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初二上册语文第12课桥之美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上册语文第12课桥之美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初二上册语文第12课桥之美练习题及答案

  想要学好初中语文,少不了对语文课文的扎实学习!至于《桥之美》要如何去学好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做份初二上册语文第12课桥之美练习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二上册语文第12课桥之美原文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南京长江大桥远看也是一道直线,直线美不美?直线是否更符合新的审美观?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了画长江大桥,我曾爬上南京狮子山,就是想寻找与桥身的直线相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为了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但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因而构不成画面。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成昆路上,直线桥多,列车不断地过桥、进洞,出洞、过桥,几乎是桥连洞,洞连桥。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后顾,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有时显得险而美,有时却险而不美,美与险并不是一回事。

  摄影师和画家继续在探寻桥之美,大桥、小桥,各有其美。有人画鹊桥,喜鹊构成的桥不仅意义好,形式也自由,生动活泼。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初二上册语文第12课桥之美练习题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纤细(  )  驻足(  )  险峻(  )

  孕育(  )  颐和园(  )  煞它风景(  )

  2.解释词语,并解释加黑的字。

  驻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风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煞它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的职业是什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

  (2)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 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 (       )

  (4)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

  二、 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6.选段具体写到了哪几座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会下列句子的情味,写出含义。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桥 下的湖水、急流,桥边的芦苇、柳丝,桥上的廊与亭,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9.用作者的观桥思路,为本段补充一座你所看到的桥,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类文阅读

  摩天大楼在芝加哥诞生,在纽约成长,如今正在太平洋沿岸发展壮大,但谁也不知道它将在哪里寿终正寝。眼下,它的身体正壮硕,充满生机,遍地 开花,给所在城市带来繁荣景象,给远东地区的都市勾勒出显示财力的新轮廓。东京、汉城、新加坡、香港、上海和吉隆坡的摩天大楼向我们预示着亚洲新世纪的到来,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刚刚建成的双塔楼首次在高度上超过了一直领先的美国。

  摩天大楼向世界的进军始于上世纪,地点在美国五大湖地区。在密歇根湖边 曾被大火焚毁的芝加哥城,有两项重大发明引起了建筑业的变革,一是金属构架的采用;二是电梯的运用。于是一种新型的楼房产生了,被毁于1871年的芝加哥城开始重建。

  威廉•李•巴伦在1885年设计完成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丹尼尔•伯纳姆和约翰•鲁特又于1892年设计了信托大厦。后者共有21层,高近100米,如若建成即被 誉为“世界之最”。可是,芝加哥人很快便为自己的鲁莽后悔不已,第二年就颁布了一条法令,禁止建造超过40米高的楼房。到上世纪末,最高建筑的桂冠终于被纽约夺去,并一直保存到1974年。纽约曼哈顿岛由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无数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越建越大胆。到本世纪30年代,纽约的高楼建筑进入鼎盛时期:先后有两座神话般的摩天大楼问世,一座是1930年建造的319米高的克莱斯勒大厦;另一座是1931年落成的381米高的帝国大厦。后者有102层,在其后的40年里,一直在高层建设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只是当世界贸易中心姐妹楼于1972年落成之后,才屈居第二。两年后,由布鲁斯•格雷厄姆和法苏尔•卡恩设计的西尔斯大厦竣工,它以443米的高度在摩天楼中一时独领风骚。目前,吉隆坡的双塔楼成了“世界屋脊”,但中国的重庆、上海和香港正雄心勃勃地计划建造三座分别为457米、460米和468米的高楼,以摘取“世界屋脊”的桂冠。

