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题目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语文的学习我们是从小一直学习的,大家要知道怎么学习才可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高二语文,仅供阅读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参考

  一、古代诗文阅读(69分)

  (一)课内文言文知识(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模样(mó)    洗漱(shù)  挺而走险  伏待不暇

  B.讥诮(qiào)   茶峒(dòng)  唉声叹气  各行其是

  C.踹水(tuān)   俨然(yǎn)  隐隐约约  心慌意乱

  D.碾房(niǎn)   辖制(xiá)  兴高彩烈  按耐不住

  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故夫知效一官(胜任)       众人匹之(匹敌)

  B.景翳翳以将入(景色)        乃瞻衡宇(看见)

  C.四美具,二难并(会聚在一起)   所赖君子见机(预兆)

  D.晚有儿息(儿子)         日薄西山(轻薄)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

  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②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③夙遭闵凶

  ④善万物之得时 ⑤倚南窗以寄傲 ⑥北冥有鱼

  ⑦三餐而反 ⑧求之靡途 ⑨极娱游于暇日

  A.①②⑤⑥⑧ B.②③④⑥⑦

  C.②③⑤⑦⑧ D.①②③⑥⑦

  4.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②控蛮荆而引瓯越 ③鸟倦飞而知还

  ④泉涓涓而始流 ⑤门虽设而常关 ⑥觉今是而昨非

  ⑦旬有五日而后反 ⑧夫列子御风而行 ⑨怀帝阍而不见

  A.①⑤⑨/②⑥/③⑦/④⑧ B.①⑤⑥/②/③⑦⑨/④⑧

  C.①⑤⑨/②⑥/⑦/③④⑧ D.①⑤⑥/②/⑦⑨/③④⑧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或棹孤舟      B.眄庭柯以怡颜

  C.谨拜表以闻      D.腾蛟起凤

  6.下列选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农人告余以春及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B.复驾言兮焉求            乐夫天命复奚疑

  C.既自以心为形役           而刘夙婴疾病

  D.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六军,是古代天子所统领的军队的统称,在唐代指禁军,是皇帝的侍卫军队,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六军不发无奈何”的“六军”都是指皇帝的禁军。

  B.行宫,古代帝王出行时临时居住的地方,可能由其它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C.伯仲,本义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后以“伯仲”形容人才能相当,不相上下。

  D.骚体,也称楚辞体,因战国时代楚国屈原的作品《楚辞》而得名,是指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诗歌体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帝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成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邺,拜尚书令。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特为神武所爱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B.睿途中屏盖扇   珠箔银屏迤逦开

  C.预受顾托             三顾频繁天下计

  D.睿执之弥固 舸舰弥津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睿自幼被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B.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C.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妻子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11.把下列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9分)

  (1)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3分)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分)

  (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18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9分)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④,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⑥,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13.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9分)

  越中览古 苏台览古

  李白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两首诗分别是作者游览越国王城故址越中和吴王夫差游乐的姑苏台时所作,所涉及的历史事件都是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

  B. “宫女如花满春殿”暗指越国送西施到吴国以迷乱吴王之意。“菱歌清唱不胜春”是说山下采菱姑娘清脆的歌声中一派春光锦绣。

  C. “义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写越国战士打胜仗之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样子,将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D. 这两首览古之作题材近似主题相同,都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15.请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2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天长地久有时尽, 。(白居易《长恨歌》)

  (2)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3)酌酒以自宽, 。(鲍照《拟行路难》)

  (4)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5)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6)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7)登东皋以舒啸, 。聊乘化以归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 , 。”两句。

  (9)《逍遥游》中,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连用两个问句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寻的句子是: ? ?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5分)

  哀 伤

  契诃夫

  刀割一样的冷风迎面吹来,雪花的迷雾在打转儿,田野、电线杆、树木都看不见了。旋匠【注】格里戈里•彼得罗夫,这个当年在加尔钦乡里无人不知的出色手艺人,同时又是最没出息的农民,此刻正赶着一辆雪橇把他生病的老伴送到地方自治局医院去。

  不幸是从昨天傍晚开始的。昨晚他回到家里,像往常一样喝得醉醺醺的,又开始骂人,挥舞老拳。老太婆瞧了一眼她的冤家,那眼神却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往日,她那双老眼里布满了痛苦和温顺,可现在她的眼神严厉而呆板,倒像是快要死的人。吓呆了的旋匠赶紧向邻居借了一匹老马,立即把老太婆往医院里送。

  “你呀,玛特廖娜,那个……”他又小声嘟哝,“要是巴维尔•伊凡内奇问起我打不打你,你就说:‘从来没打过!,往后我再也不打你了。我凭十字架向上帝起誓!再说,难道我是生性狠毒才打你的?随手就打了,没有道理。我心疼你哩。换了别人就不会这么伤心,可我现在急着送你去看病……我尽力了。瞧这风雪,好大呀!上帝啊,你发怒吧!只求你保佑我们别迷路……”他感到奇怪,老太婆脸上的雪怎么老也不化。问她什么,她不答应,同样叫人害怕。最后,为了探个明白,他没有回头,只是去摸她的手。手冰冷,拉起后像鞭子一样落下去。

  这下旋匠哭了。他不只可怜老太婆,更感到懊丧。他想:他还没来得及跟老太婆好好过日子,对她表表心意,疼爱她,怎么她已经死了。他跟她共同生活了四十年,但这四十年像在雾里一般过去了。酗酒,打架,受穷,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而且,像故意气他似的,正当他感悟到要疼爱老太婆,离了她就没法生活,他实在对不起她的时候,老太婆却死了。

  “是啊,她还常常去讨饭!”他回想往事,“是我打发她去向人家讨面包的,麻烦事!她,蠢婆娘,再活上十年就好了,要不然,恐怕她以为我当真是那种人。圣母娘娘,我这是往什么鬼地方赶呀?现在不用去看病了,现在该下葬了。往回走!”

  旋匠掉转马头,使劲抽他的马。道路变得越来越难走了。现在,连车轭都看不见了。雪橇有时撞到小松树上,黑糊糊的东西擦伤他的手,在眼前闪过。视野之内又变得白茫茫一片,风雪飞旋。

  “再从头活一次就好了……”旋匠想道。

  他回想起,四十年前玛特廖娜是个年轻、漂亮、快活的姑娘,富裕人家出身。父母把女儿嫁给他,贪图他有好手艺。本来完全可以过上好日子,但不幸的是,婚礼后他烂醉如泥,一头倒在暖炕上,从此就迷迷糊糊,好像直到这一刻都还没有清醒过来。除了喝酒,倒头躺下,打老婆,此外就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密密层层的大雪渐渐变得灰暗了。黄昏已经来临。

  “再从头活一次就好了……”旋匠想道,“我要添置一套新工具,接受定货……把钱都交给老太婆……是的!”

  后来他无意中把缰绳弄丢了。他寻找起来,想把缰绳捡起来,却怎么也不行。他的手活动不了了……

  “算了……”他心想,“反正马认路,它会拉回家的。这会儿真想睡一觉……趁下葬以前,安魂祭以前,最好歇一歇。”

  旋匠闭上眼睛,开始打盹。不久他听到马站住不走了。他睁眼一看,自己面前有一堆黑糊糊的东西,像是小木屋,又像大草垛……

  他真想从雪橇上爬下来,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可是全身懒得宁愿冻死,也不想动弹了……于是他安静地睡着了。

  他醒过来时,发现已经躺在一间四壁油漆过的大房间里。窗外射进明亮的阳光。旋匠看到床前有许多人,第一件事他就想表明自己是个稳重而懂事的人。

  “请来参加老太婆的安魂祭,乡亲们!”他说,“还要告诉东家一声……”

  “唉,算了,算了!你躺着吧!”有人打断他。

  “天哪,是巴维尔•伊凡内奇!”旋匠看到身边的医生吃惊地说,“老爷哪!恩人哪!”

  他想跳下床,扑通一声给医生跪下,但感到手脚都不听他的使唤。

  “老爷!我的腿在哪儿?胳膊呢?”

  “你跟胳膊和腿告别吧……都冻坏了!唉,唉,你哭什么呀,你已经活了一辈子,谢天谢地吧!恐怕活了六十年了吧——你也活够了!”

  “伤心呀,老爷,我伤心呀!请您宽宏大量原谅我!要再活上那么五六年就好了……”

  “为什么?”

