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语文>

京华烟云读书心得体会5篇

时间: 巧绵1291 分享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京华烟云》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京华烟云读后感1

  昨天晚上终于读完了《京华烟云》,很厚的一本名著。有多久没有完完整整的读完一本厚厚的书了?自问自答:“好久了。”真的好久了,就到记不起来上一本读的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最后一行字时,我莫名叹气。而后的一天时间里,仿佛还是在那段乱世之中,扎下根出不来,也不想出来,多呆一会儿,总是好的。

  如今,我的脑袋里有了两个木兰的存在。一个木兰,巾帼英雄称豪杰,不惧强敌勇向前,是我们朝朝代代赞扬的对象,古书记载,励志故事,动画形象,让国人无人不知,家喻户晓。而另一个木兰,只是存在于林老的笔下,存在于读过《京华烟云》的读者心里。机灵活泼,端庄大方,时髦新派,抛弃旧习,思想自由奔放,敢作敢当,是当时整个时代的先锋。书中的前言是林老之女林如斯所写,她说林老当时说过:“若为女儿生,必做木兰也!”可见林老对于木兰的钟爱。此处的木兰,没有巾帼的英雄奇迹,更现实更生动,让人不禁大声感叹:“不做巾帼此木兰,必做书中彼木兰”!

  书中的人物和关系结构是我读过的所有书中第二复杂的,第一便是《红楼梦》了。很巧,林语堂先生终生痴迷《红楼梦》,对于庞大的人物体系细化之分,想必当时也受益于《红楼梦》。书中只是描述了曾,姚,牛三个富贵家庭的起落和变迁,仅仅三个家庭,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封建落后又努力挣扎的中国。

  姚家,一个不参与政治的生意人家,产业遍布江浙。姚思安是道家的追崇者,这位老先生在整个过程中是唯一一个让我想不出缺点的人,人无完人,也许我没有参透看到。姚先生的思想的极度自由的,在看书时我就在想,如果他再年轻十岁二十岁,会不会和他的女儿一样,积极适应新社会,崇尚新思想。也许是因为年纪,姚先生的这种自由思想没有明明白白的说出来,但是在儿女身上,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即使到最后先生云游四海十年,我没有不理解,一个灵魂自由的人,即使山河破败炮火连天,又怎么能扰他清净?

  京华烟云读后感2

  电视版的《京华烟云》让我非常失望,我那么欣赏的姚木兰,林语堂笔下那个自信、明理、眞诚、善良、坚毅、才华横溢的京城才女,怎会变成了电视中那个为一份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貌合神离的婚姻而让人喜欢不得的女子?如此委曲求全,如此低声下气,如此的不懂得爱惜自己!

  无可否认,电视版中的姚木兰仍然美丽而聪颖,宽容而坚毅,我唯一不懂的是她在婚姻生活中的种.种隐忍。孙亚对她所有的不堪似乎她都能云淡风清的一笔带过,她看上去那么的坚强,那么的毫不在意,所以在电闪雷鸣的雨夜,孙亚可以弃她不顾而跑到另一个女子的屋里,她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丈夫与另一个女子百般恩爱却无能为力,甚至为了救那个抢走自己丈夫的女子,她放下尊严对一个她鄙弃的男人弯下傲骨……

  就如孙亚所言,他与木兰的结合就是一个错误,两个本不相爱的男女被家人生生绑在了一起,没有幸福也没有未来,这样的婚姻为什么不能结束?这样的两人为什么要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姚木兰明明懂得这些事理,可她为什么要守着这样一份婚姻不放,为什么不离婚,为什么要如此隐忍的陪着一个不爱她的丈夫,为什么不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一开始的婚姻本来已经是错误,可聪颖的木兰为什么还要将这个错误一再的延续下去?

