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课后练习答案(2)

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课后练习答案(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课后练习答案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注:舣①:yǐ使船靠岸

  《史记•项羽本纪》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父绐曰 哄骗,欺骗

  B、愿为诸君快战 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C、期山东为三处? 期望,要求

  D、汉军皆披靡 惊溃散乱

  18、下列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19、以下句子全都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兵败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②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⑤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⑥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⑦乃自刎而死

  A.①②⑤⑦ B.①③⑤⑥ C.②③⑤⑦ D.②④⑤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垓下被围,身陷绝境,一个原因就是轻信他人,他从来不相信有人会欺骗他,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由此可见,遭遇让人同情,但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矜功伐之人。

  B.作者安排了三个细节描写:溃围、斩将、刈旗。 尽显项羽的声威、力量,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不可一世的英雄瞬间的光辉与悲壮。

  C.文章扣住数字的变化写项羽的日暮穷途,敌我悬殊,项羽必定死于此。但项羽有船也不过江,表明他此时还存侥幸的心理,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定可以扭转局面。

  D.在文中项羽反复说“天之亡我”表明他认输而不服气,明知必死,意犹不平。也反映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的性格特征。

  【积累与运用】

  2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叙述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作者______________说,全书有__________篇,表十篇,书八篇,__________篇,__________篇,共一百三十篇。《鸿门宴》就是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被鲁迅评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解释成语:

  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⑵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驿二首(选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23、前两联各运用了什么手法?都有什么作用?

  24、后面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都表现了哪些内容?

  25、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对称的整句。

  坐下来,环视满庭花草,静静地想:花和草长了一院子,可是,杜鹃、山茶、桂花、含笑、太阳花、向日葵、兰花……没有一种是跟别的花草相同的,它们都各有特色。看见梅花便可以嗅到早春的气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桂花和红叶便可捎来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鸿门宴》课后练习答案

  1、B(玦jué 瞋 chēn 眦zī 长zháng )

  2、B(谢:辞谢 意:目的 操:拿,持)

  3、C(A、河北,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省;B、细说: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之言”,今义为“详细地说”;D、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不同寻常;十分,很”)

  4、D(A、距:通“拒”,内:通“纳”; B、倍: 通“背”;C、郤:通“隙”)

  5、C(例句和C选项都是省略句,“为(吾)击破沛公军”,“竖子不足与(之)谋”; A、状语后置句;B、被动句;D、判断句)

  6、A((1) (2)(3) (4) (8)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6) (7) (9)都为使动用法,(5)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0)是名词作状语)

  7、A(“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中的“因”是介词,“趁机”的意思;B、动词,“沿袭”;C、介词,“凭借”;D、副词,“于是,就”)

  8 、C(都通“否”。A、“在”介词, “对”介词;B、“做”动词,“为所”表被动;D、 “用”介词,“凭”介词)

  9、D(①“请允许我”谦词②“请求”动词③“举起”动词④“尽”副词)

  10、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暗示项王下决心杀刘邦)

  11、运用对比、烘托手法塑造人物,本段文字主要反映了主帅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展现了项羽“自矜功罚”、做事优柔寡断,而刘邦老谋深算的对照鲜明的人物个性。(也可从谋士范增和张良,内奸项伯和曹无伤的角度分析。)

  12、B (瞋目:怒目)

  13、D (①表修饰,可译为“地”②表转折,“却”③ 副词“尚且”④副词,“将要”)

  14、A(都是名词作状语。B、动词活用作名词;C、使动用法;D、形容词用作名词)

  15、那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注意“夫”、“举”、“刑”、“胜”)

  16、文段里主要揭示的是项羽和樊哙之间的尖锐矛盾。项羽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这是矛盾的重心。刻画了项羽优柔寡断、“不忍”的性格和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生死的勇敢精神,通过入帐后的种种有礼有节的行为的描写,也说明他粗中有细。

  17、C (期:约定)

  18、B (A.亡:使动用法,使……灭亡;C.王:让……称王,名词的使动用法;D.德:给……恩德,名作动)

  19、B

  20、C (错在 “表明他此时还存侥幸的心理,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定可以扭转局面。”项羽在最后已经不抱任何希望,更不存侥幸的心理,只图打个痛快仗,以确证“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21、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 本纪12篇 世家30篇 列传70篇 《项羽本纪》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2、(1)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2)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23、首联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孤云无依无靠暗含现时人民和国家的遭遇,颔联以山河无依与“人民半已非”形成对比,突出人民的流离失所。

  24、颈联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突出了人民的孤苦无依,尾联又化用了“望帝啼鹃”的典故,表现作者为国献身的志向。(作此题时可回顾姜夔的《扬州慢》的手法)

  25、参考:看见榴花便知是五月榴花照眼明;苍松和腊梅象征了冬寒。(注意前面的提示语句和通感的修辞方法)

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课后练习答案相关文章:

1.高一语文下册课文鸿门宴同步练习

2.人教版语文必修1课文鸿门宴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3.人教版语文必修1课文鸿门宴复习题及答案解析(2)

4.语文高一必修一第二单元鸿门宴随堂检测及答案

5.高一语文《离骚》课后练习答案

6.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座次解析

7.人教必修一鸿门宴课堂同步练习

2517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