  “马是借来的,得还人家……要给老太婆下葬……这世上的事怎么变得那么快!巴维尔•伊凡内奇!卡累利阿柞木烟盒还没有做得,槌球还没有做得……”

  医生一挥手,从病房里走了出去。这个旋匠——算是完了。 (本文有删节)

  【注】旋匠:对手工艺人的称呼。

  17.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通过格里戈里的遭遇,形象地表现了社会底层民众的穷困与孤苦,作者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B.小说主人公格里戈里的语言朴素自然、平易直白、不事雕饰,符合小人物的身份和口吻,也反映出人物的遭遇。

  C.小说开头“刀割一样的冷风迎面吹来,雪花的迷雾在打转儿”的环境描写,为小说定下了苍凉阴冷、悲怆哀伤的基调。

  D.小说中的医生巴维尔•伊凡内奇是个冷酷无情、见死不救的人,可以说格里戈里的悲惨结局也是他一手造成的。

  18.小说中的“旋匠格里戈里•彼得罗夫”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9.这篇小说以“哀伤”为题,有人认为重在表现人生的不幸,有人认为重在显示对生命的留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6分)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张老师为人谦和,说话慢声细语,总是那样亲切随意,如坐春风,不拉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②为了过上一个祥和欢乐的春节,各社区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平社区活动室里,一群鹤发童颜的老人正在舞文弄墨,进行书法比赛。

  ③在一些西方消费者的概念里,“中国制造”仍意味着质量低劣。但美国的一些媒体近日指出,“中国制造”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很多产业已变得高度专业化。

  ④学校组织春游,老师要求同学们尽量少带比较沉重的物品,一切轻车简从,这主要是让大家可以更轻松地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⑤对时装精来说,黑色单品反而是展现个性穿搭的搭配利器,既吸引眼球又干净利落的全黑色装束会在夏天独树一帜,展示不一样的色彩美。

  ⑥目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

  A. ①②⑤ B. ②④⑥ C. ③⑤⑥ D. ①③④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邵逸夫经历了由无声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黄梅到武侠,由电影到电视,百年电影史上那些仿佛已成远古陈迹的事都是他的亲身经历。

  B.在相对开放自由的话语空间,新词集调侃、讽刺、揶揄于一体,是民间智慧的大爆发,体现了公众在公共事件中的情感和意愿。

  C.新规定对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提高处罚分值,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机动车驾驶人累积记分制度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中的作用。

  D.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

  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

  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

  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 (解析:A模样(mú);C踹水(chuài);D兴高采烈,按捺不住)

  2.C (解析:A.匹:比;B.景:日光;D薄:迫近)

  3.D (解析:①“有”通“又”;②“零丁”通“伶仃”;③“闵”通“悯”;⑥“冥”通“溟”;⑦“反”通“返”)

  4.A (解析:①⑤⑨表转折/②⑥表并列/③⑦表顺接/④⑧表修饰)

  5.A (解析:A棹,名词作动词,划船;B、C、D均为使动用法)

  6. D (解析:A状语后置;B宾语前置;C被动句)

  7.D (解析:《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不是屈原的作品。)

  8.A (A、特别;B、除去,舍弃/屏风,屏障;C、顾念、顾全/拜访;D、更加/满,遍。)

  9.C (“戎”“六军”是两个名词,中间断句,排除B、D;“军营”是“甚整”的主语,“军营”前断句,排除A。译文为:皇帝亲自统率部队,把全军的进退,一并交给高睿指挥调度,并让段孝先统领.皇帝与宫女穿上红色的铠甲,登上从前的北城墙观望,军营非常整齐。)

  10.A (“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原文为“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

  11.(1)国家的事情最重要,我应当用死来效忠国家,我宁可用死来侍奉先皇,也不忍心看到朝廷灭亡。(以,介词,用;事,侍奉;颠沛,句中是灭亡的意思。)

  (2)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的人,那他还依靠仰赖什么呢?

  (3)希望陛下能怜恤我愚拙的诚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享尽天年。(愿,希望;听,准许,成全;卒,终)

  【译文】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高睿阅读《孝经》,每当读到“帮助并侍奉父亲”时,就会流泪感慨。高睿十岁时母亲去世,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军府,高睿为此而深哀痛绝,三天不吃不喝。高睿在居丧期间长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神武帝去世后,高睿哭得吐血。等到高睿成年,即将成婚,他的脸上还带有悲戚的表情。文襄帝对他说:“我替你娶郑述祖的女儿,你嫌弃什么而且不高兴呢?”高睿回答道:“我为自己丧父丧母感到悲痛,现在将要举行婚礼,我更加哀思痛切。”话没说完,他抽泣呜咽不能自已,文襄帝也因此而伤感他。他勉励自己勤奋学习,经常到深夜才休息。文宣帝接受禅让后,高睿的爵位升为王。高睿身高七尺,仪表堂堂,他熟悉政事,知人善任。天保二年,高睿出任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当时他十七岁,堪称好刺史。天保六年,诏令高睿领兵监修长城,当时是六月,高睿在途中舍弃车盖和扇子,亲自与士兵民夫同劳苦。定州先前时常冷藏冰块,长史宋钦道认为高睿冒着炎热,派人倍道兼程给高睿送来冰块,对值盛夏,所有人都认为冰块来得很及时。高睿面对冰块感慨地说:“全军都在喝温水,我怎能忍心独自享用冰块呢?”最后直到冰块融化成水,高睿也没有尝一口,士兵民夫很受感动。天保八年,授任高睿为都督、北朔州刺史。高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感到很安心,高睿在没有水的地方祈祷后挖井,泉水汹涌而出,至今还被称为赵郡王泉。后来高睿陪侍酒宴,皇帝从容地对常山王高演等人说:“自古以来也有像他这样的长史吗?”孝昭帝临终,高睿事先接受顾命,在邺城奉迎武成帝,投任为尚书令。河清三年,北周军队和突厥人到达并州,武成帝穿上军服,准备让宫女们躲避起来,高睿勒住马进行规劝,于是才停止。皇帝亲自统率部队,把全军的进退,一并交给高睿指挥调度,并让段孝先统领。皇帝与宫女穿上红色的铠甲,登上从前的北城墙观望,军营非常整齐。突厥人责怪北周人道:“你们说北齐动乱,因此我们前来攻伐;现在从北齐人的眼睛里可以看出他们意志坚如铁,我们怎么能抵挡呢?”于是返回。于是朝廷认为高睿能干,加授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授任他为太尉,监管五种礼仪。高睿晚年由于酒色的缘故受到和士开的陷害。成武帝去世,高睿与冯翊王高润等人启奏后主道:“和士开不适宜仍然留在宫廷内。”并且入宫启奏太后,于是外放和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准备把和士开再挽留一百天,高睿严肃地表示不同意。早晨高睿准备到朝廷,他的妻子和儿女都加以劝阻。高睿说:“国家的事情最重要,我应当用死来效忠国家,我宁可用死来事奉先皇,也不忍心看到朝廷灭亡。”高睿入朝拜见太后,太后再次重申上次的话,高睿坚持己见更加坚定。他走出朝廷到了永巷,被抓住送到华林园,在雀离佛院被刘桃枝用手杖击杀,当时高睿三十六岁。

  12.A (A项“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有误,应为“把猿鸟、风云人格化(比拟)”)

  13.(1)①表达了对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国愿望的遗憾之情。②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或抱负无法得到实现)的苦闷之情。(每点2分)

  (2)①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崇敬(或赞赏)。②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

  14.B (“宫女如花满春殿”写越王王宫繁华欢乐的景象,所说暗指越国送西施的内容并不是这首诗中的内容,属于无中生有。)

  15.相同的是都用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手法。(2分)不同的是第一首以前三句的篇幅着重写越宫“昔盛” (昔日的繁华),而最后一句写“今衰” (今日荒凉)来否定之,从而形成对比,转出新意;(2分)第二首则着重写姑苏台今日之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暗示、反衬昔日之繁华,从而见出昔盛今衰之感。(2分)

  16.(1)此恨绵绵无绝期 (2)洞庭波兮木叶下

  (3)举杯断绝歌路难 (4)隔叶黄鹂空好音

  (5)落霞与孤鹜齐飞 (6)臣生当陨首

  (7)临清流而赋诗 乐夫天命复奚疑(8)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9)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7.D (D项“是个冷酷无情、见死不救的人,格里戈里的悲惨结局就是他一手造成的”错)

