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时间: 燕纯20 分享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一

  ?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侣。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各自的不幸,我们的《孔雀东南飞》演绎的又是怎样的一段爱情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学习目标:

  1、阅读欣赏,把握故事情节,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小组合作,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培养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同学们,《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又是如何讲述的呢?谁能: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这个故事。

  明确:诗歌前面的“序”是全诗内容最概括、最简洁的介绍

  本文讲的是在汉末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却因焦母的逼迫,不得已而选择离婚。但夫妻二人双双“誓死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后,哥哥却逼她再嫁,兰芝毅然投井而死,仲卿也自缢身亡。死后两人变成了一对鸳鸯相对而鸣。

  2、请按照“引子、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层次为我们梳理故事脉络,并用2至4字概述每一层次的内容。

  引 子: 1 自然段, 托物起兴

  开 端: 2-6 自然段, 被遣

  发 展: 7-12 自然段, 誓别

  再发展: 13-21 自然段, 抗婚

  高 潮: 22-31 自然段, 殉情

  结 局: 32 自然段, 合葬

  通过解决前两个问题,我们整体感知了全文。那么,同学们?

  二、分析人物形象

  这个故事的女一号是谁?下面,请你在文中寻找刘兰芝的动人之处,做到能通过分析语言,分析刘兰芝形象,并能有感情的朗诵个性化的语言。

  我来说说我眼中的刘兰芝。

  (诵读指导: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情感上来说,我们要注意个性化的语言所具有的人物感情色彩。)

  1、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

  ◆诗的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多才多艺、美丽、聪明”印象。 ◆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 ◆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 ◆她向焦母辞行时,虽然对焦母不无怨言,可最后还是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别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柔的话语里,见出她的善良、懂礼。

  2、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

  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纫如丝”的“蒲苇”,将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后来她确实做到了。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两家先后来求亲,都不能令她动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

  3、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

  ◆焦母对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虽然焦母对兰芝的评价不免是偏颇之词,但也透露出兰芝确实不是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 ◆兰芝向焦母作别时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同样让读者隐隐体会到兰芝不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时代儿媳妇的形象。 ◆面对兄长的逼嫁,兰芝更进一步表现出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的性格特征。

  三、合作探究

  刘兰芝如此勤劳、善良、美丽……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这场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1)、社会的原因: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二

  教材分析:

  本文所叙的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凄凉的爱情悲剧。悲剧的背后有令人深思的所在。通过学习和探讨,学生能初步具备品评人物形象和透过文本解读其背后的思想内涵的能力。

  学生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话题是爱情,应该说是一个较能激起学生阅读探讨欲的话题。但学生往往会停留于表面的解读或较片面的理解。

  教学目的:

  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理解“乐府”和“乐府诗”。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和古今异义词。

  3.疏通文意,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

  4.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理解其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重点:

  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理解“乐府”和“乐府诗”。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和古今异义词。

  3.疏通文意,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并进行复述。

  4.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进一步去理解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挚爱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焦仲卿在情与孝之间的挣扎,发掘形象的闪光点。

  探讨作品的思想内涵,理解其浪漫主义色彩。

  课时安排:2课时。

  本课为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就所写内容作脱稿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全体同学仔细听以作补充、评价。(明确复述的要求及评价标准:①突出故事主要内容:可专注文前小序的内容作相应的扩展、填充。②思路清晰,详略得当。③表达清楚,语言准确。)

  大致脉络:兰芝自请遣归——仲卿为妻求情——焦母怒斥不许——兰芝严妆辞别——夫妻路口誓别——兰芝回家见母——兰芝陈情抗婚——兄长严词逼嫁——夫妻相约赴死——两人双双殉情——合葬化鸟双飞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教师设置问题,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进而分享小组讨论的内容,力求畅所欲言,激发相互间对问题逐步深入的看法。

  1、你所解读到的刘兰芝是位什么样的女性形象,在其众多的个性特点中,你觉得最可贵的是什么?(明确要求应结合文本的相关内容来加以分析)

  (学生能从刘兰芝身上找到的优秀的个性品质应该是很多的,如,聪颖、美丽、勤劳、贤惠、善良、痴情、执着、专一、勇敢、自强、不屈……其中,最可贵的品质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鼓励有个性见解,但要有所依据,自圆其说)

  2、在同学看来,这一女性形象得以百代之下,依旧光彩照人的原因何在?

