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试题及答案(2)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16.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而提出的是(  )

  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解析 A项体现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需要,符合题意。B项是““””期间的教育思想;C项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思想;D项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教育思想。

  答案 A

  17.2001年,中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势在必行。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就体现了教育具有(  )

  A.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B.优先性、历史性作用

  C.前瞻性、统筹性作用

  D.暂时性、阶段性作用

  解析 教育优先发展体现了先导性,把教育放在战略的高度,体现了全局性。

  答案 A

  18.我国制定的“211工程”计划,着手发展的是(  )

  A.职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义务教育 D.高等教育

  解析 “211工程”计划的主要精神是: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因此,“211工程”计划着手发展的是高等教育。

  答案 D

  19.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其中21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  )

  A.教育被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C.留学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在我国尖端科技人才中,留学归国者占有相当大的比重,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叙述的角度不符合材料含义。

  答案 C

  20.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育、科学、文化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解析 注意题干限制词“教育、科学、文化”,只有B项属于这一范围。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8分,第22题22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时间 特点 情况

  1950—1958年 指数增长期 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59—1962年 非常时期 呈困难的饱和增长

  1963—1965年 指数增长期 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66—1976年 非常时期 几乎零增长

  1976年以后 指数增长期 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相近

  ——《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科技人员占人口的比例

  年份 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的总数 全国每百万人中科技人员数 每百万职工中科技人员数

  1952年 42.5万人 少于7.5人 269人

  1987年 889.4万人 83.1人 889.43人

  1989年 996.1万人 88.1人 967.6人

  材料三 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95年的3 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中国现代史纲》

  材料四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和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文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各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

  (2)根据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如何?(8分)

  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概括能力。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科技发展同历史发展的客观环境及与国家政治、经济、政策之间的联系。

  答案 (1)1950—1958年,建国初期,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完成以及党中央制定的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使海内外科学家投入社会主义建设高潮。1959—1962年,“左”倾错误和三年的经济困难。1963—1965年,党的纠“左”措施使得形势好转。1966—1976年,““””时科技教育受到严重的冲击。1976年以后,““””结束,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条件:国家重视,科学决策,科研队伍,经费投入,教育水平等。关系:科技发展决定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同时它的发展又依靠经济这一物质基础的发展;科技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过去的戏总是那一套,帝王将相,小姐丫环,保镖的是黄天霸,搞这一套不行。……一个时期,《戏剧报》尽宣传牛鬼蛇神……文化部不管文化,封建主义的、帝王将相的、才子佳人的东西很多,文化部都不管……如不改变,就改名为“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

  ——《自欺欺人》1963年9月毛泽东在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和牢牢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努力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功立业。

  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最广大人民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关心群众疾苦,体察人民愿望,不断创作出让人民满意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胡锦涛2006年在中国文学艺术界

  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

  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上述有关我国文艺工作的两个讲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8分)

  (2)““””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遭到了空前的摧残,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文艺方针?(4分)

  (4)根据以上材料所述,对于我国文艺工作的方针,你有怎样的认识?(6分)

  解析 第(1)问要注意材料时间“1963年”和“2006年”,即““””前夕政治斗争逐渐扩大化的情况下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第(2)问注意问题是“直接原因”,即林彪、江青等对文艺工作的扭曲。第(3)问属于对“双百”方针的继承和发展。第(4)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要结合建国以来文艺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概括。

  答案 (1)材料一的背景是“左”倾错误泛滥,毛泽东将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夸大了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导致“左”的错误在文艺界泛滥;材料二的背景是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2)““””时期,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极“左”路线,搞文化专制主义。

  (3)体现了坚持并不断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发展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放在重要位置,调动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4)文艺方针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与时俱进;文艺方针应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正确的文艺方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前进。
看了"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2.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3.高一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4.高一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试题及答案

164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