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教师生活随笔:奶奶的灶台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奶奶去逝已十多年了,她住的老屋还在,还有那个落满灰尘的灶台。

  奶奶生前住两间向阳的小屋,一扇不大的木门,也没有油漆,斑斑驳驳显着木板的本色。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在小屋里略显庞大的灶台,靠西墙砌了个烟囱,门口正是锅门口。所谓灶台只是用少量的砖和泥巴把一口黑锅架起来,再用白色石灰掺土和水再混和类似麦糠或稻草的东西稍稍抹一层,修饰一下那些粗大丑陋的黑泥缝隙。灶台很矮,一个拉风箱就放在地上。奶奶烧锅时就坐在一个小木墩或草垫上。

  每当经过奶奶的门口一眼就可以看到她在灶台上忙碌的身影。有时她掀开锅盖,锅里的香气顿时溢到门外,就引来了我们这一群小馋猫,奶奶很有耐心地给我们盛上一点,我们吃得又快又香,这时会传来母亲的喊声,于是又回家吃自家的饭了。那时总感觉奶奶的饭是最香的,永远也吃不够。不知道她在那简陋的灶台上怎么能做出这么好吃的饭菜!直到她去世多年,我依然怀念她做的馒头的味道,甜丝丝,软软的,咬上一口,满觜都是酵香,再加上原汁原味的麦香,那味道真是美妙极了。吃奶奶做的馒头是不用就菜的,吃菜是多余的,还会让馒头的味道大打折扣。曾有左邻右舍向奶奶讨教馒头的做法,但屡次都做不出那种味道。我有时会站在奶奶的门口静静地看她在灶台前忙碌,看她把做饭当成一享受。做饭中的奶奶是快乐的,心情是平和的。

  曾听奶奶说,做馒头不能着急的,要像伺候孩子一样细心。首先要把酵子慢慢调料“活”,就是发酵到咕咕冒泡,像面糊里潜藏着许多气体,这可不是立刻就能达到的,冬天把盛有酵子的面糊糊盆放在微热的水里,在两三天的时间里分别加入少量面粉和热水,这叫“提”,用奶奶的话说是让酵子越来越欢。等把面和好后,需大半天时间等待整盆面发酵,接下来就是做馒头,馒头做好后,不能立即上锅蒸,要“长”一会,等馒头的体积比刚做时大一点,说明已经发酵了,拿起来感觉较之前轻才可以上锅。烧火也是有讲究的,先用细火,再用大火,等闻到馒头的香味时再用小火慢慢烧,焖一会儿就可以出锅了。这样的馒头倾注了奶奶的用心、耐心和时间,吃起来感觉是那么幸福和温暖!

  奶奶生前,没出过远门,一生走出村子的次数也不多,整日围着灶台转,她温和、安静,从未发过脾气,这让晚辈们都很喜欢她。一生都在灶台前转的奶奶,用她的一生诠释了她对生活的理解,平和、无争的心态,热爱和善待生活的方式让她老活到八十多岁。那天早晨,叔叔去看奶奶,她坐在床上,衣服穿好,扣子还没系就安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安详地像睡觉一样。在她灶台上的锅里面还放着前天蒸好的馒头。亲友们安慰我们说,可能是爷爷太贪恋奶奶做得饭菜香,于是把奶奶叫走了,奶奶是到天堂给爷爷做饭去了……天堂里,还会有这样的灶台吗?我依稀看见奶奶正在愉快地做饭……

  奶奶走了,她一生工作和热爱的灶台还在。


  【本文作者: 洪山小学祝秀梅】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教师生活随笔:奶奶的灶台

奶奶去逝已十多年了,她住的老屋还在,还有那个落满灰尘的灶台。 奶奶生前住两间向阳的小屋,一扇不大的木门,也没有油漆,斑斑驳驳显着木板的本色。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在小屋里略显庞大的灶台,靠西墙砌了个烟囱,门口正是锅门口。所谓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3865955