  原著中如此一个通情达理,知书识礼的大家闰秀,怎么可能做出这么死脑筋的事情?与理,与情,都跟木兰的才情、思想严重不符,可编剧却是偏偏想出了这样的一出戏剧,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原著中的孙亚只比木兰大一岁,孙亚和木兰也是两情相悦的一对壁人。小说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曼娘说:“我看见咱们每逢提到木兰的名字,孙亚的脸就发红,就害羞。那一天,木兰在这儿跟经亚、我和老师说话,孙亚听说她来了,就跑进屋来向木兰的脸上看,木兰当时显得怪难为情。后来孙亚慢条斯理儿的说:‘兰妹,你要不要到英国去念书呢?干什么听傅先生的话?’。孙亚说这话好像挺害怕的样子。木兰随即很镇静的说:‘你弄错了,那是我哥哥要去。’孙亚一听才放了心,高兴的跳起来说:‘眞的吗?你眞的不去吗?’木兰微笑回答:‘我唬弄你干什么,你好笨,比方我眞到了英国变成了个洋女人,那你怎么办?’孙亚说:‘你若去,我跟你一块儿去。’木兰害羞脸红,显得很不好意思。”

  曼娘很简短的一个叙述,就将孙亚与木兰一开始的情投意合点了出来。这才是眞正的姚木兰,尽管才色兼备,但她并不是大女人,她仍是一个娇俏可爱,能让男人生怜的小女子。

  然而在电视版中的孙亚眼里,木兰是他不愿承认的妻,她什么都懂,为人处世样样在行,什么都要教他,甚至是改造他,他害怕木兰就像害怕他的母亲一样,在孙亚眼里木兰甚至不算是一个女人,她没有女孩子的那种娇态,没有女孩子的那种温柔,就连她体贴的为孙亚按摩放松时,说话的语气仍然是从容不迫的那种淡定,那是母亲的孜孜教诲,不是妻子的温柔细语。这样的木兰,你让身为男人的孙亚如何去爱,怎么去爱?

  编剧将原著中,木兰的哥哥体仁的故事生搬硬套在了孙亚身上,却生生的毁了姚木兰这么一个绝代佳人。

  《京华烟云》的时代背景中,还不是很开放的年代,原著中说,“倘若当年有由男女自行选择的婚姻制度,木兰大概会嫁给立夫,莫愁会嫁给孙亚。木兰会公开告诉人说她正在和某青年男子热恋。倘若木兰的热恋发生于今日,她会和曾家解除婚约,但当时的制度还屹立不摇,她的一片芳心虽然私属立夫,但还不敢把这种违背名教的感觉坦然承认,同时,她对孙亚的喜欢,她也向来没有怀疑过,所以,对立夫的爱,她只能深深藏在内心的角落里。”

  但是,在电视版中,编剧似乎把这种婚姻的自由尺度放得很开,从里面几次提到的“离婚”一词就能看出,也就是说在当时,是可以离婚的。可木兰为什么不离,为什么不还自己自由也还孙亚自由?剧中的木兰与孙亚互不相爱,甚至各自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就连那么不懂事的孙亚都明白婚姻的真谛,爱情的真谛,难道饱览诗书,通情识礼的木兰竟不如孙亚?她何苦偏要守着一个见着她就讨厌,见着她就躲的男人不放?

  原著中,木兰与孙亚的婚姻幸福快乐,里面更多的谈到了她对曾家的打理,对孙亚的关爱,及她对生活的种.种热爱表述,而孙亚对于木兰是又敬又爱,但这种“敬”不是敬畏的敬,而是对木兰由心而出的一种敬佩,木兰是极富智慧的,几句话就能帮孙亚理清脑子里的乱团。可这样的恩爱,电视版中竟是无缘看到。而看到那么喜欢的姚木兰在剧中如此的隐忍求全,更是无法再往下看去,哎。

  最后摘录两首姚木兰和孙亚聊天畅想时所吟诵的两首诗:

