的小船,在雪中伫立的情形,表现了小不点就像这生活汪洋中的一叶小船,孤独倔强、坚定无畏、胸怀梦想、不甘沉没。

  20.坚定无畏或最绚丽的梦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相关文章:

1.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及答案

4.学年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5.七年级期中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414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