  明确:这一形象身上不仅具备了传统美德,且超越了一个层次,具有了反抗精神,是古代劳动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一个心灵呐喊,在不圆满的现实下的呐喊,具有了典型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得以流传千古,魅力不减。

  3、有人说,焦仲卿这个男人太懦弱了,你觉得呢?你是焦仲卿的话,你会怎么做?

  学生中可能有的看法:①焦仲卿是挺懦弱的。明知母亲对兰芝太过苛刻,有意刁难,但他却只是哀求母亲不要赶走兰芝,不敢对他母亲强硬到底,最终还是把受委屈的妻子给遣送回家了……②焦仲卿是勇敢的。无论如何,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兰芝,选择了爱情,用死发出了最严正的抗议。③焦仲卿就算有点懦弱,也是情有可原的。面对生身母亲,除非是娶了媳妇忘了娘的没什么良心的儿子才会在母亲与妻子出现矛盾时,完全偏向妻子一方,否则,像仲卿那样重情的人是不会对自己的母亲不管不顾,毕竟年迈的母亲也是脆弱的。

  引导归结:平心而论,用“懦弱”这顶帽子扣死焦仲卿是不公平的。一边是钟爱的妻子,一边是敬爱的母亲,当爱情与孝道冲突时,当中的取舍有多难可想而知了。焦仲卿对此表现出的无奈也正是因为他的善良与重情。多年来,如果说兰芝过得忍辱负重,那仲卿在夹缝中生存又岂会好受?

  SHAPE MERGEFORMAT

  看看这份“心电图”,咱就明白这位仲卿老弟活得实属不易。而他最终能冲破思想的牢笼,向对婚姻横加干涉的封建大家长说“不”则更显出其难能可贵的勇气。

  探讨作品的思想内涵,理解其浪漫主义色彩。

  1、结合诗歌内容及课前所收集的相关材料,探讨焦母逼子休妻的理由可能是哪个?

  材料:《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明确要求,畅所欲言但要从诗中举出依据)

  视探讨的具体情况还可拓展一点课外内容,如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人物形象七巧——“恋子情节”,不幸婚姻的阴影,多年守寡,心理失衡等。

  2、如何看待兰芝被遣之后,求婚者络绎上门的现象,是否有社会背景根据?如果说是虚构的或是人民群众添加的,又怎么理解?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三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和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那完整的结构、曲折跌宕的情节、丰满的人物性格及个性化的语言等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走进那二千多年前的社会生活,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婚姻悲剧氛围之中,由衷产生对焦、刘二人的同情与哀怜,迸发出对封建礼教家长制罪恶的憎恨。

  要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能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逐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别欣赏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吟咏,读出诗歌的节奏;在诵读的基础上,以诗歌作品的具体内容为依据,对古诗的文字予以疏通,把握全诗的基本内容、情节发展、人物对话、中心主题、思想感情;利用与音乐的对比阅读,教育学生深入感受文学艺术美,进一步理解本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是非感,努力去理解作品中蕴含的社会和历史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的学生普遍喜欢古诗词,但对古代长篇叙事诗和文言文阅读有畏难心理,学习较被动,一般等待老师的讲析。《孔雀东南飞》成诗年代较久远,学生对那一时期的历史尤其是社会生活了解不多,这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但学生已学习过一些古典诗歌和文言文,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老师引导下借助注释等疏通文本,筛选出文中主要的信息,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与人物性格。而且本诗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故事 性 强,容易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抓住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较高,也很有音乐和文艺表演才能及欲望的实际,借助音乐的功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他们主动去学习鉴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并达到三维目标。

  “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课堂是我们的,更是学生的。应遵循新课程的理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评价、点拨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通过适当的整合比较,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同时也借助先人的经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拟本文的教学方法为:自主朗读——朗读探究——朗读比较。课前预习要求为:(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思考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3)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给学生听。

  四、教学目标

  鉴赏本诗的人物对话、人物性格与思想内容,学习本诗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养成咀嚼回味的良好习惯,能够熟读成诵。通过诗作体察封建礼教毁灭恩爱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现实,感受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追求的坚贞之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与是非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分析把握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性格的艺术手法。

  2、难点:理解刘、焦爱情悲剧的根源,增强学生的同情心、是非感与生命意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影视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莆仙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最后几组镜头。

  提问:同学们知道画面上演绎的故事吗?