  兄抛鱼网赴中流

  妹撒钓丝待上钩

  尽日得来仍换酒

  雨后空舟归去休

  人本过客来无处

  休说故里在何方

  随遇而安无不可

  人间到处有花香

  京华烟云读后感3

  英文原版的京华烟云读到466页,今天,红玉死了,在我的世界死了,

  京华烟云原著读后感--红玉

  。

  生活中从来有这样的人,她永远不是主角,却会带给你最大的震撼。木兰是太阳,莫愁是满月,曼妮是缺月,红玉是天边清冷的星。这是我的感觉,我喜欢星星。或许因为幸福总会阻碍人性灵的那一面。

  性灵,是我心目中最适合红玉的词,也只有红玉才性灵得那么完整。

  我不喜欢电视剧版的京华烟云,居然把红玉糟踏成那样了…如果要演红玉,我求你,就请慎重。

  都说红玉像黛玉,更多的人说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只是红楼梦的翻版,还煞有介事地列出一堆的人物性格、甚至名字,一一做比。我很想问问那些人是不是旷世奇人,将你们的性格用语言描述出来之后绝对无法与任何文史作品中的人物对照。如果不是,是否你们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模仿、抄袭?!人固有千百种性子,但总归是历史的重演。也或许从来就是那一个灵魂,活着、死去、又活了…如此,纵使京华烟云中颇多人物有红楼梦中人的影子,又如何呢?

  我只知道,林老先生一生挚爱红楼梦,隔些时日就要翻出来重读一遍。红楼梦,他是内化了的,当然他内化了的还绝不仅仅是红楼梦。如此的他写出的京华烟云,会是模仿么?

  此些无关红玉。

  林先生写红玉之死,写得泪流满面。今日,红玉在我的世界死了,我同样悲痛难抑。

  红玉的性子的确似黛玉。极端敏感,才华横溢。娇柔,自负。

  她是那么性灵,性灵得无法属于这个世界,

  京华烟云读后感4

  青梅竹马。

  阿非从来是顺着她的。红玉爱阿非,爱他的宠爱,也渐渐将生命融于这份宠爱。

  爱,无论是什么爱,如果爱得彻底,于世俗的眼光去衡量,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

  红玉何尝不明白,绝学无忧,但读诗爱诗,是她的天性使然。

  红玉何尝不明白,难得糊涂,但随性任性,是她的灵魂所指。

  她活得如此清醒,如此脆弱。

  但是阿非呢,那个easygoingboy。他爱红玉,爱她的才华,爱她的美丽,爱她的任性,爱她的娇弱,爱她的眼泪,爱他们从两小无猜一路走来的感情。他可以一辈子顺着他、宠着她。他懂红玉,但红玉的世界,他永远无法真的进入。

  宝芬来了,一个绝美的满族女孩。阿非喜欢她,喜欢她的美丽。

  红玉娇弱的身心,如坍塌了一般。她的爱情世界,只有阿非和她,她从没想过,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人。

  可叹她太聪明!她悟透了阿非,悟透了爱情,悟透了她自己,悟透了命运。

  "人的性子是无法改变的。"她早明白,现在更加明白。

  她的生性敏感,过分聪明,在常人眼中是莫大的灾害,她知道。她的人生属于人间那个叫悲剧的词,她想到了。但她没有一味地自怜,所以在她目送阿非里开后(她知道那是最后一面),竟面无表情,然后笑到泪流满面。