  18.①性情粗暴,浑浑噩噩。从“往后我再也不打你了”“他跟她共同生活了四十年,但这四十年像在雾里一般过去了。酗酒,打架,没过上一天好日子”等心里描写中可以看出。

  ②内心善良,有自责之心。他为没能让妻子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内疚难过,他对造成妻子的死感到非常痛心,他对无法弥补对妻子的爱而自责。

  ③真心悔过,留恋生命。格里戈里还没来得及疼爱妻子,哀伤刚开始就结束,希望能再从头活一次,然后好好待妻子,以此救赎自己,充满了对生命的留恋。

  ④有责任心,守信用。他冒着严寒千方百计要安葬好妻子,最后却付出了性命;临死前还想着再活五六年,好还人家的马,做完烟盒槌球。(共6分,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

  19.示例一:小说以“哀伤”为题,重在表现人生的不幸。

  ① 凄凉、冷酷的环境气氛,预示及不断深化着人生的不幸。

  ②格里戈里夫妇生活的贫苦与挣扎,诠释着人生的不幸。

  ③格里戈里的心灵刚刚苏醒生命就面临结束,这种人生的不幸更加震颤着人们的心灵。

  示例二:小说以“哀伤”为题,重在显示对生命的留恋。

  ①主人公格里戈里感叹世事变得真快,还没来得及疼爱妻子,哀伤刚开始就结束,充满了对生命的留恋。

  ②主人公格里戈里希望能再从头活一次,然后好好待妻子,以此救赎自己,更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无限留恋。

  ③主人公格里戈里希望再活五六年,还马,安葬妻子,做完烟盒槌球等,他的心灵终于在对生命的留恋中从浑浑噩噩的生命状态中苏醒了。(阐述观点,有理由每点2分)

  20.C (解析: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和熏陶。此处不合语境。舞文弄墨: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用于此处褒贬失当。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使用正确。轻车简从: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此处属望文生义。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此处符合语境。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此处形容“评论”正确)

  21.B (解析:A. 成分残缺。“经历了……的时代”C. 成分赘余。去掉“其目的”D.“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与“是……结果”搭配不当)

  22.作文评分要求:

  一、评分要求参考

  在基本切合题意的前提下,达到“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可在42分左右赋分。刚到800字,一般打不到一类文,除非文质皆美。

  1.一类作文

  49-59分:字数850字以上,契合题意,结构严谨,论证推进,有思辨性,理性表达(让步说理、多层次析因),有文化底蕴。

  2.二类作文

  42—49分:符合题意,结构比较严谨,有论证说理,语言比较通顺,适度拓展。

  3.三类作文

  36—42分:基本符合题意,结构较完整,就事论事,语言比较通顺。

  4.偏题作文30分左右,套作或文体不清作文20分,离题作文一律20分,确认为抄袭作文5分以下。

  5.明显未完篇的作文,600字左右30分,500字左右20分,400字以下0-15分。

  二、其它补充说明

  ①缺标题扣5分;

  ②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③涂改一处扣1分,涂改严重或字迹潦草的扣5-10分。

  ④结构严谨,论证层次清晰可酌情加3-5分。

  高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中国一脚踏着过去,一脚踏进未来,新老问题同时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的两个时空中,于是,中国不得不同时操作两种游戏:现代游戏和全球游戏。就是说,中国的现代性到今天仍然在建构过程中,可同时又已经深深加入了全球游戏,参与建构世界的未来。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的问题。

  ②为什么对于今天的问题,思维容易受挫?思维失效的典型表现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的话语变得非常可疑。比如说,十年前经济学是很受信任的,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声誉大挫,人们发现经济学家并不那么可信。这不是经济学家的错误,而是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那些现代思维框架、概念和方法论可能不再适用新游戏,至少不足以反思新游戏。有个反潮流的经济学家纳西姆•塔勒布指出:现代知识论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现代试图预知未来,确定一切情况,然后建立坚不可摧的秩序或系统,以便应对一切挑战。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旦遇到未知的挑战,这秩序就变得非常脆弱而崩溃。塔勒布说,真正能够保证有效生存的思维必须是反脆弱的,能够在不断受挫中受益,能够不确定地应对不确定性。塔勒布的反脆弱思维几乎就是老子那种行道如水的方法论的当代回声。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这种思维应该是更有效的。

  ③为什么人们总是忘记应该像一个灵活多变的生命那样去思考?关键在于一个时代都有其既定利益的受益者,于是时代的主流观念总是拒绝思想,总是希望人们不要去思想,而去遵循既定观念。每个时代的既定收益主体希望人们不要去想新的问题,不用去颠覆秩序,以便维持自己的收益。因此,在一个时代终结的时候,人们总是迅速捍卫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立场,回避反思,回避新思想,回避新问题,而直接把立场当成结论。这就是今天在网络和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所看到的那种无思想状态。只有立场,缺乏理性论证、分析和灵感,这就是一个时代正在终结的不思症状。

  ④在没有准备好如何思考剧变世界的时候,现代既有的那些观念就是话语的救命稻草,所有想维持现代游戏的人,都拼命抓住和捍卫那些其实已经步履蹒跚的现代观念和价值观,那些观念成为不思考的借口,被毫不犹豫的宣布为不可质疑的。如果只能遵循政治正确的观念,那人们还能思想吗?安迪•沃霍尔可以无节制地复制世俗形象,从而使世俗形象从习以为常的无意识状况变成一种对象化的反思,可是,复述政治正确的观念却没有那样幸运,恐怕不可能变成艺术,而只能把被强加的宣传变成主动接受的专制。

  ⑤现代观念本身并不是错的,它们都是现代的伟大成就,对于现代游戏很有效。然而现代观念未必能够解决全球时代的新问题。所以用现代概念来掩盖、回避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的且无效的。如果坚持用现代性去理解全球性,思维和行动必定自我受挫。

  (节选自赵汀阳《现代性的终结与全球性的未来》)

  1.下列关于“中国问题”的表述,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问题指解决并存于现代和未来两时空中新老问题时所产生的问题。

  B.中国问题指十年以前很受信任的经济学在最近几年来声誉大挫的问题。

  C.中国问题指每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希望人们不要去颠覆旧秩序的问题。

  D.中国问题指在网络和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里看到的无思想状态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段首先说明中国一脚踏着现代而另一脚踏进未来,既在建构现代性又参与建构世界未来,然后指出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问题,从而引起下文议论。

  B.②段承接上文首先陈述思维失效的典型环境,接着指出失效的原因是现代思维不再实用于新游戏,最后引用纳西姆言论来证明,并指出他的反脆弱思维应该更有效。

  C.③④段与②段构成对比关系,③段指出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原因是既得利益者拒绝思想,④段指出由于没准备好思考所以现代观念被当作救命草。

  D.⑤段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用现代概念来掩盖、回避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且无效的观点,若用现代性理解全球,思维和行动必定自我受挫。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思维对于今天的中国问题容易受挫就是因为它遇到了现实挑战时非常脆弱。

  B.人们因为要维持既得的收益所以在一个时代终结时被迫进行反思并接受新思想。

  C.遵循复述已有的政治正确的观念往往会把强加于人的宣传变成舆论接受的专制。

  D.本身没有错误的现代观念它体现着现代的伟大成就并且对于现代游戏非常有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真 实 感

  吴念真

  阿婆一辈子住在渔村,三十五岁那年先生就翻船死了,七个小孩最大的才十七岁,她说她是以“我负责养小的,大的孩子自己养自己”的方式把所有小孩拉拔大。

  四男三女七个小孩后来都很成材,也许从小习惯彼此相互扶持,所以兄弟姊妹之间的情感始终浓郁。

  他们唯一遗憾的是,阿婆一直坚持住在渔村的老房子里,怎么说都不愿意搬到城市和孩子们一起住。她的说法是:“一年十二个月,七个小孩不好分,哪里多住哪里少住,他们都会说我大小心……而且一个人住,我自由,他们也自由。”

  她说得固然有道理,但孩子们毕竟放不下心,所以在她七十岁那年帮她找了一个外籍看护,并且把老房子翻修了一下,甚至还设计了无障碍空间,为她往后万一行动不方便的时候预作准备。

  七十大寿那天,阿婆甚至还拿到一个这辈子从没拿过的大红包,三百五十万元的支票一张——七个孩子各出五十万元。阿婆当然拒绝,不过,老大代表所有兄弟姊妹发言,说这笔钱是要给她当“奖学金”用的,说内孙外孙都在念书,要阿婆每年分两次依照他们的成绩单给奖金,这样孙子们就会更努力读书;如果有人要出国留学的话,阿婆也可以拿这笔钱出来“帮他们买飞机票”。

  这理由阿婆觉得可以接受,所以就收了。第二天老大特地带阿婆去银行开户,听说她还跟银行经理说:“这是我孙子们读书要用的,你要替我照顾好。”

  三个月后的某一天,阿婆没让看护跟,自己一个人进了银行,说要把钱全部领出来。银行员的第一个反应是:诈骗集团找到阿婆了!所以很迂回地问阿婆要领钱的理由,问了老半天,最后连经理都出面了,阿婆还是什么都不说,一直强调是她自己要领的,没有人指使她,最后还有点生气地说诈骗集团的事情她知道,电视天天播。

  “你们不要以为全台湾的老人家都那么好骗!”