  明确:《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典型的爱情悲剧,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时代不足为奇,更早以前就有这么一篇描写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故事的优秀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解说:板书课题:孔雀东南飞(并序),有关课文的背景知识,根据需要,让学生来介绍,教师适时补充。)

  (2)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MTV:

  刚才播放的是包美圣的歌曲《孔雀东南飞》,曲调缠绵悱恻,令我们为之伤感。那么,这对恩爱夫妻——焦仲卿、刘兰芝——缘何分手呢?

  (解说: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马上来激情,议论纷纷。好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营造良好气氛的基础上,学生的情感较易投入,思想在不时的碰撞中才有智慧的火花出现,为这节课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二)理清诗文思路,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自主梳理出曲折的情节和跌宕尖锐的矛盾冲突,然后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交流,教师进行引导。(投影归纳的五个方面内容)

  学生讨论明确:①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写刘兰芝对焦仲卿的诉述,引出被遣之事。极写兰芝的才、德、能之优秀,也写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深厚爱情,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们离异。她优秀贤惠,为何被婆婆不容而被遣,引人产生悬疑。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此“一曲”也。

  ②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夫妻誓别,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状摹兰芝之美貌和对仲卿的挚爱之情。随着兰芝的回家,问题矛盾看似已经解决,此“一平”也。

  ③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家之后的遭遇。还家不久媒人登门说亲,受到兄长的逼迫而答应“改嫁”。兰芝“违背”誓言,节外生枝,展开矛盾,此“二曲”也。

  ④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为践诺和抗争,双双殉情,为全诗的高潮。矛盾冲突达到极点,同时也用以死抗争的方式解决了矛盾。此“三曲”“二平”也。

  ⑤“两家求合葬”到结尾,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及诗人强烈的愿望。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情节曲平交错,跌宕起伏。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解说: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梳理,体会文章的行文思路,为下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三)合作研究探讨,理解人物形象

  (解说:“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要求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诗中语言文字学习上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义疏通;二是语言文字表现力。

  (1)关于词义疏通。

  学生自主完成查找①通假字②文言实词③词类活用④古今异义⑤文言句式⑥偏义复词后,小组进行合作探讨、交流和订正,鼓励学生提出其他不理解的字句,教师进行引导,共同解决。

  (解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投影这六个方面的一些例子)

  (2)关于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结合人物对话的朗读揣摩,分析人物性格。

  (解说:由学生自主合作找出诗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小组讨论完成对语言的揣摩,归纳出人物 性 格,教师进行引导。)

  ①人物形象之一——刘兰芝:

  学生讨论明确: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温柔、贤淑、勤劳,自尊、自信、自重,有礼、有节、有度,有情、有义、有心,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忠贞而有反抗精神。

  ②人物形象之二——焦仲卿:

  学生讨论明确:忠于爱情,不敢直接抗争,只消极反抗,忍辱负重,温情,软弱,愚孝。

  ③人物形象之三——焦母:

  学生讨论明确:专横跋扈、专横固执。

  对于另一反面形象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的丑态毕露。

  (解说:人物是主题的载体。对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入思考,准确把握,随之才能深入理解主题。把人物塑造得越美,就越能体现封建家长制的罪恶,也就于能引起人们对这种制度的强烈憎恨。)

  (四)进行课堂小结,加深内容理解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此外,简洁的人物行为刻画,精练的抒情性穿插,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都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布置课外作业,学生自主学习

  (1)熟读并背诵“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

  (2)反复朗读课文,对课文的人物对话多加揣摩。

  第二课时

  (一)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生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2.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3.《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4.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

5.高一学习方法指导

6.高一语文《荷塘风起》教案设计

7.高一语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8.高中语文《边城》教学设计之一

9.高中语文必修三《边城》精品教案范文3篇

10.高一语文第二册课文《祝福》教学设计

4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