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人教版高中所有历史知识点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当人们走近历史的时候,总是不自觉会被她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宝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深深吸引,人教版高中历史都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中所有历史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简要分析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发展趋势、特点、表现及其原因

  1.发展趋势:走向西化;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走向近代化。

  2.突出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但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其他特点: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强;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中国社会生活虽然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3.具体表现

  (1)鸦片战争后,西餐开始在中国出现,西装传入中国。中华民国成立后西装和中山装开始流行。

  (2)出现西式建筑,宽阔的马路、自来水、电灯等。

  (3)社会习俗的变迁: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社交礼仪采用握手、鞠躬;称呼采用“先生”、“同志”;辛亥革命后实行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清末民初,受过新思潮影响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 出现西式婚礼和葬礼。(揭开“剪辫易服”序幕的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学童;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也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近代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

  4.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历届政府的影响;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西方文明。

  二、简要叙述中国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演变及其原因

  1.物质生活方面的演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了劳动就业问题;统购统销,稳定了物价。

  (2)改革开放以来:

  “吃”──1987年基本实现温饱;实施“菜篮子工程”。

  “穿”──衣服人均拥有量大幅度提高,款式多样化。

  “住”──农村住房不断更新并楼房化;1995年“安居工程”实施。

  2.社会习俗方面的演变

  (1)取缔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反动会道门等丑恶现象。

  (2)废除包办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婚姻制度。

  (3)党和政府提倡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化。

  (4)实行双休日,延长节日休假时间,休闲方式多样化;并注重环保、讲究卫生等社会新风尚也在逐步形成。

  2.原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实行统购统销,稳定物价政策;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阶段特点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方式最突出特点。

  2.20世纪50年代后(新中国成立后),面貌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明显影响。

  3.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后),变化迅速,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加。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1.政治前提:19世纪中期,东西方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或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2.物质基础: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进一步创业的资本。

  3.科技条件: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自然科学成果累累:电磁学、近代化学、生物学以及物理学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进一步积累,这些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的直接原因和知识、技术条件。人们对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条件。

  4.劳动力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5.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海外市场迅速扩大,资本主义需要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发新产品,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在动力和经济条件。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它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另一项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它引起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电讯事业的发展,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化学工业的建立也是这一时期科技发明的一项重大变革。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所有发明和发现的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2.大国同步,相互促进。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受其影响带动,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英国的一枝独秀,尤其以美国、德国贡献最大,且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较为迅速。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上的交叉。德国和日本就是既吸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直接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因而它们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4.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更强的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能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其他老的工业部门也得到技术改造,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的巨大,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

  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民族民主运动: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垄断主义;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环境问题: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重农抑商

  1.含义: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即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

  2.原因: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即“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3.主要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对商业进行严格的管理,以限制商业的规模和影响;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实行专卖制度,对盐、铁等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的手工业部门和商业种类实行官营制度,独占专利,不许商人染指;对民营商业和手工业征收重税;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等。

  4.影响: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一是要客观地一分为二地分析,二是要注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影响上的差异。

  (1)积极意义:农业是古代经济的基础,是人民赖以生存,人口得以增加,社会得以稳定的基础,是一切文化政治活动的基础,是国家统一并且不断发展强大的物质基础。因此,历代统治者奉行以农为本的重农政策,不仅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且客观上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对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这种积极意义在封建社会的前期阶段尤为突出。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消极影响:“重农抑商”政策也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地主官僚集团也因疯狂兼并土地而更加腐败。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为主要方面。它将农业和工商业完全对立起来,强化了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严重阻碍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科技的进步,使中国逐渐丧失领先世界的地位,并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猜你感兴趣的:

1.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

2.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3.人教版高中历史古代史知识点

4.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完整版)

5.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所有历史知识点

当人们走近历史的时候,总是不自觉会被她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宝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深深吸引,人教版高中历史都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中所有历史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34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