  经理没办法,只好打电话给老大,要他问阿婆提款的理由。刚开始阿婆还是不愿意说,甚至还赌气地戗老大:“你们不是说这些钱是给我的?我自己的钱要怎么处理……难道还要经过你们同意哦?”

  纠缠将近半小时之后,阿婆终于恼羞成怒似的跟电话那头的儿子说:“我这辈子从没看过三百五十万到底生做什么样,我只是想领出来看一看,不行哦?”

  阿婆这一说所有人都愣在那儿,不过刹那间仿佛也全都懂了!经理当下就跟阿婆说:“阿婆,你要看你的钱交代一声就好了,何必让大家这样讲到有嘴没涎!”

  没想到阿婆却忽然像小女孩一样,低着头、捏着手里的小手帕,害羞地说:“没啦,我是怕你们以为我对你们不信任。”

  经理说:“哪会啊?钱是你寄放在我们这里的,看看在不在是你的权利啊!”

  于是经理叫人把三百五十万元现钞拿进小办公室让阿婆看,根据经理之后打电话跟老大的描述是:阿婆摸了又摸,还问他们说:“这确定是我的哦?啊!你们怎么认得?”经理说他还骗她说:“我们把它放在有你名字的柜子里啊!”

  他说阿婆还自言自语地说:“以前要是有这些钱的话,日子也不用过得那么艰苦……现在日子已经好过了,这些钱……反而没用路!”

  话虽这么说,之后每隔一段时间,阿婆还是会独自走进银行,找个行员小声地说:“歹势①,我来那个那个……”

  其实,阿婆不用说,所有人也都知道她来做什么。

  【注】①“歹势”是闽南话,不好意思。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阿婆年老了,仍然住在渔村的老房子里,表面看是因为有七个孩子没办法均匀分配奉养时间,更重要的原因是她的一句“他们也自由”。

  B.阿婆开始不接受孩子们给她的三百五十万,当子女们说这笔钱可以给她作奖学金用时,她就接受了,这表现了阿婆对子孙的关爱。

  C.阿婆跟银行经理说“你要替我照顾好”,后面又说“你们怎么认得?”,这说明阿婆对自己的钱存在银行是不太放心的。

  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写阿婆“捏着手里的小手帕”,把现钞“摸了又摸”,找个行员“小声地说”等,都细腻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

  5.小说主人公阿婆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6.阿婆在银行坚持要求看自己钱的情节,看似滑稽可笑,却有其合理之处。请从人物和情节两方面分析其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5年1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7版,有删改)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 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 “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D. 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 )(4分)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 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 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E. 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

  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10~13题。(19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①不入洿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涂有饿莩④而不知发⑤,人死则曰非我也岁⑥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数(cù):密。罟(gǔ):网。 ②洿(wū):深或大。 ③检:约束,制止。

  ④殍(piǎo):饿死的人。 ⑤发:开,指打开粮仓救济。 ⑥岁:年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

  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

  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

  C.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选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

  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他是孔子孙子孔伋的再传弟子。

  B.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包括唐代以前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律诗和乐府诗。

  C.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黄河流经山西省境内,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

  以东地区为河东;流经河南省,河之北为河内。

  D.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殷商叫序,周代叫庠。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3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3)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E.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5.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2)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表现他藐视富贵利禄,但同时也有些消极避世的一句是: , 。

  (3)《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登上泰山的日观峰后,游客们眼界大开,十分兴奋。他们居高临下,指点江山,赞美着眼前的大好风光。

  ②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的奥秘彻底揭开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

  ③所有的技能被运用在它们所能用于我们的最大利益之处,而且也没有方枘圆凿格格不入的情况存在。

  ④早前辞演小凤仙的范冰冰此番重新杀回《建党伟业》剧组,相比前一角色,新角色裕隆太后黄袍加身,贵气逼人,连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都要当面下跪。

  ⑤车子不过就是代步工具,但现在人买车,很多已不是为了代步,而是为了面子,过年开车回老家,有衣锦还乡的感觉。

  ⑥做一个尽量达观的人,在顺境中欢畅尽兴,而不起贪恋之心,在逆境中安之若素,而不起嗔妒之心,才是化解痛苦的最好方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 ②④⑥ D.①②④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战狼2》目前以50亿票房成功登顶,成为国内电影单片票房排行榜第一名,吴京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B. “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C. 虽然中国已经在法律法规的层面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但某些部门由于对利益的渴求,依旧纵容走私“洋垃圾”等行为,有法而不依。

  D.10月16日中国台风网报道,预计“莎莉嘉”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进入南海后,“莎莉嘉”将再次加强,并逐渐向海南岛和广东的东南部沿海靠近。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既然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不吝赐教了。

  B.刘老师在写《家长会邀请函》:“学校决定在下周六召开高二家长会,请您届时拨冗光临。如确实不能出席,烦请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并委托代表参加。”

  C.他在征稿启事中接着写道:“恳请小区居民帮助我们,为办好《小区直通车》尽一点绵薄之力。”

  D.李教授出院了,接到了助理小王的电话:“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不知您何时来上班?”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 ① ,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 ② 。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沿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 ③ ,即“神似”。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熊孩子”打赏主播败光父母积蓄的案例,被报道的早已不是一起两起。事实上,“熊孩子”对移动支付没有直观概念,难以将手机上的数字变化与真实的钞票支付建立联系。现实生活中,他们花一元钞票买东西都舍不得;手机直播中,花万元“数字”打赏主播却可以完全无感。如果学校加强教育,就能够让“熊孩子”们具备金融常识和财商意识;如果父母以身作则,就可以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①现实生活中,他们不一定花一元钞票买东西都舍不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非洲一些国家的公园里,许多游客为了安全,常常坐在一个有铁笼子的大车棚里观赏风景。车外是一群凶猛威武的野生动物。如果没有这个笼子的保护,恐怕游客会被这些凶猛的动物所伤害。在这么一个特殊的环境里,要么将伤人的猛兽关进笼子里,要么将游人放在笼子里,否则,必有一方受到伤害。

  这个“笼子”会引起你怎样的联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A (B项是解决“中国问题”思维失效的举例,C项是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原因,D项是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后果。)

  2.C(错在“构成对比关系”。)

  3.D(A.偷换概念,“未知”被偷换成“现实”;B.曲解文意,将原文“回避反思,回避新思想”曲解为“被迫进行反思而接受新思想”;C.改变范围,“只能”改变为“往往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C(前一句是刚存进银行时说的,有不放心的意思,后一句是因为她对银行储蓄业务的不了解,没有不放心的意思。)

  5. ①坚强。独自拉拔大七个儿女,艰辛一生。②朴实。多次到银行看钱;只接受当奖学金的钱。③自尊。老年独居乡下,不愿拖累儿女;到银行看钱没讲真实原因,担心银行员认为自己不信任他们。

  (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6.人物方面:这一情节使人物形象更饱满,更真实。

  ①她一生贫困,晚年有了一大笔钱后,巨大的反差带给她一种不真实和不踏实的感觉,这是符合人物心理的。(2分)

  ②阿婆年纪太大,而且一生穷困,不懂得银行的工作特点。这一情节符合主人公的年龄和人生经历。(2分)

  情节方面:这一情节设计使小说在短小的篇幅、有限的文字中有起伏,故事更吸引人。(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 A B项材料二显示目前学校幵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都缺乏;C项材料二未提到“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材料三不仅“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也提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D项“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无中生有。

  8. CE A项“迫在眉睫”于文无据;B项材料一没有调查数据也不能证明“客观性略为欠缺”;D项没有显示“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

  9. ①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

  ②寻求社会支持。与书法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③提高书法地位。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

