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2020年《三国演义》有感范文500字

时间: 巧绵1291 分享

  《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典名著,主要讲述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争斗,最后三国归魏,从此天下太平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在《三国演义》里,描述了许许多多出名的人物,其中我最喜欢、最敬佩的当属蜀国军师——诸葛亮。诸葛亮人人皆知,关于他的故事非常的多。比如火烧新野、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计占汉中、降服姜维、空城计等等,想数的话还可以再数出一大串来呢!

  诸葛亮是一代军事家。他识人心,知道司马懿处事多疑,就使空城计使魏兵不战自退;他晓天文,知道羌兵出征会有大雪,就乘大雪做了埋伏让羌兵伤亡惨重;他懂地理,在曹操逃跑路上一路布下奇兵,几乎就让曹操命丧华容道;他识人才,推荐的庞统、姜维、马超等人都为蜀国立下了丰功伟绩。

  诸葛亮还堪称是一个发明家。他设计的诸葛弩,一次能连发十支箭;他造的木牛流马,载粮方便,且不用喂食,节省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为出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水镜先生曾预言:“卧龙、凤雏若得一人,可安天下。”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也许根本就不会有蜀国,就算是有,也可能在曹操报赤壁之仇时就灭亡了。诸葛亮让蜀国有一段时间变得很强大,兵多粮足,人才辈出。为了蜀国,诸葛亮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算在自己快死前还想出一条妙计吓退了司马懿的进攻。真是可比“兴周之人姜子牙,兴汉之人张子房”啊!

  你喜欢诸葛亮吗?

  三国演义读后感

  话说三国乱世数十年,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各占一方,后又三分天下。其中就属魏国最为强大。乃曹操一生的心血,到头来却给司马懿做了嫁妆。

  司马懿是在三国之中少数能有能明白诸葛亮计谋的人,虽然每次交战都比诸葛亮棋差一招,但他也可以说的上是神机妙算了,并且他有一点比诸葛亮强,他会隐忍,从曹操,到曹丕,他一直隐忍,到曹丕死后,并仿造刘备托孤诸葛亮,希望司马懿能好好帮助他的儿子,管理好魏国。他刚开始还好,但到了后面,他的权力可以说比天子还大时候,其实魏国已经名存实亡了,但他到死也没有谋权篡位,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司马昭才开始政变,让自己当上皇帝。可以说司马懿也没有对不起曹丕,只是因他子孙无能,天子无能,代之即可,更何况他还没有称帝呢?

  曹操曾经做过一个梦:三匹白马奔来,在他的位置上。曹操问司马懿,是谁要夺他的江山,司马懿马上说是马超父子,曹操反问那司马不也是马吗?当时司马懿大惊,立刻说,自己只有一个人,和梦中三马不符合,曹操便相信了是马超父子将来会夺他的江山社稷,却不知白马正是司马,而三马便是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果不其然,之后便是他们三人夺了曹操一生的心血,也让曹操自己子孙统一天下的期望破灭。本来当时刘备和孙权开战,曹操本来想坐山观虎斗,好坐收渔翁之利,可他的还没有看到结果就一命呜呼了,而他的儿子曹丕刚登基,正忙于内政,没有果断的出击,当时曹操经过赤壁一战,开始加强练水军,并且当时刘备七十四万大军被陆逊一把火烧的七七八八,蜀国元气大伤,如果他出兵就算有诸葛亮也回天乏术,可他却错失了一个统一天下的机会。

  后来司马懿于诸葛亮交战屡战屡败,他能看破诸葛亮的计策却看不出他的计中计,后被曹丕罢官,可他却没有一点犹豫便回家种田,但诸葛亮听到后大喜,说到:“曹丕已将司马懿罢官,魏国无人能阻我”便立刻发兵,果然一路过去无人能阻,曹丕连忙去请司马懿,司马懿正是猜到这点才有恃无恐的。他也没有为难曹丕,立刻去阻止诸葛亮了,他对诸葛亮可是一个大难题,因为司马懿十分小心谨慎,短时间内没有什么机会杀他,而他们又是远征,久攻不下,军心将会动摇,并且粮草运输也不容易,并且蜀国粮草储备也不多,才让诸葛亮多次无功而返,含恨而终。

  而司马懿也是很厉害,硬生生熬死了曹操,诸葛亮,曹丕。也可以说他运气好,在这些人还在人世时,他都十分低调,并且十分谨慎,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有谋权篡位之心,司马懿这已经不是隐忍,而是龟忍了。

  后人却说司马懿侍其主而不忠,这对他十分不公平,难道一个有才能的人甘愿为一个无能的人办事吗?并且他在世其间没有谋权篡位,甚至都没有称王,真正谋权篡位的是他的儿子,并且还在他死后,他能管住自己不当皇帝,但管的了子孙吗?

