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政治学习方法 > 初三下册政治《同在阳光下》试题及答案

初三下册政治《同在阳光下》试题及答案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初三下册政治《同在阳光下》试题及答案

  对于政治的学习,除了背之外,还要多做练习!那么,对于初三的政治究竟要怎样有效的去做题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做份初三下册政治《同在阳光下》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三下册政治《同在阳光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目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08年5月,我国四川汶川等地发生强烈地震,一部分灾民瞬间成为弱势群体,社会各界纷纷捐钱捐物。对此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B.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和正义。

  C.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弱势群体可以很快摆脱弱势地位,成为强势群体。

  D.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在通过实际行动来关爱、帮助和扶持弱势群体。

  2.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三道保障线,加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构成我国现有条件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列对这些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些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

  ②使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

  ③使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

  ④使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我国社会中弱势群体的主体是 ( )

  A、占全国人口近十分之一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B、在矿难中遭遇不幸的农民工

  C、将近5000多万没有解决温饱和收入水平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农村和城市居民

  D、一些身患重病和身有残疾的人

  4.我们要关爱弱势群体。下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值得发扬的有( )

  ①互助互济 ②扶贫济困 ③乐善好施 ④拾金不昧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5.2008年5月,四川汶川等地相继发生8级地震,导致汶川、绵阳等地的一些人民群众失去了家园,各地政府和人民都为灾区人民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对此,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互助互济、扶弱济困、乐善好施等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②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需要来自社会的实际帮助

  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和民族精神

  ④那些灾区的人们只重视亲情,无需社会的援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帮困济贫、匡正扶弱、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能体现我党保护弱势群体的措施有( )

  ①坚持以发展促和谐

  ②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③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④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 ③④

  7.长期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的灵达公司在得知贵阳市儿童村建设资金有一定缺口时,一次性捐助人民币500万元,使儿童村得以顺利落成,让更多的弱势儿童得到了妥善的照料。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互助互济、扶弱济困、乐善好施等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需要来自社会的实际帮助?

  C.“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和民族精神?

  D.公司捐资助学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8.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今以后,农民将像城里人一样享受低保。这一举措(   )

  ①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

  ②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下列能体现社会公平的是( )

  A.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B.开拓社会交往空间

  C.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D.鼓励个人创造财富

  10.2008年4月12日,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作主旨演讲时说:“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这是因为我国改革开放( )

  A.彻底改变了我国的社会制度

  B.确立和完善了我国的政治制度

  C.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下列做法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不一致的是

  A.围湖造田、伐林造地发展粮食生产

  B.协调和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共同发展

  C.减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D.完善农村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制度

  1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①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

  ②有利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③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④有利于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2007年6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要求两地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公民在基本权利的享有上是平等的,国家在为公民实现这些权利创造着条件

  B.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着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

  C.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是要消灭农村

  D.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原本城乡之间的不均衡会有所改善,但在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

  14.图表说明了 ( )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进出口贸易总额 外汇储备
1978 1473美元 206亿美元 167亿美元
2006 20.94万亿元 1.76万亿美元 1万多亿美元

  ①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②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

  ③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

  ④我国已步入世界经济强国行列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关于泉州市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意见》规定:凡户籍关系不属于泉州市籍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具有我市就读学校学籍的初三应届毕业生,允许在就读学校报名参加中考,并在普高招生录取时与当地的考生一视同仁。这说明( )

  A.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差异已经全部消除

  B.我国已经消除了一切歧视

  C.平等在社会进步中实现

  D.现实生活中的差异和不平等已经不存在

  1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弱势群体,这部分人( )

  A.实际的经济收入偏低

  B.只是目前发展有相当困难

  C.他们长时间只面临着经济的压迫

  D.只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17.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我国加强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以保证弱势群体的利益。如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加强 ( )

  ①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②使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③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④保证了我国社会公民在各个方面的绝对平等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18.2008年年初,部分省市遭受大雪灾害。胡锦涛于2008年2月5日至6日深入到灾情严重的山区农村和担负抗灾救灾重任的基层单位,实地了解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落实情况,慰问灾区各族干部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界人士纷纷捐款捐物,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终于战胜灾害。全国上下纷纷捐款捐物,帮助受灾地区的群众渡过难关、战胜灾害。这说明了( )

  ①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帮助受到自然灾害的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的社会氛围

  ②受灾群众其实不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自己也能够渡过难关

  ③没有全国上下人民的帮助和支持,受灾地区的群众是无法度过难关、战胜灾害的

  ④作为受灾地区的群众,外力的帮助和支持是改善、改变他们的状况的主要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4年以来,中央连年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文件,有力促进农民的增收。据此回答19-20题:

  19.近年来,由于农民的收入较低,数以千万的农民奔赴到城市来工作,可是他们也属于弱势群体,因为( )

  ①背井离乡,举目无亲

  ②工资待遇比较低,生活条件艰苦

  ③缺乏医疗保障,就医困难

  ④离开户口所在地,子女入学受到限制

  A.②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关于中央政府有力促进农民的增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农民提供有力的制度性支持

  B.平等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C.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D.中央政府的帮助、支持也改变不了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

  二.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共40分)

  21. 2007年5月27日,山西洪洞县公安局在一次专项行动中,在该县广胜寺镇曹生村查处一起由黑恶势力操纵的非法砖窖非法用工、强迫劳动的恶性案件。这就是震惊全国的“黑砖窖”事件。警方从黑砖窖中解救出30多名被非法拘禁、虐待的农民工。他们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不发一分钱工资,有打手和狼狗看管,稍有怠慢就棍棒加身,这些农民工来自全国12个省区。事发后,相关责任人已被刑事拘留。

  上述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8分)

  22.中国有句俗语叫“穷不能丢书”。为落实区党委书记刘琦葆提出“绝对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穷而失学”的号召,确保2007年考入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入学,广西区、市、县三级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统一在2007年7月23日到9月30日期间,全面开通家庭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

  请问:广西区党委的这一做法说明了什么?(8分)

  三.材料分析题

  23.【关注民生 促进和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民生“清单”】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我国政府具体实施了什么措施?为保障“劳有所得”,我国实行了什么制度?(5分)

  (2)【民生源泉】请你谈谈党和政府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公民平等的举措。(5分)

  24.材料一 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把1元钱丢进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走了。但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就连忙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取笔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说:“你跟我都是商人,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几个月过后,一个社交场合上,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商迎上这位纽约商人,并自我介绍:“你可能已经忘记了我,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你跑来告诉我,我也是一个商人为止。”

  材料二 一位著名作家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后,收到了一位读者的来信。信中说:“你原来是我非常敬重的作家,但是,你这篇文章中用的‘残废’一词深深刺痛了我。我是个残疾人,但我并不是个‘废人’,我还开着书店,并在卖着你写的书。我有残疾是事实,可我是否就‘废’了呢?”这位作家读信后十分愧疚,立即向这位读者道歉,并向公众承认“残废”这个词用错了,还提醒大家将来不要再用这个词。

  (1)纽约商人为什么觉得他把1元钱丢进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走开的行为不妥?(2分)

  (2)材料二中作家为什么向这位残疾人道歉?(4分)

  (3)从上述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8分)

162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