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政治 > 高中政治的考点详细分析

高中政治的考点详细分析

时间: 夏萍1132 分享

高中政治的考点详细分析

  高中的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比较的多,学生想要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就要知道哪些是考试的开店,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政治的考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政治的考点分析

  高中政治考点1.第一单元经济生活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考点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考点5:信用卡的功能。考点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考点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考点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考点9: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考点10: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考点1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考点1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考点13: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考点14:消费类型。考点15:消费结构的含义与恩格尔系数。考点16: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高中政治考点2.第二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考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考点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考点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考点5:企业的含义。考点6:公司的含义及形式。考点7: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考点8: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考点9: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考点10:储蓄存款的种类。考点11: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考点12: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高中政治考点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考点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考点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考点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考点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考点5:我国财政的作用。考点6:财政收入的来源。考点7: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考点8:税收的含义。考点9:税收的基本特征。考点10: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高中政治考点4.第四单元面向市场经济

  考点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考点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考点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考点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考点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考点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考点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考点8: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考点9: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考点10: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学好高中政治的技巧

  循环复习,多做练习

  政治和历史、地理一样都是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根据记忆遗忘规律,学生除了课前预习,认真听讲之外,课后还要懂得循环复习。可把教材分为几个阶段或部分,在与教师同步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又适时地回到第一阶段按照自己的计划复习。循环复习有利于记忆,做到事半功倍。多做练习,规范答题。回答政治主观题要做到分点、分段,条理清楚,规范学科用语,原理同材料相结合。为此,学生除了认真听讲、记忆理解外,还要多做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是政治课的内在要求,也是政治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学习《哲学常识》,应该把抽象的哲学原理同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做的话,既能进一步深刻理解哲学原理,又能运用原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考试分析能力。如国家的宏观调控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哲学常识的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等原理都可以加以结合。教学实践证明,若能将热点问题贺教材原理巧妙对接贺正确运用,就能使学生学有所长,适应高考的要求,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政治的复习原则

  “1”是指一个原则,即在高考复习中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考试内容由四个必修模块和时事政治五个部分组成。在复习中既要保证考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步骤、分层次地完成复习内容。面对众多学生,每个人的个性、知识掌握情况、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又各不相同。复习中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复习进度和内容,由浅入深、稳步推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的形成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首先,制定好复习目标。目标是方向和努力的结果。复习中应依据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又有推动力的复习目标。如在第一轮复习中侧重于主干知识的掌握和巩固。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堂讲解,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较深的理解掌握;在不同的复习阶段,制定出明确的复习目标,稳步推进,切忌操之过急。

  其次,设定复习进度。复习目标确定后,对每个时间段如何安排复习内容,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好。对每个时间段应做什么、重点解决哪些问题,要有明确的计划。

  最后,要确定复习策略和方法。可以说复习策略和方法是复习目标和进度的最终落脚点。策略、方法正确,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考点知识的复习中,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的讲解、分析较多,大部分学生对主干、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教师若再对考点进行讲解,就有重复之嫌,学生亦会感觉枯燥无味。因而,在复习中,我们把考点主干知识用框架结构的方法呈现出来,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把考点深化、细化,形成对考点知识的强化理解和记忆;再配套考点跟踪练习,由教师依据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和内容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自己编写练习题,让学生随堂检测以巩固和强化对考点的理解;最后,教师利用课堂对练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在试题的讲解中,通过具体的事例、材料、时事热点把考点知识和教材中相对固定的知识渗透在试题中,变成活的知识。在复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对考点知识的概括总结中兴趣浓厚、勤于钻研和探究问题,善于总结和发现考点内知识之间联系;在练习题的巩固中,学生主动地以自测的方式完成,学习内动力得到释放。在练习题和考点知识的分析讲解中,学生又及时对自己知识和理解进行调整、巩固。这样下来,复习效果很好,改变了以往复习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理解,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在每一阶段复习目标和复习进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教师应依据教学实际,适时的寻找和总结科学、有效的复习策略、方法,对复习效果至关重要。

  “2”指把握好两个度,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高考风风雨雨走了近三十年,到目前为止,高考试卷在命题技巧上已成熟,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面对高考只有从容应对,而不是谈虎色变。