  她坐在梳妆台前,细细地画着妆。她说等下要陪大家吃饭,支走了丫头。

  她细细地画,细细地画,如痴如醉地望着镜中完美无缺、灵气逼人的自己。她想,她不属于这个世界。

  她已经看破了这个世界。

  她想到阿非,眉宇间多了一丝人间气息。她想没有她的敏感、多病拖累他,有宝芬的美丽、温从陪伴他,阿非会更幸福。红玉欲哭无泪,阿非,你要幸福。她在心里撕心裂肺地说。

  由此,我爱红玉胜过黛玉。

  她自幼怕水,却投水自绝。

  她戎装赴死,却落得满身污泥。

  凡事,阴阳相抵,一切皆空。红玉早就悟透了。

  曲水抱山山抱水,闲人观伶伶观人。

  京华烟云读后感5

  姚家有很多人,电视剧里编剧将曹丽华合和银屏并为一个角色——荪亚的女友。导致了电视剧失去了一段精彩。银屏无疑是悲剧的一个角色,是当时大家庭等级制度下的产物。姚家不允许儿子和一个丫鬟结婚,银屏被逼无奈才做出后来的事情,体仁最后也没能好好走到最后;红玉有人说是林黛玉的另一个形象。那阿非要比宝玉强多了。阿非也许受了两个姐姐的影响,正直善良开放,再加上有着英式的绅士风格,让人读到最后最让人印象深刻。

  再来说第二个家庭——曾家。对于曾家,我说得最多的便是曼娘。曼娘,一个传统而伟大的女人。尚在花龄就嫁到曾家,受了一辈子活寡,没有自己的亲生的孩子。令人庆幸的是,曼娘和去世的平亚是相爱的,即使封建的婚约这个牢笼囚禁了曼娘一生。曼娘遵守妇道,裹着小脚,忍气吞声,搭理家事,是典型的中国旧社会妇女状态。我以为,曼娘的一生也就那么平平淡淡的度过了,殊不知后来发生的一切让这位旧社会的女子也不堪屈辱站起来反抗!全中国的妇女有大多半是“曼娘”!固守礼教,没有地位,没有生活的意义,只为了顺从,一味的顺从。后来,姚先生说“中日大战,曼娘说打就打,说不打就不打。”书里的木兰很疑惑,我也很疑惑,为何?到最后,看到曼娘的结局,我突然明白,林老想说:连曼娘这位传统女性都要站起来反抗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是时候觉醒了!曼娘最后上吊了,看到这一节时我的心一阵一阵的发麻难过。

  曾家的另外的人,曾家的曾先生,也许出于官场的缘故,总是不想承认时代的变化,极力维护旧秩序,和木兰形成对立。但是在家里,曾先生即使意见不合,但是还是很爱木兰的。书中对于荪亚着墨较少,和木兰伴随出现,林老后来写荪亚变得尚金钱。我觉得他即使这样也不让人讨厌,代表了那个社会随机应变的中年人们。经亚显得平庸的多,我想他最勇敢的事情也许就是和素云离婚吧。曾家,因为木兰的加入变得精彩万分,有了素云的加入变得动荡不堪。曾家,我觉得真正的才像红楼梦中的贾家,曾经辉煌,最后落魄不堪依然骄傲。

相关文章

1.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范文500字

2.人生不过如此的读后感

3.关于《生死场》读后感800字5篇

4.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

5.《基督山伯爵》读后感范文5篇

6.林语堂散文读后感范文

京华烟云读书心得体会5篇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京华烟云》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京华烟云读后感1 昨天晚上终于读完了《京华烟云》,很厚的一本名著。有多久没有完完整整的读完一本厚厚的书了?自问自答: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京华烟云读书心得800字
    京华烟云读书心得800字

    《京华烟云》是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的一本有名的书。它描写了清朝灭亡后,民国时期北平几个典型的大户人家的生活,非常逼真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

  • 京华烟云读书心得500字
    京华烟云读书心得500字

    《京华烟云》以家庭为主要描绘对象,是一本家庭观念很重的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京华烟云读后感1 在书中,我们看到的家庭是安宁与和谐的,家庭成

  • 京华烟云读书心得5篇
    京华烟云读书心得5篇

    京华烟云一书,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历史人物与小说的情节融合成一体,给人一种亦幻亦真的感觉,现实感很强,带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 京华烟云

  •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800字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800字

    京华烟云在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众多包括义和团真面目、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与北京大学、日本侵华等等。 京华烟云读后感1 信仰和爱情人类永远的主题,

334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