  ④提高书法教师地位。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书法专职教师“入职名额编制”。

  (一条1分,两条3分,三条5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

  10、C.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⑥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1. B. 发展生产仅仅是“王道之始”的物质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些精神文明教化措施。

  12. B.答案:古体诗不包括律诗和绝句。

  13.(1)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丧、憾。句式)

  (2) 重视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谨、悌、申。句式)

  (3)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因此更加努力;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不因此更加沮丧。(誉、劝、非)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按照季节砍伐树木(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那木材便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在五亩(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凭此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豚:小猪。彘:大猪),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重视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七十岁的时候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都会前来归顺了。”

  (二)古诗。

  14.CE。 C古体诗在对仗上没有严格要求E“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

  15.①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1-4句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志洁。

  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5-8句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徒然感慨。

  (每条3分,关键词1分,分析2分)

  (三)名言名句。

  16. (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语言文字应用。

  17.D。①“指点江山”指批评国家大事,大词小用。②“骇人听闻”改为“耸人听闻”,应强调主观色彩。③“方枘圆凿”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使用正确。④“黄袍加身”意为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属于望文生义。

  18. C。 A项,“成绩得到回报”主谓搭配不当;B项递进分句的语序不当;D项句意不明,“海南岛和广东的东南部沿海”存歧义。

  19. B。 A项,“不吝赐教”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C项,“绵薄之力”应是谦辞;D项打电话应用口头语。

  20. ①而且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 ②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 ③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解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处结合后面“保护第一”的原则可知,此处应该是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②处结合后面“积极的延承”,应该是全方位的沿承;③处结合“物质表象”可知,应该延续的是精神的内涵。

  21.②学校加强教育,不一定(未必)能让“熊孩子”具备金融常识和财商意识。(3分)

  ③父母以身作则不一定可以(未必能)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2分)

  四.写作(60分)

  22. 【写作指导】

  就本题而言,“笼子”作为话题载体,写作时不能局限于“笼子”的本义,而要把“笼子”放在特定的背景,分析其象征意义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有的放矢。可据此构思立意。

  角度①:从“笼子”象征意义这一角度出发,确立“遵守制度”“服从约束”等立意方向。“笼子”是具有约束性的东西,据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我们生活中有形或无形的“笼子”――规章制度、法律条约等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到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都必须有这种“笼子”,我们也必须遵从这种“笼子”的管束,否则,家将不宁,国将不全。

  角度②:从“游人”与“笼子”关系这一角度出发,确立“民主与法治”“自由与规则”等立意方向。材料说得很清楚,要想不受害,其中一法就是“将人放在笼子里”。换言之,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民主与法治、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角度③:从“猛兽”与“笼子”关系这一角度出发,确立“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等立意方向。当前,从公务员这一角度看,权力如同“猛兽”,法治如同“笼子”,要制定一系列“规矩”,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权力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在阳光下运行。

  【例文】

  请不要跳出这个“圈子”

  时下,许多动物园开辟了“人在笼中赏动物”业务,只要游人不擅自打开“笼子”,就能亲近自然。当然,也有不少游人因各种原因走出“笼子”,结果发生意外。自然如此,社会亦如此。《西游记》中,孙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个“圈”来保护唐僧、八戒和沙和尚,但他们不能经受白骨精的诱惑,跳出了“圈子”,结果是几乎丧命。

  这有形的“笼子”,无形的“圈子”,其实就是规则、规矩。

  规则,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波兰作家莱蒙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事实确实如此。众所周知,德国人最讲规则,一位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曾讲过一个故事:中国某企业引进一批德国设备,装配说明书上写明某处螺钉要拧七圈半。中国技工实际装配时有时拧七圈,有时拧八,认为两种做法的紧固程度差不多。德国人说那不行,规定七圈半就得七圈半。这是德国本土设备装配长期总结的最佳紧固度。这名德国职教专家随后很认真地强调,这正是德国职业教育要让学徒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可见德国人的规则意识极强。至今,德国人还是这样,一位留德学生说,他从未看到过一辆闯红灯的车,即使在深更半夜街上空无一人,德国人依旧沿着横行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也许有人认为德国人“刻板固执”,其实,正因为德国人“不越雷池一步”,才使得他们国家屡次浴火重生。

  也许有人认为,大的规则当然要遵守,小的规则不妨马虎一点。谬矣!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必须在“圈子”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你挣得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得好;你挣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得很香。这儿的情形和人间是一样的――你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挣一样东西,然后才能享受它。”据报载,一位日本母亲携子上了高速公路,碰上堵车,大家都把车停下等着。这时小孩内急,但也在车上忍着,结果湿了裤子。因为日本法律规定,任何人不能在高速公路上下车。这虽是一件小事,但不挑战规则,则反映了人的素质。反观一些人,心中没有规则,行动没有规矩,到泰国旅游时在别人的面盆里洗脚,到香港 旅游时在街道上让孩子小便,出境旅游时在景点刻上“到此一游”……素质低下,缘于屡屡跳出“圈子”。

  当前,一些不守“规矩”、敢于“逾矩”的官员纷纷被曝光:一副市长欲壑难填,贪腐六亿多元;一董事长假公济私,让企业买公务机;一厅长权力寻租,收下陌生老板的献金……他们为什么如此胆大妄为?是因为心中没有规矩这个“圈子”。

  事实上,如果我们每个人遵守规律,凡事讲规矩,不越雷池一步,就一定能出现孙悟空所说的场景:“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甚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试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轻鸢(yuān) 蜕变(tuì) 饿莩( piǎo ) 鸡豚狗彘(zhì)

  B.和煦(xù) 瞥见(piě) 决起(xuè) 至道嘉猷(yóu)

  C.忤视 (wǔ) 脚踝(huái) 颦蹙(pín) 正复为奇(qí)

  D.蜾蠃(yíng) 中枢(shū) 眩晕(yùn) 其脆易泮(p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麻痹 磅礴 幅射 功亏一匮

  B.炫耀 恍惚 俾使 刚愎自用

  C.协迫 校勘 蓬篙 屡见不鲜

  D.笨绌 勤勉 缄默 不径而走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基层政府一定要教育党员干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要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要无所不为,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B.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

  C.李白和杜甫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们作品风格迥异,真有天壤之别。

  D.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日抵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B.中国就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达成共识,符合中美两国民众的利益。中国消费者不仅可 以买到更多优质美国农产品,而且美国农户也将获得稳定的出口市场。

  C.在《国家宝藏》首期节目中,《千里江山图》的守护人仇庆年,通过电视向观众演示了国画颜料的制作过程,使观众清楚地了解到古代绘画颜料制作之难。

  D.近年来,国家启动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不断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了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5.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幼而不孙弟(通“逊”) 弃甲曳兵而走(逃跑)

  今行而无信(信物) 抢榆枋而止(触、碰)

  B.数罟不入洿池(密) 大器晚成(才能)

  顾计不知所出耳(回头看) 且适南冥也(到、往)

  C.于予与何诛(责备) 留醉与山翁(犹“如”)

  又欲肆其西封(放纵) 建德若偷(偷:苟且,懈怠)

  D.不自伐,故有功(夸耀) 车师西门伫献捷(伫立)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而御六气之辩(通“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与例句全都相同的一句是( )(2分)

  例句:奚以知其然也?

  A.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不患人之不己知

  C.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①南冥者,天池也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7.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因为别人的力量而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译:(大鹏)背靠青天,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这以后才将计划向南飞。

  C.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译: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契约来回报燕太子啊!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背着或顶着东西走在路上了。

  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句中,“变徵”是古时音乐“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之一,声调悲凉。

  B.近体诗也称“格律诗”,对诗的字数、句数、音韵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王维的《汉江临眺》,而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则是一首古体诗。

  C.《谈中国诗》是一篇有关中国诗歌美学与理论的文章,作者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钱钟书,课文的论述体现了他博闻强记、善于引经据典的风格。

  D.“民为贵,社稷次之”(《孟子•尽心下》)句中,“社稷”分别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谷神和土神。旧时也用作国家的代称。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郑畋字台文,系出荥阳。举进士,年甚少,有司上第籍,武宗疑,索所试自省,乃可。刘瞻为宰相,荐授户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俄知制诰。会讨徐州贼庞勋,书诏纷委,畋思不淹晷,成文粲然,无不切机要,当时推之。

  乾符六年,黄巢势浸盛,据安南,腾书求天平节度使。帝令群臣议,咸请假节以纾难。畋欲因授岭南节度使而卢携方倚高骈使立功乃曰骈才略无双淮南天下劲兵又诸道之师方至蕞尔贼奈何舍之令四方解体邪畋曰:“不然。巢之乱本于饥,其众以利合,故能兴江、淮,根蔓天下。国家久平,士忘战,所在闭垒不敢出。如以恩释罪,使及岁丰,其下思归,众一离,巢即机上肉耳,法谓不战而屈人兵也。今不伐以谋,而怖以兵,恐天下忧未艾也。”仆射于琮言:“南海以宝产富天下,如与贼,国藏竭矣。”天子内亦属骈,乃然携议。

  中和元年,贼将王璠率众三万来攻,畋使弘夫设伏以待,鏖战龙尾坡,杀贼二万级,威动京师。时诸镇兵在寰内尚数万,无所归,畋招来之,厚加慰结。乃传檄天下。时王命不出剑门,四方谓王室微,不能复兴;及畋檄至,远近咸耸,各治兵思立功,奔问行在。巢大惧,不敢西谋。当此时,微畋,天子几殆。帝闻捷曰:“朕知畋不尽,儒者之勇乃尔!”

