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政治《同在阳光下》试题及答案(2)
初三下册政治《同在阳光下》试题及答案
初三下册政治《同在阳光下》试题答案
1.C 解析:由于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任重而道远,C选项错误。
2.D 解析:我国政府为帮扶弱势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保障。
3.C 解析:我国弱势群体的主体是没有解决温饱和收入水平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农村和城市居民
4.A 解析:④拾金不昧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5.A 解析:社会上处于弱势群体的人们,首先需要的是来自社会的关爱,④的说法不正确。
6.C 解析:计划生育的国策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7.D 解析: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爱心奉献的表现,并非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8.D 解析:本题是国家统筹城乡的具体措施,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9.A 解析: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国家维护社会平等、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10.D 解析: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突出的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1.A 解析:围湖造田、伐林造地发展粮食生产是违背科学发展观,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12.B 解析: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同等富裕,平等也不等于平均,①选项是错误的。
13.C 解析:C.选项错误,应排除。
14.C 解析:材料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国的最基本的国情是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15.C 解析: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实现平等人种而道远。
16.A 解析:在我国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收入偏低的城乡居民是弱势群体的主体。
17.D 解析:社会的保障是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但是平等不等于平均。④的理解是错误的。
18.C 解析:受灾群众因灾成为弱势群体,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摆脱困难处境,必须要依靠国家、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
19.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我国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上选项都符合题意。
20.D 解析:实践证明,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很多的弱势群体摆脱了困难的处境,取得了很显著的成就。
21.农民工是我国的弱势群体之一。他们大多数背井离乡,基本生活条件难以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高度重视,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社会高度重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并对涉及农民工利益的一系列问题作了具体规定。这一事件违反了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更违反法律,当事人应受到严惩,以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22.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国党和政府促进社会平等的一次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力求通过教育尽可能地消除因家庭、地域、遗传、性别等客观因素所造成的不平等,使每个公民都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拥有创造美好人生的能力。我国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保障有特殊困难的青少年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23.(1)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我国政府在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等。(1分);为保障劳有所得,我国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分)
(2)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利的制度性支持。1997年,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保障有特殊困难的青少年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我国还通过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用的法律服务。此外,政府还通过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患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24.(1)如果把1元钱丢进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走开,这就是视卖铅笔人为乞丐了,是对卖铅笔人的不尊重。
(2)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总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但每个人的生命同样宝贵、同等重要,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残疾人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也有做人的尊严,享有被尊重的权利。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在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上是完全平等的,我们应当尊重残疾人的人格尊严。
(3)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他人,特别是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更需要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尊重。有时候,人们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以驱散他们积聚在心底的阴影,让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另一方面,我们要懂得自尊,用实际行动捍卫生命的尊严,赢得他人的尊重。
看了"初三下册政治《同在阳光下》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