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历史是高考文综的重点考查科目,那么高三历史都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1.原因

  (1)历史原因:我国长期在农村实行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

  (2)现实原因:到1978年,中国仍有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严重影响了现代化建设。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

  (3)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条件。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要选择农业首先改革。

  2.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

  具体形式有。(1)包干到户。各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2)包产到户。实行定产量、定投资、定工分,超产归自己,减产赔偿。目前,绝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包干到户的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集体和家庭有分有合。

  3.实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旧的农业耕作模式,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

  4.认识

  优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历史选择,该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大集体时期)相比具有较大的进步,在改变农村经济格局的同时,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被邓小平同志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具体表现在:

  第一,就全国来说,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手工劳动,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而将经营的单位划小到家庭,同这种手工劳动的生产水平相适应。

  第二,原来那种大规模经营下的集体劳动(改革前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农民评工记分年终分配)对每个人的劳动数量、质量很难准确统计,因而必然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而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

  第三,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性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有助于这种要求的实现。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

  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现行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度的边际效用急剧递减,已呈现出许多问题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理论提出的背景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2)(政治)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3)(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邹容、陈天华等,积极宣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中心。

  (4)(现实)救国探索不断碰壁。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方案时都以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为前提,改良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5)(个人)孙中山个人转变。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遭到冷遇。他深刻感到,清政府已腐朽不堪。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

  2.“三民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1)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是三民主义的前提。

  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但是,民族主义所反的只是满族贵族封建统治,且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在革命派看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由于中国的积弱,只要推翻清政府使中国振作起来,帝国主义各国就会与中国平等相待,并且可能会赞助中国革命,甚至幻想以承认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和特权,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不能不说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2)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义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但是,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

  (3)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也是三民主义的补充与发展。

  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3.评价

  (1)进步性:①它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大方面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将满洲贵族称为“鞑虏”,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背景

  (1)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曾是粮食出口国,但这时的苏联却存在粮食短缺问题;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仅及其他欧洲国家平均产量的约三分之一;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他在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后,开始调整政策,试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3)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在大会闭幕后的一次会议上做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份报告在苏联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改革内容

  (1)农业(重点):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

  (2)工业上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部分权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3.结果:尽管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1964年10月,赫鲁晓夫黯然下台,他的改革随之告终。

  4.改革失败原因

  (1)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

  (2)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

  (3)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加上本人作风专横。

  (4)没有结合国情。

  5.评价

  (1)积极作用:对苏联当时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不合理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为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创造了思想条件,同时也促进生产的发展。

  (2)局限性:引起思想的混乱,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理论上没有打破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难以解决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和工业发展中的矛盾;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东欧政局动荡


猜你感兴趣的:

1.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2.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3.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4.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归纳

5.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是高考文综的重点考查科目,那么高三历史都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随着新课程理念实施的推进,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如何进行改革成为了更多人关注的要点,那么人教版必修二历史的知识点你掌握了多少呢?接下来学习啦小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载体,是主要的课程资源,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高一历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之一便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都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

  •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你知道人教版高一历史都有哪些知识点吗?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

33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