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汇编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文言文作为古代通行的书面语体,跟现在日常交际的口语相去甚远。因此,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成为不容回避的文言教学重要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汇编,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之

  1、用作代词

  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例句:问所从来,俱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桃花源记》

  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 《愚公移山》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狼》

  其他例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知识,指学过的知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人。他,指曹刿。)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代人。他,指吴广。)

  肉食者谋之。(代这件事。)

  默而识之。(代学习所得。)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指代前面的“骨头”)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指代前面的狼。)

  渔人甚异之。(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闻之,欣然规往。(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城)

  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下视其辙,登軾而望之。(代齐军)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

  2、用作助词

  ①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

  例句: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③句式倒装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A在句中表示动词宾语提前,即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句: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B在句中表示定语置后,即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

  例句:马之千里者。《马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④音节助词,在句中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

  例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3、用作动词 译作“到”、“往”、“去”等,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

  例句: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吾欲之南海,何如? “去” 《为学》

  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而

  1、“而”作连词,这是最主要的用法。判别时,一定要理清“而”前后词语或分句之间的关系。它一般表示以下关系:

  ①并列关系。

  例: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而”连接前后并列的分句,表并列,可不译)《邹忌讽齐王纳谏》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八则》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言和而色夷 《送东阳马生序》

  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 《治水必躬亲》

  “而”连接前后并列词语,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和”。

  ②顺承关系。这种关系一般表示“而”前后的分句或词语有动作的先后。“而”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例句: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而”连接的分句有明显的动作先后,可译为“接着”。《郑人买履》,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而”相当于“就”) 《邹忌讽齐王纳谏》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舌一吐而二蛇尽为所吞 《幼时记趣》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

  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人琴俱亡》(此句中的“而”易混淆为转折连词)

  ③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可连接分句也可连接词语。

  例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八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

  ④修饰关系。这种用法较多,有时易混淆为“顺承关系”,其实只要仔细分析“而”前后词语的关系,还是容易区别的:如果“而”前面的词语或短语在句中作修饰、限制语,“而”之后是中心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简而言之,“而”前后的词语构成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而”肯定表修饰。表示时间、情态、方式、方向等,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例句:朝而往,暮而归 “朝”“暮”分别是“往”“归”的时间状语。《醉翁亭记》。

  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笑”表情态,是“止”的状语。 《愚公移山》。

  佣者笑而应曰 《陈涉世家》。

  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号呼而转徙 《捕蛇者说》

  默而识之 “默”表示“识”的方式。 《论语 八则》。

  跪而拾之以归 《赵普》。

  执策而临之 《马说》

  潭西南而望 《小石潭记》。“西南”意思是“向西南”表方向。

  ⑤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或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教材中较少,有两个句子: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八则》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2、跟其它词构成复音虚词。有以下几种情形:

  A“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句: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B“而后”,相当于“然后”。

  例句:假诸人而后见也 《送东阳马生序》

  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既而”、“已而”,相当于“不久”,“一会儿”。

  例句:既而风定 《山市》

  既而儿醒 《口技》

  已而夕阳在山 《醉翁亭记》

  D“而或”,相当于“有时”。

  例句: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

  三、以

  1、介词

  ①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②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靠”、“根据”等。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二章》

  何以战? 凭借 《曹刿论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根据 《曹刿论战》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例句:屠惧,投以骨《狼》

  能以径寸之木,为… 《核舟记》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汇编

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汇编

文言文作为古代通行的书面语体,跟现在日常交际的口语相去甚远。因此,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成为不容回避的文言教学重要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汇编,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与字用法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与字用法

    高考语文对常见文言虚词的考查,是指能根据阅读材料的上下文语境理解并加以解释说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与字用法,

  •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则字用法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则字用法

    近几年的《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都明确把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作为必考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

  •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也字用法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也字用法

    近几年文言虚词的考查通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考查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也字用

  •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者字用法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者字用法

    新《语文课程标准》针对文言虚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者字用法,

244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