  展望未来,世界上十座最高的建筑将有六座矗立在亚洲,其中四座在中国。现在已有相当一批大型建筑的蓝图集中在中国,这些中国城市以及众星捧月般环绕在周围的新加坡、吉隆坡、雅加达、汉城、曼谷、马尼拉,共同组成21世纪的雄姿,日本则被抛在了后面。欧洲从来不是钟爱摩天大楼的地方。俄罗斯的先锋派建筑师以前未能把他们的理想变为现实,苏联么50年代建造的一座大厦一直到80年代还保 持着欧洲最高建筑的记录,这便是239米高的莫斯科大学主楼和231米高的华沙文化宫(苏联送给波兰的礼物)。1990年,移居美国芝加哥城的德国人赫尔穆特•扬设计的法兰克福博览会大厦竣工。这座257米的建筑成了欧洲第一高楼,不久前才被诺曼•福斯特设计的259米高的商业银行大厦超过,地点仍在法兰克福。这位建筑大师还打算在伦敦建一座385米高的大楼,这个计划一旦实现,就将刷新欧洲大陆的纪录。此前,扬•诺维尔也曾为巴黎设计过一座426米高的塔楼,但迟迟未能建成。

  同这些雄伟的建筑相比,西班牙的楼宇就根本不值一提了。尽管1929年马德里电话大楼曾以欧洲第一座摩天大楼风光一时,但直到如今,西班牙最高建筑只有区区157米,这便是由纽约的姐妹楼之父迈纳鲁设计的毕加索大厦。

  10.本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第1、2段,回答下列问题。

  (1)摩天大楼的发源地是__________________,使摩天大楼充满生机,能遍地开花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寿终正寝”原指年老病死在家中,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12.对第4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贸易中心姐妹楼落成后,帝国大厦在当时屈居第二

  B.1930年建造的319米高的克莱斯勒大厦共102层

  C.目前,摩天大楼的“冠军”应属在香港建成的468米高的大厦

  D.443米高的西尔斯大厦是目前的“世界屋脊”

  13.阅读6、7段,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欧洲最高的大厦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世贸中心姐妹楼的设计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14.“到本世纪30年代,纽约的高楼建设进人鼎盛时期”与前文哪句话照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找出两种说明方法,并各举例说明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运用

  16.在新生报到的时候,你作为志愿者,热情地为新同学做了几件事。

  (2)【建议】

  新生小柏对社团很感兴趣,你建议他参加文学社。下面是你对小柏说的话,请补写一个活动环节。

  来我们的文学社吧,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说不尽的桥”中,我们首先考察了南京的文德桥、长江大桥和赛虹桥立交桥;然后 ;最后我们在社刊上发表了以“金陵桥韵”为专题的系列文章。

  初二上册语文第12课桥之美练习题答案

  一、1.略

  2. 驻, 车马停止。停止脚步。

  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在本文指夜晚的景色。

  同“杀风景”。意思是破坏了景致。

  厘,毫,计量的小单位。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3.画家 略

  4.“桥”的美在于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即它与周围的事物形成多种结构美。

  5、(1)打比方(2)列数字(3)作比较(4)摹状貌

  6.乌镇的石桥、江南乡间石桥;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的风雨桥。

  7.(1)用密密的芦苇,一隐一现,更显乌镇小桥的风韵。  (2)用江南柔软的柳丝来与坚硬的石桥互衬,一柔一刚,更显石桥的坚固。

  8.作者主要侧重于写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

  9.略

  二、10.摩天大楼

  11.(1)芝加哥 一、金属构架的采用;二、电梯的运用

  (2)比喻摩天大楼的消亡

  12.A

  13.(1)法兰克福博览会大厦 (2)迈纳鲁

  14.在纽约成长

  15.略

  三 、16.(1)示例:请向前(向北)直走(大约100米),到十字路口,右拐(向东约20米)就到了。(意思对即可)


看了"初二上册语文第12课桥之美练习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初二上册语文第12课桥之美练习题及答案

2.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练习题及答案

3.初二上册语文《桥之美》期末练习试题

4.初二上册语文第12课桥之美练习题及答案

5.初二上册语文第15课 说“屏”同步测试及答案

6.初二上册语文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163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