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化学学习方法 > 初中化学实验 注意事项

初中化学实验 注意事项

时间: 慧良1230 分享

初中化学实验 注意事项

  初中化学基本上是从反映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出发。如何正确观察实验、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该注重一些什么呢?编在此整理了,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化学实验 注意事项一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止水夹加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2.实验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注意事项:①红磷要取足量或过量;②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止水夹夹紧;④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要冷却完全。

  二、高锰酸钾制氧

  1.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2.实验现象:有大量气体进入集气瓶中。

  3.实验结论:利用高锰酸钾可以制氧。

  4.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三、电解水

  1.操作步骤:在一个盛有水的水槽中倒立两支盛满水的试管,接通

  直流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切断装置的电源,在水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取出,直立后松开拇指,立即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进行观察。

  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了气泡,通电一段时间以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1:2。伸入正极试管里的带火星木条燃烧,负极试管里的气体/燃烧并出现淡蓝色火焰。

  3.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注意事项:①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②在实验进程刚开始时,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与1:2不符,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会溶解一小部分;氢气难溶,反应速率较慢,所以氢气较少。

  四、木炭还原氧化铜

  1.操作步骤: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结论:碳具有还原性。

  4.注意事项:①反应完后先将盛有石灰水的试管移走,防止液体倒吸进入试管,使热的试管炸裂。②实验完毕不能立即将试管内的物质倒出观察,防止高温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重新氧化成氧化铜。

  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操作步骤: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玻璃管里放入氧化铜,先通CO,后加热,反应完毕先停止加热,至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入CO。

  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末端导管处产生蓝色火焰。

  3.实验结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4.注意事项:实验前要对一氧化碳进行验纯。

  六、铁的冶炼

  1.操作步骤: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玻璃管里放入氧化铁,先通CO,后加热,反应完毕先停止加热,至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入CO。

  2.实验现象: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结论:炼铁的原理就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

  4.注意事项:反应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停止通气。

  七、铁制品锈蚀条件

  1.操作步骤:

  (1)在第一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

  (2)在第二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以赶走水中溶解的空气)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

  (3)将第三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放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

  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

  2.实验现象:Ⅰ中铁钉生锈,Ⅱ中铁钉不生锈,Ⅲ中铁钉不生锈。

  3.实验结论:铁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4.注意事项:①要用蒸馏水;②要用洁净无锈的铁钉。

  初中化学实验 注意事项二

  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设置课本实验的目的在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在初中化学课的实验,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因此,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新物质生成,从而判定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留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刺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 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其次,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对于实验,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实验过程中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

  那么,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

  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

  1、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等);

  3、反应装置(用什么作反应器具、装置有何特点等);

  4、操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

  5、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

  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

  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

  第三阶段(实验后)——观察要素

  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3、仪器拆分顺序;

  4、仪器整理等。

  随着实验的深入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假如不能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往往会因为观察的片面性而导致种.种问题,如无法获得全面的知识。更为严峻的是在实验详细操作过程中,可能回导致失败或危险,如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为向下倾斜,导致试管破裂;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如果不遵循实验前先通氢气一段时间后再后加热、实验后先撤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撤氢气的顺序,必然导致实验失败和危险(爆炸) 等。

  最后,协调多种感觉器官。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仅仅依赖眼睛观察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关于硫燃烧的实验中,除用眼观察之外,还需借助鼻闻(二氧化硫的气味)、用手摸(摸集气瓶感觉热现象)等。只要这样,才能全面获得感性的材料。

  此外,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还要克服下列不良习惯:

  1、只注意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而忽视其他现象;

  2、由于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略了稍纵即逝的现象;

  3、只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而忽略对实验操作顺序、装置特点的观察;

  4、只观察不思索等。

3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