  贼平,帝将还,李昌言等遣客上畋过咎。帝得其情,不许。畋乃引疾去位,入见帝曰:“乘舆东还,繇大散关幸凤翔,供张顿峙,一委昌言,乃可安。臣若以宰相从,彼且猜阻,非所以靖反侧也。请以散官养疾。或群臣有疑,愿出臣章示之,使知天子于臣无纤芥者。”帝以其诚,乃罢政事。卒,年六十三,赠太尉。

  畋为人仁恕,姿采如峙玉。巢之难,先诸军破贼,虽功不终,而还相天子,坐筹帷幄,终能复国云。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有删改)

  [注]思不淹晷:思考不过片刻。供张顿峙:布置供应。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令群臣议,咸请假节以纾难 纾难:解除灾难

  B.而怖以兵,恐天下忧未艾也 艾:停止,完结

  C.各治兵思立功,奔问行在 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

  D.供张顿峙,一委昌言 委:推卸,推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畋欲因授岭南节度使/而卢携方倚高骈/使立功/乃曰/骈才略无双/淮南天下劲兵又诸道之师方至/蕞尔贼奈何/舍之令四方解体邪/

  B.畋欲因授岭南节度使/而卢携方倚高骈/使立功/乃曰/骈才略无双淮南/天下劲兵又诸道之师方至/蕞尔贼/奈何舍之令四方解体邪/

  C.畋欲因授岭南节度使/而卢携方倚高骈/使立功/乃曰/骈才略无双/淮南天下劲兵/又诸道之师方至/蕞尔贼/奈何舍之/令四方解体邪/

  D.畋欲因授岭南节度使/而卢携方倚高骈/使立功/乃曰/骈才略无双淮南/天下劲兵又诸道之师方至蕞尔/贼奈何舍之/令四方解体邪/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畋少年得志,作文才思敏捷。他考中进士时年纪很轻,皇帝还索取他的卷子亲自阅看;草拟诏书倚马可待,文采斐然,而且切中要害,得到时人推崇。

  B.郑畋审时度势,主张招抚黄巢。他分析了黄巢反叛和兴盛的原因,认为宜用谋略战胜对方;主张顺势封黄巢为岭南节度使,但因岭南富甲天下,皇帝没有同意。

  C.郑畋富有谋略,挽狂澜于既倒。他派人设伏兵,在龙尾坡大破敌军,声震京师;向全国发出檄文,各地都大为振奋,整训军队要为国立功,他因此得到皇帝赞赏。

  D.郑畋忠而被谤,晚年功成身退。黄巢之乱平定后,李昌言等人无端告发他的过错;他为了保证皇帝安全,顾全大局,请求任闲官养病,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巢大惧,不敢西谋。当此时,微畋,天子几殆。(5分)

  (2)或群臣有疑,愿出臣章示之,使知天子于臣无纤芥者。(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3—14题。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许浑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眼前陵阳的十亩山田靠近茅山石涵村,触动了诗人的怀念之情。接着写诗人非常熟悉石涵村居的风俗,为进一步描写石涵村做铺垫。

  B.颈联写村民温暖的春日在岭北采茶、月光下渡溪买酒,展现村民的勤劳,也写出了知足快乐的民风。

  C.尾联又回到当下眼前,陵阳已到了深秋,而自己越发想要回到茅山石涵。最后一句描写陵阳的秋景,经霜的红叶萧萧而下,飘落在碧绿潭水之上。这是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D.诗歌诗人巧妙地将怀念思归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含而不露而余味无穷。

  14.本诗的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6分)

  (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2分,每空格1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塞上听吹笛》一诗中,运用边塞常见意象的叠加营造了和平宁谧氛围的两句是 , 。

  (2)《论语十则》中曾子说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句子是 , 。

  (3)《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____ __,_ _ ____。

  (4)《神游物外》中写大鹏南飞,振翅击水,直上云天的句子是:__ ____, , _ 。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诗人抓住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来写天气酷寒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18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信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大国学者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光明日报》(2018年01月08日15版)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B.正确的文化观与正确的国家观紧密相连,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C.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

  D.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

  1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也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B.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C.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D.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的自信。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B.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就会中断。

  C.文化专业领域知识分子也都能以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

  D.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我有一个梦

  [台湾]张晓风

  我有一个梦,我不太敢轻易地把这梦说给别人听,怕遭人耻笑——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敢于去梦想的人并不多。

  我有一个梦。

  我梦想在这号称为“中国”的土地上,除了能为英文为生物为化学为太空科学设置实验室之外,也有人肯为国文设置一间讲坛。

  我梦想有一位国文教师在教授“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时候,窗外有粉色羊蹄甲正落入春水的波面,苦楝树上也刚好传来鸟鸣,周围的环境恰如一篇舞台布景板,处处笺注着白纸黑字的诗。

  晚明吴从先有一段文字读之目醉神驰,他说:“斋欲深,槛欲曲,树欲疏,萝薜欲青垂;几席、阑干、窗窦,欲净滑如秋水;榻上欲有云烟气;墨池、笔床,欲时泛花香。读书得此护持,万卷尽生欢喜。琅环仙洞,不足羡矣。”

  吴从先又谓:“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海经》、《水经》、丛书小史,宜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缈之论。读忠列传,宜吹笙鼓瑟以扬芳。读奸佞传,宜击剑酌酒以销愤。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啊,不,这种梦太奢侈了!要一间平房,要房外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要春风穿户夏雨叩窗的野趣,还要空山幽壑,笙瑟溢耳。这种事,说出来——谁肯原谅你呢?

  那么,退而求其次吧!只要一间书斋式的国学讲坛吧!要一间安静雅洁的书斋,有中国式的门和窗,有木质感觉良好的桌椅,你可以坐在其间,你可以第一次觉得做一个中国人也是不错的事,也有其不错的感觉。

  教室里,沿着墙,有一排矮柜,柜子上,不妨放些下课时可以把玩的东西。一幅竹子搁臂,凉凉的,上面刻着诗。一个仿制的古翁,上面刻着元曲,让人惊讶古代平民喝酒之际也不忘诗趣。一把仿同治时代的茶壶,肚子上面刻着一圈二十个字:“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学生正玩着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们这是一首回文诗,全世界只有中国的语言可以做的回文诗。而所谓的回文诗,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字念起,意思都通,而且都押韵。

  墙上也有一大片可利用的地方,拓一方汉墓石,如何?跟台北画价动辄十万相比,这些古物实在太便宜了,那些画像砖之浑朴大方,令人悠然神往。如果今天该讲岳飞的《满江红》,何不托人到杭州岳王坟上拓一张岳飞真迹来呢?今天要介绍“月落乌啼霜满天”吗?寒山寺里还有俞樾那块诗碑啊!如果把康南海的那一幅比照来看,就更有意思,一则“古钟沦日史”的故事已呼之欲出。杜甫成都浣花溪的千古风情,或诸葛侯祠的高风亮节,都可以在一幅幅挂轴上留下来。

  你喜欢有一把古琴或古筝吗?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这种事不妨即兴。

  你喜欢有一点檀香加茶香吗?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这种事只消随缘。

  如果学生兴致好,他们可以在素净的钵子里养一盆素心兰,这样,他们会了解什么叫中国式的芬芳。

  教室里不妨有点音响设备,让听惯麦当娜的耳朵,听一听什么叫笛?什么叫箫?什么叫“把乌”?什么叫筚篥……

  你要让年少的孩子去吃麦当劳,好吧,由你。你要让他们吃肯德基?好,请便。但,能不能,在他年少的时候,在小学,在中学,或者在大学,让他有机会坐在一间中国式的房子里。让他眼睛看到的是中国式的家具和摆设,让他手摸到的是中国式的器皿,让他——我这样祈祷应该不算过分吧——让他忽然对自己说:“啊,我是一个中国人!”