  这便是司马懿,龟隐天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三国乱世真正的赢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

  曹操修了铜雀台后,还要把东吴的“二乔”放于台上,于是便让孔明用这点激了周瑜,让周瑜决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败。三国中还有一些卖主求荣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结果。与之相反的则是关羽了,他不贪财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万万读者的敬佩。若不是因为他一点点的骄傲,以及刘封的见死不救,他也不会死得那么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为人不能贪财色,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刚正不阿的人。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三国演义读后感

  也许,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因为作者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而流传千古吧,这段时间里我就读了这本流传千古的巨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有聪明机灵的诸葛亮,一身是胆的赵云,单纯狂野的张飞,还有武艺高强的吕布……,他们都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但我最喜欢赵云了,他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投靠关羽,忠心耿耿地和刘备在一起。在长板桥时,他不为自己的生命着想,而为刘备和老百姓的安全着想,在和曹操的兵力交接时,他一点儿也不害怕,都是三下五除二地把敌人打败的。有时候有好几员大将把他团团包围时,他也豪不畏俱,反而愈战愈勇,令曹操望而生畏。

  再说说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攻打吴国吧!刘备在攻打吴国时一连吃了几个败仗,逃跑时被吴国包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云迅速赶来,带着刘备和士兵们浴血奋战,冲出了重围,那时候的赵云已经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将了。

  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感慨万千,我喜欢赵云,因为他临危不惧,智勇双全,对刘备忠心耿耿,怪不得刘备在长板桥自信地说:“子龙是不会背叛我的”。

  当然《三国演义》有名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望梅止渴、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一个个故事心动曲折、扣人心弦。

  这真是一本好书,俗话说:“好书不厌百回读”。我一定会再多读几遍,去更深地领悟它其中的道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

  合上这本《三国演义》,我的心情难以平静下来。一场场无比精彩的战斗与故事;极有个性的人物,使我的大脑久久地难以忘掉。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最著名的还要数“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这两大战役了。

  在这两大战役中,曹操与刘备的兵力都占优势,可双方都败了,曹操是被周瑜火烧了战船,而刘备则是被陆逊火烧了营地。虽然结果都失败了,但相比之下,刘备却远不如曹操乐观。想当初曹操在回城的路程中受到刘备手下的阻拦,但他却在危难时刻哈哈大笑,还笑着说:“北方还是我的。”而刘备在回去的路上没有人阻拦他,他却觉得自己无颜回到都城内,最后病死在了白帝城。这两个人都是失败,可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曹操的想法是乐观的,刘备的想法是悲观的。就像两个人走在沙漠里,两人同时看到了半瓶水,悲观的人心想:“就半瓶水,还不够我喝呢!”便走开了。而乐观的人却想:“这可是珍贵的半瓶水呀!这么多的水应该足够我走出沙漠了。”然后,他开心地喝了下水。结果没喝水的那个人渴死在了沙漠里,而喝下水的人则走出了沙漠。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乐观往往会给生活带来阳光,而悲观却让你对生活充满绝望。

相关文章

1.三国演义读后感10篇

2.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篇

3.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小学作文10篇

4.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6篇

5.《三国演义》读后感6篇

6.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优秀作文10篇

7.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7篇

8.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5篇

2020年《三国演义》有感范文500字

《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典名著,主要讲述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争斗,最后三国归魏,从此天下太平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在《三国演义》里,描述了许许多多出名的人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经典文学《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优秀范文
    经典文学《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优秀范文

    《三国演义》讲述了东汉末年时的黄巾军起义到三国鼎立,最后西晋统一三国这段100年左右的乱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希望给大

  • 经典文学《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经典文学《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罗贯中把《三国演义》中的每个英雄都塑造得活灵活现:单刀赴会的关羽,三顾茅庐的刘备,赤胆忠心的赵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

  • 经典文学《三国演义》有感500字
    经典文学《三国演义》有感500字

    《三国演义》里有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胜,无论是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还是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无不叫人拍手称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

  • 经典文学《三国演义》有感范文300字
    经典文学《三国演义》有感范文300字

    《三国演义》主要写了魏、镯、吴三国纷争天下的历史。书中描写的人物大约有四百多位,每一位人物都生动而个性鲜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

319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