  复习中首先从广度上把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让学生牢固的掌握、理解。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在高考中要胜出,一定是基础较扎实,能恰当运用知识的学生。尽管高素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高素质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从基础抓起,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达到。具体在复习中,教师要把教学起点降低、再降低,不要过高估计学生,只有低起点,才能面向大多数。特别是近几年考试说明强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在部分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误导,不能正确认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建立在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没有知识做支撑的能力是空中楼阁,是经不住实践的考验的。如文综学科内的综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对单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的。没有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把握,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综合能力。在复习中,必须狠抓基础。在一轮复习中,以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框架为基本目标。在二轮复习中全面理解、掌握考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注重考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寻找贯穿知识的主线,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第二,要从深度上对主要、重点知识理解透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前提下,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考试说明中对学生能力要求有四个方面,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要提高学生能力,应加强和注重训练四种能力:第一,审题能力:获取信息,突破题眼;第二,迁移能力:知识提取,重组运用;第三,解题能力:应试技巧,解题方法;第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规范表述。在复习中把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当作培养学生能力的突破口。翻阅高考试卷,就会发现学生失分原因。尽管千差万别,但归结起来,无外乎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基础不牢,心理失衡。之所以答非所问,审题不清,就是不能从试题的背景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这实际上正是学生缺乏理解能力所致,在实际复习中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审题能力,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答题针对性,为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展开提供广阔舞台。

  “3”是指三个到位,即考点知识分解到位,社会热点关注到位,思维方法训练到位

  1、考点知识分解到位。考点知识是考试的范围和内容,所以,在复习中对考点的分析、理解要注意作好以下几点:一是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内涵给学生要分析透彻,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如在复习“影响价格的因素”中要让学生明确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有天气、文化、地域、季节等,但它们都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而且只能是影响,不能决定价格。二是要解决如考点知识系统性的问题,在复习中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树立学科整体观念。知识只有形成网络才能被高效存储和提取。三是抓好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理顺知识体系。复习中引导学生把握好考点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具体的运用中掌握知识,形成和提高能力。

  2、社会热点关注到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迎着生活热点上,体现国家意志,关注现实生活是高考政治不变的灵魂和永恒的主题。综观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都不回避热点,联系实际非常广泛。但是在复习中分析热点要适度。历届高考命题都是以《考试说明》为依托,以教科书为依据,以基础知识为载体,以社会热点为外壳考查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它远离复习资料,摆脱题海的袭击淹没,很难从模拟考试试题中找到原型。在分析社会热点问题要着眼于对当前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注意国情特点。更要结合学科的主干知识,不能超越高中学生的知识能力范围和生活经验。要避免像新闻媒体那样从宏观方面泛泛而谈或像专家学者那样进行专业性探讨,要体现“用中学生的眼光看世界”的特定要求。新闻媒介、专家学者对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能开拓我们的思维空间,对我们作好复习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我们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因为他们探讨热点问题的方式与高考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的,他们可以使用某些专业术语、专业理论,可以具有批评性、探索性,可以是个性化的一言堂。而高考命题不仅受制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更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高考试题的答案必须是成熟的有定论的观点(即使是开放性试题,其答案也必须言之有理,用中学生的知识、思维去分析),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有很高的认同度。否则会引起广泛的争议。这是出题者不愿看到的。所以越是热点,越要冷静。特别是在热点充斥的时候,更要保持冷静思考,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理清分析问题的思路,学会跳出热点的束缚与羁绊,回归教材,回归基础,直至做到冷热结合,在发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设问角度、考查切入点上下工夫。

  3、思维方法训练到位。近几年高考试卷不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均重视理解,考应用,突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思维品质的考查,真正作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尤其在主观性试题部分,突出从能力立意为主,要求学生提炼试题提供的材料(文字、图片、图表、数据等)的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整合,进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相关问题。相当多的题目切入容易深入难,好做不好得分,要回答准确、全面、深刻不容易。在复习中,凡是作业不规范、字迹潦草、逻辑混乱、胡涂乱抹的,一定是思维不畅通的外在表现。为此,在习题练习中要加强主体思维训练和多层次发散性思维训练。加强主体思维训练能明确“角色”,如经济学中货币、价值、消费、生产、劳动者等,政治生活中的国家性质、公民权利、政党制度等,按题目的要求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觉立场”上回答不同的内容。多层次发散思维指认识事物含义、内容、性质、目的、原因、地位、意义、条件等不同层次的思维方法。复习中加强多层次发散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审题时要缜密、全面,避免要点遗漏,还可从纵深把握知识。而要达到思维训练到位则离不开习题练习。注意选精当、精练练习题,在平时练习中严格要求,对每一道题都要严格按照高考要求答卷,做到严谨、精炼、准确,写含义完整的话,写有条理的话,写有逻辑性的话。在练习中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从中揣摩答题技巧和方法,起到开拓思维的作用。


猜你感兴趣:

1.高中政治答题技巧模板

2.高中政治常考题型总结

3.2017高中政治学习基础知识点

4.2017高考政治考点解读

5.2018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汇总

3776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