  音乐有教室,因为它需要一个地方放钢琴。理化有教室,因为它需要一个空间放仪器。那么,如果我说,教国文也需要一间讲坛——那是因为我有一整个中国想放在里面啊!这样的梦算不算狂妄呢?

  我有一个梦!这是一个不忍告诉别人,又不忍不告诉别人的梦啊!

  (选自《张晓风国学讲坛》,有删改)

  1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在的中国,人们肯为英文为生物为化学为太空科学设置实验室,却无人肯为国文设置一间讲坛,正是这种不公平催生了作者的梦想。

  B.文章感情饱满,作者除了通过对梦想诗意盎然的描绘来传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还借助一系列的疑问句、感叹句等句式来表达更为复杂的情感。

  C.作者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间书斋式的国学讲坛,让中国的孩子可以坐在中国式的房子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唤醒中国人的自豪感。

  D.文中写到麦当娜、麦当劳、肯德基,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被外来文化侵蚀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西方文化的反感和无奈。

  20.文章引入晚明吴从先的两段文字,请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6分)

  21.对于自己的梦想,作者为什么“不太敢轻易”说,“不忍”说又“不忍不”说?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加以分析。(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

  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们普遍认为生物认证技术的安全系数很高。 ① 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人脸识别 ② 看起来很先进, ③ 已经被一些不法分子破解并用来“盗刷”。目前生物认证技术还不够成熟,其实 ④ 适合于门禁等不联网的本地化应用。在互联网环境下,大量的生物特征数据 ⑤ 被盗,带来的风险要比“盗刷”严重得多。这 ⑥ 是生物认证方式的真正“痛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然而 虽然 却 更 一旦 才

  B 不过 即使 也 更 一旦 就

  C 但是 虽然 却 只 万一 就

  D 可是 即使 也 只 万一 才

  23.下列各句表现不同的交际情境,其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 某外地游客在武汉老字号“蔡林记”品尝了正宗的武汉热干面,赞不绝口。店主说:“欢迎以后常来啊!”该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武汉,一定还光临贵店。”

  B. 高考在即,学校领导为了让同学们减轻心理压力,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写道:“逆境捶打造强者,烈火焚烧试真金。”

  C. 某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不少患者多年的顽疾,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对该医生十分感激。其中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表示感谢,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D. 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24.请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整齐。(4分)

  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每到秋冬季节,都是落叶飘零的时候。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有的地方甚至是让环卫工人24小时连续工作,相同的地点组成四个小组,轮流值班,坚守在“落叶第一线”;有的城市还喊出了口号“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确保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但《北京青年报》记者11月16日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市属公园首次尝试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打造出了20处“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引来无数市民前往拍照留念。

  对此,你怎么看待?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请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8题,每题2分;9—11题,13题, 16—19题,22-23题,每题3分。)

  1.(2分)A(B项“瞥”读piē; C项 “奇”读jī; D项“蠃”luǒ)

  2.(2分)B ( A项辐射、功亏一篑;C项胁迫、蓬蒿;D项笨拙、不胫而走)

  3.(2分)B(A项“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是贬义词,不符此句语境。C项“天壤之别”比喻极大的差别,但二者使用前提必须是一褒一贬,李白和杜甫的两种风格都是褒扬对象,与“一褒一贬”的使用前提相矛盾。D项“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写成,不用涂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4.(2分)C( A项语序不当,应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中国消费者……”。D.搭配不当,“提升”不能与“办学条件”相搭配。)

  5.(2分)A(B项 顾:只是;C项 肆:延伸,扩张;D项 伫:等待)

  6.(2分)B(B 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A项 ① ②状语后置;C项 ①定语后置 ②被动句; D项① 判断句

  ②奚以……为?(固定句式))

  7.(2分) A(因:依靠。A项正确翻译为: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8.(2分)D(“社稷”分别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

  9.(3分) D(委:把事交给人办;委任。)

  10.(3分)C

  11.(3分)B(原文为“天子内亦属骈,乃然携议”,意思是皇帝心里也倾向重用高骈,就赞同卢携的意见,并没有讲是因为岭南富甲天下而没有同意。)

  12.(1)(5分)黄巢大为恐惧,不敢图谋西进。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郑畋,皇帝就很危险了。(“西谋”、“微”、“几殆”各1分,大意2分。“西谋”译为“向西图谋”,亦可得分。)

  (2)(5分)如果百官还有疑心,希望将我的奏章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皇上和臣没有一点隔阂。(“或”、“示”、“纤芥”各1分,大意2分。)

  13.(3分)A

  【分析】此题考查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首联点题而写,写眼前的十亩山田景色与石涵村的景色十分相似,引发了诗人对茅山石涵村的怀念;接着诗人发出感慨,石涵村的风土人情诗人曾经是那么熟悉,自然就引起下面对石涵村的民俗民风进行描写。所以A项对“近”理解有误,此处的“近”是相似之意。颈联从物转为写人。前一句写石涵村民的劳动场面,他们在暖暖的春日来到山岭的北面采茶; 后一句写石涵村民的生活场景,明月初上,村民到山溪的南边买酒。这一联展现村民的勤劳,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知足快乐的态度。所以B项正确。尾联又回到当下眼前,陵阳已到了深秋,而自己越发想要回到茅山石涵。最后一句描写陵阳的秋景,经霜的红叶萧萧而下,飘落在碧绿潭水之上。这是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所以C项正确。诗人巧妙地将怀念思归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所以D项正确。)

  14. (6分) 答:“惊”与“待”。(1分)“惊”与“待”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传神地写出了茅山石涵村春天来临时燕子归来、篱上桑叶生长的情状(2分),暗示了诗人当时的欣喜与今日的怀念。(2分)

  【分析】此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承接上一联,用两个特写镜头具体描写石涵村春色的印象:窗前的白色艾草惊讶于春燕的归来,篱边的桑叶长势喜人在等待喂养晚蚕。此联中的“惊”与“待”两个动词用字精妙,“惊”“待”表达欣喜之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茅山石涵村春天来临时一派生机的景象,结合试题“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中的“怀”字分析景物描写中传递的情感,可以知道是暗示了诗人当时的欣喜与今日的怀念。

  【点睛】鉴赏诗歌语言的炼字题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指出运用什么表达技巧。(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5.(12分)(1)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16.(3分) B【试题分析】题干“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是对文本内容的考查,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曲解原文。原文“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选项中的“不是”改变原意。C项已然与未然。原文有限定“可以预料”“会日渐增多”。D项信息遗漏。原文信息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17.(3分) C【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和推断文中重要内容的论据推理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论据作用理解失误。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证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18.(3分) B【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说法过于绝对。“只要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就会中断。”原文无据。

  19.(3分) B(A项,对梦想起因的概括不准确,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一主要原因;C项,对梦想的理解表面化,作者梦想的实质是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一间书斋式的国学讲坛”只是实现这一理想的象征物,并非实指;D项,“反感”有误)

  20.(6分)答: ①引用前人文字,摹画自己的国学梦想,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学色彩。(或答“使作者的国学梦想更具体更丰富,更有感染力。”)②借吴从先之笔,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文辞优美,感情饱满,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共鸣,揭示中心。③与下文形成跌宕之势,使得文章更为摇曳多姿。这两段描写梦想中的国学讲坛,美妙动人,和下文的“退而求其次”形成跌宕,更显出作者国学讲坛梦的迫切。(或答“运用了衬托手法,以现实衬托梦想的可贵。”)(答对一点2分,大意对即可)

  21.(6分)答: ①“不太敢轻易”说是担心遭人耻笑,因为这个世界上敢于去梦想的人太少,暗含作者对人们一味追求现实功利而失去梦想的社会现实的担忧、不满。②“不忍”说是因为作者的梦想太“奢侈”(太过美好),和功利的社会现实反差过大,说出了可能会因世人的不理解而遭到玷污,暗含了对梦想的热爱和珍惜。③“不忍不”说是因为当前的社会实在太需要,也太应该有这样一个梦想了,暗含了作者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圣的责任感。(答对一点给2分,大意对即可)

  22.(3分)A

  23.(3分)C(A项,“光临”是敬辞,用于对来客所说的话,敬称他人的来访,客人的来临。B项,对联的内容不适合此处情境,临近高考,对联用词“逆境”“捶打”“烈火”“焚烧”之类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C项,“杏林”是医学界或医家的代称,典故出自三国时期名医董奉,他隐居庐山,行医不取一文钱,只要求病患者栽种杏树,积年蔚然成林。要注意与“杏坛”区别开来,“杏坛”是教育界的代称,相传孔子在杏树下设坛讲学,后因泛指授徒讲学的场所。D项,“承让”改为“手下留情”,“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

  24.(4分)示例: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感叹“阁中带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气;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畅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感受他的轻狂。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一看句式: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吟诵某句诗句的某位作者,感受他的什么品质。二看修辞,例句运用的是引用修辞。三看关系,考生引用的诗句要与诗人匹配,诗人的性格不要概括错误。)

  25.(60分)作文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为两部分,即对待落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是“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后者是“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这两种态度的出发点也不一样:前者是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后者是为了打造“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连接两部分的关键词是一个“但”字,这一转折,既表明前后态度和行为的对立,也表明后者更是材料的关注点。材料陈述的是现象,对材料的理解,要透过现象去看,去悟。从两者的行为来看,是如何对待自然的问题。前者在于战胜自然,对待自然是对立态度,后者在于用自然来美化生活,对待自然是互融态度。从两者的出发点来看,不是对错的问题,是看待事物的视角问题。前者从净化与安全的角度出发,从管理的便利角度出发,是实用主义视角;后者从美化与诗意的角度出发,从管理的人性化角度出发,是浪漫主义视角。

  【立意角度】(1)肯定尽扫落叶的做法;(2)肯定保留落叶的做法;(3)寻找两者平衡点的辩证观点。参考立意如下:

  (1)用管理和制度来保护我们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安全;

  (2)从净化到美化体现的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升级;

  (3)让生活多一点诗意;

  (4)管理需要更多的人性化,管理者需要有人文情怀;

  (5)留住城市里的自然之美,让城市多一点个性和张扬;

  (6)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市政管理服务理念也应该日益进步;

  (7)从“确保没有一片落叶”来看简单粗暴一刀切的管理就是一种庸政、懒政;

  (8)对待落叶的态度要兼顾干净清洁安全与诗意美好浪漫,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

  (9)尽在一个“容”字上——谈保护市容与对落叶宽容。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由于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例文】

  秋叶不扫,留下城市的诗意

  钢筋水泥的建筑,拥挤喧闹的人群,有人这样描绘城市的坚硬与浮躁,但城市与现代人无论如何是分不开的。生活在城市里,诗意显得那么奢侈,又那么可爱,一旦被发现就令人兴奋不已。

  深秋,北京。景美,人醉。一片片落叶,装饰了城市别样的美。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里,落叶比往年多了,或薄或厚地铺在地上,增添了秋的韵味,让北京有了“文艺范”,也更有诗意。

  留下落叶,寻回从前的记忆,便是美好。近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下发了《关于暂时保留秋冬落叶景观的通知》,除了公园主要道路落叶要进行必要的清扫外,林地、草坪上的自然落叶尽最大可能保留,让市民感受深秋美景。下发保留秋冬落叶景观的通知,北京尚属首次。“之前要求落叶及时清扫,主要是出于保持绿地整洁秩序考虑。但越来越多的市民认为,落叶其实也是一种美,特别是银杏落叶,铺落在草地上,相当美观。”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解释。

  保留落叶,不仅呈现自然美景,还可增养土地。落叶也不是“无情物”,也能化成“春泥”来护花。“落叶也有落叶的生态价值。”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余新晓说,落叶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林地养分补给的重要来源。落叶腐烂后,化作养料回归土壤、改善土壤,提供的是最天然的养料。同时,落叶可以覆盖秋冬裸露地表,减少扬尘;附着在落叶蜡质层上的污染物颗粒,也将最终沉淀在土壤中,补充地表的矿物质元素。在很多国家,秋冬落叶任其覆盖地表,并不做特别的清扫。

  落叶不扫,是顺应自然,也是尊重自然规律。城市,固然有城市的样貌,保留必要的自然“原样”是丰富城市美。据百望山森林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秋冬不扫落叶,已坚持10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当然,落叶是易燃物,目前北京主要采取清扫、运往指定地点统一消纳的处理方式。城市需要自然美景,也需要安全。在做好防火的前提下,适当地点、适度保留落叶是值得肯定之举。

  落叶纷飞,秋色满城。保留落叶的,不止北京,杭州在苏堤、白堤、南山路等15条道路白天将不再清扫落叶。南山路、北山街、满觉陇路等“网红”道路,因落叶不扫,而为众多名胜古迹增色不少。遇有阴雨或霜冻天气,杭州仍将按照《城市环境卫生作业规范》要求,及时清理落叶。

  不扫秋叶,浪漫城市;清理落叶,整洁环境。这不是一对矛盾,而是产生美的两个不同侧面,秋叶不扫正应了荷尔德林著名的诗句: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参考译文】

  郑畋字台文,世系原出于荥阳。郑畋考中进士时,年纪很轻,主管官员上报中第名册,武宗怀疑,索取他的卷子亲自阅看,方才批准。刘瞻担任宰相,推荐他任户部郎中,又进入翰林院任学士,随即任知制诰。这时正值讨伐徐州叛贼庞勋,诏书繁多,郑畋起草时思索不过片刻而成,富有文采,而且无不切中要害,时人都推崇他。

  乾符六年(879),黄巢势力更加强盛,占据了安南,给朝廷送来文书请求授予自己天平节度使的职位。皇帝让群臣商议,大家都请求借封官来缓解祸难。郑畋想顺势封他为岭南节度使,但卢携此时正倚重高骈,想让他建立战功,就说:“高骈才干谋略无与伦比,所率领的淮南军队是全国的精锐,再说各道的军队将要抵达,为什么要放过这小小毛贼,而致使天下涣散呢?”郑畋说:“不对,黄巢反叛起于饥荒,他的军队靠共同利益纠集在一起,所以能在江、淮一带兴起,蔓延到天下。国家长期安宁无事,兵将荒于备战,各地固守城垒不敢出战。如果用恩惠宽恕他们的罪状,等到丰年他的部下想回家,徒众一旦离散,黄巢就成了砧板上的肉,这就是兵法所说的不用战斗就制服对方军队的谋略。现在不用谋略来战胜,而靠大军来恐吓,(我)担心天下的忧患无休无止。”左仆射于琮说:“岭南因出产珍宝而富甲天下,如果给了反贼,国家的财源就枯竭了。”皇帝心里也倾向重用高骈,就赞同卢携的意见。

  中和元年(881),贼将王璠率三万兵众前来进攻,郑畋派唐弘夫设下埋伏等待贼军,在龙尾坡展开激战,斩杀贼兵两万首级,声威震动了京城。当时在京城周围各方镇的军队还有好几万,无处投奔,郑畋招延收揽他们,厚加抚慰,真诚结纳。于是向全国发出檄文。当时皇帝的命令不能传出剑门,各地都认为朝廷衰落,不能复兴,到郑畋的檄文传来以后,远近各地都大为振奋,各自整训军队一心要建立战功,派人到皇帝驻地问候。黄巢大为恐惧,不敢再图谋西进。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郑畋,皇帝就很危险了。皇帝听到捷报后说:“我对郑畋了解不够,儒者竟然如此勇猛!”

  黄巢平定后,皇帝要回京,李昌言等人派使者告发郑畋的过错。皇帝知道事情的实情,没理睬。郑畋就称病离职,进宫拜见皇帝说:“皇上东归,从大散关到凤翔,供应安顿,全交给李昌言负责,才能保平安。臣如果作为宰相随行,他将会猜疑阻拦,这不是安定心中不踏实的人的合适办法。我请求任闲官养病。如果百官有疑心,希望将我的奏章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皇上和臣没有一点隔阂。”皇帝见他诚心诚意,就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去世时,享年六十三岁,追赠太尉。

  有人说郑畋生性仁爱宽大,姿态风度如耸立的玉石一般。黄巢之难,他先于各路军队打败反贼,虽然没有完成大业,但回到朝廷辅佐天子,在朝中筹划,终于能够复兴国家。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题目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

4.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题

5.高二政治期中试卷分析

415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